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電視劇甄嬛傳的熱播,經(jīng)典臺詞“臣妾做不到”在網(wǎng)絡引起了傳播熱潮,對于“臣妾”二字的使用引起熱議,本文就“臣妾”二字從語用學角度進行分析,旨在探究語用規(guī)律,從而展示文化發(fā)展的魅力。
關鍵詞:臣妾;網(wǎng)絡熱詞;流行語;語用
一、“臣妾”一詞的來源
(一)“臣妾”一詞的本義
(1)古時對奴隸的稱謂。男曰臣,女曰妾,后亦泛指統(tǒng)治者所役使的民眾和藩屬。①《易·遯》:“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雹凇稘h書·食貨志上》:“王莽因漢承平之業(yè),匈奴稱藩,百蠻賓服,舟車所通,盡為臣妾。”③(宋)王禹偁《送笻杖與劉湛然道士》詩:“明明圣天子,德教如四維。蠻貊盡臣妾,縣道皆覊縻。”④嚴復《辟韓》:“而中國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億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訓猶奴虜也?!?/p>
(2)使之為奴;統(tǒng)治,管轄。①《商君書·錯法》:“同列而相臣妾者,貧富之謂也?!雹冢ㄌ疲┰ 妒谂嵯蜃笊ⅡT常侍制》:“朕以將壯之年,臣妾天下,司其忿速,其在於持重溫良之士以鑒之乎?”③(宋)蘇洵《上皇帝書》:“臣聞古有諸侯,臣妾其境內,而卿大夫之家亦各有臣?!?/p>
(3)古時仕宦之女對人的謙稱。(清)李漁《玉搔頭·謬獻》:“臣父接臣妾上任,在中途遇了亂兵。與這個乳娘,一齊逃難。”
(二)“臣妾”一詞的演化
“臣妾”一詞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臣妾”起初之意是“奴隸”到后來演變?yōu)榉种妇鲿r代的官吏(臣)與一夫多妻制中男子于正妻之外所娶女子(妾),在此基礎上的二字合用則成了后宮嬪妃的謙稱。如:
(1)“馬牛其風,[臣妾]逋逃,無敢越逐;只復之,我商賚汝。乃越逐不復,汝則有常刑。無敢寇攘:逾垣墻,竊馬牛,誘[臣妾],汝則有常刑。(周\今文尚書)
(2)敢不唯命是聽?其俘諸江南,以實海濱,亦唯命;其翦以賜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春秋\左傳)
(3)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則大物不過矣。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戰(zhàn)國\呂氏春秋)
(4)虜,相隨于路;鬼神狐祥,無所食,百姓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臣妾],滿海內矣。韓、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之攻楚,不亦失乎?。ㄎ鳚h\劉向 戰(zhàn)國策)
(5)[臣妾]久備掖庭,先承幸御,遣肆大號,積有歲時。近因始生之日,復加善視之私,持屈乘輿,俯臨東掖,久侍宴私,再承幸御。[臣妾]數(shù)月來,內宮盈實,月脈不流,飲食美甘,不異常日。(東漢\全漢文)
(6)司馬道子妻,於孝武定后,本綈姒小功之服。王者絕旁親,故宜成以[臣妾]齊瑯之周。(六朝\全劉宋文)
(7)[臣妾]人人學圜轉。(唐\白居易詩全集)
(8)而伸孝道飲至才逾於旬日覃恩已被於八方四塞關山漸息煙塵之警萬邦[臣妾]咸登仁壽之鄉(xiāng)今則候屬澄河時當降圣是甲觀懸弧之日乃銅律御戶之時水。(北宋\史書\冊府元龜)
(9)容,又不與夫同歸,為恐公婆怪責,欲假皇帝金杯歸家與公婆為照。[臣妾]有一詞上奏天顏,這詞名喚“鷓鴣天”。(元\話本\大宋宣和遺事)
