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伯勝
摘要 日光溫室黃瓜由于連作重茬,病害嚴重,經(jīng)濟效益較低,與大蔥輪作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本文介紹了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與大蔥輪作抗病栽培技術(shù),以期為種植戶日光溫室蔬菜生產(chǎn)增產(chǎn)、增效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 黃瓜;越冬茬;大蔥;輪作;栽培技術(shù);日光溫室
中圖分類號 S626.5;S642.2;S63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20-0071-02
近年來,隨著設(shè)施蔬菜的快速發(fā)展,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作為主要種植模式得到大面積推廣,由于常年單一種植黃瓜,病害嚴重、經(jīng)濟效益較低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種植戶。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與大蔥輪作抗病栽培能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該技術(shù)以越冬茬黃瓜種植為主、黃瓜拉秧后栽植大蔥為輔。綜合溫室黃瓜、大蔥,溫室收獲黃瓜195~225 t/hm2,純收益48萬~57萬元/hm2;收獲大蔥52.5~67.5 t/hm2,純收益達6.15萬~8.55萬元/hm2,綜合效益扣除成本支出(不含人工)農(nóng)民純收益為54.15萬~65.55萬元/hm2,獲得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大蔥分泌物對土壤中的細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改變了作物周圍的土壤環(huán)境,能夠有效地防治黃瓜根結(jié)線蟲病及其他病害的發(fā)生,較好地解決了黃瓜病害及重茬病害嚴重的問題,受到廣大農(nóng)戶的歡迎。大蔥不宜重茬,因而黃瓜、大蔥3年內(nèi)只輪作1次。
1 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栽培技術(shù)
1.1 安排茬口
9月上中旬播種,10月上中旬定植,采收期從12月上中旬至翌年5月上中旬。采收期涵蓋元旦、春節(jié)等蔬菜高價格區(qū)域。
1.2 育苗管理
黃瓜選用耐低溫性強、抗枯萎病和霜霉病強的品種,采用溫湯浸種法進行種子處理[1]。育苗采用穴盤育苗或營養(yǎng)缽育苗,營養(yǎng)土采用4份田園土與6份腐熟有機肥充分混合,1 m3營養(yǎng)土加入三元復合肥0.15 kg、過磷酸鈣3 kg、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0 g和7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150 g,攪拌均勻。
以黑籽南瓜為砧木,采用靠接法進行黃瓜苗嫁接。黃瓜籽播種4~5 d出齊苗后,播種黑籽南瓜,5~7 d后黃瓜第1片真葉約長到1 cm、南瓜剛破心時,采用靠接法進行嫁接。嫁接后1~3 d,白天25~28 ℃、夜間15~18 ℃,空氣濕度90%~95%,加蓋遮陽網(wǎng);嫁接7 d后,白天20~25 ℃、夜間12~15 ℃,濕度75%,去除遮陽網(wǎng),加大通風。
1.3 整地定植
定植前15~20 d進行溫室整地,施腐熟的有機肥120~180 t/hm2、過磷酸鈣1 500 kg/hm2、三元復合肥750~900 kg/hm2作基肥。
基肥撒施后,深耕30 cm,耙平后南北向做畦,畦間距120 cm(畦面寬80 cm,畦間溝寬40 cm)。溝深25 cm,呈梯形狀。畦上開2條間距40 cm、寬15 cm、深10 cm的定植溝,用于澆灌暗水,每溝鋪設(shè)1條滴灌帶或者滴灌管。
嫁接苗嫁接后18~22 d,黃瓜苗長出4~5片真葉時進行溫室定植,按株距30~35 cm將黃瓜苗定植在定植溝中(定植密度4.95萬~5.40萬株/hm2),嫁接口高于畦面。中耕3~4次以促進生根,定植15 d后覆130 cm薄膜,用土封嚴膜口。
1.4 溫室內(nèi)溫濕度管理
定植3 d內(nèi),溫度要求白天28~32 ℃、夜間22~24 ℃,白天空氣濕度85%~90%、夜間90%~95%。定植3 d后,氣溫不高于32 ℃、夜間不高于18 ℃,土壤濕度70%~80%。緩苗后至結(jié)瓜期,溫度要求白天24~30 ℃、夜間14~19 ℃,土壤濕度70%~80%。結(jié)瓜期(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下旬),溫度要求上午16~24 ℃、中午28~32 ℃、下午12~28 ℃、上半夜17~20 ℃、下半夜12~16 ℃,土壤濕度85%~95%。結(jié)瓜盛期(2月中下旬以后),溫度要求白天28~30 ℃、夜間14~16 ℃,土壤濕度85%~95%。
1.5 水肥管理
黃瓜定植后澆定植水,緩苗后澆緩苗水,直至第1根黃瓜長到15 cm或者收獲后開始澆水,每隔10~15 d澆1次水,每隔20~30 d施1次肥料,每次沖施尿素60~75 kg/hm2或硫酸銨120~150 kg/hm2。結(jié)瓜中后期每隔8~10 d澆1次水,每次隨水沖施尿素112.5 kg/hm2、硫酸鉀112.5 kg/hm2。
