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元代書畫中的杜甫及其詩歌
      ——以趙孟頫為代表

      2017-11-13 18:14:42劉曉鳳
      杜甫研究學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詩書畫趙孟頫杜詩

      劉曉鳳

      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fā)研究中心”2016年度課題“元代書畫中的杜甫及其詩歌”(項目編號:16DFWH007)成果。

      作者

      劉曉鳳,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研究學刊》編輯,610072。元代書畫中的杜甫及其詩歌

      ——以趙孟頫為代表

      劉曉鳳

      元代傳世及文獻記載的書畫作品不多,但是品格高、影響大。本文從這些書畫作品入手,嘗試分析元代重要代表文人(亦是書畫家)趙孟頫以杜甫及其詩歌為主題的作品的創(chuàng)作心理、其對杜甫及杜詩的獨特理解和選擇性接受,兼論與趙孟頫有關的鮮于樞、虞集、王蒙等書畫家的杜詩書畫作品。將他們的書畫世界與他們的現(xiàn)實人生選擇相結合,可以發(fā)現(xiàn)元代文人較普遍的矛盾掙扎的內心世界,以之為理解認識詩圣杜甫及其詩歌在元代的廣泛深入的影響、尤其是對元代文人書畫面貌影響的鑰匙。可以說,這些作品寄托著元代文人的人生理想,同時杜甫的高潔人格、杜詩的思想性與藝術性也深刻影響了元代文人書畫的整體品格。

      元代書畫 趙孟頫 杜甫 寄托

      元代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建立的統(tǒng)一政權,疆域空前遼闊,手工業(yè)、商業(yè)發(fā)達,城市繁榮,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頻繁深入。但蒙古族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等級制度,把國人分為四等十級,輕視文人。元代前期八十多年時間里廢除了科舉制度,這使得文人的政治前途和社會優(yōu)越地位完全喪失,謝枋得《送方載伯歸三山序》云當時社會“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文人成為社會最底層,處境十分艱難。同時,元代對文人控制放松,文人的思想和識見相對靈活。元代文人的特殊地位使得他們大多處于統(tǒng)治集團之外,遠離朝堂,親近山林,思想獨立,由此帶來的是自我意識覺醒,他們對人的欲望持包容態(tài)度,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大膽地批判。文人在文學藝術上傾注大量心血,在對前人文學藝術成果廣泛深入學習和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造,使得元代文學藝術形成獨特的面貌。

      元代社會的急劇變化帶來了審美趣味的顯著變化,元代書畫藝術出現(xiàn)了新的氣象:元代書畫名家輩出,重視對古代傳統(tǒng)的繼承,強調法度,重視用筆、韻味,重書畫家主觀意興和情感的抒發(fā)表達,反對“匠氣”。元代書畫家深刻影響明清及后代書畫藝術,在中國書畫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在繪畫方面,題材、體裁、藝術技巧等較前代都有明顯的變化和發(fā)展,文人畫開始占畫壇主導地位,枯木、竹、石、梅、蘭及墨筆花鳥等適于表現(xiàn)文人畫家意興題材的繪畫作品大量涌現(xiàn),詩、書、畫的結合成為普遍現(xiàn)象。在書法方面,重視傳統(tǒng)法度,提倡直接取法晉、唐大家,為書法藝術注入活力,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對當時及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元代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文人尷尬的處境,意外地為文學藝術作品帶來淋漓元氣。

      杜甫的思想人格及其詩歌藝術,在元代備受推崇。表現(xiàn)在書畫藝術上,文人、書畫家創(chuàng)作了很多以杜甫及其詩歌為題材的書畫作品,他們通過這些書畫作品表達對詩圣杜甫的理解和敬仰,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并且通過這些作品紓解內心的苦悶。關于杜甫、杜詩對元代書畫創(chuàng)作影響問題,學界關注不夠,僅是在相關文章中涉及只言片語,專門成果較少。本文拋磚引玉,從梳理傳世及文獻著錄的元代杜詩書畫作品入手,嘗試分析以趙孟頫為代表的幾位元代重要書畫家的杜詩書畫作品創(chuàng)作情況及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

      元代書畫名家輩出,創(chuàng)作了很多以杜甫及其詩歌為題材的書畫作品。元代重要的書畫家都有以杜甫及其詩歌為主題的書畫作品。流傳至今的元代杜詩書畫作品計20件,其中杜詩書法作品17件,繪畫作品3件。各類文獻及詩文著錄與記載的相關作品就更多。以下就此進行梳理。

