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黃國英
城市的重量(外二章)
四川 黃國英
月朦朧鳥朦朧,我們沒有資格朦朧。當貪睡的城市還在打著呼嚕,我們已經(jīng)馳騁自行車和摩托車,開始為這個早晨增加前進的重量了。
以往的生活很矮小,先天不良,平房、棚戶區(qū)充斥其間;如今的時代很高大,高樓大廈林立,鋼筋混凝土森林鱗次櫛比,誰與爭鋒。所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美感是拎包入住者倚著不銹鋼欄桿時生發(fā)的。而我們曾千百次地循序往返,倍感歲月之高人生之忙碌。
在我們的施工日志里,哪有一篇詩情畫意的眺望,濕了又干的衣裳,像旗語飄揚,汗染著青春和工資條。累,只是身體的一種正常表現(xiàn)方式,風吹雨淋早已成為家常便飯,即使雙腿灌了鉛似的沉重,還得拿出十二分精神,為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注入成長期所需要的體重。
省略大型設備排山倒海般的助力,卻省略不了具體精準到一鏟砂漿、一桶油漆、一塊木板、一枚鐵釘壓在掌紋上的分量。將時間向前推,橫平豎直的腳手架是每天向上攀登的天梯,但那一根根鋼管、一只只扣件、一顆顆螺栓不全靠我們的雙手搭設和緊固?再往前推,進場時的一切準備工作,包括施工現(xiàn)場的平整及硬地化,臨設的搭建,建筑材料和設備的歸類擺放,無不讓我們事無巨細地勞心勞力。
城市的重量,每天都在變化,但我知道,其中的每一斤每一兩都源于我們手提肩扛式的原始勞作。所以我敢說,城市的重量就是建設者心的重量,眼光的重量!
城市高了,我們矮了。
城市的高,是相對的鉚足勁兒向上拔節(jié)的青春期;我們的矮,是絕對的佝僂著身子骨的創(chuàng)業(yè)史。
城市的高度,飽蘸著陽光和露水,一個也不能少;我們的矮,獻出了無數(shù)精血和智慧,并全部灑在了腳下的土地上。
城市高了,證明我們付出過,耕耘過,升華過;我們矮了,表明城市認可了,欣賞了,美麗了……
紅磚的顏色,不是從娘胎里帶來的。
紅磚的顏色,是攝氏1000度焚燒后的必然產(chǎn)物。
再黏黏乎乎的泥土,也受不了高溫變態(tài)的款待。臉紅不是羸弱,不是羞怯,是嚴格經(jīng)受住“老君爐”煙熏火燎的生死考驗后呈現(xiàn)的健康狀態(tài),是成熟老練的標志。這不,一塊塊紅磚排著隊出窯,除了熱氣騰騰的精神面貌外,誰還聽到喋喋不休的抱怨和憤懣?
紅磚的涅槃之路如此驚心動魄,也如此精彩絕倫,去除的是松散和軟弱,還原的是正直與堅固。
紅磚的宿命,天生是站在高處的。由一塊塊紅磚組成的風景,讓我們零距離觸摸粗糙而結(jié)實的體溫,享受著家的溫馨和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