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有言:“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現(xiàn)如今初中生的作文內(nèi)容假大空,為賦新詞強說愁。根據(jù)這一現(xiàn)實狀況,查閱多方文獻資料,搜集初中生的寫作,訪談教師對這一現(xiàn)狀的看法,將從“真情實感”概念界定,初中生寫作缺乏真情實感的原因,教師的指導方法這三方面進行研究。真情實感是文章打動人的前提條件,注重初中生寫作的真情實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真情實感 初中生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045-02
一、真情實感的概念界定
真情實感包含兩部分內(nèi)容,分別為“真情”與“實感”。
1.“真情”與“實感”是相矛盾的,抒發(fā)了真情,感覺就不再是“實”的了。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個體動了真感情時,感知就是虛的了。在人們的觀念下,真情實感是一種單線條的思維,實際上,真情之下的感情有虛有實,虛實結(jié)合,如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這種真情下感知的多線條性,他的描寫是值得品味的。所以,簡單將“真情”與“實感”二者結(jié)合,那就忽略了他們之間的矛盾。
2.沒有“實感”,也可“真情”?!罢媲椤迸c“實感”是兩個概念,他們之間不必綁定在一起。有時,沒有確確實實的感受,也能寫出真切的情感。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感慨“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實際上,蘇軾寫此作的地點并不在赤壁,而是在赤鼻磯,但這種真情依然能夠打動人心,成為千古之作。因此,沒有“實感”,也可“真情”。
3.僅有“實感”,沒有“真情”的融入,這樣的語言是無美感可言的。感情的抒發(fā)通過語言表現(xiàn)出來,僅有“實感”,沒有“真情”的語言是蒼白無力的。融入了真情,將感知覺調(diào)動,會打造絢爛多彩的效果: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實感是基本,真情是潤色劑,兩者相結(jié)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美的句子。
綜上所述,“真情實感”這一概念不是簡單的“真情”與“實感”的集合,兩者是相輔相成又矛盾的。
二、初中生寫作缺乏真情實感的原因
1.語文教材:寫作板塊設置少
如長春版語文教材特點鮮明:(1)在課文選擇上,重視初中生文言知識的積累與運用,文言文與古詩詞占課文的大半;(2)整本書沒有設置單元,所有的寫作訓練都設置在整冊書的最后部分。教材中寫作內(nèi)容設置的不合理是硬件問題。
2.教學制度:作文課時設置少
由于種種原因,學校留給作文的課時少,L老師:我們很少有作文課,一個月能進行兩次作文課已經(jīng)很好很好了。教師對于學校的作文課時安排也無奈,教學制度的不合理設置導致教師不能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寫作上。
3.直接經(jīng)驗:學生生活經(jīng)驗少
在寫作教學中,學生經(jīng)??嗨稼は耄恢搶懯裁磧?nèi)容,原因在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單調(diào),生活經(jīng)驗匱乏。葉圣陶有言:寫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脫離了生活,寫作就無從說起。如今學生豐富多彩的課余時間被補課班代替,在搜集的作文素材中,85%的周記中出現(xiàn)“補課班”一詞。學生的體驗多從書本或教師處得來的間接經(jīng)驗,不是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真情實感匱乏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教師對初中生寫作運用真情實感的指導
促進初中生寫作運用真情實感,需要教師的指導。L教師說:“既然不能改變這個社會,我就只能適應,兩個字:崩潰!”怎樣在應試的背景下讓學生勇敢表達自己心中所思所想:
1.教師要重視真情實感
教師應對真情實感重視。觀念上的重視是行為的內(nèi)在動力。L老師說:寫作一定要表達真情實感,這是一個硬性指標。學生寫作時寫的事情是真事,抒發(fā)的情感是真情感,從側(cè)面體現(xiàn)學生的狀態(tài)與情感,能夠反映他的成長。對于語文教師來講,不僅是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的體現(xiàn),更能促進教師對學生的認識,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價值觀。
2.不以考場作文作為評價作文的唯一標準
由于應試的存在,許多教師以考場作文作為評價寫作的標準??紙鲎魑牡墓逃锌蚣芤约肮逃兴季S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思維,綁架了初中生對事物獨特的思考。學生在不斷的訓練中,逐漸泯滅了內(nèi)心真實想法,將創(chuàng)新關進了牢籠,變得望“文”而懼,成為行走的寫作機器。教師應正確看待考場作文在寫作中的位置,不以考場作文作為評價作文的唯一標準。
3.重視作文的評改工作
完善的作文評價制度是促進初中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標準。評價方式要注重紙批與面批相結(jié)合。紙批優(yōu)點方便快捷,學生可多次查看,缺點是不能立即得到學生的反饋。面批優(yōu)點可立即得到學生的反饋,評價效果佳,缺點是學生人數(shù)多,耗時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達到評改的最大效益,這是教師應思考的問題。
4.積極運用片段寫作,勤于練筆。
片段寫作不同于大作文,它打破了大作文的格式,沒有時間、地點及體裁的限制。抽查了長春市初中學生共101人,相比于日記、讀后感、詩歌,學生最易在片段寫作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占比73%。教師要善用片段寫作,保護學生真實的感受。
筆者能力有限,希望此作能為“真情實感”研究做補充,為一線教師做理論指導。促進初中生真情實感的表達,時不我待。
【參考文獻】
[1]王鵬偉.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魏小娜.對我國作文教學中“真情實感”得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1(11).
[3]孫紹振.真情實感論在理論上的十大漏洞[J].江漢論壇,2010(1).
作者簡介:王鑫,女,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專業(yè)學科教學語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