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千江有水

      2017-11-13 16:01:58孔灝
      連云港文學 2017年9期

      孔灝

      千江有水

      孔灝

      桃花庵主

      橫塘這兩個字,看著就有詩意。一個“橫”字,有橫平豎直的端莊;一個“塘”字,有清清淺淺的靈動。合在一起,既大方,又俏皮,讓人心里歡喜。再加上賀鑄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臺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飛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真是情景交融,風情萬種!在這橫塘附近選個墓地,想來,當不負唐伯虎“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自許吧?

      16歲,參加秀才考試,第一名,轟動蘇州城。

      28歲,參加舉人考試,第一名,名震江南士林。

      有些人,好像就是為了被人關注而生下來的。東漢末年,有個姓孔的孩子,十歲那年聽說司隸校尉(約等于當時的首都、即洛陽市紀委書記)李膺名氣又大,學問又好,天下英才都愿與之結交而相互啟發(fā),不覺心向往之。就跑到人家門前,對守門的官吏說:“我是李膺的親戚?!蓖▓罅艘院?,賓主落座。李膺問:“孩子,你和我有什么親戚關系?”這孩子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向您的祖先老子學習周禮,所以我和您是世交?!币粫r之間,李書記和他家中的其他賓客無不驚嘆!太中大夫(約等于宣傳文化部門一名廳級干部)陳韙后來才到,別人就把這孩子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巡視員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边@孩子答:“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這孩子叫孔融,他四歲時讓梨的故事,天下皆知,千古流傳。

      唐伯虎也是。但是,不管是考秀才還是考舉人,都沒有他考進士更讓人關注。因為,在那場大顯身手的考試之后,他的成績雖然名列前茅,卻被人誣為科考舞弊而身陷牢獄。

      很多清白是解釋不清的。所以,干脆也別解釋!朝廷又安慰性地給了個小官,咱不做了;老婆以為名士丈夫真的科考舞弊了要走,咱不留了;夏天去了秋天去了冬天去了,咱不管了……然后,春天就來了。

      桃花就朵朵開了!大俗大艷的花,都有一種不管不顧的決心,像一群莽撞的鄉(xiāng)村少年,呼啦啦一下子就都圍了上來,你剛被嚇了一跳,再看到他們眼里的清澈,才知道,人家是爭先恐后地想為你帶路呢!桃花帶路,一直帶到桃花塢——“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寫《桃花庵歌》時的唐伯虎,有著燦若桃花的快樂。他本少年得志,卻24歲時父親去世,緊接著,母親、妻子、兒子、妹妹相繼在兩年內離世,家境也逐漸衰落。28歲時,在朋友的資助下得以參加舉人考試并且名列榜首,卻在29歲時因科考舞弊案身陷牢獄?;丶液螅牡诙纹拮佑蛛x開了他。直到35歲以后,他結識了他一生的紅顏知己,也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出身官妓的沈九娘,有了自己的桃花庵別業(yè)。那些日子,他以丹青自娛,以賣文鬻畫為生,并且以詩《言志》:“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使人間造孽錢?!币驗榭鞓?,他不怕羞、不怕丑,他為自己起了一個又香又艷又有點神秘的名字:桃花庵主。

      他也知道:一切,都不長久,而且,這不長久反而是長久的。他讀《金剛經》,突然就對著著名的四句偈有了莫名的感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笔堑?,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如果還是放不下,就把這六個“如”,都放在自己“六一居士”的別號里吧。

      他一生寫過四百多首詩,多用口語,也多機智。有一首《登山詩》:“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當時念了,只覺可親可喜。忽想起杜甫《望岳》詩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句,更感動于兩個詩人在千載之下的心心相印。再后來,學了點《易經》的皮毛后,又想道:這“舉頭紅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豈不正是個上“火”下“水”的“未濟”卦?這“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豈不正是個上“天”下“山”的“遁”卦?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路難行??!古往今來,總是詩人不易!

