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張次溪與《北平歲時志》

      2017-05-24 14:42:55季劍青
      北京觀察 2017年5期
      關鍵詞:時記廟會風俗

      文 季劍青

      張次溪與《北平歲時志》

      文 季劍青

      面對現代性的沖擊,廟會顯示出傳統(tǒng)的面貌。在這個意義上,《北平歲時志》記載的地方性的“民間風俗”,正是帝京禮俗某種程度的延續(xù)和遺留,它們同屬于歲時節(jié)慶的傳統(tǒng),這正是過去的帝京時時縈繞在作者筆端的根本原因所在。

      張次溪(1909-1968年)是民國時期研究北京史地風物的著名學者,編纂和撰述各類北京史著述二百四十余種。他尤其注重北京地方風土文獻的整理,先后編印《京津風土叢書》、《燕都風土叢書》和《中國史跡風土叢書》(收入有關北京者九種),并且把自己的著述事業(yè)界定為“風土學”(見《中國史跡風土叢書》所收《燕城花木志》文末按語),可見其用心所在。

      1929年張次溪進入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參與《北平志》的編纂工作。1930年1月,史學研究會開會討論《北平志》的編撰方法和體例,決定先從“廟宇志”和“風俗志”入手,“風俗志”的撰寫即由張次溪負責?!侗逼綒q時志》一書正是張次溪為編寫《北平志?風俗志》而做的前期準備工作,1936年由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出版??箲?zhàn)爆發(fā)后,北平研究院遷往云南,《北平志》的編纂被迫停止,《北平歲時志》便成為這項工程僅有的較為完整的成果,彌足珍貴。

      “歲時記(志)”是中國傳統(tǒng)地方文獻的一種體例。傳統(tǒng)中國是一個農業(yè)社會,作為社會生活的主體,農業(yè)活動極大地依賴于天時季候和自然節(jié)律,在此基礎上出現了一種遵循自然節(jié)律的時間觀念,即“歲時”。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到了東漢魏晉時期,一套按照一定的時令安排日常生活的歲時節(jié)日體系基本形成(參見蕭放:《歲時:傳統(tǒng)中國民眾的時間生活》,中華書局,2002年)。這一體系不僅覆蓋鄉(xiāng)村,也覆蓋了都市。按照美國學者牟復禮的觀點,中國文化是一個“城鄉(xiāng)連續(xù)統(tǒng)一體”,不是城市,而是鄉(xiāng)村規(guī)定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城市并沒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和鄉(xiāng)村遵循著同樣的歲時節(jié)日體系。

      盡管如此,城市的節(jié)日系統(tǒng)還是表現出自己的特點,娛樂性和消費性更加突出,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定期舉行的廟會。北京在晚明時期就已形成了基本穩(wěn)定的歲時節(jié)慶生活。除了傳統(tǒng)節(jié)日外,如土地廟、白云觀、護國寺、東岳廟、都城隍廟等均有廟會,其中都城隍廟廟會尤為繁盛。清代北京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形成了土地廟、護國寺、隆福寺、白塔寺、花市集四大廟會,此外城內外各種廟會尚多。值得注意的是,明清北京廟會的繁盛,與國家的祭祀活動有密切的關系,“這些廟會,是國家祭祀神道,人民因而集會,以致成立的”(民國學院編《北平廟會調查報告》,1937年,第11頁),一直延續(xù)到民國時期。

      老北京西直門城樓

      覆蓋城鄉(xiāng)的歲時節(jié)日體系,催生出一種特殊的記述某地歲時節(jié)日生活的文類,即“歲時記(志)”。其體例一般是以月為綱,按時序記述某一地域一年內自正月至歲末的節(jié)令風俗,南朝梁宗懔的《荊楚歲時記》被認為是這一類書的“始祖”。晚明以來,以北京為對象的歲時記就有好幾種,包括明末陸啟的《北京歲華記》,清代乾隆年間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清末光緒年間讓廉的《春明歲時瑣志》,清末光緒年間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以及清末民初蔡省吾的《北京歲時記》。張次溪的《北平歲時志》亦可列入這一譜系中。