      (一)傳世的杜詩書畫作品

      傳世的元代杜詩書法作品有:上海博物館藏趙孟頫(1254-1322)早期行書《秋興八首》之一、二、三、六,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趙孟頫大德十年(1306)創(chuàng)作的《玄都壇歌》,河南新鄉(xiāng)博物館藏趙孟頫大字行書《舟中雪夜有懷盧侍御弟》,日本藤井有鄰館藏鮮于樞(1256-1301)草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鮮于樞行書《行次昭陵詩卷》、草書《魏將軍歌》、行書《秋興八首》詩帖、行草《醉時歌》等唐人雜詩冊頁,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虞集(1272-1348)隸書《飲中八仙歌》,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克(1327-1387)草書《杜甫壯游詩卷》。

      繪畫作品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趙孟頫絹質墨筆《杜甫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王蒙《西郊草堂圖》,云南省博物館藏夏永《岳陽樓圖》。

      從元代到今天經(jīng)歷了幾百年的漫長時光,這期間很多作品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已經(jīng)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能夠流傳至今的作品屈指可數(shù),我們欣賞這些經(jīng)由歷史揀選的書畫作品時,其中的因緣際會讓人感慨和唏噓。由于數(shù)量少,曲折多,這些幸存的作品就更顯得珍貴。

      (二)文獻著錄的杜詩書畫作品

      當然,除了傳世的杜詩書畫作品之外,文獻著錄的元代杜詩相關書畫作品則較為豐富。通過這些文獻記載更可以了解當時杜詩書畫創(chuàng)作的情況。

      清人張琦撰集《存介堂集帖》第二卷,收入趙孟頫《新畫山水障歌》。清人蔣陳錫集《敬一堂貼》第十二冊,收入趙孟頫《杜甫觀打魚歌并跋》《杜甫客睡五律二首并跋》(見容庚《叢帖目》)。元代后期重要書法家康里夔夔(1295-1345)也曾書寫杜詩,他書有《杜甫詩長卷》(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四“韓宗伯存良家藏”著錄),但卻無法得知具體書寫了哪些杜甫詩歌作品。

      除了元代重要代表性的書畫家之外,很多書畫家都曾創(chuàng)作以杜甫及其詩歌為主題的書畫作品。如吾衍(1268-1311)有《吾竹房書杜詩諸帖》(《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十七著錄),可知吾衍書寫若干首杜甫詩,但是具體書寫的哪些作品,因為沒有圖片無法得知。

      趙骕(生卒不詳)行書杜詩二首卷(吳其貞《書畫記》卷二著錄)。宋克(1327-1387)有:《書杜工部楠木為秋風所拔嘆卷》(安岐《墨緣匯觀》法書卷下著錄)、《杜甫前出塞詩九首》(明王佐《新增格古要論》卷三,中國藝術文獻叢刊本,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年版著錄)。衛(wèi)靖(生卒不詳)書《杜甫游何將軍山林五律一首》(明茅一相撰集《寶翰齋國朝書法十六卷》第三卷收入,見容庚《叢帖目》)。

      另外,文人詩文作品中也留下很多當時杜詩書畫作品的蛛絲馬跡。

      趙孟頫有詩歌《題杜陵浣花圖》,可知《杜陵浣花圖》畫作在當時流傳,趙孟頫為之題記,應該是知名作品。作者可能是前人,可能是趙孟頫本人,也可能是當時文人所作請名家題字……具體信息不得而知。劉敏中有詩歌《書趙子昂寫老杜驄馬行卷后》(劉敏中《中庵集》卷十九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從詩題即可知趙孟頫曾書寫杜甫詩歌《驄馬行》,書法作品今天沒有機緣看到,但是劉敏中的詩歌留下了趙孟頫曾書寫杜詩的信息。柳貫有詩《題松雪翁畫杜陵小像》(柳貫《柳待制文集》卷六《四部叢刊本》),詩人為趙孟頫所畫的《杜陵小像》題詩,趙孟頫為杜甫繪像,名小像。許有壬有《題龍?zhí)幒袼刈影寒嬹R并書杜工部詩》(許有壬《至正集》卷三,清宣統(tǒng)石印本),可知龍?zhí)幒袷詹赜汹w孟頫的畫作《馬》,畫后有其題杜工部詩。明代解縉有詩《題趙文敏杜陵戴笠圖》(解縉《文毅集》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杜陵戴笠圖,很可能是流傳到今天的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杜甫像。元代李俊民有《老杜醉歸圖》二首:“尋常行處酒債,每日江頭醉歸。薄暮斜風細雨,長安一片飛花。百錢街頭酒價,蹇驢醉里風光。莫傍鄭公門去,猶恐恨在登床?!笨芍?,有畫作《老杜醉歸圖》,作者題詩概括了畫面信息。元李祁(1299-1372)有詩《題杜甫游春圖》:“草屋容欹枕,茅亭可振衣。如何驢背客,日宴尚望歸?!倍鸥τ未簣D畫作,同樣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游春形象。程鉅夫有《少陵春游圖》:“杜陵野客正尋詩,花柳前頭思欲迷。一樣東風驢背穩(wěn),曲江何似浣花溪?!卞X惟善有《題杜甫麻鞋見天子圖》:“四郊多壘為還鄉(xiāng),又別潼關謁鳳翔。九廟君臣同避難,十年弟妹各殊方。中興百戰(zhàn)洗兵甲,萬里一身愁虎狼。寂寞當時窮獨叟,按圖懷古恨茫茫。”據(jù)詩可知,當時有《杜甫麻鞋見天子圖》畫作流傳。