      詩人不易,百姓善良。他們把對唐伯虎的所有敬佩所有關心所有喜愛,濃縮成:傳說中,一個名叫秋香的姑娘。

      風乍起

      風乍起,是風的意思。春水皺,是水的意思。這風含情、水含笑,可不就是兩情相悅嗎?看來,風和水,他們都是道家。他和她,都知道天地有大美卻不言的道理。

      這道理,老百姓也明白,網友們總結說:“秀恩愛,死得快”。

      藥山惟儼禪師去湖南的石頭希遷禪師那里去參學。石頭說:“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總不得?!彼幧铰犃耍幻饔X厲。石頭和尚見他不懂,就告訴他:你的法緣不在我這里,你到江西馬祖道一禪師那里去參學吧。藥山就去了馬祖那里,把在石頭處求法的過程講了一遍。馬祖一聽,指著自己的臉說:“我有時讓它揚眉瞬目,有時不讓它揚眉瞬目;有時揚眉瞬目是,有時揚眉瞬目又不是。你,怎么樣?”藥山豁然大悟。

      《易經·系辭傳》載:“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闭Z言總是不能把心中的意思完全表達出來,文字總是不能把語言的內涵完全表達出來,這些,禪師們本色當行,道:“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錯”。

      不過,人若問:“一說即錯”這句話說出來時,是錯?是不錯?這個問題,你怎么答?

      五代時南唐的詞人馮延巳說:這個問題,我來答!老馮《謁金門》詞中有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寫閨中之人春日思夫。南唐中主李璟笑問,“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風吹皺一池春水,關你何事?老馮答,“未若陛下‘小樓吹徹玉笙寒’也?!壁s不上陛下您的“小樓吹徹玉笙寒”呀——雖然是境由心造,卻都是心隨物轉,您這一問,問從何來呢?

      李璟身為太子時,馮延巳已經是他的大秘,所以,這一問一答,與其說是君臣之間的對話,不如說是兩個詩人兩個朋友之間幽默的相互點贊。而這幽默中,確是把風和水所象征的人和人之間表達與理解的關系,更加藝術地突顯了出來。

      晚清時,湖南名士王闿運學富五車,志向高遠,二十五歲即中舉人。后,赴京考進士,雖然名落孫山,卻得到了當時權臣肅順的激賞,肅順主動提出和王闿運結為異姓兄弟,并想出資為其捐官。其時,已名動京華的王名士當然不干!但是,他畢竟是有理想的人。于是,跑到曾國藩那里去,想要有所作為。據楊鈞《草堂之靈》說,小王在年長自己二十多歲的老曾處侃侃而談,大有周公瑾“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胸襟抱負和謀略氣度,看那老曾,卻也認真聆聽,且不時伏案而記。小王暗喜,更加口若懸河,指點江山。恰巧,老曾因遇急事離開房間片刻,那小王高高興興地走到案前看看老曾都把他的哪些高見記錄下來。結果,他看到了滿紙寫的都是荒謬的“謬”字!

      又過了幾年,王名士終于如愿到曾大帥帳下做了一名幕僚。某月,太平天國的大軍以較大的數量優(yōu)勢欲合圍曾國藩所部,形勢非常危急。是留,還是溜?生死攸關之際,曾大帥的幕僚們都各種考慮,各種顧忌。這天,老曾踱到小王的宿舍想要商量些軍機大事。卻見小王房門大開,背身而坐,面前桌案上擺著一本攤開的《漢書》。老曾腳步輕,小王渾然不知老曾站在身后,只定定地發(fā)呆,半個時辰也不曾翻得一頁。于是,老曾悄悄回房。不數日,即備下厚禮,恭送小王離開大營。

      這一“記”一“送”,風生水起,足見老曾的成功,絕非偶然和幸致!

      民國時期,一生沒有出版任何著作,卻被海內外公認為國學大師的黃侃,青年時也曾拜訪過晚年的王闿運。彼時,王老名士已是當時負有盛名的文壇領袖了,他對黃侃的詩文拍案叫好,誠心誠意地表揚道:“你年方弱冠就已文采斐然,我那犬子與你年紀相當,卻還一竅不通,真是愚鈍之犬??!”黃侃聽罷美言,不僅毫不領情,兼且狂性大發(fā)道:“您老先生尚且不通,更何況您兒子!”

