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淮安開放大學 朱正中;淮安市博物館 戴姝黎;聯(lián)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朱立晟
我以我血薦軒轅
——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李干成
文/淮安開放大學 朱正中;淮安市博物館 戴姝黎;聯(lián)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朱立晟
淮陰地區(qū)早期共產黨員,漣水抗日同盟會、抗日義勇隊的組織者、領導者,建國后50-60年代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上海市政建設領導者、指揮者李干成,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將全部生命和滿腔熱血,無私地奉獻給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和建設事業(yè),表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員對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無限忠誠,彰顯了一個共產黨人為真理而獻身的高貴品質和革命精神。
李干成,1908年11月出生于江蘇省漣水縣紅窯鎮(zhèn)龍興村一個殷實的富農家庭。在家鄉(xiāng)上小學時聽老師講林則徐、關天培等民族英雄愛國故事,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經世濟民的種子。在揚州上中學時,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進一步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政治覺悟。1926年,李干成考入上海建設大學,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匡亞明、宋西平等革命青年,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書籍,認識到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改變國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面貌。雖然“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不久,許多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慘遭殺害,但1929年秋,李干成在宋西平的介紹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并于第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他便把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人生信仰,畢生追求。加入革命組織不久,李干成任共青團上海市閘北區(qū)委宣傳部長,隨后調至共青團江蘇省委做巡視工作。他赴泗縣、宿縣、睢寧、銅山等地巡視后,到徐州向徐海蚌特委匯報。由于當?shù)厝鄙俑刹?,特委經團省委同意,將他留下來,派他擔任中共宿遷縣委書記。
當時,黨領導的刀會運動被國民黨殘酷鎮(zhèn)壓,宿遷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面對如此危難的局面,李干成帶領縣委,廣泛地發(fā)動群眾,組織和領導了洋河佃農麥收斗爭、抗租抗債斗爭并取得了勝利,宿遷革命斗爭又重新高漲起來。隨后他領導了馬園等地到地主莊園的奪槍行動,組織起一支四五十人的武裝隊伍,發(fā)動了洋河暴動。
