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輝
香港上周吹臺風,大學課堂全部取消,卻仍有一些從中國大陸來港的大學生不懂行情,一大早爬起床,沒有上網,沒聽廣播,沒有看電視,也沒有向鄰房同學打聽打聽,刷牙洗臉后背起書包,出門上學去,像毛主席的教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p>
然而搭電梯到了宿舍大堂被保安員勸言,今天沒課可上,大可回去房間再睡一覺。
年輕孩子的臉立即涌起一陣曖昧的情緒,有幾分失落,白花了掙扎起床的力氣,可是同時又有幾分亢奮,不必坐在沉悶的課室聆聽,心情頓然輕松下來,像在法庭上被判“無罪釋放”。
臺風天過后,在大學宿舍的大堂遇見學生,問他們:昨天有挨餓嗎?飯?zhí)脹]開門,房間里有存糧嗎?是不是吃了一整天的餅干和泡面?出乎意料地,學生無不高高興興地說:沒有啊,房間里備有食物,即使不吹臺風,平常亦要吃消夜,空著肚子睡不著;即使真的沒有存糧,亦會跟鄰房同學借或要,有福同享,一起擠在狹窄的廚房里煮飯,玩得非常開心。
這我就放心了。年輕人總有辦法解決問題,住在宿舍的其中一項好處就是有機會學習“相濡以沫”和“雪中送炭”的四字真諦,他日混跡江湖,反只易明白什么叫作“錦上添花”和“跟紅頂白”,若干年后回憶起來,今天的歲月是何其難得與真實。
本地學生不必擔心,因為有家可歸,搭巴士或地鐵回到家里,就算路程遠了一些,踏進門,有飯可吃有湯可喝,再好好睡一覺,明天回校再戰(zhàn)。外地生則有點孤苦伶仃之感,被風雨困在小小蝸居之內,家在遠處,稍為感性便易觸景傷情,有內地同學說,打手機回貴陽老家,按鍵時快快樂樂,但當聽見媽媽的一聲“喂……”再望一眼窗外風飄雨搖,鼻子一酸,眼淚便流出來。
人在外地,若在風雨天遇上生病日,更是慘上加慘,此時若有人伸出援手,不管過了多少年,忘不了就是忘不了。大一那年,住宿舍,有一回發(fā)燒生病,適遇三四天的長假期,臺灣室友都回家了,剩我躺在床上,體力全無,沒法動彈,半閉著眼睛望向天花板,天旋地轉,幻想這是香港灣仔的老家,淚水從眼角滲出,沿腮邊流下,慘若秦漢的文藝片。幸好其中一位臺灣室友忽然回校取物,見我“病危”如斯,慈悲發(fā)作,扶我起床,用機車載我返家,由其母親煮粥煲湯照料了一天一夜,那股溫暖感受同樣令我如置身于悲情文藝電影。
我一直記得那段路程:整個身體癱軟在室友的背上,他騎著鐵馬,疾速前行,風聲在我耳邊呼嘯嘶叫,我覺得背部極涼,但胸部極溫暖,腦海一片空白,只是不斷在問,到了嗎?怎么還未到?到底還有多久才到?重復地問,不知道問了多少遍,問到幾乎放棄了,電單車便停下來,室友扶我進屋,小狗吠吠地叫,四周因是假日所以異常寧靜,我松了一口氣,感覺這就叫作“快樂”。
人子人師人父,日子往前走,忽遇臺風天,宿舍歲月長,此刻,時間仿佛暫時慢下了腳步。
(摘自《愛上幾個人渣》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