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在“核心素養(yǎng)”語境下,用生命化的視野關注習作教學的思維、語言、情感的高度融合,指向兒童主體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命體驗,培育兒童言語交際領域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必需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乃是當前兒童習作教學改革提升的重要任務。
一、用好課本上的習作素材,撐起一個習作的支點
如何寫好作文是一個較漫長的學習過程,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因此,抓住課堂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擴大學生的語言積累,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的訓練手段。
1.重視每學期的單元習作指導
讓學生從作文本中看到自己的進步,使其有一種“我會寫作文”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進而真正愛上習作。寫文章是要講究章法的,哪怕是小學生的作文。因此,對于每篇單元習作,筆者都從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語言表達等方面一一指導,并輔以老師的下水文,力求做到班里每個學生在面對習作的時候都能自信地對自己說“這篇作文我會寫”。
例如,六年級上冊“習作3”中要求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美味”,筆者的具體做法是:習作前一周布置學生去品嘗兩種美食,其中一種必須是小籠包,并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美食的樣子,了解美食的做法,感受美食的滋味,查查和美食有關的歷史典故;課堂習作時以小籠包為例,指導學生選材并擬好提綱,尤其關注段落之間的過渡,然后就小籠包的外形、做法、吃法指導學生如何進行細節(jié)描寫,最后以老師的下水文,鼓勵學生在完成習作草稿時模仿老師的范文盡量介紹自己品嘗的另外一種美食,覺得自己習作有困難的可以繼續(xù)寫小籠包。這樣的指導操作既給了習作能力較好的學生一個創(chuàng)作空間,也降低了一些習作有困難的學生的習作難度!學生們筆下的美食精彩紛呈,有江南特色桂花芋頭,也有西北風味烤羊肉串;有名店佳肴北京烤鴨、無錫醬排骨,也有弄堂小吃牛肉線粉、酸辣湯。
下面是孩子筆下對美食看相的描寫:
巨無霸餛飩,顧名思義,就是非常非常大的餛飩?;叵胛业谝淮纬跃逕o霸餛飩的時候可著實被它的外表給嚇了一跳:每一個都足足有成年人的拳頭那么大,又圓又大的身形,披著又長又寬的“披風”,晶瑩透亮的外皮隱隱透出里面色澤誘人的餡。聽服務員說,每個餛飩足有一兩重,雖然每碗只有6個,但能獨自吃下一碗的那可都是重量級的大胃王選手?。。ǚ酵瑢W)
2.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小練筆資源
語文課文中蘊含著豐富的可供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練筆的資源,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筆者抓住有利于習作的訓練點進行習作方法的滲透。
例如,在學習《青海高原一株柳》這篇課文時,學生認識了一株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的高原柳,筆者要求學生以“我是青海高原一株柳”為題,以自述的形式介紹這株柳艱辛的生長歷程。孩子們用生動的筆觸向筆者呈現(xiàn)了這株柳樹艱辛而又壯麗的生命:
剛來青海高原,我就碰上了持久的干旱。每天,火辣辣的太陽總是不知疲倦地懸掛在空中,炙烤著大地,一天,兩天……我等待著,等待著什么時候能下一場雨,哪怕是一滴雨。我感覺我體內(nèi)的水分在一點點蒸發(fā),我的葉子在一點點枯萎,我的生命在一點點流失,但我心里那個強大的聲音卻越來越清晰:“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蔽移疵赝略淮缬忠淮纾K于躲過了一劫。(陶同學)
在學習《愛之鏈》這篇課文時,筆者要求學生以“喬依醒來”為開頭續(xù)寫,要求關注喬伊的心理活動和周圍的環(huán)境描寫。孩子們用心描繪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表達了愛的傳遞和延續(xù):
喬依醒來,他深情地凝視著還在熟睡的妻子,低下頭,一個吻落在了妻子的臉頰。他躡手躡腳地穿衣起床,走出里屋……喬依拉開窗簾,外面是一片金燦燦的陽光,原本略顯黑暗的小屋頓時明亮起來,滿滿的都是溫暖燦爛的陽光,就如同他們的未來。(卞同學)
利用好語文課本上的一切習作資源,讓學生多練,以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就如幫助學生撐起一個習作的支點,讓他們自由行走在屬于自己的習作空間。
二、抓住生活中的習作契機,搭建一方習作的舞臺
