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國生
摘 要:根據近幾年來的教育教學實踐,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策略: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言行示范;充分挖掘數學教材;充分運用教學過程;充分結合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充分利用數學的美。
關鍵詞:數學教學;德育;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突出了“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強調了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技能轉變?yōu)橐龑W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只是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還要結合學科特點,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時機,運用恰當的方式滲透德育,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我想有以下幾個有效策略。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言行示范,滲透德育
“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從這句話中,我們不難領會,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的,也是深遠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身體力行,要以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來感化學生,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德育。
例如,為了上好一節(jié)課,教師必須做充分的準備,課堂上教師語言清晰、幽默,板書規(guī)范,并且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電教設備,使學生不僅學得愉快,而且能感受到教師的嚴謹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從而產生對教師的敬佩之情,體會到一種責任感。
二、充分挖掘數學教材,選擇有教育意義的材料、數據和形象生動的主題圖、插圖,滲透德育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內涵十分豐富,只要教師找準思想教育與知識傳授的最佳點,精心設計,就能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滲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
1.充分運用教材中的“你知道嗎?”“生活中的數學”和“閱讀資料”等內容,滲透德育
人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里都安排了閱讀材料,涉及數學史料、數學家的故事、生活中的數學和數學趣題等內容,這些知識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而且為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園地。
2.充分運用教材中形象生動的主題圖、插圖,以及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tǒng)計資料,滲透德育
例如,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P2的“準備課”中“數一數”。教學時,教師先可通過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中的情景,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觀察自己美麗的校園,從而對學生進行愛學校、愛集體的良好品德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美好的校園里努力學習,學好本領,長大為祖國建設更加美麗的校園。
三、充分運用教學過程,滲透德育
數學課不同于品德與社會課,也不是少先隊活動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結合教學過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詞一句、一題一例、一圖一表,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
記得有一次去聽一位數學老師的公開課,她在黑板上寫了五道題讓一名學生板演:3×9=27,4×9=36,5×9=45,6×9=54,7×9=62。當學生寫62時,臺下多數同學都大聲叫喊起來:“老師,她錯了,最后一題錯了……”
我當時的第一反應也是認為她的最后一題算錯了。滿以為那位老師會馬上幫助這名學生糾正錯誤,沒想到她卻說了一段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的話。她說:“最后一題是錯了,可大家為什么只說她錯的這道題,而不說她前面四道題都做對了呢?看來,我們是多么容易發(fā)現別人的短處而忽略別人的長處,當我們面對一個人時,首先要看其優(yōu)點,要寬容地對待別人……”如果我們的老師都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上時時顯出寬容的態(tài)度,我相信這比老師單純重說教的“灌輸式德育”要高明。
四、充分結合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德育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探索新知,親身經歷“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學習基本過程,使學生意識到人類認識的發(fā)展辯證過程;讓學生在動態(tài)的學習過程中體會事物是發(fā)展變化的;引導學生溝通數學知識,認識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讓學生在比較分析的認識活動中感知“對立與統(tǒng)一”的思想。
例如,在講概念時教師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引入,然后通過學生小組討論揭示出概念,練習時又用到概念,這樣無意中使學生體會到“實踐第一”的觀點。在進行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的教學、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教學時教師就可滲透事物普遍聯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在進行“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倍數與因數”教學時就可向學生滲透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
五、充分利用數學的美,滲透德育
小學數學并不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它實際包含著許多美學因素。著名數學家徐利治教授認為數學的美具體表現為數學概念的簡單性、統(tǒng)一性,結構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性、對稱性,數學命題和數學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數學的奇異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受閱歷、知識水平和審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難體會出數學美的真正含義。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教學規(guī)律,運用美學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煉小學數學中蘊含的數學美,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美的世界,培養(yǎng)學生高尚情操。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是一個大課題,有待于我們廣大數學教師去研究和探討。我們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征,把傳授數學知識同德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殷堰工.數學為什么美?[J].科技潮,1997(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