黨的六屆三中全會后,李干成先調任中共邳州縣委書記,不久又任共青團徐海蚌特委書記兼青年部長。1931年初,徐海蚌特委撤銷,李干成調回上海,先后擔任共青團吳淞區(qū)委、滬中區(qū)委書記。夏秋期間,調任共青團江蘇省委巡視員,先后到揚州、淮陰、徐海蚌巡視工作。巡視結束后,共青團中央又派他任共青團河南省委書記。1932年,中共河南省委遭破壞,李干成調回共青團江蘇省委,任團滬西區(qū)委書記。夏,李干成作為罷工委員會成員,參與組織、領導上海英商公共汽車工人大罷工,罷工持續(xù)了兩個月。11月1日,李干成參加共青團滬西區(qū)委會議時因叛徒告密被捕,被判處7年徒刑,關在漕河涇監(jiān)獄。在獄中,李干成領導了一次罷飯斗爭,遭鎮(zhèn)壓后,被吊打示眾。當時,黨組織經常派姓彭的同志到獄中探望他,后來,這位同志寫信告訴李干成外面情況很復雜,他將離開上海。從此,李干成與黨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1936年6月,敵人又把李干成從上海漕河涇監(jiān)獄轉移到蘇州陸軍監(jiān)獄關押。西安事變后,國民黨當局被迫接受了立即釋放關押的共產黨員和其他政治犯等條件,李干成釋放出獄。
出獄后,李干成原打算赴延安,接上組織關系,然而多年牢獄生活,身體受到嚴重摧殘,無法成行。這時漣水的早期革命者又找上門來,請他出面組織號召群眾抗日,而延安方面和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又要大家就地組織群眾抗日,不要盲目找黨,故李干成決定留下來在家鄉(xiāng)組織民眾開展抗日斗爭。
此時,淮陰、淮安、泗陽、漣水等地的革命同志經過聯(lián)絡、籌建,1938年2月19日,蘇北抗日同盟會總會在淮陰成立,李干成為常務理事。此前漣水抗日同盟會在灰墩小學成立,李干成當選為理事長。在李干成的領導下,漣水抗盟先后在灰墩、金城庵兩地和蘇北抗盟聯(lián)合舉辦兩期培訓班,為推動抗日救亡運動培訓了一批骨干力量。同時創(chuàng)辦《漣水日報》《運動朝報》,建立流動宣傳隊,運用多種形式深入廣大農村宣傳發(fā)動群眾,積極組織抗日武裝,開展游擊戰(zhàn)術訓練,通過扎實工作,漣水抗盟成員發(fā)展到220多人。
1939年3月1日,日軍侵占漣水,李干成迅速動員和組織進步青年30余人,后來又和漣水民眾抗日獨立營合編為漣水縣抗日義勇隊,李干成為隊長,舉起了武裝抗日的旗幟。
4月5日,在李干成指揮下,抗日義勇隊將強迫民工修筑魯渡公路的日軍誘至預設的伏擊圈,打得敵人魂飛膽喪,狼狽逃竄。魯渡戰(zhàn)役打響了漣水民眾抗日的第一槍,極大地鼓舞了漣水民眾抗日的信心。
1940年8月,黃克誠率八路軍主力部隊東渡運河,開辟淮海地區(qū),成立淮海區(qū)專員公署,李干成調任專署民政處長。1941年2月至10月,李干成在任淮海區(qū)糧食處長期間,深入廣泛地開展調查研究、宣傳教育,制定糧食條例,禁止糧食外運,從而穩(wěn)定了民心,保證了軍糧供應,使淮??谷崭鶕囟冗^了糧食困難。
1942年10月,李干成任中共泗沭縣委書記。此時正處抗日戰(zhàn)爭艱苦的相持階段,李干成帶領廣大民眾開展民主建設、大生產運動、統(tǒng)戰(zhàn)工作,取得了反“掃蕩”勝利。
1944年8月,李干成再任中共宿遷縣委書記,他在進行組織、思想、生產、文化建設的同時,積極開展縣、區(qū)武裝和民兵的整頓工作,配合主力部隊對日偽軍發(fā)起進攻,水陸交通線上的大小日偽軍據點基本被攻克,為奪取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
1945年2月,李干成任中共淮海地委(后改為六地委)委員兼組織部長??箲?zhàn)勝利后,國民黨反動派在完成內戰(zhàn)準備后,悍然向解放區(qū)發(fā)動進攻,根據對敵斗爭的需要,六地委決定分散領導,地委委員、組織部長李干成兼任淮海區(qū)第二中心縣委書記,領導淮(陰)漣(水)地區(qū)干群堅持原地斗爭。國民黨反動派占領淮陰、淮安,國民黨七十四師、二十八師兩次侵犯漣水城,華中野戰(zhàn)軍浴血抵抗。在李干成的領導下,漣水縣全民動員,成立支前組織,支援前線作戰(zhàn),組織擔架隊、運輸隊2萬多人隨軍行動,救護傷員,轉運物資,1萬多名師生參加宣傳,慰勞軍隊,婦女加班加點磨面12萬斤,做軍鞋6萬雙,參戰(zhàn)民兵修路修橋,協(xié)助部隊修筑作戰(zhàn)工事。
1947年初,華東野戰(zhàn)軍主力部隊北撤,華中六分區(qū)全面轉入敵后。李干成領導中心縣委精簡各級機關,大部分工作人員到基層堅持斗爭,同時,廣泛發(fā)動群眾參軍,組織精干的游擊隊,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使敵后斗爭的形勢日趨好轉,根據地也得到逐步恢復和擴大。解放戰(zhàn)爭轉入戰(zhàn)略反攻后,在中心縣委和李干成的領導下,堅持斗爭的淮漣地方武裝越戰(zhàn)越強,他們積極配合主力部隊,收復了大片失地。為進一步鞏固解放區(qū),淮漣軍民積極開展土改復查、整黨審干、生產運動等工作,為全面大反攻、爭取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打下了良好基礎。同年冬,華中行政辦事處成立,李干成調任民政處長。
