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俊雄 陳夢 楊珊妮
摘 要:自2013年我國提出“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倡議以來,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情況進行研究。文章主要選取近兩年公開發(fā)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的文獻,結合部分優(yōu)秀碩士、博士論文,對近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依賴度進行研究,得出雙方依賴度較深、發(fā)展?jié)摿薮蟮慕Y論。
關鍵詞:中國;一帶一路;貿易依賴度;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F740.2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China has put forward“the Belt and Road”development strategy since 2013,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study the state of trade from different angles on China and“the Belt and Road”along the country. This paper mainly selected in the past two years published in the core journals at home and abroad literature, and some excellent master doctoral thesis, study on the trade dependence along the China and“the Belt and Road”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Then get conclusions that two sides rely on a deeper,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ina; the Belt and Road; trade dependence; literature review
0 引 言
受2008年金融海嘯影響和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在國際和國內環(huán)境的共同影響下,在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下,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先后提出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2015年《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的正式發(fā)布,也標志中國進入全面推進建設“一帶一路”的戰(zhàn)略階段。經過3年多的推廣實施,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發(fā)展更加緊密。
本文主要選取近兩年來發(fā)表在國際國內核心期刊及部分優(yōu)秀碩士、博士論文,來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依賴度情況進行文獻分析,以為后續(xù)研究做鋪墊。
1 國外文獻綜述
Wong Helen(2015)[1]重點研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他認為“一帶一路”制定了一項計劃,主要通過運輸網絡和其他基礎設施項目加強中國與貿易伙伴的關系,特別是中國與亞洲鄰國的經濟關系。Georgiev Georgi(2015)[2]認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后,中歐通過建設鐵路、公路、航空、電信和電力網絡,促進了中歐國家間的運輸和通信能力,有利于促進歐亞各國的經濟發(fā)展。他認為目前國家間的經濟聯(lián)系仍然嚴重依賴地理位置,界定經濟聯(lián)系的標準不僅需要顯示貿易品和服務的數(shù)量,還需要分析貿易和投資的方向和結構,因此分析相關經濟體的相互依賴性至關重要。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雖然建立在古老的絲綢之路上,但結合最新的國內外背景,更多關注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和金融合作,淡化“一帶一路”的文化維度,Lostal Marina(2015)[3]認為,這令恐怖團體對絲綢之路的財產和價值觀造成了潛在威脅,最終可能影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fā)展目標。文章倡導中國設定一項破壞文化財產罪來保護古絲綢之路,并在今后制定國家戰(zhàn)略的過程中多方聯(lián)系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間的文化、經濟和政治問題。Jeanne L. Wilson(2016)[4]認為為了加強和鄰國的聯(lián)系,歐亞經濟聯(lián)盟在一個綜合的單一市場加入成員國,貨物、資本、服務和勞動力等方面可實行自由流動,而中國則制定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這體現(xiàn)了俄羅斯和中國擴大的外交政策的目的,這對俄中關系產生了積極影響。Leonard K. Cheng(2016)[5]對“一帶一路”未來發(fā)展提出了問題:亞歐非60多個沿線國家,哪個可能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經濟合作優(yōu)先目標?他認為開明的經濟利益(即長期的雙贏)將是一個很好的指導原則。
2 國內文獻綜述
2.1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關系