      黃侃學問極好,同時又辯才無礙。與胡適同在北大講學期間,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喝酒,胡適恰好談到墨子之學。黃侃說:“現在講墨學的人,都是些混賬王八!”胡適是君子,赧然無對。黃侃得寸進尺,直接開罵道:“便是你胡適之的父親,也是混賬王八。”胡適大怒。黃侃卻大笑道:“且息怒,我在試試你。墨子兼愛,是無父也。你今有父,何足以談論墨學?我不是罵你,不過聊試之耳!”舉座嘩然。

      有史家認為,黃侃為《大江報》撰寫的《大亂者,救中國之妙藥也》社論,是武昌起義的序曲。當年,黃侃也確是曾和黃興一起浴血革命的戰(zhàn)友。但是,他自從到大學任教授后,在學生面前,絕口不提年輕時的革命往事。直到他去世后,他的學生、也是他的女婿潘重規(guī)才醒悟他為何杜口不言那些光榮歷史。潘重規(guī)分析道:“他認為出生入死,獻身革命,乃國民天職。因此他覺得過去一切犧牲,沒有絲毫值得驕傲;甚至革命成功以后,不能出民水火,還感到深重罪疚。他沒有感覺到對革命的光榮,只感覺到對革命的慚愧??峙?,這就是他終身不言革命往事的原因吧!”

      《論語·顏淵》篇載: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p>

      一想到,每天吹拂我們的風代表著君子之德,我們就心靜如水、寸草不生了。

      相見歡

      好時光是可以入藥的:醫(yī)你的相思,或醫(yī)你越來越差的壞脾氣。

      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貴為相國公子,深情蘊藉,文采風流,王國維《人間詞話》評介他“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這樣一個賈寶玉款的“真切如此”之人,天生就有著異乎尋常的敏感,也有著倍加小心的珍惜,在他的心中,那些好時光又具體、又精致,比如:“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么好呵!于是,果實回到了花朵,雨水回到了白云,少年的心思像口琴聲一樣單純,而她,就站在蘋果樹下,烏黑的秀發(fā)有著月光一樣的柔順……如果,如果要用一個詞牌來說說這些,那,應該就是“相見歡”了吧?

      說起詞牌“相見歡”,本是唐代教坊曲名,開始,另有幾個不同的稱呼。但是,“烏夜啼”有點悲涼,“秋夜月”有點凄清,“上西樓”有點俗艷,唯這“相見歡”,似透過嘴角的壓抑不住的笑意,也容得下波瀾起伏的人生中,那些細雨魚兒出的閑愁和氣蒸云夢澤的憂傷。因為,單看這“相見歡”三個字,就有著人間煙火似的親切。

      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王錢镠,回鄉(xiāng)祭掃墳墓時大宴家鄉(xiāng)父老。為了表示尊老和沒有忘本,八十歲以上的老者用金樽,百歲以上的老者則用玉樽。他親自執(zhí)杯敬酒,并高唱自己作詞的《還鄉(xiāng)歌》:“三節(jié)還鄉(xiāng)兮掛錦衣,吳越一王駟馬歸。臨安道上列旌旗,碧天明明兮愛曰輝。父老遠近來相隨,家人鄉(xiāng)眷兮會時稀。斗牛光起兮天無欺!”一曲歌畢,滿座寂寂,唯見父老鄉(xiāng)親四顧茫然、不知所措——大家聽不懂啊。老錢何等聰明,立刻改用家鄉(xiāng)話高唱:“你輩見儂底歡喜,別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儂心子里!”歌聲猶在耳際,大家已轟然叫好!這相見的歡喜,飽含著塵世的貞親,自有一種陽春三月的溫暖?!兑捉洝の难浴防镎f:修辭立其誠。即便是衣錦還鄉(xiāng)、帶著些炫富炫貴的俗氣,有了真性情、真情意,也讓人可愛、可喜。

      南唐后主李煜不俗。不俗的人容易高冷,他卻也不高、也不冷。他有著濃烈如酒、艷如春花的情懷,也有著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疼痛。因為自己的際遇,他懂得了無常,他讓我們看到了“相見歡”的另一面。是的,正是那首《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讓我們的少年時代產生了多少“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沖動?。骸傲只ㄖx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苯揭字?,風物長新,而自己仍要和林花相見,而清晨的冷雨仍要和傍晚的涼風相見,而胭脂和眼淚,而光陰和流水……這些相見,在國破家亡的大背景下,沉淀了多少已逝的歡樂,又激蕩出多少眼前的哀愁?只能,無言獨上西樓了,只能,看新月如鉤、看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了。這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呵,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佛教說人生有八苦,其中兩苦正是“愛別離”和“怨憎會”。喜歡和深愛的總是別離,怨恨和憎惡的總是相聚,人世間有太多的不如意,無法回避又無法理喻,如果真的是因果、是宿命,或者,還能有些許地放下?如此,即令親如父子夫妻也能不例外了。所以,千山大佛寺側門對聯書: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無緣不聚;兒女是債,有欠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樣,如果是緣,就在相聚的時候,好好地、善待對方;如果是債,就在返還的時候,妥妥地、心安理得。這,也是每個人,和自己的過去,相見歡吧?