1.6 植株管理
黃瓜7~8節(jié)以下不留瓜,吊蔓時采取“S”形綁蔓,隨綁蔓隨將雄花、卷須及下部側(cè)蔓去除。及時落蔓,落蔓時使龍頭距地面始終保持在1.5~1.7 m之間,隨時去除下部老葉,始終保持功能葉12~15片。
1.7 病蟲害管理
越冬茬黃瓜易發(fā)生霜霉病、灰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等病害,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進行經(jīng)常性提前防治,避免病害大面積流行。畦間溝覆蓋1層麥秸稈再配合滴灌,能夠較好地降低溫室濕度,減少病害的發(fā)生[2-3]。
1.8 黃瓜拉秧后悶棚
5月上中旬,黃瓜拉秧后,進行溫室整地施底肥做畦,南北向做畦,畦間距120 cm,畦間溝寬40 cm,溝深25 cm,畦面寬80 cm,呈梯形狀。每畦間溝東側(cè)梯形面上開深25 cm、寬30 cm的定植深溝(靠近畦面一側(cè)定植溝平整豎直,靠近畦溝一側(cè)定植溝傾斜),定植溝撒施有機肥60 t/hm2(或整地前將肥料撒施于準備開定植溝處),然后澆水悶棚至大蔥定植前10 d,可有效殺滅部分地下害蟲和病菌。
2 輪作大蔥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2.1 播種育苗
大蔥品種選用植株健壯、蔥白粗大的章丘大蔥,于3月中上旬(黃瓜結(jié)瓜期)采用育苗床進行露天育苗,每667 m2溫室栽植面積需苗床67 m2,每67 m2苗床需種子80~100 g,成苗約2.8萬株。苗床土施入有機肥75~105 t/hm2、三元復合肥300 kg/hm2混合均勻后做育苗畦,播前澆足水,播種后覆蓋薄膜或采取小拱棚增溫保濕。播后8~15 d出齊苗后,去除薄膜或拱棚大通風。幼苗長至10 cm和20 cm高時進行間苗2次,剔除幼苗、弱苗、小苗,保持苗距2 cm;當苗長至25 cm具有4~5片葉時進行移栽。endprint
2.2 整地定植
6月上旬結(jié)束溫室悶棚(定植前10 d),6月中下旬蔥苗定植溝內(nèi)撒施三元復合肥450 kg/hm2、過磷酸鈣225 kg/hm2,混合攪拌均勻,準備移栽。
蔥苗移栽前2 d育苗床澆水,起苗后對蔥苗進行分級,大苗稍稀、小苗略稠,平均株距5 cm,栽植密度為16.5萬~19.5萬株/hm2。蔥苗栽植在定植溝靠近畦面的一方(定植溝垂直方),栽后覆土壓實,以不埋沒蔥心為宜。定植后順溝澆水,2~3 d后澆緩苗水。栽后10~15 d澆抗旱水,隨水沖施尿素120~150 kg/hm2。
2.3 田間管理
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立秋之前,溫室氣候炎熱干旱,緩苗緩慢,處于半休眠狀態(tài)。蔥苗定植后進行中耕除草促根,澆水防旱,不澆大水。
立秋(8月上旬)之后,氣溫逐漸降至25 ℃以下,適宜大蔥生長。從立秋節(jié)氣開始進行施肥、培土、澆水,每次間隔15 d,施肥后進行培土,然后澆水。前2次培土時施入尿素150 kg/hm2、三元復合肥75~120 kg/hm2,2次培土后填平定植溝。第3次培土后,大蔥進入生長旺盛期,此后每次培土施入尿素225~300 kg/hm2、三元復合肥150~225 kg/hm2,隨水沖施,收獲前30 d停止施肥。培土從定植溝西側(cè)取土,以不掩蓋葉心為宜。
培土4~5次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氣溫下降,光合作用減弱,蔥葉變薄下垂,顯示大蔥進入收獲季節(jié),根據(jù)大蔥價格行情進行收獲。
2.4 病蟲害防治
大蔥病蟲害主要有紫斑病、霜霉病、斑潛蠅、蔥種蠅、蔥薊馬等[4]。對于紫斑病、霜霉病使用75%百菌清500~600倍液進行防治,連續(xù)防治3遍。蔥種蠅成蟲期采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噴施,7~10 d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1~2次。斑潛蠅成蟲期采用1%阿維高氯乳油1 500倍液噴施,7~10 d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1~2次。蔥薊馬采用18%阿維菌素乳油5 500倍液噴施,7~10 d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1~2次[5]。
3 參考文獻
[1] 朱永春,丁光國,趙明會,等.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套種苦瓜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J].中國蔬菜,2007(8):52-53.
[2] 李凱琴,李永宏,張花.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中國農(nóng)業(yè)信息,2013(5):80.
[3] 高紅霞.日光溫室越冬茬黃瓜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8(20):32.
[4] 王柱寬.大蔥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shù)[J].北方園藝,2016(11):204-205.
[5] 夏秀波,王全華,葛晨輝,等.大蔥伴生栽培對黃瓜根區(qū)土壤細菌種群的影響[J].中國蔬菜,2013(16):72-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