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煒
(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信筆論
唐 煒
(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信筆”是指隨手書寫、不甚經意,是一種高度追求自我意識的書寫狀態(tài)。關于信筆,書家們因創(chuàng)作主體、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等主客觀因素的不同,對信筆有不同的定義。本文以諸家書論為例,舉典型代表來對“信筆”一詞做出闡釋。
信筆;意識;自然
何謂信筆?在《辭海》里“信”字有“相信、信任、聽憑、隨意”的意思,“筆”字有“寫字、筆畫、畫圖工具”的意思。信筆一詞的產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稘h典》中“信筆”的定義為隨手書寫、不甚經意??梢?,信筆是一種高度追求自我意識的書寫狀態(tài)。它是沒有經過刻意的安排,放筆自如,不受拘束。所書寫的作品多是觸手而成、很難重復追求的。
關于信筆,書家們因創(chuàng)作主體、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等主客觀因素的不同,對信筆有不同的定義。一種認為信筆是書家表達自我意識的要求和欲望。蔡邕在《筆論》中提到:“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這里的“散懷抱”是一種老莊的虛靜狀態(tài),與中國美學中“虛靜無欲,無欲則萬物通”相契合,旨在追求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蔡邕認為書寫是書家個性和性情的自然流露,正是這種信筆為之的狀態(tài),作品才極具連貫性,往往有一些自出機杼、妙趣盎然的意外收獲。
懷素《自敘》中有這樣兩句頗有意趣的詩句:“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后卻書書不得。”懷素為唐代草書大師,他帶著醉態(tài)行走于草書的研習之道。幾杯美酒落肚,興致勃發(fā),將一管長鋒羊毫飽蘸濃墨,便在紙上留下變化無窮的線條。而醒后作書,再也寫不出那份神采了。所以信筆即興自由發(fā)揮,能調動作者最佳意趣,使其在作品中顯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式的出奇效果。
蘇軾在《答陳季常書》中有言:“自山中歸來,燈下裁答,信筆而書,紙盡乃已?!庇帧洞鹄疃耸鍟罚骸按藭m非文,然信筆書意,不覺累幅,亦不須示人。”蘇軾生活的北宋后期,“尚意”書風勃興,特別注重作者的主觀情感的表達,以及創(chuàng)作心態(tài)的自由。蘇軾受佛道儒思想影響較深,追求自然和諧的狀態(tài)和境界。詩中提到的信筆是一種不計工拙、不在乎用筆是否合乎常規(guī)、任筆所之的自由放縱的書寫心態(tài)。如蘇軾書于元豐五年(1082)的《黃州寒食詩帖》是三大行書之一,也為蘇帖第一。生活中的窮困頓挫和心靈上的羈旅漂泊,以及面對政治的黑暗,面對強大的政敵。蘇軾感慨身世遭遇,觸景生情,強自排遣,乃調動筆墨抒寫復雜痛苦之情。全詩一氣呵成,用筆中側交換,偃起轉折自如,隨著感情的變化,出現(xiàn)跌宕起伏的氣勢,而且重筆迭出,抒情達意,極富感染力。蘇軾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睂崬榇嗽娞麑懻铡?/p>
在畫論中,元倪瓚自謂“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倪瓚工山水,宗董源,參以荊浩,關仝用筆,畫面蕭疏蒼涼,用筆簡淡,燥潤相間。他認為作畫不應只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理、格調的韻致,以此來濡活自己的心靈。這與理學中“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庇挟惽ぶ?。他提到的“逸筆”是一種用筆技法,也是他對心志的表達,得自天機,出于靈府。
另一種觀點認為信筆是作書一病,不能草率為之。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講到:“凡作書,不可信筆,董思翁嘗言之。蓋以信筆則中無主宰,波畫易偃故也?!敝苄巧徴J為寫字不可隨手書寫,董其昌曾言隨手書寫內心無居支配地位,波畫容易偃臥。這里把信筆認為是“縱筆”,因為書寫不居法度,所以用筆無法收縮自如。
董其昌提出信筆的危害:“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力。提得筆起,則一轉一來皆有主宰。”董其昌這句話是批評蘇軾作書提不起筆,是信筆的表現(xiàn),提不起筆,筆畫沒有力量,不生動。蘇軾因為行筆速度較慢,又好用側鋒,所以字形多呈扁肥狀,故董其昌說要用“懸腕”、“正鋒”來破信筆之病。
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也有同樣的看法:“信筆是作書一病?;赝蟛劁h,處處留得筆住,始免率直。大凡一畫起筆要逆,中間要豐實,收處要回顧,如天上之陣云?!敝旌透挠^點是隨手書寫是作書一病,正確的書寫方式應該是起筆要逆入,中間要豐直,收處要回顧。這里提到了用筆技法,如“逆入”、“直行”、“緊收”,處理好“起”、“行”、“收”的關系,才能處處留得筆住,免除率直。
筆者認為,信筆即要注重主觀情感的表達,也要講究源頭,遵循法度。信筆并不是不臨古帖,率意而為,而是將法度了然于心之后追求一種自然渾成的美,是在技法熟練和思考下迸發(fā)出的靈感。這里的信筆是指一種高層面的書法創(chuàng)作,既融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趣,也流露出作者的高超技巧。心手相合,得心應手,才可以筆到神來,放逸生奇。
翁振翼在《論書近言》中闡述自己的觀點:“學書且勿放肆,平日功夫粗疏,一活動必走作。古人十分工夫,卻得偶然放肆;今人無一分功夫,卻須刻刻無忌憚如此?!蔽陶褚韽牟幌鹿Ψ蚝拖鹿Ψ騺碚剬W書,認為只有打好基本功不斷溫習,才能隨心駕馭。因為功力不夠,放開寫必然會失去規(guī)范。古人是有十分功夫,偶然放開一下,所以法度不失,今人無一分功夫,卻經常肆無忌憚的胡亂書寫,這就違背了書法的創(chuàng)作原則了。這點值得我們深思,不下功夫,沒有基礎,胡亂書寫。這就成了“信”的狀態(tài),忽視了“筆”,即書寫。法度是衡量書法好壞的準繩。所以,只有積累一定的技法之后,有了一定的藝術思考能力,靈機觸發(fā)隨手拈來,才能擁有更多的空間信筆創(chuàng)作。
綜上幾點,筆者認為信筆的價值關鍵取決于作者獨立的個性、豐富的感情、扎實的功底和深厚的學養(yǎng)。
[1] 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2] 陳振濂.書法美學.[M].陜西: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J205
A
1672-5832(2017)08-00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