      當年,和珅進呈《紅樓夢》給乾隆御覽,乾隆爺讀后即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边@位明珠大學士,正是納蘭性德的老爸。納蘭性德,真是那個賈寶玉的原型嗎?他為自己的亡妻寫過一首詞《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huán),夕夕都成決。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辈幌f,這詞當然是極好的!而那句“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用典也是極好的!《世說新語》中,記一男子名荀奉倩,與妻子十分恩愛。寒冬臘月之時,妻子患病,渾身發(fā)熱,他就到院子里讓獵獵北風吹涼自己的身體,然后再回到屋中,用身體為妻子降溫??蓱z蒼天無眼,后來,妻子還是香消玉殞。他,也因風寒而病,不多久便撒手人寰。納蘭性德想象著:如果日夜思念的亡妻就是天上的那一輪明月,自己一定,也不怕月中的寒冷,夜夜為妻子送去溫暖……三十一歲那年,納蘭性德終于離世,到月亮中會自己的亡妻去了。除了詩詞和令名,他遺下三子四女,一女嫁與著名的猛將年羹堯。

      而南唐后主李煜的爺爺,即南唐的開國之君、烈祖李昪,因史料記載不一,共有三個籍貫,其中之一,便是海州。千年以后,在海州,我們無緣相對而坐、把酒言歡了,就只有,“隔座聞歌人似玉”的輕愁……

      青山依舊在

      《東邪西毒》時的王家衛(wèi),是個好詩人,一個被歲月、生活和愛情都傷害過、教訓過,卻依舊癡情不改的好詩人。透過電影,他說:“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問你,你最喜歡的人是誰,請你一定要騙我,無論你心里有多么的不情愿,也請你一定要說,你最喜歡的人,是我。”還說:“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階段,看見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訴他,可能翻過去山后面,你會發(fā)覺沒有什么特別,回頭看會覺得這邊更好?!?/p>

      好詩人清楚地知道:不管是人,還是物,都敵不過變化!所以,他搬來一座山。

      在《易經》六十四卦里,山,是艮卦的卦象。這艮卦,正是關山重疊??!正是提醒著人們:知止。就像《大學》首句說的那樣:“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比寮椅幕?,總有一種人倫的親切。比如孔子的學生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只我沒有?!笨鬃拥牧硪粚W生子夏就告訴他,我聽說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把自己的德行提升了,天下人都是你的兄弟呀!所以,知止,就是把自己的行住坐臥都停止在最好的那個點上,必然會得到至善的境界、自得的人生。

      其實,山本身也是變化的。科學家研究,著名的喜馬拉雅山每年都要以一到二厘米的速度增長。而且,有時候,“山”,甚至只是一種意念?!读鎵洝氛f:“人我是須彌”,“除人我,須彌倒”。須彌是梵語,漢譯為妙高,指須彌山這座諸山之王不知它有多高,反正高得正“妙”。后世之人,多把須彌山直譯為喜馬拉雅山。六祖大師的意思是,心中有人我的執(zhí)念,就是為自己矗立了一座喜馬拉雅山;若除掉了人我的執(zhí)念,這喜馬拉雅山就如同雷峰塔一般轟然倒掉。于是,心中平正,智慧現前。

      作為心學大師的明代大儒王陽明,對山極有感情。他說,“平生山水已成癖,歷深探隱忘饑?!?;又說,“談我平生無一好,獨于泉石尚多求”;還說,“山中莫道無供給,明月清風不用錢”……不勝枚舉。他那句“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名言,更是直接以山為背景、與心相對應。有一次,他與朋友一起游山,一友指巖中花樹問:“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與我心亦何關?”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薄乃枷牒蛯W術符號,在山中。

