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欣
【摘要】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挖掘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體素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的改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趣味化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語文,提高學生語文成績。本文針對趣味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以期給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些參考。
【關鍵詞】趣味教學 小學語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040-02
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學過程中最基礎的一門課,在小學的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傳統(tǒng)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還是讓學生對這些字詞句進行死記硬背,這樣不僅容易給學生在思想上造成負擔,如果長時間學不會,也容易造成學生對語文學習反感。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怎樣有效的避免這些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在小學的時候,學生還是處于比較愛玩的時間,如果在課堂上只是填鴨式的教學,很容易讓小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趣味教學法,是根據學生的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對于教學設計精心設計,運用游戲或其他的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⒈利用兒歌或者學生熟悉的歌曲進行語文的教學
學生處于小學階段的時候,對于兒歌的學習或者是他們耳熟能詳?shù)母枨紩容^感興趣,那么老師可以利用這些歌曲進行語文的教學,選擇一些有要學的歌曲。在課堂剛開始,老師可以利用播放工具進行歌曲的播放,那么一些會的學生會跟著音樂一起唱,學生的注意力也開始慢慢集中到歌曲上,然后老師可以將這首歌寫在黑板上,在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以沖擊力,讓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等歌曲播放完畢,老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對老師指定的段進行演唱或者朗讀。對于表現(xiàn)好的組進行獎勵,其他的組也要進行鼓勵,激活學生在課堂上的教學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自由開心的學習生字。在選擇選擇歌曲的時候,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的目標,對歌曲進行篩選。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如在《清澈的湖水》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一首紅歌《洪湖水》,既可以讓學生了解這節(jié)課要講解的內容,也可以熏陶學生的感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隨后再展示一些有關的圖片,將課文的內容以直觀的方式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高效投入到教學中,也提高了教學效率。
⒉利用游戲,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
大部分學生都有一種感覺,學過的課文容易忘記。那么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文章中文字和內容的印象。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課外活動,所以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有趣的游戲,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教學情景,帶動學生學習語文課文,讓學生在課外的時候,看到相同的事情,玩游戲的時候也能想起來學習的課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例如,可以在《小柳樹和小棗樹》的教學課堂上,可以設計一個找錯別字的游戲,將學生進行分組,每一個組的學生至少三個。老師將帶有錯字的句子寫到黑板上,學生有幾組,就寫幾組,讓學生依次上講臺進行糾錯,直到生字完全找出來。再讓他們互相換組,讓其他組的學生去找“茬”。小學生的內心好勝心比較強,所以為了不輸給其他組的學生,也會全力去找。最后,老師在根據學生解答情況進行評析,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在課堂上可以更多的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生字練習中,加深雖生字的影響,也讓學生從小學的時候就能明白什么是團隊,鍛煉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⒊給文章配“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想象力是比較好的,所以老師在教學生學習語文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在講解文章的過程中配上一些插畫,讓學生根據這些插畫猜字或文章中的內容,或者是用自己的身體進行身體的動畫,讓學生猜其中的詞語。運用畫或者是動畫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這樣可以讓學生腦袋中的文字活躍起來,活躍學生的思維。例如,在《紙船和風箏》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搜集一些折紙船和風箏的過程圖片,讓學生分組根據這些圖片進行游戲,老師播放一些圖片,每組排出三名學生來參與,一名學生指著老師搜集的圖片,一名學生根據字進行表演,另外一名學生針對表演的內容進行猜測。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文字和生詞,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也鍛煉學生互相間的配合,讓學生明白團隊合作的默契。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學習,讓學生能夠更愿意學習生字,對語文的學習產生興趣,從小打好語言基礎。
參考文獻:
[1]趙俊.淺談趣味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2014,(01):63.[2017-09-03]
[2]莊忠瓊.再談趣味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2011,(22):56.[2017-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