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燕
用大愛詮釋人間真情
■王 燕
“河北好人”宋淑芳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在石家莊市東風(fēng)路有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婦女,人們每天總能看到她從早到晚奔波忙碌的身影和一張笑盈盈、親切待人的臉龐。20年來,她無怨無悔不離不棄地悉心照料患病丈夫、服侍公婆,她用執(zhí)著和堅韌,善良和付出,感動了所有人——她就是被評為“河北好人”的宋淑芳。
歲月似乎從來沒有溫柔地對待過她,但她卻一直用溫情面對著生活。原本32歲的宋淑芳應(yīng)像平常的家庭主婦一樣,過著幸福的日子,可是命運卻把不幸推到了她的面前。
1998年,丈夫被查出患了尿毒癥,這對于她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她呆坐在家里一個星期,無法接受這個噩耗,但轉(zhuǎn)念一想:“這個家需要我,我是核心力量,我不能亂!”
于是,她開始打起精神四處借錢,拼命工作。正在她努力地想讓一切變好的時候,1999年,丈夫病情惡化,雙目失明,醫(yī)院曾下了三次病危通知書。但宋淑芳依舊沒有放棄,“我就在床邊握著他的手,我呼喚他,我就覺得他能活,我心里就堅定他沒事兒!”
奇跡來了,昏迷了九天的丈夫醒了,宋淑芳高興壞了。她堅持做透析,一周三次,“只要有一點希望,我就絕對不會放棄,我到處借錢也要讓他活著!”
2000年,丈夫去北京做了腎移植手術(shù),很成功,為了照顧他,宋淑芳住在北京地下室,又潮蚊子蟲子又多,但是為了省錢她一直默默忍受。
日子逐漸放晴,宋淑芳開了一家花店,生意不錯,當(dāng)一切慢慢好起來的時候,又突然傳來噩耗。
2007年,公公突發(fā)腦溢血,婆婆患上了老年癡呆癥,都送進了醫(yī)院。公公在住院部10樓,婆婆在2樓。公公不省人事,身邊必須有人24小時看護;婆婆老年癡呆,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來照顧。于是她一個人,給公公端屎接尿,等公公睡了,又趕緊去婆婆那兒,給她洗腳洗頭,半個月她瘦了十多斤。她說:“人要有良心,當(dāng)時公公婆婆為我們省吃儉用,對我們那么好,現(xiàn)在我們照顧他們是應(yīng)該的。”
為了盡快還清債務(wù),支撐家里一切開銷,她又在花店基礎(chǔ)上開了一家婚慶公司。但公公的去世對婆婆打擊很大,一步也離不了人。于是她開始帶著婆婆上下班,外出談生意也帶著婆婆。朋友們都說“這就是娘倆,走哪兒拉哪兒”。
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6年多來,她一直跟婆婆睡在一張床上。但是一次意外,還是讓婆婆把胯骨摔骨折了。從此,婆婆只能臥床在家,于是她把店搬到家里,邊照顧老人,邊在家里辦公。
生活就這樣,一直堅持著。她跟客戶說,“你們相信我,我肯定能給你們干好。不要看我的環(huán)境差,又要照顧老人,你們可以先不給我錢,我給你們辦完了,滿意了再結(jié)賬。”
就這樣,店里的生意特別好,回頭客特別多,宋淑芳用她的孝心和真誠打動了許多顧客。閑暇的時候她給婆婆拍照、錄像、逗她開心。有人覺得宋淑芳實在太累了,讓她請個保姆。宋淑芳說,“保姆照顧沒有兒女們照顧的好,老人需要我,我不忍心丟下她出去掙錢?!?/p>
蒼天不負有心人,在宋淑芳精心照顧下,丈夫的一只眼睛視力恢復(fù)到了0.3,從腎移植至今,17年也都沒有發(fā)生任何異常,生活還可以自理了。宋淑芳想到這些激動地說:“我現(xiàn)在特別感到欣慰的是,我愛人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可以多活這么多年,我的所有付出都沒有白費?!?/p>
看著她開心地笑著,會讓人心里發(fā)酸。想想曾經(jīng)為了照顧丈夫睡在地下室,想想每次著急四處借錢的無助,想想這么多年來的堅持,現(xiàn)在的美好都是她當(dāng)初的不放棄,一點一滴付出換來的。
2010年,宋淑芳加入“滴水公益”愛心團隊,跟團隊一起去衡水五保中心看望老人們,給他們帶東西,陪他們聊天,給他們洗腳。宋淑芳說,我一直對老人們有種特殊的感情,我總是很心疼他們,就特別想照顧他們,我的理想就是開一家養(yǎng)老院,不為掙錢,就是想讓老人們有個溫暖的地方。
2017年5月,一位老人要去北京住院,可他的女兒患有尿毒癥,每周都要做透析來維持生命,老人的老伴患有老年癡呆癥,一家子都需要被照顧。
宋淑芳得之情況后,只要一有時間就趕去幫忙。宋淑芳求助中國報恩網(wǎng),并一同發(fā)起捐助活動,籌集資金4萬多元。宋淑芳說,我也曾經(jīng)被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幫助過,現(xiàn)在我去幫助別人,要盡所能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