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
(山東省聊城市第一中學,山東聊城 252000)
論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缺失
周洋
(山東省聊城市第一中學,山東聊城 252000)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教學中必須融入文化知識背景教學。這就要求中學的語言教學中應該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滲透,使學生認清語言和文化的關系。筆者對文化意識滲透的必要性、中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以及加強文化意識滲透的實踐等問題進行了探討。發(fā)現(xiàn)當前中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文化意識缺失的現(xiàn)象,而文化教學又是素質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需要積極加強文化教育的實踐。語言教學;文化意識;交際能力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國際化交流已成為綜合型人才的必備技能,而英語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也成為了教學討論的熱門話題,其中,語言教學(language teaching with cultural dimension)和文化教學(cultural teaching)的關系則是重中之重。所謂“文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文化輸入,讓學生在了解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同時形成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客觀、理智地對待文化差異,并建立有效的溝通交流模式,以適應多元的國際交流情景。目前,中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文化意識缺失的現(xiàn)象,使得素質教育難以成型,因此需要有針對地聚焦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并從教學模式、課程內(nèi)容、教師素質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改進。本文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分析了目前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實際情況,結合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探索了可行的教學策略改進,以期對現(xiàn)行教學模式的改善有所啟發(fā)。
文化教學是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積累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思維方式,完善英語知識體系,而且能有效提高學生參與國際交流的能力,其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意識培養(yǎng)有利于提升英語交際能力:文化差異往往是異國語言學習以及國際交往中的難點所在,對學生文化知識的教學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歐美國家文化,增強學生對相關文化背景的了解,為日后的國際交流打好基礎。 雖然新課程改革在高中英語教學要求中加入了文化教學的目標,但在以測驗為主的考核標準下,文化教學實難實行,或者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王英之(王英之,2009)的研究調(diào)查表明,隨著文化教學要求水平的提高,教師逐漸開始側重于學生英語使用能力的培養(yǎng),如加強聽說讀等多方位的訓練,但文化輸入的認識還存在明顯不足。
(2)文化教學能有效促進語言教學效果,提升整體學習效率。在進行英語學習時,如果能結合文化語境深入理解基礎的語言學知識,則更容易掌握原本枯燥的語法詞匯等知識點。比如學習一個新的單詞,如果能在記下它的詞性與翻譯的同時還了解它的起源,就能有效加強學習記憶的效果,并且可以舉一反三,聯(lián)想到其它相似的單詞,而不是把對語言的學習局限在背誦、機械記憶與重復上。由此可以看出,將語言知識與文化內(nèi)涵相融合,穿插著講授,會增加學習的趣味型,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于主動地深入了解文化內(nèi)涵,同時達到語言教學的目的。
(3)培養(yǎng)多元文化的交流意識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基礎。 自科技革命以來,人類已邁進信息時代,一個全球性的交往正在形成。中國作為在新的時代迅速崛起的大國,在國際舞臺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并提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國家積極的外交政策要求提高語言教學的質量,增強學生語言交流能力,并了解尊重各國人民的文化歷史與風俗習慣,加強國際之間的文化聯(lián)系,將實現(xiàn)中國夢作為自己的責任。
在當前以考核為主要衡量方式的體制背景下,英語教學存在著明顯的應試主義傾向,使得英語的課程內(nèi)容、授課方式和教學目標都更偏重于知識的輸入而非文化意識的滲透,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國際交流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具體的問題表現(xiàn)如下:
(1)從教學內(nèi)容上來看,對語言知識教學的偏重和對文化交流意識的忽視是常見的問題之一。目前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仍然以語法翻譯為主,重視詞匯、語法知識的講解,忽略目的語國家文化知識的學習。即使一些教師意識到了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積累文化底蘊的重要性,也因為時間與學校安排的進度而得過且過,對于涉及到的社會文化背景輕描淡寫。 除此之外,中學教材中對于文化差異的關注度也不夠,并未形成完整的文化教學體系。
(2)從教學方式上來看,以教師講課為主的授課方式極大地忽略了學生參與的能動性,難以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的教學體驗。教師只是講解不同的單詞的意思、用法,而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中對于新單詞適合的語境沒有任何想象的空間。很多人學的都是“啞巴英語”,即使背誦了幾千個單詞,到了英語環(huán)境卻依然張不開嘴。
(3)從教學目標上來看,應試主義傾向仍然是癥結所在。 大多數(shù)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僅僅停留在應付考試的層面,而部分教師教授英語的時候目的性也很強,學習教授的內(nèi)容只圍繞著考試范圍。 這樣一來,學生缺乏課外學習的動力,老師也不愿花費時間在沒有成績作為支撐的工作上,雙方激勵性都十分匱乏。肖正清(肖正清,2003)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表明,許多教師對于在教授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文化教學的任務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成績所帶來的應試壓力使得文化教學難以施行。