      五十歲那年,王陽明已是名滿天下的學者,位高權重的大軍統帥。這天,他聞名去鎮(zhèn)江的金山寺游玩。一路走來,只覺處處似曾相識,完全是故地重游之感。在寺里,他看到一間關房(法師閉關修煉的專用房間)屋門緊鎖,破舊不堪,唯門上的封條還字跡儼然。突然,他的心里就勃然而動,就再三要求打開門進去看看。接待他的知客和尚解釋說:這屋里,供奉著本寺五十年前圓寂高僧的肉身舍利(不腐金身)。祖師有命:若無殊勝機緣,不可輕易打開。所以,五十年來無人入內,大帥你也不能看的。無奈王陽明態(tài)度堅決,這知客和尚暗想:眼前這位大帥的道德文章和文治武功,那都是天下仰之的,或者,這就是祖師所說的殊勝機緣?于是,開門,入內,見一高僧端然而坐于蒲團之上,寶相莊嚴,栩栩如生。墻上,還寫著高僧所作的一首偈頌:“五十年前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精靈閉后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痹瓉?,這位高僧即是王陽明前世的本來面目;又原來,這位今世的王陽明即是前世高僧的依止所在。于是,這破舊關房的破舊之門,與其說是一扇門,不如說是一座山,則見山后山前,卻是風日灑然!

      1905年,日本軍事史上少有的天才、海軍大將東鄉(xiāng)平八郎率領裝備處于劣勢的日本艦隊在日俄戰(zhàn)爭中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受到了日本天皇的召見和重賞。同時,天皇還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會。在這次宴會上,面對著大家的一片贊揚之聲,東鄉(xiāng)平八郎默然無語,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面刻有七個字:一生伏首拜陽明。此人甚通漢學,因為王陽明實名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古人稱呼的習慣是,稱別人的字或別號,方表尊重。

      王陽明還有另外一個著名的粉絲,叫蔣介石。蔣介石敗退臺灣后,選擇在草山附近建造行宮官邸。但是,一問這山的名字,人答:此山因為多生茅草,大家都叫它草山。蔣介石精研中國傳統文化,一聽,口彩不好!在草山建行宮,豈不是落草為寇了嗎?遂以其偶像之別號命名此山,是為“陽明山”。于是,王陽明和山,就更加密不可分了。

      很多書法家喜歡在艮卦的卦辭中,選“艮其背”三字贈人。究竟何意?說法不一。要我說,換作五個通俗些的字,或可更容易理解。比如,“青山依舊在”。它們都是告訴我們:一個人背后最大的靠山,就是,“知止”的德行。

      梅花三弄

      大朵大朵的雪花在空中飛舞,像你見到她時,滿肚子不知從何說起的話。那雪花落下,落在山上,樹上,水上,也落在你的頭上,肩上,船上,落在你的想念上。

      王子猷,就在這場大雪中。

      這樣的夜晚,看不清河水的流動。就像人在分分秒秒之間,感覺不到歲月的流逝。從紹興,到嵊州,一個輕狂少年在一夜之間淡泊寧靜下來,他看著岸上人家清晨升起的炊煙說:回吧?!拔岜境伺d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假如有一個人,在風雪交加的夜晚想你,然后,冒著大雪,坐著小船,夜行數百里的水路,去看你。那么,就算等到天亮時,船已到了你家門前,那人卻不見而返。你若知道,會不會有一種感動如門前的皚皚白雪?那干凈,那耀眼……那所有的溫暖呵,都被藏在寒冷下面。

      就讓他做他的王子猷好了,你,且安心做你的戴安道!隔著一場雪,隔著東晉距今的一千六百多年時光,生命中永遠不缺少客氣地寒暄,可是讓我們感動的,永遠是一種默默的付出,哪怕,哪怕只是深深地想念;哪怕,哪怕只是飄雪的夜晚,他坐著船,去看你,看你們的前塵往事如雪花,充塞在天地之間……