      就寫作方式而言,歲時記的內容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的風俗生活,但也有一些歲時記輯錄了歷史文獻中關于歲時風俗的記述。如《帝京歲時紀勝》即純?yōu)橛H歷者的記錄,而《燕京歲時記》則摻雜有少量歷史文獻的征引?!侗逼綒q時志》的體例頗具特色,全書分十二卷,每月一卷,每一卷又分為兩部分,前面是作者對當月節(jié)令風俗的概述,包含了作者本人的觀察和個人記憶,尤其注重清末至20世紀30年代北京節(jié)令風俗的變遷,后面則是輯錄各類歷史文獻中的相關記述,按日排列,同一日下,以征引之書的年代先后為次序。就篇幅而言,輯錄部分的分量重于作者的概述。通過張次溪輯錄的歲時資料,不難發(fā)現從晚明到民國初年,北京的歲時節(jié)日體系保持了相當的穩(wěn)定性,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歲時節(jié)日本來具有傳承文化傳統(tǒng)和歷史記憶的功能,這些歷史文獻保存了北京市民關于歲時節(jié)日的不斷延續(xù)的集體記憶。較之單純實錄歲時風俗的歲時記,《北平歲時志》顯示出編撰者張次溪自覺的歷史意識。

      張次溪在《北平歲時志》的凡例中說:“本志專志民間風俗,正史所載,自《遼史》《金史》偶有一二外,余皆國家大事,其涉及民間者蓋寡,故弗錄。”《北平歲時志》征引了大量北京地方文獻,這當然得力于張次溪平日的搜集。書后附錄的“引用書目”中,《帝京歲時紀勝》、《燕京歲時記》和《北京歲華記》均在列,尤其是前兩種,引用尤多。張次溪強調“專志民間風俗”,他所征引的書目,也以筆記類的風土文獻為主。然而,即便是《帝京歲時紀勝》、《燕京歲時記》這樣的書,也會記錄宮廷的節(jié)日禮儀,并非“專志民間風俗”?!侗逼綒q時志》的輯錄部分沒有回避這些內容,諸如上元燈節(jié)宮中煙火的璀璨華美,工部張燈的精致絢麗,端午宮中賜京官宮扇,夏至皇帝祭祀方澤壇,冬至祭祀天壇等,均有記載。明清兩代,北京作為帝京,宮廷與民間雖然在禮儀習俗的內容上有朝野之別,但均遵循同樣的歲時節(jié)令,歲時記的作者基本上都兼收并蓄,不會將前者排除在外,有時反而會刻意渲染朝廷典儀的奢華氣象,凸顯北京作為帝京的身份。

      到了張次溪撰寫《北平歲時志》的20世紀30年代,北京非但不再是帝京,連國都的身份也失去了,變成了一座地方城市——北平,皇家禮儀自然早已成為歷史。然而,頗饒意味的是,雖然張次溪表示該書“專志民間風俗”,但在他結合親身經歷寫的每一卷的概述中,過去的帝京卻常??M繞在字里行間,揮之不去。北京本是一座依賴其政治中心地位而得以繁榮的消費型城市,1928年國都南遷后,原先支撐城市消費的權貴富戶大批遷出,北平的經濟隨即陷入蕭條困乏的境地。較之當年的帝京繁華,不啻天壤之別,今昔對比,很容易生出興衰之感。即以正月十五上元燈節(jié)為例“:賞燈看火,并屬殊恩,西苑則存,曠典則廢,非所語于今日也。燈市規(guī)模之大,懸燈處所之所,今且不逮昔焉”(卷一第3頁),又如七月十五的中元節(jié),當年的情景是,“一交傍晚,則荷葉滿街,熒熒萬盞,小兒女歡呼結伴,雷動震天,不至夜闌,不易分散”,這還是民國初年的北京,帝京節(jié)事之豪華更不待言,“近年則每巷所見,三盞,且盡似曇華,俄頃即散,無復流連之致”(卷七第1頁)。作者追憶前代勝景,自然感慨萬端。

      老北京街頭賣冰糖葫蘆的小販

      《北平歲時志》寫到帝京節(jié)慶的禮俗,并不完全是一種懷舊的心態(tài),臘八粥是一個有趣的例子:“北平夙以帝王所宅,無在不求其隆此上都,故即此一粥之制作遺,而珍品揉和,費亦不貲。甚復蔚為國典,旨遣王公百官執(zhí)事以趨,俄頃所擲,不恤鉅萬”(卷十二第1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數饑寒交迫的貧民。作者顯然以一種道德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帝京節(jié)慶的奢侈風氣。值得注意的是,帝京雖已消逝,宮廷的奢靡之風對民間的熏染,卻仍然清晰可見:“雖觚已若舊夢,貴胄逐見凋零,而禁闥故事,難免習被民間,薰染所訖,鋪張自易”(卷五第1頁)。在北平市面蕭條敗落的背景下,鋪張的習慣無疑會加重市民的負擔,長此以往,必將難以承受,作者對此深表憂慮。特別是頻繁舉行的廟會,耗費尤巨,實在得不償失。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從帝京遺留下來的習俗,一方面有著悠久深厚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也是30年代的北平建構其“故都”身份的重要資源,是北平城市形象的魅力所在。張次溪當然了解這一點,因而他的態(tài)度也不免有猶疑和矛盾的地方:

      北平表率四裔,幾歷千年,今雖廢都,依然觀聽所集,所足以使人往復低徊而不忍驟去者,必以此【引者按:指廟會】為軒輊耶?然而曩時殷富,朝野誠有馀力,益以承平久亨,遂還愿,閱年既多,亦無惑乎成此積習。今也庫空如洗,民生日匱,窮歲血汗所易,或不足一擲之資,此吾所以目擊其艱,而感喟難于自已也歟?(卷四第1頁)

      其實,30年代北平廟會的繁榮程度已大不如前。我們在前面說過,明清時期北京廟會的繁盛,與國家的祭祀活動有很大關系,“前代每值會期,且復廷派顯宦而往祭焉,其為鄭重,一至此極”。民國成立后,此類祭祀活動自然消亡,城內廟會亦多衰歇冷落(《北平廟會調查報告》,第26頁)。對廟會更大的沖擊則來自現代的商業(yè)形態(tài),東安市場和西單商場等新型商場建立后,消費能力較高的市民趨之若鶩。新型商場相對于廟會的優(yōu)勢是很明顯的,它們不受季節(jié)或周期的限制,每日均固定開放,且商品等級高、質量好,能夠滿足追逐現代生活方式的市民的需求。由于新型商場的分流作用,廟會基本上成為下層市民的光顧場所,主要出售價格相對便宜的日常生活用品或二手物品,兩者構成了北平消費市場的兩極。

      老北京的娶親儀式

      面對現代性的沖擊,廟會顯示出傳統(tǒng)的面貌。在這個意義上,《北平歲時志》記載的地方性的“民間風俗”,正是帝京禮俗某種程度的延續(xù)和遺留,它們同屬于歲時節(jié)慶的傳統(tǒng),這正是過去的帝京時時縈繞在作者筆端的根本原因所在。盡管朝野有別,今昔殊致,但兩者同在一個傳統(tǒng)和脈絡中卻是很明顯的。不獨廟會如此,其他節(jié)慶活動也是一樣。張次溪談到臘月雖廟會不多,但各廟香火仍然興盛,便是帝京時期的傳統(tǒng),“今歲王風宦習,久歸子虛,而民間陳俗,歲歲奉行”(卷十二第1頁)。端午節(jié)城隍出巡,清末即已停止,然而城隍廟“香火之盛,依然普現城廂”(卷五第1頁)。這些描述都是著眼于北平民間風俗與帝京禮俗之間的連續(xù)性。

      然而,如同已經消逝的帝京一般,北平的歲時節(jié)慶風俗似乎也難以擺脫衰亡的命運。那些執(zhí)著于舊時風俗的市民,往往是生活較為貧困的群體,在北平經濟整體不景氣的環(huán)境下,他們的前途可想而知,北平的節(jié)景亦有窮途末路之虞:“今歲京已成舊,江河有日下之形,而節(jié)景所現,尚葆舊觀,際茲民力日竭,若再閱歲年,則必有不忍更言者”(卷八第1頁)。在這一切消失之前,用文字將其記錄下來,這也正是張次溪撰寫此書的初衷:“因念陵谷滄桑,代有變遷,十百年后,正不知伊于胡底,歲時亦然,吾所以必志也”(卷一第7頁)?!侗逼綒q時志》不僅是20世紀30年代北平歲時節(jié)慶風俗的實錄,同時亦是一曲哀悼一種傳統(tǒng)和生活方式之喪失的挽歌。

      作者系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 劉墨非

      猜你喜歡
      時記廟會風俗
      太平風俗美
      電影評介(2022年4期)2022-08-08 12:37:52
      空竹
      一只玩具熊的心靈獨白——評高源的《一只熊的時記》
      《一只熊的時記》創(chuàng)作談
      一只熊的時記
      元宵節(jié),逛廟會
      兒童繪本(2020年3期)2020-03-23 09:36:48
      《紅樓風俗譚》
      民俗研究(2017年2期)2017-03-22 00:53:08
      豐都廟會
      寶頂架香廟會
      國內外清明節(jié)風俗大不同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11-10 06:07:08
      乐安县| 志丹县| 荥经县| 河间市| 杭锦旗| 玉山县| 平远县| 台南县| 白水县| 永德县| 北川| 石城县| 广灵县| 龙州县| 乐东| 菏泽市| 苏尼特左旗| 云安县| 襄樊市| 黔西县| 和硕县| 腾冲县| 伊通| 开江县| 安徽省| 延津县| 清镇市| 安泽县| 金堂县| 乐都县| 新余市| 公安县| 松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玉林市| 平南县| 盐山县| 墨江| 康马县| 蓬安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