(4)從教學主體上來看,老師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有待提高,思想觀念有待轉變。很多老師以教課成績衡量自己的能力高低,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在高考中獲得高分,可以進入理想的大學,而對于自身的英語水平卻避而不談。甚至許多老師自己對于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也知之甚少,更不要說將文化通過課堂滲透給學生了。
英語教學制度改革后,高中教材每篇課文都編入了文化教學模塊,目的是通過對課文進行精讀來帶領學生接觸相關的社會文化知識,加深學生對中英文化差異的認識,增加學生實際參與交流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水平的提高。 教材在詞匯、對話和閱讀文章設置方面都契合了高中生心理,提出了與高中生有密切關系的話題。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設定的文化背景,在語言知識講授的過程中融入文化知識,以此來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讓其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的文化意識。
對于文化意識滲透,應立足于教材,但也應該高于教材,只局限于教材,又是遠遠不夠的。 活動的形式可以有話劇表演、英語辯論賽、英文歌曲比賽等,這些活動都可以創(chuàng)造與所學語言有關的情境。 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語言學習中的作用應引起重視,比如中英文打電話時的方式就大相徑庭,因此應多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學會運用語言進行交際,并且可以能幫助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語言的差異。
對比教學是指利用對比的方法凸顯不同文化在相同情景下的差異性,從而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內(nèi)涵,并幫助其積極調(diào)整心態(tài),培養(yǎng)多元的文化包容意識,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交流中能靈活運用。一般的文化對比學習往往包括語言中文化因素差異的對比和語用差異的對比,只有了解了這兩方面的差異,才能深入挖掘隱藏其后的價值觀與思維模式的不同,學會站在另一種文化背景下進行思考,真正融入到另一種文化交流氛圍中去。
英語教學的課時有限,不能僅依靠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來提高交流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下廣泛地閱讀英語類讀物,名著和雜志都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并且使他們在無形中得到文化滲透。有外籍教師和交換生的學校一定要好好利用資源,給學生們多提供一些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對英語的濃厚興趣,從而使英語水平得到較大提高。
本文首先探討了文化意識培養(yǎng)對素質養(yǎng)成的重要意義,發(fā)現(xiàn)樹立文化意識不僅有利于提升英語交際能力,還能有效促進語言教學,提升整體的英語素養(yǎng),加快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步伐。同時,本文就目前的英語教學現(xiàn)狀展開了分析,發(fā)現(xiàn)主要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教學內(nèi)容上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而忽略文化知識的介紹;教學方式上以教師講課為主,未能有效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抑制了學生學習潛力的激發(fā);教學目標上存在普遍的應試主義傾向;教學主體上教師自身文化素養(yǎng)有待提升。基于這樣的背景,本文提出了加強文化意識滲透的相關實踐,包含以教材為立足點展開教學,充分利用課本中的文化背景;利用生動有趣的英語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 充分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文化教學,引導學生廣泛積累課外知識等等。 由此看來,英語教學和文化教學相結合勢在必行,因此,教師應采取適當?shù)募訌娫诮虒W中的文化意識滲透,提升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1]曹曼.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滲透[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3,(01):90-92.
[2]陳瑋.高中英語課程中的文化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5.
[3]董琳.淺論英語教學中應注重文化的導入——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J]. 文學界(理論版),2010,(01):79+81.
[4]馮百川.談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基礎教育研究,2009,(18):56-57.
[5]付國慶.論中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D].上海師范大學,2008.
[6]潘婧.高中英語課堂中文化教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D].東北師范大學,2010.
[7]潘日姣.高中英語的教學文化問題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4.
[8]蘇建華.論中學英語教學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與文化導入技巧[D].福建師范大學,2003.
[9]檀世新.論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文教資料,2005,(22):140-141..
[10]汪清潔.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3.
[11]王艷華.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03):187-188.
[12]王英芝.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加強文化教學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13]肖正清.論中學英語教學與對學生文化差異意識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3.
[14]張燕.基礎英語教育中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主要策略[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2,(35):177.
[15]鄭映琪.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因素[D].福建師范大學,2003.
G633.41A
1003-2177(2017)11-0019-03
周洋,女,山東聊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