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古希臘哲學家、美學家亞里士多德寫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典著作《修辭學》一書,詳細地闡述了修辭的藝術,教導我們如何運用語言的魅力影響聽眾的思想,進而影響其行為。
演講詞俗稱演說詞、講話稿,是指在重要場合或群眾集會上發(fā)表講話的文稿。在各種會議中,它可以用來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發(fā)表意見和主張,提出號召和倡議。
下面就以《我有一個夢想》等課文為例闡明演講詞的寫作特點。
演講詞一般有敘事、說理、抒情三種類型。
敘事型演講詞是以敘述為主要表達方式,輔以適當的議論、說明和抒情。敘事型演講詞通過對人物、事件、景物的記敘和描述,表達演講者的思想感情,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就屬于敘事型演講詞。
說理型演講詞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它應具有正確、深刻的論點,確鑿而充足的、具有說服力的論據,進行富有邏輯性的論證,如蔡元培的《就任北大校長之演說》。
抒情型演講詞是以抒情為主要表達方式,在演講中抒發(fā)演講者的愛恨、悲喜等強烈的感情,對聽眾動之以情,以“情”這把鑰匙來開啟聽眾的心靈,如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
作為應用性很強的演講詞,在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演講詞要考慮聽眾需求,問題要有針對性
撰寫演講詞,要考慮聽眾的需求,講話的題目應與現實緊密結合,所提出的問題應是聽眾所關注的事情,所講內容的深淺也應符合聽眾的接受水平。同時,演講又要注意環(huán)境氣氛,既要注意當時的時代氣氛,又要了解演講的具體場合:是莊嚴的會議、重大集會;是同志間的座談和討論;是歡迎國賓,還是一般的友人聚會。不同的場合,演講有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講法。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時針對當時北大的不良風氣,對青年學子們的諄諄教誨,其意在為北大樹立新的學風、校風;《我有一個夢想》是馬丁·路德·金在25萬人的盛大集會上發(fā)表的著名演說,他圍繞著黑人在美國社會處處受歧視、受壓迫的艱難處境,提出自己內心的夢想,表達出廣大黑人共同的心聲,意在為自己的黑人同胞爭取自由與平等的權利;《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是篇悼詞,是馬克思最親密的戰(zhàn)友恩格斯在馬克思葬禮上所發(fā)表的講話,意在追述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對人類的偉大貢獻,表達自己和全世界無產者的沉痛悼念之情。
二、演講詞要態(tài)度明確,觀點鮮明
演講的內容不能只是客觀地敘述事情,還必須表明自己的主張,闡明自己的見解。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表揚什么,批評什么,均應做到立場鮮明、態(tài)度明確,不能含糊。好的演講總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啟發(fā)聽眾,以鮮明的觀點影響聽眾,給聽眾以鼓舞和教育。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當時的北大總的來說還是一所思想封建、官僚習氣十分濃厚的學府。因初辦時所收學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貴族子弟,上學只是為了升官發(fā)財,對研究學問沒什么興趣。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一文中,開門見山,簡單地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之后,就以校長的身份直截了當地對青年學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這幾點要求絕非泛泛而談,而是直接針對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說每一點都極富有針對性,每一點都事關北大的前途和命運,態(tài)度明確,觀點鮮明。
三、演講詞要層次分明,具有條理性
要使講話易被聽眾聽清、聽懂,就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否則,所講內容雖豐富、深刻,但散亂如麻,缺乏邏輯性,亦會影響講話效果?!对隈R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恩格斯首先追述馬克思逝世的時間、地點和情景,運用了記敘描寫;接著敘述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動,評價了馬克思一生的偉大貢獻,運用了記敘議論;最后論述馬克思在當代的巨大影響,并對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運用了議論抒情,脈絡清晰,邏輯性強。
演講稿的結構通常包括開場白、正文、結尾三部分。開場白是演講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開場白能夠緊緊地吸引聽眾的注意力,為整場演講的成功打下基礎;正文是整篇演講的主體,必須有重點、有層次、有中心語句;結尾則是演講內容的收束,起著深化主題的作用。
四、演講詞既要合乎口語,又要講究文采
演講的語言,說來應該通俗易懂,明白暢曉。要做到這一步,關鍵是句子不要太長,修飾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語特點。同時,也應該講究文采,運用各種修辭,使演講文采斐然,雅俗共賞。
《我有一個夢想》一文,除了合乎口語特點外,還運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如用“燈塔”和“黎明”來比喻林肯簽署的《解放黑奴宣言》,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和“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等來比喻黑人的處境,生動地描繪出美國黑人的生存現狀和他們內心的渴望。“空頭支票”則形象地說出了政府許諾和現實之間的距離。文中的修辭手法還有排比、呼告和反復等,它們紛沓而至,接踵而來,使作者的思想表達得更充分,更鮮明,有著排山倒海的氣勢和一瀉千里的激情,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達效果。
五、演講詞要有感情色彩,富有鼓動性
演講要冷靜地分析,即曉之以理;又要有誠摯激烈的感情,即動之以情,這樣才能使講話既有說服力,又有鼓動性。20世紀50到60年代的美國,雖然經過南北戰(zhàn)爭之后,黑人雖在法律上獲得自由,但在現實中,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仍然十分嚴重,作為一名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對自己種族的苦難歷史和痛苦現狀了如指掌,因此在《我有一個夢想》中訴說黑人的悲慘境遇、要求人權與平等時無不飽含悲憤而激烈的情感,而且演講還把夢幻、心曲和圣歌聯系起來,使演講如交響樂一般回蕩,使聽眾的情緒受到感染并得以升華,產生了極強的號召力。
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一篇演講稿最好只有一個主題,這是由演講稿的特定情景和時間限制決定的。在一個有限的時間段內,完全借助于語言、手勢等向聽眾講明一個問題或道理,同時又要說服聽眾,就要求在寫作演講稿時一定要突出主題、觀點鮮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