近年來,在古代絲綢之路的影響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及地區(qū)都持續(xù)進行著經貿合作。鄒嘉齡、劉春臘、尹國慶等(2015)[6]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依賴程度加深以及中國沿海城市出口對中國GDP的影響。并提議中國密切關注沿線貿易國家的貿易政策變化,加快貿易通道建設。
中國與亞洲國家貿易關系研究。楊小梅(2015)[7]分析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所涉主要亞洲國家16年(1998~2013)的貿易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了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貿發(fā)展歷程和現(xiàn)狀,他認為中國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做到既保證經濟的穩(wěn)定增速,又深化改革開放成果,以協(xié)助中國經濟成功轉型。王絲絲(2015)[8]通過在傳統(tǒng)引力模型中加入相關的變量構建出中國與中亞五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引力模型,測算雙邊農產品貿易的潛力,得出中亞五國在多種農產品貿易上存在較大互補性。杜秀紅(2015)[9]選取了2002~2014年的貿易數(shù)據(jù),運用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shù)、貿易強度指數(shù)、貿易互補性指數(shù),對中印兩國貿易結構的競爭性與互補性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印兩國各有貿易優(yōu)勢,中印的貿易互補性大于競爭性,貿易空間有待進一步加大。endprint
中國與歐洲國家貿易關系研究。侯福來(2015)[10]認為“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歐關系站在了一個新的發(fā)展起點,有力拉近了中國與歐盟國家之間的距離。文章深入探討了中歐貿易失衡、歐盟對華投資低、對華軍售嚴等問題,并提出中國政府應與歐盟制定協(xié)議,為中國企業(yè)的對外發(fā)展搭臺。吳敬東(2014)[11]認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給中歐關系帶來諸多機遇和挑戰(zhàn),中歐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安全等都處在了一個新的發(fā)展起點上,通過分析,文章對中歐貿易關系提出發(fā)展建議:加快建設合作機制、加強對話,協(xié)調雙方存在的分歧,積極與第三方協(xié)調立場和利益沖突,最終在亞洲和歐洲建立全面的地緣合作關系。吳沁(2016)[12]運用引力模型和貿易障礙分析模型對總量和行業(yè)層面面板數(shù)據(jù)分析到中國與歐盟和西亞貿易效率較高,較落后的是南亞及其他獨聯(lián)體國家。
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關系研究。楊逢氓、張寧(2013)[13]提出中國與東盟五國之間的貿易潛力正不斷擴大,并建議我國繼續(xù)優(yōu)化對外貿易格局,提高與東盟國家的貿易比重,減少對歐美出口市場的依賴性,提升外向型經濟質量,提高中國在東亞經濟圈的地位。莊麗娟、鄭旭蕓(2016)[14]運用ARIMA模型與引力模型檢驗了中國—東盟熱帶水果貿易潛力及出口影響因素。其中經濟規(guī)模、人口數(shù)量、雙邊直線距離等因素對中國與東盟熱帶水果出口貿易流量有顯著影響,并建議中國積極促進有比較優(yōu)勢的熱帶水果出口,開發(fā)新興市場,降低出口風險。李艷芳、李波(2015)[15]運用貿易強度指數(shù)和潛力指標分析中國與東盟的進、出口貿易聯(lián)系。在進口貿易聯(lián)系方面,菲律賓與中國的聯(lián)系最強,文萊與中國的聯(lián)系最弱;出口貿易聯(lián)系方面,緬甸與中國的聯(lián)系最強。劉春香、閏國慶(2004)[16]指出中菲雙邊貿易強度指數(shù)不高,雙方貿易合作前景廣闊。并提出采取各種措施提高中菲水平型產業(yè)內貿易,優(yōu)化菲律賓的出口結構的發(fā)展建議。
中國與阿拉伯國家貿易關系研究。張雙雙(2015)[17]主要針對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貿易往來現(xiàn)狀進行分析,并運用引力模型,從總量和行業(yè)層面進行研究,得出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出口潛力不斷增大的結論。
2.2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影響因素
李晨、杜文奇(2016)[18]運用貿易引力模型,選取2014年“一帶一路”沿線GDP總量靠前的31個國家進行貿易便利化水平測算,得出貿易便利化水平越高一國的貿易進出口額增長的幅度越大的結論,并建議提高我國港口的通關效率,促進貿易的增長。
黃秀洪(2016)[19]運用實證分析證明國際運輸便利性和物流相關的基礎設施質量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很大,建議應重視改善國家物流績效水平。黃偉新、龔新蜀(2014)[20]運用引力模型,對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因素做了研究。研究表明,影響出口貿易的因素分別為國際運輸便利性、物流服務質量、追蹤貨物能力、清關效率。陳恒、魏修建、杜勤(2015)[21]認為勞動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一帶一路”國家各區(qū)域之間物流業(yè)發(fā)展。因此應進一步提高物流業(yè)技術水平,提高勞動力工資,優(yōu)化地區(qū)勞動力結構。
2.3 “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貿易所面臨的障礙與防范措施
