■ 劉偉星
讓初中數學后進生重拾“上進心”
■ 劉偉星
初中數學后進生一般都無心向學、數學成績差而又缺乏上進心。那么,如何巧用“創(chuàng)新”評價方式讓數學后進生重拾“上進心”呢?
學習成績無疑是檢驗學生學習狀況的重要指標,很多后進生一直都對自己的成績感覺自卑從而變得冷漠甚至逃避,在一些不合理的評價方式當中,會讓他們越來越覺得自己“差”,對學習失去信心。到底制定怎樣的評價,才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上進”心?絕大多數同學們都會喜歡在游戲對抗中證明自己的實力,而且非常愿意和自己實力相當的玩家一決高低,具有很高的競爭意識。因此,對后進生成績也可以采取類似的評價方式:預先通過相關的測評,把基礎相當的2~4名同學分為一組,讓他們把每一次考試都作為一次游戲“決戰(zhàn)”,分出勝負,對勝出者統(tǒng)一表彰鼓勵,對失敗者按規(guī)定作出處理:補考;而且補考的內容應該是該次考試的精華部分:基礎和重點的知識,時間控制在15至20分鐘,讓他們再次復習相關知識和方法技能。
通過這樣一個簡單而又巧妙的評價,激發(fā)后進生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而通過對補考試卷的設計又可以將所學章節(jié)的重點內容再次落實于部分后進生身上,使得他們養(yǎng)成發(fā)現、改正錯誤、掌握相關基礎重點內容的習慣。
課堂學習是后進生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技能、改善學習方法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過程,教師如何對后進生的課堂學習做合理評價,直接影響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和課堂學習的效果。然而,因為后進生一直以來給教師的印象是:不集中精神聽講,不參與思考和討論,不提筆書寫,課堂參與率低下,甚至部分后進生還會出現干擾課堂的行為,影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產生了極為不良的影響。如何對后進生的課堂學習作合理的評價,促使他們有“心”參與課堂學習?后進生都希望在課堂上受到關注、肯定,但是他們基礎差又缺乏明確的規(guī)則意識來控制和改善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感覺老師不重視甚至不喜歡他們。因此,評價應遵循:嚴格可行的課堂規(guī)矩垣客觀適當的肯定和鼓勵。為此,我設計了以下這樣一個評價表:
表格應與相應的教學設計配合起來用,教學過程中在課堂練習中應包括:基礎練習,提高練習,而且基礎練習應占70%或以上的比重,另外,根據本節(jié)課的主干內容設計恰當的課堂基礎小測,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在每一節(jié)課結束后都根據他們這3項實際情況分別給出“優(yōu)良”“及格”和“不及格”等級,并根據他們的實際等級給予鼓勵和處理。
通過這樣的評價,逐漸讓他們養(yǎng)成了較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提高了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效率,同時也幫助了整個班級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因此,不少老師們都實施數學學習小組“一幫一”“一幫多”等學生幫助學生的計劃,但是實際效果卻參差不齊,對學習小組管理評價得當,定能產生明顯的效果。在此,筆者主要就數學學習小組中課外優(yōu)生幫助后進生采取相應評價策略。首先,要進行合理分組,選出數學基礎好而又有責任心和能力的學生作為組長,然后讓中等生和后進生們自由選擇自己的組長,這樣能夠形成比較有“向心力”的學習小組,為了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在教學的評價中,要強化小組合作學習的共同目標,因為很多時候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缺乏集體意識。對小組整體評價可以從小測、測試當中的整體成績進退情況給予評價,而對組長幫助后進生的評價則是規(guī)定出具體的實施內容,包括:預習摘記重點知識方法;理解熟記數學概念、公式、性質、定理;講解重點題型;作業(yè)輔導等,從而幫助后進生進步。
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是“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制定合理的“創(chuàng)新”評價能夠幫助他們找回學習數學的動力、上進心,指引他們朝著學好數學的方向昂首前進,使得班級數學教學取得真正的實效?!?/p>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駿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