      子猷天真。但是天真之于成人,或者,往往會被看作無用吧?《晉書》載:(子猷)為車騎桓沖騎兵參軍,沖問:"卿署何曹?"對曰:“似是馬曹。”又問:“管幾馬?”曰:“不問馬,何由知數!”又問:“馬比死多少?”曰:“未知生,焉知死!”他的領導、車騎將軍桓沖問他負責什么部門,他答:好像是管馬的部門吧。再問馬有多少,三問馬死多少,那就干脆回答說不知道了。好在,這“不知道”,倒是句句有出處有來歷:《論語·鄉(xiāng)黨》說,孔子家的馬棚著火了,孔子退朝后先問,傷人沒有?“不問馬”。又,《論語·先進》中子路問“死”,孔子告訴他,“未知生,焉知死”。

      做了官已然如此,沒做官時,更加率性而為?!妒勒f新語》記:文藝青年王子猷赴京,船泊岸邊。恰遇桓子野的車馬從岸上經過,船中有認識的人告訴王子猷:“那人就是桓子野啊?!边@文藝小清新王子猷早就聽說過桓子野,知道他吹笛為“江左第一”,時人謂之“笛圣”,卻素不相識。但他還是胸有成竹地告訴家人,你上岸對桓子野轉達我的話:“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當時的桓子野已是相當于省委書記級別的一方大員了,對于自己的平民粉絲和書法新秀王子猷的要求竟也不以為忤,立刻下車,于胡床之上,為他演奏《梅花三弄》?!芭?,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

      是呵,天地這么大,你所遇見的,可能正是那個與你相似的人!桓子野出身侯門,文能相繼擔任多個重要省市地區(qū)的一把手而官聲斐然,武能參與淝水之戰(zhàn)以八萬子弟兵大破前秦號稱百萬的虎狼之師,雖是經國濟世、位高權重之武將能臣,仍不改讀書人的本色和音樂家的情懷,學富五車、多才多藝,兼且性情率真。史載:桓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指東晉名臣謝安)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矣!”

      而我們,已經有多久時間,聽到一首自己喜歡的歌,只能在心里暗暗應和,卻不敢脫口而出地說聲“怎么辦???”“怎么辦???”了呢?桓子野的總是一聲“奈何”,就讓《詩經·綢繆》里的“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有了多么優(yōu)雅的回應?就讓蘇東坡《后赤壁賦》里的“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有了多么美好的上游?是不是,天下所有的一往情深,都將綿綿不盡,都將重復再來?

      笛曲《梅花三弄》到了唐代,被譜作琴曲。明楊掄《伯牙心法》記載:“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三弄之意,則取泛音三段,同弦異徽云爾?!鼻偾胁捎猛暾貜腿畏阂魧懛ú欢嘁?,“故有處處三疊陽關,夜夜梅花三弄之誚。”(《律話》)。據說,全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所謂:“梅花一弄,弄清風;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動,水清清”。我想,那“暗香浮動,水清清”的境界,當是指高潔的品格在時光中,感染得歲月也干凈、也芬芳……

      但是,一曲《梅花三弄》,其實說的也許只是“知道”二字!那王子猷知道桓子野,那桓子野也知道王子猷,于是,身外的所謂富貴功名,于兩個男人的兩顆赤誠相見的心而言,當然早已不值一說!如此,若以男女之間的相處而論,即張愛玲所謂“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吧?

      大朵大朵的雪花在空中飛舞,梅花開,梅花再開,梅花天荒地老地開呵開呵,開得像一場盛大的誓言……我們站在雪花中,不說話,等待春天,和一只船。

      頻呼小玉

      唐傳奇中的代表之作《霍小玉傳》寫的是男人。

      男人的怯懦、猥瑣、無情,男人的自私、妥協、薄幸……不用放在生死關頭,也許僅僅是一些家庭的壓力、社會的輿論或眼前的小利,就可能會讓昔日的海誓山盟土崩瓦解冰消雪化!

      同樣,身為歌女的霍小玉,也被寫得像個真正意義上的男人:勇敢,果決,知所進退、知所行止,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所以,釋迦牟尼佛的《涅槃經》中有一段話:“若有不能知佛性者,我說是等名為女人。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說是人為丈夫相。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當知是等即為男子。”佛說得很明白,是不是大丈夫,不在于你是男身還是女身,而在于你自己——是不是能夠真的認清自己,承擔自己?!段鍩魰返谒木磔d:金華山有個俱胝和尚,剛到廟里修行時,接待過一個法名“實際”的尼師。那尼師頭戴斗笠、手執(zhí)錫杖,圍繞俱胝和尚轉了三圈,說:“法師若說出開悟的道理,我就除下斗笠(以示尊敬)?!闭f了三遍,俱胝和尚都無法可說。這尼師回頭就走,俱胝和尚客氣道:“天已晚了,廟子旁邊有個客寮可以供你休息?!蹦釒熣f:“法師若說出開悟的道理,即住?!本汶蘸蜕杏质菬o言以對。待尼師走后,俱胝和尚非常慚愧地自省道:“我雖處丈夫之形,而無丈夫之氣。不如棄庵往諸方,參尋知識去?!?/p>

