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娟+馬淑君+吳樹躍
【摘要】 目的:探討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
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分析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再給予實施心理護理模式,觀察兩組護理模式對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結(jié)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HAMA評分、HAMD評分以及SCL-90總分和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56%,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2.22%,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結(jié)論: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對其負性情緒有較好的影響,可有效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值得推廣。
【關(guān)鍵詞】 精神分裂癥; 心理護理; 負性情緒; 護理模式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care on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Method:9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rom Febr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method,4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nursing methods was given psychological care model,the nursing models on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HAMA score,HAMD score and SCL-90 score and factor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56%,the nursing groups satisfaction was 82.22%,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nursing staff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sychotic nursing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have better effect on their negative emotion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egative emotions of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Psychological care; Negative emotions; Nursing mod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tou,Shantou 51502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8.022
精神分裂癥屬于具有很高致殘率的終身性疾病,是一種難治性、慢性疾病,其發(fā)病原因尚未有明確的認識,該病多發(fā)于青壯年人群,常表現(xiàn)為緩慢起病,有著情感、思維、感知、行為多個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xié)調(diào)[1]。精神分裂癥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精神疾病,該病不僅有著較高的致殘率,還有著比較高的復發(fā)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其生活質(zhì)量,為患者家庭以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2]。精神分裂癥患者會因為自身疾病、社會支持不良以及治療藥物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往往會伴發(fā)抑郁等負性情緒,這些負性情緒的存在對于疾病的轉(zhuǎn)歸以及社會功能康復等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引發(fā)患者自殺等惡性后果。所以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治療與護理的過程中,要重視緩解或者是消除患者抑郁等負性情緒[3]。本次研究旨在進一步探討心理護理干預方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負性情緒的效果,選擇在本院2015年
2月-2016年12月期間接受治療的確診為精神分裂癥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治療過程中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通過常規(guī)護理和心理干預護理模式來探討兩組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負性情緒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年
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90例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19~64歲,平均(38.3±5.8)歲;病程0.5~19.0年,平均 (10.3±4.3)年;接受教育時間8~19年,平均(15.3±5.3)年。觀察組給予心理護理方法,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20~62歲,平均(36.5±5.2)歲;病程0.6~19.0年,平均 (11.1±5.6)年;接受教育時間7~21年,平均(16.7±5.8)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并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并備案,差異化護理分組已通過批準。endprint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進行常規(guī)抗精神藥物治療,包括奧氮平、利培酮等。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式,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病情詢問、健康宣傳、囑咐其準確用藥以及飲康復訓練、飲食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方法基礎上再給予心理護理措施,主要內(nèi)容包括(1)創(chuàng)建相互信任、友好和諧的護患關(guān)系:護理人員在接待患者入院時,要以友好熱情的態(tài)度,面帶微笑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以及相關(guān)醫(yī)護人員。結(jié)合患者的實際具體病情、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習慣等,為其安排適合、舒適的病房。對于情緒變化較大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給予充分的重視,耐心解答其疑問,在給予患者關(guān)心理解同時建立醫(yī)患之間的信任感,有效創(chuàng)建相互信任、友好和諧的護患關(guān)系,保證護理工作能順利開展[4]。(2)支持性心理護理:患者在住院期間如遇到困難,護理人員應當盡心盡力幫助患者解決,使用各種宣教方式為患者講解精神疾病的相關(guān)知識,包括治療方法、治療效果以及注意事項等。對于患者用藥期間的不良反應、藥物副作用等情況應密切關(guān)注。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及時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幫助患者解決問題。要時常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告訴患者長期服藥治療的必要性,對于患者心理問題進行了解,盡可能給予開導,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更加容易配合醫(yī)務人員去治療。同時根據(jù)患者的生活、家庭、工作、學習、婚姻以及社會環(huán)境等現(xiàn)實情況,為患者選取適合的住院指導,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提高患者的勇氣和信心。(3)個體化心理護理:根據(jù)患者的個人的背景和經(jīng)歷,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通過開導、勸解、啟發(fā)等方法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幫助患者緩解、解脫焦慮、抑郁、恐懼等負性情緒,給予患者充分的同情和理解。每周為患者進行一次的個體化心理治療,每次治療時間要超過一個小時[5]。(4)集體心理護理:支持與鼓勵患者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同時在其溝通的過程中要注意控制消極情緒的蔓延。對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常出現(xiàn)的消極情緒,在對其進行心理護理時[6],一旦出現(xiàn)消極情緒要及時介入,給予患者進行適當?shù)闹敢褪鑼А_m當時還可邀請已經(jīng)治療成功的患者講解其經(jīng)歷,提高廣大患者治療的信心,營造積極樂觀的治療氛圍。每周為患者進行一次集體心理護理,每次治療時間要超過一個小時[7-8]。(5)社會支持:護理人員應及時與患者的家屬以及朋友溝通,使其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有一定的了解,且告知于精神分裂癥患者交流注意事項以及方法技巧,改善他們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偏見,支持與鼓勵患者的家屬及朋友多陪伴患者,經(jīng)常與患者交流,尊重、理解患者的思想和心理,利用家庭、社會的支持給予患者足夠的關(guān)心、支持、信心和鼓勵,有效緩解和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讓患者能感受自身的重要性和價值[9]。