      從這些詩文看,當時的杜詩書畫作品數(shù)量很多,杜甫及其詩歌是元人書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帶給書畫家靈感,在元代文人書畫中,杜甫及其詩歌占相當重要的地位。杜詩是當時文人喜愛書寫的內容之一;繪畫作品則以杜甫像、杜甫成都草堂生活、春游、醉歸、麻鞋見天子等內容為主題。相比宋代而言,杜甫相對安閑的成都浣花草堂生活更為元人普遍關注。

      以下筆者嘗試以元代較有代表性的書畫家趙孟頫的杜詩書畫作品進行細致分析,兼論其他幾位重要書畫名家。

      在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元代的書畫藝術是非常重要且很有特色的。首先是潛心書畫藝術的文人眾多,且各具個性,他們回歸傳統(tǒng),注重師承,對自然與藝術技巧有獨到認識,注重題材背后所傳達的象征意義,通過筆墨表達意興與襟懷,極大地豐富了書畫藝術的題材,提高了元代書畫的品格。元代文人多參與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身份上沒有明確區(qū)分。其中由宋入元的宋宗室子孫趙孟頫對整個有元一代書畫藝術風貌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作用。而其中他關注前代詩人杜甫及其詩歌作品,對之進行發(fā)掘和再創(chuàng)作,這樣的實踐對當時和后世書畫藝術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生于吳興(今浙江湖州)。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嫡系子孫。宋朝滅亡后,歸故鄉(xiāng)閑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于江南”,元世祖贊賞其才貌,兩年后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墒窃炔棵苤刂?,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頫便借病乞歸。大德三年(1299),趙孟頫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至大三年(1310),趙孟頫的命運發(fā)生了變化。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fā)生了興趣。延祐三年(1316),“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頫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jīng)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chuàng)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是一代書畫大家,自五歲起,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見其對書法的酷愛程度。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其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趙孟頫經(jīng)歷了矛盾復雜而榮華尷尬的一生,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根本原因是鄙薄趙孟頫的出仕選擇。出仕元朝,對趙孟頫本人的心理也有非常深刻的影響。作為在傳統(tǒng)儒家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趙孟頫的選擇顯然是無可奈何的,但其微妙復雜的心理也值得探究:犧牲名節(jié),保存文脈,從文化上影響蒙元統(tǒng)治上層。事實上趙孟頫的努力有其成效,也得到時人理解。同時,在之后的漫漫人生路上,他一直生活在糾結之中,他的人生也因此有了另一片天地:他試圖在文學書畫世界中放松身心,擺脫現(xiàn)實中的無奈,并以此對抗自己內心的掙扎與矛盾,努力尋找著內心的平衡。其中,杜甫詩歌書寫是趙孟頫的一個重要選擇。趙孟頫以杜甫及杜詩為主題的書畫作品較多,相較其他書畫家的同類創(chuàng)作,數(shù)量多,影響大。

      (一)書寫杜詩

      到宋代,唐代詩人杜甫的人格精神和詩歌藝術備受推崇,其文化典范地位逐步確立,文人開始有意識地書寫杜詩,表達襟懷志向,使得在宋代書寫杜甫詩歌逐漸成為一種社會風尚。有很多書寫杜詩的文獻記載,蘇軾、黃庭堅、米芾、李之儀、魏了翁、李綱、文天祥等文人都曾書寫杜詩,因時代久遠流傳下來的比較有限。