      中國文化的妙處正在這里!即使是印度的種子,灑在這片土地上,也必定會長出華夏的枝葉、結出華夏的花果。

      事實上,和釋迦牟尼佛基本同時期的中國“亞圣”孟子早已說得更加開闊更加激越:“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因了這《霍小玉傳》的生發(fā),唐人作過一首香艷之詩:“一段風光畫不成,洞房深處惱予情。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碑斃钌c小玉燕好之初,小玉在房中不斷地招呼丫頭這樣那樣,只是要提醒著心上的那個人:我,在這里!

      我,在這里呀!而宋代的圓悟克勤禪師,正在法演禪師那里隨侍。一日,一位姓陳的官員向法演禪師請教:“達摩祖師由西而來,他的初心是何意?”法演回答說:“你少年時代可曾讀過一首艷詩?‘一段風光畫不成,洞房深處惱予情。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竺孢@兩句,就是祖師西來意?!边@官員聽了,于言下有所領悟,即滿意而歸。圓悟克勤問:“師父引用那首艷詩,那位官員理解了沒有?”法演回答說:“他識得聲?!薄八热蛔R得聲,卻為什么不能見道呢?”法演知他開悟的機緣已經成熟,便大喝一聲:“什么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嗎?”克勤當下開悟,跑出方丈室外,恰見一只公雞飛上欄桿引頸高啼,笑道:“這豈不是‘只要檀郎認得聲’的‘聲音’!”于是寫成一偈:金鴨香爐錦繡帷,笙歌叢里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原來,那小玉的呼喚聲不過是船,那身為眾生的檀郎,必借這船才能渡到彼岸;又原來,眾生本自俱足的佛性,亦如“少年一段風流事”,也只有那心中有佛卻又沒有掛礙之人,方能自知自證。

      禪宗的祖師們強調:“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比粽嫖蛄?,連聲音也是多余!所以,當年,那俱胝和尚正準備下山四方參學之時,恰巧廟里來了一位天龍和尚。天龍見他神思恍惚、意欲離山,忙問何故。俱胝便把實際尼師來廟里的機鋒應對情況,從頭到尾講了一遍。天龍聽罷,默然無語,只是豎起了一根指頭。俱胝見狀,忽地大悟。此后,只要有人問俱胝佛法,他就微笑著豎起一指。

      這世界,氣象萬千;這世界,理事圓融。被小玉頻呼的人,現在哪里?頻呼過小玉的人,現在哪里?那位法名“實際”的尼師,會在哪個寺院除下斗笠?那位姓陳的官員,有沒有忘記小玉的聲音?

      某個黃昏,我和我的漂亮表妹在街頭的咖啡館里說話。她跟我談她英俊的男朋友,旁邊,是陳奕迅在唱歌:你會不會忽然的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我會帶著笑臉揮手寒暄/和你坐著聊聊天/我多么想和你見一面/看看你最近改變/不再去說從前只是寒暄/對你說一句只是說一句/好久不見……

      臨走的時候,表妹突然告訴我:剛發(fā)現,你,和他長得有點像!

      屯昌县| 中超| 杨浦区| 屏山县| 原平市| 宜章县| 鄂伦春自治旗| 望谟县| 许昌县| 林周县| 措勤县| 张掖市| 临安市| 夏津县| 大连市| 淮安市| 新巴尔虎左旗| 宜兴市| 东乡族自治县| 牟定县| 敖汉旗| 防城港市| 山东省| 元谋县| 永福县| 莱阳市| 邵阳县| 始兴县| 无棣县| 潞城市| 土默特左旗| 池州市| 灌南县| 兴和县| 柳江县| 瑞金市| 甘肃省| 河西区| 梁河县| 宿迁市|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