葉圣陶說過:“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不歇?!睂懽鞯脑慈巧?,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必須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只有當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處場景、每一點變化都能觸動學生的神經(jīng)、撩動學生的情感時,習作才能自然變成一種表達的需要,那時的習作才真正是流淌自心靈的泉水,清澈,甘冽、涌流不息……因此,抓住生活中的習作契機,給學生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一顆善于感受愛的心,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又一個重要的訓練手段。
1.要豐富學生的生活
讓學生親近大自然,留心周圍的事物,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并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如春天的時候賞賞校園的櫻花,秋天的時候體驗搖桂花的樂趣,節(jié)假日去美食街逛一逛,課余閑暇時做個小游戲,周末給父母一個愛的抱抱……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想一想、品一品,調(diào)動多種感官感知生活,讓習作變成一種訴諸筆端的情感的自然流露。
下面這是班里種植小青菜時學生的習作片段:
第五天早晨,我還沒到教室,就聽到我們班的大嗓門榮一鳴興奮的喊聲:“青菜種子發(fā)芽了,大家快來看呀!”我趕緊三步并作兩步跑到教室,只見早來的幾個同學都圍到了盆子周圍,有的說:“它們好小哇,像個小嬰兒呢!”有的說:“太好了,終于發(fā)芽了,快點長大吧!”有的說:“Yes,Yes,我們的小青菜一定可以去少年宮進行拍賣的?!蔽医K于如愿以償把腦袋擠了進去。哇,我不由發(fā)出了一聲驚嘆。這些小家伙長得真是太俊了,細細白白的小身板,挺著兩片厚實飽滿的子葉,如一個個初生的嬰兒,好奇地張望著外面的世界。(陶同學)
2.要抓住生活的亮點
生活是五彩斑斕的,精彩瞬間不斷閃現(xiàn),要利用這樣的契機,點燃孩子們的習作火花,讓他們把對生活的獨特體驗變成自然流淌的文字表達。例如,學校的秋游活動因天氣原因被取消,此時學生的心理體驗經(jīng)歷了從最初對秋游的期待,到早晨下雨時的擔憂和希望,到最后秋游被取消時的失望與難過的非常復雜的過程,筆者趁熱打鐵,以“一次夭折的秋游”為題,讓學生寫一寫自己豐富的心理活動。孩子們思維活躍,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話語躍然紙上:
我拉窗簾的手頓時僵住了,地上是濕的,天上還在不停地下著雨。我低聲嘀咕:“昨天天氣預報說有小雨,還果真下雨了。哎,人算不如天算,難道這次秋游真的要泡湯了?”我的心里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盤腿坐著,雙手合十,虔誠地祈禱:“老天啊,不要再下雨了,讓我們好好去秋游吧?!保ㄊY同學)
習作來源于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習作契機,點燃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讓習作成為心靈情感的自然流淌,就如給孩子們搭建了一方習作舞臺,幫助他們演繹屬于自己的習作生命。
三、重視習作交流與展示,播種一個習作的夢想
“展示交流”是生本課堂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就是為學生搭建一個能展示學生自我探究成果的平臺,通過交流達到認知。學生變成了學習的主人,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能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因此,筆者非常重視學生習作的交流展示,讓學生不斷地品嘗成功習作帶來的愉悅體驗。
1.朗讀展示
每一次習作都挑選一些作品在班里朗讀交流,針對班里不同的寫作能力層次,將展示范圍擴大,其中有篇章的展示、片段的展示,甚至一些有亮點的句子和詞語的展示,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習作上的進步與成功。
2.多種評價
每一次習作評價既有老師的批改和評價,也有同學的批改和評價,還有自己的批改和評價。
如同學的互評:
寫得很感人,重點突出了克萊芒在哈爾威船長殉職時的悲傷和震驚,也體現(xiàn)了哈爾威船長對克萊芒整個人生的影響。(卞同學)
如學生的自評:
這篇文章我很滿意,突出了百米賽跑的扣人心弦,也寫出了運動員、拉拉隊的精彩表現(xiàn),就是要注意少寫錯別字,用詞要恰當些。(張同學)
這些評價既有對習作閃光點的發(fā)掘和贊美,也有對習作不足的指出,還有對習作努力方向的引導。學生在評價中相互學習,共同促進,完善習作。
習作教學永遠在路上,它將從單一走向綜合,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課堂走向生活,從知識走向能力。習作的自由化、個性化、生活化、生命化,有效地促進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習作教學中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