      到元代,趙孟頫書寫的杜詩很多,流傳下來的作品數(shù)量相對也有所增加?!肚锱d八首》《玄都壇歌》《舟中雪夜有懷盧侍御弟》,三題六首;有大德二年(1298)書寫的杜詩《長吟》《樓上》《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入喬口》《發(fā)潭州》《雙楓浦》《游何將軍山林十首》《重過何氏五首》《歸來》(只余題),九題二十三首杜詩,被同鄉(xiāng)人刻石,名《白雪齋帖》。

      趙孟頫所書的這些詩歌都是杜詩中的經(jīng)典之作,從這些詩歌的創(chuàng)作時間看,有杜甫早期以交游宴飲為主要內容的作品,如《游何將軍山林十首》《重過何氏五首》;有杜甫長安時期作品,如《玄都壇歌》;有杜甫漂泊西南作品,如《秋興八首》;也有杜甫湖湘時期作品,如《入喬口》《發(fā)潭州》等。從形式上看,有歌行、律詩、絕句、排律等,幾乎涉及杜詩所有的體裁。

      趙孟頫的杜詩書寫貫穿他的一生。根據(jù)上海博物館藏的墨跡《秋興八首》(一、二、三、六)后跋文記載:

      右少陵秋興八首蓋古今絕唱也。沈君以此紙求書,因為書寫。此紙短,僅得其四耳。子昂題。

      趙孟頫在跋文中推重杜甫《秋興八首》,認為其為古今絕唱。“沈君”何許人?需要進一步考證,但是就紙之長短,他選擇其中一、二、三、六書寫,可見是在精中有所取舍,將此作來歷講得明白。

      后又有題跋云:

      此詩是吾四十年前所書,今人觀之未必以為吾書也。子昂重題。至治二年正月十七日。

      至治二年(1322)正月十七,趙孟頫再次題跋四十年前書作。根據(jù)前跋,沈君攜紙求書,遂愿之后應該將作品帶走,但是通過字里行間推測此作在當時仍存在趙處。中間有何因緣際會不得而知。但是,趙孟頫的第二次題跋透露了書寫《秋興八首》其中四首的時間為元至元二十年(1283),當時趙孟頫三十歲,這時期趙孟頫主要學高宗書,韻度豐艷。

      《秋興八首》是杜甫寓居夔州(今重慶市奉節(jié)縣)時創(chuàng)作的以遙望長安為主題的組詩,是杜詩七律的代表作: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一)

      ……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墻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六)

      在趙孟頫書寫此詩的前一年即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文天祥(1236-1282)因不屈于元統(tǒng)治者被殺于都城大都,這給趙孟頫帶來很大震動。原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夾谷之奇被召入京升任吏部郎中。趙孟頫于吳興作《贈別夾谷公》:“青青蕙蘭花,含英在林中。春風不批拂,胡能建幽心?!北磉_自己心意。也是這一年,程鉅夫初下江南,勸其出仕,趙推辭不就。為沈君書寫杜甫秋興詩卷很明顯表達了自己對故國的情思。

      大德二年(1298)九月八日,趙孟頫書寫杜甫《長吟》《樓上》《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入喬口》《發(fā)潭州》《雙楓浦》《游何將軍山林十首》《重過何氏五首》《歸來》(只余題),九題二十三首杜詩。此時趙孟頫四十五歲,已經(jīng)出仕元朝十一載。

      大德十年(1306)又為南谷尊師即杜道堅真人寫杜甫《玄都壇歌》。此年正月十八日,杜道堅真人過杭州趙孟頫車橋之館,“要寫古詩,乃書此篇”(詩后題跋)。

      趙孟頫還書寫過其他的杜詩有:大德五年(1301)九月,題后梁尉馬趙巖《神駿圖卷》,書杜甫詩句于卷上,具體哪首不得而知;杜甫詩歌《驄馬行》(劉敏中有詩《書趙子昂寫老杜驄馬行卷后》,出自劉敏中《中庵集》卷十九,北京圖書館藏清抄本)、杜甫詠馬詩(許有壬有《題龍?zhí)幒袼刈影寒嬹R并書杜工部詩》,出自許有壬《至正集》卷三,清宣統(tǒng)石印本)。另外,趙孟頫還曾書寫杜詩《新畫山水障歌》《杜甫觀打魚歌并跋》《杜甫客睡五律二首并跋》。