(10)(怒介)你看啼痕滿面,憔悴不勝。適自何來,意態(tài)如此?(旦)[臣妾]萬死![臣妾]知周邦彥得罪,押出國門,略致一杯相別。不知官家來此,接待不及,[臣妾]罪當萬死?。ㄐ∩湫椋┌V妮子!只是與那酸子相厚。(明\小說\二刻拍案驚奇(下))
(11)曰:“吾將奄有方國,南面以馭四海之英尤,使俯首而稱[臣妾]?!狈强袢似涫肽罴按??藉其有此,必蹶然一起而疾就誅夷。(清\宋論\清\王夫之)
(12)壽皇問及光宗病狀,李后道:“昨日少愈,今日又不甚適意,特囑[臣妾]前來侍宴。”壽皇皺眉道:“為之奈何?”(民國\小說\宋史演義)
(13)鐘離春:“[臣妾]當然知道,大王若有美王妃陪伴,可以忘記一切,包括朝政之事與齊國的振興,所以美王妃才不把約法放在眼里,任意踐踏,[臣妾]若不處置美王妃,宮中嬪妃將紛紛效仿,糾纏大王,大王如何處理國事。(當代\電視電影\文藝\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由上述的例子可知,從明代小說開始,“臣妾”已有作為嬪妃自稱之意。
二、臣妾一詞的現(xiàn)代語用方法
現(xiàn)代“臣妾”一詞多用于影視劇、相聲、小說等新的傳媒渠道,是妃以上(包括妃級的)級別的妃、貴妃、皇后等,在皇上、太后面前的自稱;或者是妃、貴妃對皇后以及比自己地位高的妃、后面前的自稱。(妃以下的不以臣妾自稱)如:
(1)忙上前來,一邊服侍丈夫,一邊問道:“陛下又要出兵打誰去?可要[臣妾]陪著一塊兒去?”(當代\史傳\李文澄 努爾哈赤)
(2)胡人歌舞與服飾,自然會令大唐女子感受到濃郁的異邦情趣。既然“[臣妾]人人學團轉(西域舞蹈),那么博采眾長的開放服飾更不在話下。(當代\報刊\作家文摘\1993)
(3)驄,性暴難馴。媚娘時入宮不久,自請馴馬。太宗問其馴技,她說“[臣妾]只需三物:一鐵鞭,二鐵杖,三匕首,它不馴,就用鐵鞭子抽打它。(當代\報刊\讀者\讀者(合訂本))
(4)妃趕忙跪下,拾起那蠟油凍佛手,舉給皇帝檢驗,并坦白道:“這是[臣妾]隨身帶著壓驚的一樣古玩。是[臣妾]祖母過壽時,一個外路和尚獻給她的壽禮。[臣妾]母親進宮請安時,帶給了[臣妾],意在見物思祖?!保ó敶芪膶W\劉心武選集 賈元春之死)
(5)田妃謝了座,雙手接過簽詩,坐下說:“依[臣妾]猜詳,這第一句所說的‘春回大地,乃是指國運有了轉機。(當代文學\姚雪垠 李自成)
(6)“[臣妾]叩見皇帝陛下!”(當代\電視電影\夜宴)
(7)“呦,瞧您說的,你我君妃哪能要錢呢?只要日后大王多到東宮來[臣妾]我就心滿意足了?!保ó敶芟嗦曅∑罚芄戮V)
(8)即趕進皇宮,一看見宋文帝,便不容分說地嚎啕大哭,更不肯行什么[臣妾]之禮,而是將母親為父親所制的那襲衲衣用力丟在地上。(當代\網(wǎng)絡語料)
(9)長得花月之容;而且現(xiàn)在也時常隱約窺見其姿容。這典詩奏清道:“[臣妾]已入宮侍奉三代人主,未嘗見到與桐壺娘娘相似之人。(當代\翻譯作品\文學\源氏物語)
三、臣妾一詞形成的成因
“臣妾”被大家所關注是因為一部古裝劇《甄嬛傳》,由于有網(wǎng)友上傳一張劇中皇后的截圖,圖片中皇后表情夸張,對應臺詞正是“臣妾做不到?。 ?,生動的表情和形象迅速在網(wǎng)上走紅,連蔡少芬本人也用這一句在微博上宣傳自己的新戲,之后“臣妾做不到”成為一句網(wǎng)絡用語,被眾人用來形容自己無法放棄某件事或物品。
1.“臣妾做不到”被運用于各種場合和媒體之中
(1)出售空氣凈化器的廠家在報紙雜志上推銷其產(chǎn)品使用的標題是《“霾”沒一生?臣妾做不到!》
(2)2013年8月12日在《紐約客》這本雜志中就有一篇文章講述工人不滿底薪的事件,其標題是《工資這么低,臣妾辦不到啊》。
(3)很多商家在推出新款產(chǎn)品或者是新款菜式都會打出“不買某某,臣妾做不到啊”,“不吃某某點的某菜,臣妾做不到啊”,以此來迎合消費者的喜愛增加盈利。
