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藝
【摘 要】無障礙設施是指為了保障行動不方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閑娛樂和參加公眾活動時能夠安全方便地使用相配套的服務設施。目前,我國城市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整體建設方面,部分涉及公園山地等,而對于設計角度出發(fā)的策略研究比較少。因此,本文先分析了城市公共設施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給出了相應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城市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0-0148-01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fā)展,無障礙設施設計開始規(guī)范性地制定。我國的大中城市的無障礙設施設計也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但是在中小城市卻出現了比較大的問題,這也成為了現代城市發(fā)展進程不可規(guī)避的問題。
一、城市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的主要問題
(一)設施種類單一。物質環(huán)境、信息和交流的無障礙都屬于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設施主要有通行輔助、特殊標識、專用位置三類。而對于近年來大熱的廣場設施卻僅僅在水平通行輔助類的水平上,如盲道、坡道和緣石坡道等。下沉廣場只有一部無障礙電梯。其次廣場無音響提示或者盲文等標識,可見廣場的無障礙設施過于單一[1]。其次,在信息交流方面,無障礙設施就更加缺乏了。視覺信息包括無障礙標示牌、電梯標識符等,聽覺信息對于有視力障礙的人至關重要,比如說人行橫道指示燈處的聲音提示等。觸覺信息的缺少主要體現在盲文信息設置的缺乏。
(二)設計缺乏規(guī)范性和合理性。規(guī)范性和合理性的缺乏在現有的無障礙設施中存在明顯。比如說專為視力障礙人群設計的盲道,鋪設起伏過大的坡道或者轉角太多都是不合適的,但是現有的大道部分路段盲道鋪設不連續(xù),多處出現無故中斷,有些盲道設置出現短路徑轉折,就算是正常人也很難按照指示通過[2]。其次,坡道的設置也有很多不合理,比如民園廣場作為游客集散中心,下沉式廣場為臺階式,沒有坡道的設置,對于輪椅代步的人群或者老年人都是極為不便。
(三)系統(tǒng)性不強。無障礙環(huán)境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這依賴于無障礙設施的支持。在設計初期就需要一個整體的無障礙規(guī)劃,把信息和物質的無障礙設施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無障礙氛圍,無障礙設施才能發(fā)揮最大效益。即使在城市無障礙系統(tǒng)比較完整的情況下,殘障者也只能到達大型廣場的門口而無法順利進入內部,這也是系統(tǒng)性不強帶來的無障礙設施的人性化的減弱。
二、城市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設計策略
(一)采用互動型設計。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需求的與日俱增,無障礙設計理念也在不斷更新。每個生命個體在不同時期都會有不同能力的限制,因此每個人都會有相當的一個階段是需要特殊照顧的障礙人群,因此設計通用型公共設施,每個人都會成為受益者,既是為健全人設計的設施也應兼顧行為困難者,服務的對象就是每一個社會成員[3]。其次,在設施的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很少有真正的行為障礙人士參與進來,都是在設施完成之后進入使用階段才發(fā)現問題,造成了人力和資源的浪費,這種單向的提供設計成果也受到了很多的質疑。因此在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使用者的參與才能有比較理想的結果。
(二)重視整體規(guī)劃。無障礙設計的目的是良好的可達性,因此規(guī)劃階段就需要考慮設計的系統(tǒng)性,通過綜合、立體的無障礙規(guī)劃實現良好的可達性。就好像人對各種環(huán)境的感知是通過視覺、觸覺、嗅覺等器官獲得的,因此,城市空間各區(qū)域、地段應設置適宜的信息源,用各種可視性標志和可觸性圖示告知人們走向和路線。其次,城市空間種類眾多,大多數的公共場合都可以納入這個范疇,如果規(guī)劃得不合理,不能完善地設計公共空間的各項功能,也會影響無障礙設施的有效使用[4]。因此景觀設計應將地形與無障礙設計結合在一起考慮,不能因為盲目追求景觀效果而忽視弱勢群體的需求。
(三)體現設計的文化性。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是歷史的積淀和人們創(chuàng)造的結晶。人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需要無障礙設施在滿足規(guī)范、功能合理的前提下,盡可能充分體現城市的文化特征,提煉出富有特色的形態(tài)、色彩、文化符號來進行設計,使無障礙設施與周圍人文環(huán)境協(xié)調一致。無障礙的設計應根據各個城市或地區(qū)所承載的傳統(tǒng)文化來設計,具有本土特色的風格,才能讓使用者有歸屬感。
三、結語
城市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設計為建立完善、系統(tǒng)、規(guī)范性又富有藝術性的無障礙城市作出貢獻,是城市建設可持續(xù)性協(xié)調發(fā)展的組成部分,也體現出了一座城市的人文氣息和文化內涵。城市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不僅是摩天大樓的數量,更多的是人文主義的發(fā)展。設計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使得障礙人士找回歸屬感和認同感,重溫城市的溫暖,才是障礙設施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常成,史津.城市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設計人文化研究[J].包裝工程,2015,(20):57-60+69.
[2]邊昕.城市公共空間老年人無障礙設施設計研究[D].齊魯工業(yè)大學,2013.
[3]趙忠超,趙軍.城市公共空間無障礙設施設計策略研究——以濟南市泉城廣場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1,(07):26-30.
[4]周勇.探析城市公共空間中公共設施的無障礙設計——以成都為例[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05):125-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