      另,明代李東陽《瓊臺吟稿序》記載:

      右,杜子美《茅屋秋風》詩,賀給事克恭所藏,云趙子昂書。今按此書,累有俗筆,當非子昂真跡無疑。

      李東陽在序文中提到賀克恭收藏“趙孟頫”書杜甫《茅屋秋風》作品,但經(jīng)李東陽根據(jù)俗筆多,鑒定不是趙孟頫真跡。從寥寥數(shù)筆的記載可知,趙孟頫曾書寫杜甫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且非常為世人所重,乃至于仿作出現(xiàn)。以此可以推測,趙孟頫的書作湮沒不傳的不在少數(shù),其中肯定有以杜詩為書寫內容的作品。

      與宋人書寫杜詩相比,趙孟頫的書寫似乎更多的是寄托襟懷、紓解內心苦悶矛盾。趙孟頫書寫的杜詩作品今天看來端莊嚴整,一絲不茍,看不出書寫者的內心起伏。

      (二)為杜甫畫像

      為杜甫畫像也是后人表達對先賢推重崇敬的重要方式,有濃重的以杜為師的意味。明代徐一夔《跋李唐所畫扁鵲授方圖》:

      吾聞有好詩者,嘗畫杜子美畫而師事之惟謹。醫(yī)家以扁鵲為宗,子振之愛重此圖,亦詩人像杜子而畫之意。

      根據(jù)序文所述:喜好詩歌的人以杜甫為宗師,畫杜甫畫像表達敬意,認為子振喜愛看重的李唐畫《扁鵲授方圖》,“亦詩人像杜子而畫之意”。中國歷史上各行各業(yè)都有為自己祖師爺畫像的傳統(tǒng),唐人韋莊重建的草堂中就繪有杜甫像掛壁。宋人王安石有《杜甫畫像》詩。黃庭堅《老杜浣花溪圖引》說:“常使詩人拜畫圖?!眳未蠓?、張燾等人擴建草堂,都繪有杜甫像以為瞻禮。明人徐一夔提到的事實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杜甫畫像,唐末即已出現(xiàn),人們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與理解繪制詩人形象,膜拜歌詠,表達敬意。盡管唐宋時代的杜甫畫像作品沒有流傳下來,但是根據(jù)今天可見的詩人記載我們對其大致情況還是能夠有一個認識,如:歐陽修《堂中畫像探題得杜子美》:“風雅久寂寞,吾思見其人。杜君詩之豪,來者孰比倫。生為一身窮,死也萬世珍。言茍可垂后,士無羞賤貧?!北磉_對詩人的崇敬。王安石《杜甫畫像》中的評價卻是真正的“知者”之言:“吾觀少陵詩,謂與元氣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顏毅色不可求。浩蕩八極中,生物豈不稠。丑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惜哉命之窮,顛倒不見收。青衫老更斥,餓走半九州?!砸姽瘢侔萏殂袅?。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從之游?!备叨仍u價詩人詩歌,細數(shù)詩人經(jīng)歷,推重其高潔品格。再如楊蟠《觀子美畫像》、林敏功《書吳熙老醉杜甫像》、王安中《次秦夷行觀老杜畫像韻》、黃庭堅《老杜浣花溪圖引》、王十朋(1121-1171)《登史詩堂觀少陵畫像》、洪咨夔(1196-1236)《題少陵像》、陸游《題少陵畫像》、釋居簡《少陵畫像》、葉茵《少陵騎驢圖》、陳杰《題老杜巡檐索笑圖》、鄭思肖《杜子美騎驢圖》等作品都提到杜甫的不同畫像,這些杜甫畫像作品的作者似乎并不非常知名,為杜甫畫像主要是為了祠堂供奉,也有純粹的藝術創(chuàng)作,形象大概亦莊亦諧,都是作者表達對詩人崇敬的直接體現(xiàn)。這些杜甫畫像作品因時代久遠沒有留存,但是這些題寫畫像作品的詩歌留了下來,讓我們有很多遐想的空間。

      趙孟頫多次為杜甫繪像,除此之外還為崇敬的詩人畫像。這也是他對抗自己內心矛盾的重要方式之一。

      趙孟頫為杜甫繪像,名小像。柳貫有詩《題松雪翁畫杜陵小像》(柳貫《柳待制文集》卷六《四部叢刊本》):