焦聰(2016)[22]認為我國與亞洲其他國家在文化制度上的差異會給經貿合作帶來不利影響,同時,與中亞的經貿合作面臨與發(fā)達國家的出口發(fā)生競爭,帶來貿易摩擦,同時伴隨著金融摩擦的升級。何茂春,張冀兵,張雅芃等(2015)[23]總結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的主要障礙:區(qū)域內的國家對此戰(zhàn)略的分享的理念存在疑惑、無法協(xié)調各方國家的利益、國內各部門間不協(xié)調、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成本高等。文章建議在進行“一帶一路”戰(zhàn)略規(guī)劃時,應開展積極的經濟外交,優(yōu)化戰(zhàn)略布局,促進內部資源整合。
王衛(wèi)星(2015)[24]指出“一帶一路”戰(zhàn)略面臨來自大國地緣政治帶來的全局性挑戰(zhàn)、地區(qū)沖突和戰(zhàn)爭帶來的威脅、海洋權益爭端的阻礙、大國軍事威脅及境外投資風險。為規(guī)避風險,應開展風險評估,減少不必要損失;同時需要加強協(xié)調溝通,處理好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積極構建雙邊合作機制。董紅,林慧慧(2015)[25]認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我國對外貿易企業(yè)應積極防范貿易摩擦:學習國外先進技術,提升我國產品競爭力;對外直接投資,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外資,幫助我國企業(yè)走出去。
3 文獻述評
國內外學者基于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從多個層面和角度對中國與周邊國家歷年來的貿易關系、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的因素、中國對外貿易所面臨的障礙和防范措施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多元化。但目前的研究多為單獨分析沿線國家的貿易現(xiàn)狀,或分析中國與沿線某區(qū)域國家之間的貿易潛力,而針對中國與所有沿線國家的貿易依賴度方面的研究較少。通過文獻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一帶一路”戰(zhàn)略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與沿線國家間的合作與對話,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逐步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fā)展伙伴關系,促進了雙方交通與通信能力的不斷進步。同時,“一帶一路”沿線的貿易伙伴都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平等參與者,在推廣過程中,本著自愿參與、協(xié)同推進的原則,更加發(fā)揚了古絲綢之路兼容并包容的精神。
(2)目前的文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其中貿易引力模型和貿易強度指數(shù)兩個模型和方法使用頻率最高,學者們結合最新數(shù)據(jù),從不同角度研究中國對外進出口潛力和各區(qū)域間的貿易依賴度,通過分析可以得出綜合結論: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經濟貿易緊密度較高,雙方合作有進一步增大的潛力。
(3)貿易便利化水平高低、國際運輸?shù)谋憷耘c否、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與否和勞動效率高低等因素會對我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進出口貿易造成影響,我國應積極推動自貿區(qū)建設、精簡貿易流程;大力發(fā)展國際物流,提高國際物流便利性;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并積極與沿線國家接軌;不斷進行產業(yè)升級改造,提高勞動效率。endprint
(4)目前,“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實施上存在一定的難題:如各國對“一帶一路”不夠了解,甚至誤解;沿線國家政治穩(wěn)定性強弱不一、意識形態(tài)各異、政治制度不同等,這些都給中國與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帶來負面影響。中國應加大宣傳,積極合作,逐步增加雙方理解,提高合作水平。
(5)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依賴度較強,雙方貿易發(fā)展?jié)摿薮螅袊鴳e極推進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各省市應結合各自特色,針對性的與區(qū)域性沿線國家發(fā)展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特別是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福建省,應重點針對臨海優(yōu)勢、港口工業(yè)發(fā)達等區(qū)位和經濟優(yōu)勢,繼續(xù)保持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關系,不斷發(fā)展港口經濟、跨境電商,帶動國際物流的發(fā)展。而中西部地區(qū)長期以來經濟發(fā)展稍微落后于東部地區(qū),可趁“一帶一路”戰(zhàn)略發(fā)展契機,積極發(fā)展與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間的貿易往來。
參考文獻:
[1] Wong Helen. China paves forward path on growth, reshaping its trade and economy[J]. Business Today, 2015(20):1-3.
