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 遠(資深評論員)
“丁義珍式窗口”是一面反面鏡子
文 李 遠(資深評論員)
最近,隨著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熱播,人們對劇中演繹的“丁義珍式”窗口普遍關注。劇中,腐敗分子丁義珍為了盡快打發(fā)上訪群眾,設計了一種又矮又小的蹲式窗口,讓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時間一長,腿就發(fā)麻難以支撐,心里叫苦不迭。
有句話說,藝術源于生活,確實所言不虛。人們一邊追劇,一邊觀察身邊的現(xiàn)實,發(fā)現(xiàn)了不少現(xiàn)實版的“丁義珍式”窗口。從社保局、房管局的辦事大廳,到火車站派出所、信訪大廳,一些地方的蹲式窗口被頻頻曝光,引起社會熱議。在輿論壓力之下,有關部門較為迅速地進行了整改。雖然這樣,人們的追問和反思并未停止,像這樣的蹲式窗口究竟還有多少?為什么要等到曝光后才整改?怎樣防止類似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從各地報道來看,蹲式窗口主要出現(xiàn)在一些政府服務部門。一直以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頑疾難以根治。本來是服務群眾的窗口,就應該方便群眾,讓人感到舒適便捷,這才是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xiàn)。蹲式窗口則反其道而行之。窗口設置不人性化,讓群眾虛耗體力,很難受,甚至感到屈辱、痛苦。這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拒絕,是辦事難、服務差等老問題的一個變種。
窗口的高低,反映了思想認識的高下。蹲式窗口折射出一些部門和工作人員服務意識的淡薄、為民理念的缺失。把服務窗口開得那么低,絲毫不考慮群眾的感受,其實也反映了人民在一些公職人員心中的地位。自己高高在上,心里沒有群眾,不把群眾當回事,就會出現(xiàn)“蹲式窗口”這種本末倒置的奇葩。
一部電視劇的影響終歸有限,解決服務問題并非一日之功。面對被曝光的蹲式窗口,各地各部門不妨將之視為一面反面鏡子,照一照類似問題還有多少?老百姓遇到的辦事難還有哪些現(xiàn)實劇情?有則改之,雷厲風行,讓人們迅速看到變化,感受到服務的改善,這是不可或缺的“治標”舉措。
從治本方面來看,首先需要暢通服務部門和辦事群眾之間的互動溝通機制,及時把群眾的意見收集起來,及時就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有所作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蹲式窗口存在這么久了,群眾的意見不是沒有,而要么是“沉沒”了,要么是被無視了。服務部門理應時刻圍繞服務對象轉(zhuǎn),把辦事群眾的需求作為第一任務,這就需要完善服務機制、反饋機制,也需要放下身段、換位思考。
讓干部來體驗下蹲式窗口的“厲害”,他們就知道這東西有多不合理、有多坑人。所以,面對群眾,需要進行換位思考、換位體驗,多從群眾角度、群眾感受來考慮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不僅僅是反思辦事窗口的設計缺陷,針對服務流程、辦事手續(xù)等方面的問題,也應多從辦事群眾的角度去體驗一下、感受一下,很多困民傷民的做法就會不言而喻地凸顯出來,“改還是不改”的問題也就有了答案。
服務看細節(jié),細節(jié)見心意。“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能是一句空話,而應體現(xiàn)在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在為群眾辦實事、服好務的每一件事情之中。蹲式窗口這樣的反面細節(jié),固然讓人很惱火,但如果以之為鏡鑒和警示,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完善服務細節(jié),讓百姓辦事更便利、更舒心,電視劇就沒有白看,“學費”就不算白交。
責任編輯 劉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