淮海戰(zhàn)役打響后,華中工委成立華中支前司令部,統(tǒng)一領導蘇北和江淮兩個區(qū)的支前工作,李干成任副政委。華中支前司令部進駐睢寧縣,并在西宋樓黃村設立前方辦事處,李干成為副主任,負責前線各部隊糧食供應、民工調度及戰(zhàn)區(qū)民工動員與糧食籌措等具體工作,為淮海戰(zhàn)役提供可靠的后勤物質保障。
淮海戰(zhàn)役勝利后,李干成隨解放軍渡江南下,1949年4月27日,蘇州解放,李干成任蘇州專署專員和軍管會委員。1952年4月,李干成調任常州地委副書記,不久任代理書記,全面負責地委工作。
1953年江蘇建省,常州專區(qū)撤銷。12月李干成按江蘇省委指示,做好常州地委撤銷工作后,調任上海市政建設委員會副主任。自此,李干成一直在上海工作生活了40年。
1958年12月,李干成當選為中共上海市委常委,1962年7月,在上海市四屆一次人大會上當選為副市長,分管市政建設工作。從此,他作為領導者、指揮者,一直為上海市政建設運籌帷幄、精心謀劃、科學指揮,為上海市政建設和人民的安居樂業(yè)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成功改造蕃瓜弄棚戶區(qū)。解放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人民的居住問題。50年代末期,明確提出了住宅建設“既要大量新建住宅,又要對舊住宅進行改造”。60年代后,棚戶簡屋逐漸進入成片改造的階段,因此,改造占地5公頃、全市人口密度最高的蕃瓜弄棚戶區(qū)開始提上議事日程,并被確立為全市成片改造棚戶區(qū)的試點。
李干成深知,要切實做好蕃瓜弄的改造工作,首先要制定正確的改造原則和詳細周到的規(guī)劃方案。于是,他專門指示有關部門迅速編制改造規(guī)劃,并確定改造原則:既要改善居住條件符合適用的要求;又要原地建造同樣戶數(shù)的住宅,不另外征用土地。在李干成的領導下,上海市規(guī)劃建筑設計院和有關單位的設計技術人員,深入棚戶區(qū)居民點調查訪問,并參觀學習其他地區(qū)的改造經驗,經過反復討論和科學論證,終于在1963年3月,制定出一個科學合理、實用美觀的蕃瓜弄改造規(guī)劃方案。
改造規(guī)劃方案的出臺,極大地促進了蕃瓜弄的改造工作。1963年10月到1965年12月,經過兩年多二期工程的建設,蕃瓜弄建起了水、電、煤俱全的5層新樓房31幢,建筑面積共6.18萬平方米,遷入居民1818戶、8024人,人均居住面積達7.7平方米,新樓房采光充足,空氣流通。改造區(qū)內鋪上水泥路面,兩旁綠樹成蔭,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此外,還配建小學、幼兒園各一所,旅館、浴室、綜合商店、理發(fā)店、書店各一家,排水泵房2座,并建有花壇、兒童游樂設施。新房落成后,原住在草棚里的居民,敲鑼打鼓,歡天喜地遷入新居,都稱頌蕃瓜弄為“翻身弄”。成功改造后的蕃瓜弄,被確定為外賓訪問的重點里弄之一,成為展示上海市政建設的“窗口”。
領導擴建虹橋國際機場。出于國際外交流的需要,1963年,國家批準擴建虹橋機場為國際機場,并要求集中全力在1964年第二季度完成通航急需工程。為此,上海市委、市人委成立以李干成為主任委員的機場修建委員會,統(tǒng)一領導虹橋機場的擴建工作。為確保工期,李干成要求爭取在1964年“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前實現(xiàn)通航的目標
虹橋機場的擴建任務時間緊、要求高、任務重。在半年多的時間里,不僅要完成545畝土地的征用拆遷工作,安置好被征地生產隊的生產和村民的生活,而且要按照國際標準完成機場各項設備的設計,而有些設備國內過去從沒有設計制造過。同時,擴建工程涉及中央各部門、總參、空軍、鐵道兵、工程兵司令部以及江蘇、浙江和上海市等幾十個單位,因此,必須要完成大量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
為確保按期高標準完成擴建任務,李干成主持建立了一套嚴格規(guī)范的組織協(xié)調和管理制度。首先,建立了機場指揮機構,負責全盤施工工作的領導。其次,確定機場修建委員會每月召開一次例會,及時協(xié)調處理解決事關全局的一些重大問題。每月例會,李干成一般都親自主持,聽匯報并作總結講話和指示。再次,狠抓質量管理,注重層層落實。
在李干成為主任的機場修建委員會的統(tǒng)一領導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從全國和人民解放軍調集了各類專業(yè)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修建隊伍發(fā)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通力協(xié)作精神,克服了設計、制造、技術、施工和運輸上的一道又一道難題,只用了短短四個月,就提前全面完成了第一期工程項目任務。