      一代詩才飯顆山,國風雅頌可追還。

      秦州行色湖州畫,四海新愁儼在顏。

      趙孟頫的這幅杜甫小像并沒有流傳下來。根據(jù)柳貫七言絕句的描寫,提到所謂“飯顆山”、秦州行色,可以推測趙孟頫重點表現(xiàn)了詩人杜甫的落魄,雖然也提到杜甫詩歌的高超成就,但從“四海新愁儼在顏”句看,還是將“愁”定為杜甫形象的基調,這并沒超出宋人杜甫像的窠臼。

      杜陵戴笠圖,明代解縉有詩《題趙文敏杜陵戴笠圖》(解縉《文毅公全集》卷四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詩云:

      碧雞坊里春風顛,浣花溪邊晴日暄。

      浩歌一曲花弄影,慷慨不及開元前。

      飯顆山頭憶相見,歷下新亭舊時面。

      吟詩未遣髭鬢愁,愁絕胡塵暗河縣。

      平生落筆五岳搖,調笑不作兒女嬌。

      錦袍仙人伯仲耳,誰謂有作徒相嘲。

      詩卷長留兩不滅,玉顏癯骨俱清絕。

      萬古詩人照膽寒,松柏蒼然傲冰雪。

      吳興公子真天人,寫影自與韓眾親。

      新圖古色照秋水,如此子美方逼真。

      此詩為流傳到今天的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杜甫像題詩。單看題詩,似乎與其他杜甫像沒有大的區(qū)別,但是畫面中的杜甫儼然是一個隱逸高士的形象。根據(jù)文獻記載,趙孟頫還有《少陵飲泣圖》。明代魏畊有詩《題趙翰林孟頫所畫少陵飲泣圖引》:“昨過賣漿薛公宅,請我觀畫滿廳壁。后出少陵飲泣圖,卻是王孫真筆跡?!稳菘蓍虏寂酃福桔圊刻Y跨白驢。蒙面號咷身欲墮,紫髯之奴還相扶?!痹娞岬阶约旱目串嫿?jīng)過,并且詳細描寫趙孟頫《杜甫飲泣圖》畫面,杜甫形容枯槁,衣袍有污垢,騎跨在白色驢背上,畫面捕捉的是詩人正蒙面號咷將要掉下來、紫色胡須的仆人來扶的瞬間。

      在書法上,趙孟頫所做的貢獻非常明顯:一方面,他書寫的內容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在書法傳統(tǒng)上他也將書法藝術拉回到傳統(tǒng)軌道上來,整體上提高了元代書法的品格。與書法的嚴整規(guī)范一絲不茍相比,趙孟頫對繪畫的貢獻恰恰是他提倡的不求神似,這也體現(xiàn)了趙孟頫的矛盾。趙孟頫的杜甫詩意畫作品主要是以馬為題材的作品,這與馬本身進取昂揚精神、杜甫對馬的深情描寫、元代馬上得天下的歷史事實和重畜牧的元代社會風尚等都有關系,這也或間接表達了他對于崇敬的詩圣的一種態(tài)度。

      趙孟頫雖然身在元代統(tǒng)治集團內部,接近最高統(tǒng)治者,除了內心受二臣的煎熬之外。實際處境更頗多尷尬,元代實行的森嚴等級制度讓他在官場中非常難過,所謂的重視也并非是讓他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更多的可能是一種裝點門面的作用,而趙孟頫則盡量以自己的努力影響決策者的行為,尤其是在文化上的影響。趙孟頫視杜甫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杰出代表,這種看法也得到當朝統(tǒng)治者的認可。在“延續(xù)文脈”這一點上,他敢于自視為杜甫同路人,因此獲得安身立命的文化自尊。他本人及家族成員在文化藝術上不斷精進,并且不斷以此影響元代上層貴族,提高他們的文學藝術修養(yǎng)。這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對書畫藝術的發(fā)展都起到重要作用。這恐怕是他最大的心理支撐。

      趙孟頫還進一步促進了詩書畫藝術的溝通融合。趙孟頫詩學杜甫,成就頗高,只是詩名因書畫成就所掩。但他的詩心、詩藝促進本人書畫創(chuàng)作,也影響整個有元一代乃至后世書畫創(chuàng)作。故宮博物院藏趙孟頫《秀石疏林圖》,題詩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本唧w講到畫石與書法飛白、畫古木如籀書、畫竹與書法永字八法的關系,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比文同、蘇軾走得更遠。