1.3 觀察指標 (1)使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以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進行評價,分數(shù)超過8分則表示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的情緒,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2)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患者進行評定,該量表共有90個問題,包括強迫癥、軀體化等十個癥狀因子。使用5級評分(1~5分),得到的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精神癥狀越多、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越差。(3)以問卷模式展開調(diào)查,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分析,指標有“不滿意”“一般”“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一般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HAMA以及HAMD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HAMA以及HAMD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HAMA和HAMD評分均有所改善,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CL-90評分結(jié)果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CL-90總分以及各因子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CL-90總分以及各因子得分顯著比對照組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56%,對照組為82.22%,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隨著社會節(jié)奏不斷加快,人們?nèi)粘I钪械木駢毫σ搽S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壓力的增加而較為高發(fā),同時也使得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升高的發(fā)展趨勢[10]。精神分裂癥患者疾病發(fā)作后,自身會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直接導致患者自身人際交往能力、生活工作等均會受到影響,而絕大多數(shù)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會伴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患者的治療帶來不利影響,甚至會導致患者發(fā)生偏激、自殺等嚴重后果,為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質(zhì)量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11],這些環(huán)境因素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疾病康復。筆者通過對患者集體心理護理和個別心理護理,可以幫助建立符合患者所期望的預期目標,以此來宣泄負面情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增強自信、提高心理調(diào)適能力。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療治的同時,醫(yī)護人員如果能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可有效減輕患者焦慮、消極、抑郁等心理,提高疾病治療的效果[12],使患者康復時間有效縮短。通過國內(nèi)外的相關(guān)資料發(fā)現(xiàn),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成員對其不正確態(tài)度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心理應激均等都會影響到患者病情的預后,從而有可能使疾病復發(fā)。因此,在護理過程中筆者對患者身邊的親屬以及朋友進行心理衛(wèi)生注意事項的告知與宣傳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這種方式減少來自患者身邊的不良應激因素,使患者更容易回歸家庭;通過對患者親屬和朋友的應對技能做好相應的宣傳,使得患者身邊的人更容易了解精神分裂患者心理護理的基本知識,不僅可以改善家庭人際關(guān)系,同時也做到了精神衛(wèi)生疾病的宣傳[13-15]。心理護理以患者為主體,真正為患者服務,以其優(yōu)質(zhì)、舒適的護理方法,提高護理效果。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與其創(chuàng)建相互信任、友好和諧的護患關(guān)系,對其實施支持性心理護理、個體化心理護理、集體心理護理以及社會支持等全方面的心理護理措施,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來自醫(yī)務人員家屬以及朋友帶來的正面能量[16],有效降低患者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使患者放松心情,配合治療[17-20]。在本次研究中,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HAMA評分、HAMD評分以及SCL-90總分和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56%明顯比對照組82.22%高(P<0.05)。endprint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心理護理對其負性情緒有較好的影響,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改善患者的精神疾病狀態(tài),是一種理想的護理方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行。
參考文獻
[1]孫臘梅.心理護理干預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32):75-76.
[2]喬小芬,??〖t,馬文有,等.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21(14):477-478.
[3]張春艷.心理護理干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9):106-107.
[4]喬霞,錢志梅,李謙,等.心理護理干預聯(lián)合MECT對難治性抑郁癥患者療效及依從性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9):21-23.
[5]董萍,徐嵩莉,莫琍萍,等.心理護理干預對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心理醫(yī)生,2016,22(27):229-230.
[6]周雪芬,潘曉華,顏紅英,等.無抽搐電休克治療前心理干預對患者焦慮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4,35(34):7701-7702.
[7]歐華為.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評價[J].醫(yī)藥前沿,2014,(12):311-312.
[8]吳姜梅.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抑郁癥狀的效果觀察[J].醫(yī)學信息,2016,29(26):170-171.
[9]梁詠梅.家庭隨訪及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6(20):17-18.
[10]李紅.心理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不良情緒的影響對照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5,(2):122-123.
[11]潘云霞,高樺,王龍,等.精神分裂癥和雙相情感障礙住院患者家屬的生活質(zhì)量及社會支持狀況[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16,16(2):179-181.
[12]秦進芳,楊紅.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心理狀況調(diào)查及心理干預分析[J].醫(yī)學綜述,2014,20(18):3411-3412.
[13]李紅麗.護理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疾病知識水平及心理狀況影響的研究[D].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2011.
[14]任志芳,張澤玉.抑郁情緒調(diào)查及心理對恢復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干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1,33(5):468-469.
[15]郝枝,韓國玲,張玉美,等.社交技能訓練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療效的對照研究[J].青海醫(yī)藥雜志,2011,41(2):29-30.
[16]王喜英.心理護理干預在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25(3):567-568.
[17]于繼蘭.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期心理護理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17(10):200-201.
[18]姜琳.心理護理對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33(21):262-263.
[19]崔文秀.心理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知力和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5,6(24):107-108.
[20]閔海瑛,顧靜蓮,王玲,等.系統(tǒng)認知心理護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臨床研究,2016,9(10)1423-1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