[2] Georgiev Georgi. The Chines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neighbours in the Black Sea region[J]. KSI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Society, 2015,8(2):33-40.
[3] Lostal Marina. The Bamiyaz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2015,3(2):329-347.
[4] Jeanne L. Wilson.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and China's silk road: implications for the Russian-Chinese relationship[J]. European Politics and Society, 2016(17):113-132.
[5] Leonard K. Cheng. Three questions on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6(40):309-313.
[6] 鄒嘉齡,劉春臘,尹國慶,等.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格局及其經濟貢獻[J]. 地理科學進展,2015,34(5):598-605.
[7] 楊小梅. 中國與“一帶一路”亞洲國家的經貿問題和策略研究[D]. 開封: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8] 王絲絲.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中亞五國主要農產品貿易潛力研究[D]. 杭州:浙江工業(yè)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9] 杜秀紅.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印貨物貿易結構分析:2002—2014年[J]. 審計與經濟研究,2015(6):106-112.
[10] 侯福來. “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下中國與歐盟經貿關系研究[D]. 北京:外交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
[11] 吳敬東. “一帶一路”:引領中歐共筑夢[J]. 黨建,2014(12):61-63.
[12] 吳沁. 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潛力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13] 楊逢氓,張寧. 貿易強度對中國與東盟五國經濟周期同步性影響的研究[J]. 經濟問題探索,2013(9):63-70.
[14] 莊麗娟,鄭旭蕓. 中國—東盟熱帶水果貿易強度及潛力分析[J].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6(1):82-91.
[15] 李艷芳,李波. 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區(qū)域/國家的貿易聯(lián)系和貿易潛力分析[J]. 南亞研究季刊,2015(3):98-108.
[16] 劉春香,閏國慶. 中菲產業(yè)內貿易及貿易強度分析[J]. 經濟問題,2004(1):74-76.
[17] 張雙雙. “一帶一路”戰(zhàn)略背景下中國對阿拉伯國家出口潛力的實證研究[D]. 濟南:山東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18] 李晨,杜文奇. 貿易便利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影響的實證分析[J]. 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6(3):24-29.
[19] 黃秀洪.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績效對其進出口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J]. 物流技術,2016(9):99-102.
[20] 黃偉新,龔新蜀. 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物流績效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影響的實證分析[J]. 國際貿易問題,2014(10):56-66.
[21] 陳恒,魏修建,杜勤. “一帶一路”物流業(yè)發(fā)展驅動因素的動態(tài)軌跡演變——基于勞動力投入的視角[J]. 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5,17(2):31-43.
[22] 焦聰. “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J]. 對外經貿,2016(3):25-36.
[23] 何茂春,張冀兵,張雅芃,等. “一帶一路”戰(zhàn)略面臨的障礙與對策[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5,36(3):36-45.
[24] 王衛(wèi)星. 全球視野下的“一帶一路”[J].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5(9):16-18.
[25] 董紅,林慧慧. “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我國對外貿易格局變化及貿易摩擦防范[J]. 中國流通經濟,2015(5):119-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