2.“臣妾做不到”在微博微信中被廣泛使用,不分性別,不分職位大小,均可使用
(1)如正在復習功課的學生(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同老師說:“老師,現(xiàn)場寫作文500字,臣妾做不到啊。”而老師則會幽默回答“寫不到500字還想要高分,臣妾做不到啊!”
(2)在職場中,領導要求加班,下屬心有不滿領導會說“不加班就讓加工資,臣妾做不到??!”一句符合時下潮流的語句,頓時緩和上下屬之間尷尬的氣氛以及相互間的關系。
3.“臣妾做不到”被網(wǎng)友們運用于各種語句之中
(1)飯后不許吃甜點了,臣妾做不到啊!
(2)別再長胖了,臣妾做不到??!
(3)睡前不許玩手機了,臣妾做不到啊!
(4)晚上不要超過一點睡,臣妾做不到?。?/p>
(5)一小時不刷微博,臣妾做不到啊。
以上例子可知,任何流行都是有一定的理由,網(wǎng)絡詞匯也不例外。詞匯和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認識的聯(lián)系最為緊密?!俺兼蓖芭疂h子”“高富帥”等熱門身份詞語一樣,映照了現(xiàn)代社會的某些社會現(xiàn)實。古裝劇妃子們的自稱一直都是臣妾,已經(jīng)被大眾所接受,之所以被廣泛傳播并被大眾所接受,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在于,網(wǎng)民發(fā)現(xiàn)這個詞非常適合自我調侃緩解氣氛,變得幽默。尤其是在網(wǎng)絡漫畫中妃妃子以夸張的表情演繹著:“臣妾做不到”,讓大眾找到了共鳴點。而這個時候似乎沒有人回去追究“臣妾”是奴隸之意還是臣之妾,而是接受“臣妾”乃妃嬪自稱之意。
四、結論
電影或電視劇中經(jīng)典臺詞或者角色稱謂網(wǎng)絡詞語的來源之一。在影視中因其特殊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往往是網(wǎng)絡流行文化的推手,作品中夸張的手法,人物富有個性的表達均是現(xiàn)實語境所無法傳達的情感。在常規(guī)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語言語體和受體是明確的,交流所有達到的目的及效果也是確定的,話語的形式相對規(guī)范,在某些環(huán)境中也就顯得呆板。相比之下網(wǎng)絡語言靈活多變,不受現(xiàn)實身份、地位的影響,可以最大化的幫助大眾緩解情緒,輕松的表達自我、分享獨白、創(chuàng)設情景。從語言的交際功能上看,“臣妾做不到”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能有效的交流信息,也符合簡易、形象的要求。因此“臣妾做不到”能在網(wǎng)絡上迅速傳播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表達方式,也就不足為奇了。
參考文獻:
[1][漢]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3][唐]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4][清]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5]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6.
作者簡介:
鄧晶晶(1986—),女,漢,懷寧,安慶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