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云飛
淺談大學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卞云飛
在當今社會,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對外交流不斷增多,隨著這一趨勢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英語學習。從幼兒園到小學,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學,都在開展英語學習。小學生主要學習最基本的英語知識,初中生和高中生主要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為今后進一步學習英語打基礎的在大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那么大學生應該學習什么呢?關于這個問題,很多大學生并不清楚。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本人發(fā)現大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存在一些諸如學習觀念不正確、內部學習動機不強、學習效率底下、學習策略使用較少等諸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水平,本文這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大學英語學習 問題 解決方法
首先,學習觀念不正確。有些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通過大學英語四級和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甚至有些學生只是為了通過期末考試。純應試理念驅動下的英語學習能學到多少東西呢?考試過后,能記住的又有多少呢?在班里問過同學,90%以上的學生都認為英語特別難學。這樣,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會大大降低,同時學習動力也大幅減弱。在班里做了一個調查,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詞匯和語法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只花時間背單詞和記語法規(guī)則,而忽視了學習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
其次,內部學習動機不強。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學習是由于外在動機的驅使,具有不穩(wěn)定性。而我們都知道,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來源,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外部學習動機是指誘因來自于學習者外部的某種因素產生的動機,記學習活動以外由外部的誘因激發(fā)出來的學習動機,例如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考試、考研、出國等考試,甚至有些學生的學習動機僅僅來自期末考試。一旦通過這些考試,就失去學習動力。
第三,學習效率低下。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所花的時間不比他們在專業(yè)課學習所花的時間少,但是英語成績一直不理想。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時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讀”,僅局限于“看”。長期以來,就會導致“聽不懂,不會說,甚至不敢說”。還有一些同學只是機械地背單詞,以為記住單詞英語水平就提高了。其實正好相反,花很長時間記憶詞匯但很難將這些詞匯運用到實際中,而且遺忘地也很快,這些問題會降低英語學習效率。
第四,學習策略使用較少。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為了達到有效的學習目的而采用的規(guī)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包括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很少使用學習策略,準確的說是不知道該如何使用學習策略或者使用何種學習策略。例如,平時經常會有學生咨詢如何學習英語、如何提高聽力等諸多問題。曾經針對此問題跟學生做過一個討論,有的學生認為多背詞匯就能學好英語,有的學生認為學好語法就是學好英語…… 他們并沒有探尋到適合自己并且能夠提高自己英語水平的學習策略。這樣會導致事倍功半,學習效率會大大降低,還會導致一些同學不知道怎么學、該學什么。
首先,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16)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要實現這一目標,英語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大學英語改革的背景下,大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能以應試或通過四六級考試為目的。教師對學生的測評不能只依靠一張期末試卷,測評方式應該多元化。此外,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所學習的專業(yè)制定教學目標。例如,機械制造與設計專業(yè)的學生應該具備看懂進口機械說明書地能力。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只局限于基礎知識,還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還應重視學生所學專業(yè)的專業(yè)英語。此外,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跨文化交際意識,學習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
其次,學習動機是指激發(f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有的學習活動,并使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心理傾向或內部動力。內部學習動機是指誘因來自學習者本身的內在因素而產生的動機,即學生因對活動本身發(fā)生興趣而產生的動機。大學生只有認清自己的學習目標,并推動學生為達到這一目標而努力學習。在確立學習目標時,應該實事求是,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并幫助學生確定一個極具挑戰(zhàn)性又現實的目標。同時還要控制作業(yè)難度。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的內部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是起決定作用的,例如動機、愛好、興趣等,而且都是可控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并且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產生于需要,所以教師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進學習動機的產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通過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來促使學生產生疑問和進行問題探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內被學習動機。
第三,要重視訓練學生聽說能力,改變學生以往“只看不說”的現狀。一方面要突破原來教師講學生聽記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上多多采用交際式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如角色扮演、主題討論、英語演講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fā)現自己的長處,還可以提高他們應用英語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打破原有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來豐富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視頻、音頻等,不僅可以活躍課堂七分,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同時多媒體設備的應用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此外,還要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在校園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每位同學都感受到這種氛圍。英語教師還可以對第二課堂進行改革和改進,帶頭組織第二課堂活動,使第二課堂活動更加規(guī)范化,例如定期組織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等。這些與機械地背單詞和記語法相比,通過這些方式學習英語,學習效率能會高很多。
第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使用學習策略學習英語的意識,以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認為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可以使用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其中,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的有效監(jiān)視和控制的策略,大致分為計劃策略、監(jiān)控策略和調節(jié)策略三種,這三方面是相互聯系的。計劃策略是在學習活動開始前,要設置學習目標、確立學習計劃等;監(jiān)控策略是在學習過程中實時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活動,對學習過程及時進行調整,以順利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調節(jié)策略是在學習活動結束后,評價學習結果,及時調整策略和學習目標。資源管理策略方面可以采用時間管理策略和努力管理策略。在時間管理方面,要統(tǒng)籌安排學習時間、高效利用最佳時間、靈活利用零碎時間。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激勵,進而促使學生維持自己的意志努力。
大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只要師生共同努力,一定能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逐漸改正學習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學習活動,為今后走向國際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6.
[2]齊麗.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6).
[3]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束定芳.大學英語改革之目標與方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1).
[5]文秋芳.英語成功者與不成功者在學習方法上的差異[J].外院教育與研究,1995(03).
[6]楊慧.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04).
[7]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教育知識與能力[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2014.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