      元代其他文人的杜詩書畫作品都或多或少與趙孟頫相關而又有所不同。接下來也作簡要闡述:

      鮮于樞(1256-1301),字伯機,自書一作伯幾,號困學民,亦號直案老人,虎林隱吏。鮮于氏為箕子之后裔,故亦自號箕子之裔。河北漁陽(今河北薊縣)人,居杭州。至元間,官至江浙行省都事。晚年于西湖管林營一室曰“困學齋”,閉門謝客,不問俗事。調琴作詩,鑒賞古玩,以研讀終其生。伯機以書名世,與趙孟頫齊名,為元季書壇巨擘。

      鮮于樞推重杜甫。他的《困學齋雜錄》中曾經(jīng)記載喬仲山尋訪傳說中的杜少陵遺骨事:

      《困學齋雜錄》是鮮于樞傳世不多的詩文墨跡中篇幅最長的一件,涉獵較廣,包含了一些作者本人及元早期社會文化的重要史料。這則資料記載的就是至元十年(1273)秘書郎喬仲山出使延安路過鄜州尋訪杜甫遺骨事始末。當?shù)赝寥藗髡f,可以見杜甫影響廣泛,喬仲山尋訪,具體描寫所見所為。土人傳說、士人尋訪可以反映元代早期人們對杜甫的認識。鮮于樞記載此事,亦較客觀,可以看出他對杜甫的關注。

      鮮于樞書學顏真卿《爭座位帖》一路,很見風骨,是很好的學習典范。他流傳至今的杜詩作品多為草書,狂放,有筆誤情況,相比趙孟頫書寫杜詩,其所選擇的字體與整體布局顯然隨性自在很多,這恐怕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密切相關。

      王蒙(1308-1385),字叔明,號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出生于書畫世家,外祖父趙孟頫、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趙雍、表弟趙彥徵都是著名畫家。他的山水畫受到外祖父趙孟頫的直接影響,后來又師法王維、董源、巨然等人,融會貫通而自成面目。他寫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復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點,表現(xiàn)林巒郁茂蒼茫的氣氛。人物畫亦有特色。王蒙與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合稱為“元四家”,對明、清山水畫影響很大。曾出仕,后隱居臨平(今浙江余杭臨平鎮(zhèn))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今屬山東)知州,因胡維庸案牽累,死于獄中,是元代少有的對政治感興趣的文人書畫家。

      王蒙傳世的有關杜詩書畫作品有:行書黃庭堅《老杜浣花溪圖引》、繪畫《西郊草堂圖》。在有元一代的書畫家中王蒙比較有改革精神。他的畫在形式上一改長卷形式而多為長幅,且畫面滿,筆墨重,可以感受到他內心勃發(fā)的力量。但是,他的杜詩書畫作品則呈現(xiàn)另一種面貌。行書黃庭堅《老杜浣花溪圖引》和《西郊草堂圖》一書一畫恰好選擇關注的是杜甫寓居浣花溪畔的安閑時期,反映了作者書畫風格的多樣。

      以上幾位元代具有代表性的書畫家,他們的傳世及文獻記載的杜詩書畫作品各有其關注點,但是無疑都推重杜甫人格與精神,熟知杜甫詩歌。其共同點即他們都有矛盾的內心世界,主要是通過詩書畫創(chuàng)作寄托情懷、紓解苦悶,這與元代大的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

      蒙古族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歧視政策,輕視文人,元代前期八十多年時間里廢除了科舉制度,這使得文人成為社會最底層,生活處境艱難。與其他時期的文人相比,元代文人大多遠離朝堂與官場,悠游山水,醉心自然,潛心于文學與藝術創(chuàng)作,在藝術理論與實踐中多有創(chuàng)造,使得元代文學藝術面貌清新自然。同時,元代統(tǒng)治者重視儒教,政府和文人對詩圣杜甫皆推崇備至。元至正二年(1342),紐璘為杜甫請謚“文貞”封號,得到朝廷批準,元順帝追封杜甫“文貞公”。后人尊稱杜甫為“杜文貞公”,即是從元代開始的。大監(jiān)紐璘以私財在成都杜甫草堂內創(chuàng)建草堂書院,廣搜書籍,聚徒講學,培養(yǎng)人才,開展學術研究,傳播杜詩,弘揚詩圣精神,在中華民族文化傳承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元代文人則以杜詩書畫創(chuàng)作來表達對杜甫的尊崇,這些作品承前啟后,在整個杜詩書畫創(chuàng)作歷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綜觀這些關于杜甫及其詩歌的書畫作品,可以看出元代文人對杜甫及其詩歌接受的特點,大致如下:

      (一)對杜甫及其詩歌有選擇地接受

      在宋人那里,杜詩及杜甫書畫作品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很近:朋友往來,雅集,甚至閑談,都有杜詩。與前朝人相比,元人的杜詩書畫創(chuàng)作有一種選擇性在其中。元代文人沒有優(yōu)越的社會地位,更遠不如前代文人那么悠閑,雖然這種選擇帶有偶然性,但是整體上與書寫者的人生經(jīng)歷和現(xiàn)實處境密切相關,而表現(xiàn)的更多的是個人內心的矛盾糾結,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杜甫形象更加豐滿

      (三)關注杜甫浣花草堂生活

      在元代這樣一個“異族”統(tǒng)治的時期,成都浣花草堂卻沒有遭到戰(zhàn)爭的破壞,整體情況較好。元代文人對成都浣花杜甫草堂給予極大關注。

      元代文人的特殊的地位與生活狀態(tài),使得他們的作品有其獨特的氣質。在朝者境遇艱難,地位尷尬,現(xiàn)實的種種使得他們心向山林,通過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來表達追求,紓解苦悶。身在山林的文人深受傳統(tǒng)儒家思想影響,內心深處渴望建功立業(yè),而殘酷的現(xiàn)實讓他們不得不選擇隱逸,寄情山水,在文學藝術的世界里寄托自己的高潔理想,這就使得元代的文學藝術作品有一種矛盾的張力。文學作品的語言或潑辣、或詼諧、調侃,甚至有些刻薄。書畫作品有選擇性地再創(chuàng)作:書寫推重的前人詩作;以喜愛的作品為題創(chuàng)作詩意畫,立意高遠,技法高超,舉重若輕,都讓人感受到其撲面而來的生命活力,可愛真實。杜甫及其詩歌滋養(yǎng)了元代文人的心靈,給了元代文人再創(chuàng)作很多靈感,成為其再創(chuàng)作的主要素材。可以說,杜甫、杜詩對元代文學藝術面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提高了元代書畫的品格。

      總之,元代的杜詩書畫作品寄托著元代文人的人生理想,代表人物趙孟頫、鮮于樞、虞集、王蒙等書畫家都推重杜甫并且有選擇地接受杜甫及其詩歌。杜甫的高潔人格、杜詩的思想性與藝術性深刻影響了元代文人書畫的整體品格。

      注釋

      ①(宋)謝枋得:《送方載伯歸三山序》,轉引自四川大學呂肖奐、周裕鍇、金錚主編《中國文學史》宋元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②③(清)仇兆鰲:《杜詩詳注》附編,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2282頁、第2287頁。

      ④上海博物館藏趙孟頫行書杜詩《秋興八首》跋文。

      ⑦陳高華編:《元代書畫家史料》(增補本),中國書店2015年版,第60頁。

      責任編輯

      陳寧

      猜你喜歡
      詩書畫趙孟頫杜詩
      夜讀(一)
      中學生報(2022年5期)2022-04-29 20:00:37
      詩書畫苑
      晚晴(2018年6期)2018-11-23 00:28:16
      趙孟頫《漢汲黯傳》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33
      篆刻杜詩記
      藝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趙孟頫《吳興賦》(局部)
      中國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 06:20:32
      趙孟頫《膽巴碑》集錦( 上)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4:00
      清初杜詩研究二題——錢謙益《解悶》詩箋與仇兆鰲“四句分截”說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29
      詩書畫
      中國詩歌(2016年9期)2016-03-06 05:26:52
      詩書畫
      中國詩歌(2016年7期)2016-02-20 09:36:48
      詩書畫
      中國詩歌(2016年4期)2016-02-20 05:33:53
      扎赉特旗| 桐庐县| 石景山区| 正安县| 岳池县| 句容市| 明水县| 唐海县| 黄龙县| 武平县| 拉孜县| 万州区| 英吉沙县| 兰考县| 白银市| 南安市| 宁安市| 滁州市| 溧水县| 天水市| 砚山县| 华容县| 益阳市| 临江市| 绍兴县| 灵山县| 雷波县| 阿克陶县| 故城县| 德钦县| 漯河市| 芒康县| 靖远县| 昆山市| 龙里县| 图木舒克市| 大同市| 南阳市| 海林市| 宁德市|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