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國家教育部修訂頒布的《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然而,目前在外語教學中如何進行文化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仍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保障跨文化交流順利進行。
【關鍵詞】初中英語 文化意識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034-01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不能脫離文化而孤立存在;文化是語言的載體,單純學習語言知識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語言,只有理解了語言的文化內涵,才能真正掌握一種語言的真諦。另外,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把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作為重要目標。
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相互依賴、相互影響。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全面地儲存著文化的整體信息;文化對語言有制約作用,文化意識是語言交際的思維基礎。一個悠久優(yōu)秀的文化必然有著不可捉摸的抽象語言,而優(yōu)秀文化本身又會不斷發(fā)展語言。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 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有益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認識與熱愛,有益于接受屬于全人類的先進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養(yǎng)國際意識。
二、語言理解與文化理解的關系
鑒于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語言理解包含著文化理解,同時語言理解更需要文化理解;語言理解的層次越高,文化理解也就越高。換言之,對于非漢語背景的學習者而言,兩個層次的理解都是需要的。
北京語言教授周思源先生認為,漢語學習初級階段的文化定位表現為“文化因素”或“文化背景知識”;目的語 學習越往中高層次發(fā)展,接觸的文化越來越高,學習的內容越以專門文化的面貌出現?!柏S富的文化知識為語言表達提供了大量潛在的可能性。
三、培養(yǎng)初中生英語文化意識的必要性
1.國際社會發(fā)展、交流的需要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fā)展和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快速發(fā)展,將世界人民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之中,跨文化交流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溝通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
2.英語在國際社會發(fā)展中自身的地位
英語作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已經成為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國際生活、交往中占支配地位,以至于非英語國家的人民在經濟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中或在國際交往中仍然因為母語不是英語而常常感到處境不利。 21世紀的今天,英語早已普及化、大眾化,學習和使用英語對吸取人類文明成果、借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增進中國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3.外語教學中對學生交際能力的重視
目前,在外語教學中,人們已經把外語的社會功能,即交際功能,作為教與學的核心,把來自社會各個方面交流的需要作為外語學習的原動力。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有著明顯的區(qū)別,不了解兩種文化的區(qū)別就會造成交際障礙。例如:對于別人的贊揚,中國人通常會否認以表示謙虛,但英語國家的人們往往以“Thank you”來表示接受。
4.初中生獨特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征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求知欲強,對新事物接受快,對整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想了解異域國度子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等。因此,英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盡可能真實的跨文化交際情境,讓學生在體驗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新的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課程總目標確定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而這一能力的形成則是建立在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的基礎之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英語課程標準首次把“情感、策略、文化”引入整體課程框架。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生應達到的文化意識標準的描述:
(1)知道英語中最簡單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
(2)對一般的贊揚、請求、道歉等做出適當的反應
(3)知道是世界上主要的文娛和體育活動
(4)知道英語國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飲料的名稱
(5)知道主要英語國家的首都和國旗
(6)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重要標志物,如英國的大本鐘等
鑒于《英語課程標準》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整體課程框架,在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能力方面均提出了較為切實可行的具體目標,所以我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必須認識到初中學生英語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性,并且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堅持適用性、階段性、趣味性等原則,并善于采取多種策略,在教學起始階段使學生對中華文化異同有粗略的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通過擴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學習和掌握一定的文化意識是新世紀公民必備的素養(yǎng)之一,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在世界交流之中起重要的作用,這就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英語教學提出新要求:提高學生英語文化意識,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總之,在新課程標準的感召下,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挖掘課程的文化內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給學生講解一些外國歷史、風俗等文化知識,幫助他們掃除因文化背景知識匱乏所帶來的理解障礙,從而 提高學生英語文化意識,最終形成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陳俊森,樊葳崴,鐘華. 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育[M] 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2]秦敏,《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初中學生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的必要性和策略》[J], 2010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晁偉紅(1986-),女,研究生學歷,助教,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