此后,根據國務院繼續(xù)抓好第二期工程的要求,上海開始了二期工程的設計和建設工作。機場候機樓是二期工程的重要項目,各方面要求非常高。為保證工程質量,李干成接連召開四次會議,邀請各方面專家,研究候機樓的平面布置和規(guī)模等問題,提出修改意見。他又親自率領專家組成的考察小組,先后考察了國外8個國際機場,在汲取外國經驗的基礎上,李干成決定對候機樓的原設計再作修改。盡管設計方案和設計施工圖一改再改,但在李干成精心指揮下,施工進度和質量不受影響。到1965年6月底,虹橋國際機場候機樓全面竣工,外賓飯店、指揮調度樓也相繼完成。上海第一個國際機場——虹橋國際機場終于圓滿建成。
建設上海第一段地鐵和第一條越江隧道。地鐵和隧道是建設現(xiàn)代化大城市快捷、通暢的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戰(zhàn)略工程。1956年,根據中央關于防止帝國主義突然襲擊的指示,上海提出了建造地下鐵道和發(fā)展浦東、興建黃浦江越江工程的設想。但當時國際上流行著一種觀點,軟土地層不適宜修建地鐵隧道。而上海是典型的軟土地層,所以,地鐵規(guī)劃草案提出后,引起了國內外一些專家的質疑和一部分領導的反對。但李干成力排眾議,他提出:“搞隧道和地鐵,一方面是為了戰(zhàn)備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上海的未來發(fā)展擴展空間?!彼J為上海是一個大都市,為了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交通擁堵問題,應該汲取國外的先進經驗,及早將城市道路擴展到地下。李干成的遠見卓識得到市委大部分領導的贊同,地鐵建設進入準備階段。
1958年8月,上海成立了“地下鐵路籌建處”,籌建工作開始進行實驗室實驗階段。當時國外對我們實行技術封鎖,國內沒有相關經驗,一切只能靠自力更生,從實踐中去摸索。李干成經常深入到實驗現(xiàn)場,虛心和技術人員商討,鼓勵他們一要鉆研技術,二要埋頭苦干,三要有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鼓勵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要有克服一切困難的信心,要有勇氣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要自力更生,解放思想。強調一切要經過試驗從實驗中摸索規(guī)律。李干成還組織技術人員赴荷蘭、比利時實地考察學習,鼓勵他們實行“拿來主義”,取人之長,為我所用。并且對技術人員說:“你們要放開手腳,大膽的干,失敗了也不要怕,失敗了責任我負。”李干成的這些思想和創(chuàng)新精神,給了工程技術人員以莫大的鼓勵。拋開一切顧慮的工程技術人員苦干實干加巧干,1964年冬,終于使衡山路的施工實驗取得了成功。
1965年4月,上海市委根據中央加強戰(zhàn)備的指示和上海多年規(guī)劃論證和試驗工程的成功,決定抓緊建設黃浦江越江隧道,并將此列為重點戰(zhàn)備工程建設項目。李干成帶領隧道工程局立即開展前期籌建工作,經過實地勘察,確定隧址,并擬定越江隧道設計任務書,由上海市人委上報國務院。1966年春,國務院批準建設上海隧道工程,并將其列入國家“三五”計劃重點建設項目。為此,上海市成立隧道工程領導小組,李干成任組長。施工過程中,李干成經常親臨現(xiàn)場指揮,組織專家共同會審,確保工程進展順利。
但就在工程開始不久,席卷全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上海市委、市人委所有工作癱瘓。在如此艱難的形勢下,李干成還是堅持審完《關于越江隧道、地下鐵道擴大試驗工程防護設計原則的請示報告》。很快李干成等市委領導就被造反派打倒,此前一直進展順利的地鐵、隧道工程被迫停工。
縱觀李干成的一生,是矢志不渝為共產主義奮斗的一生,是立黨為公、獻身革命的一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甘灑熱血寫春秋。作為一個老一輩的革命者,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員優(yōu)秀的政治品格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其中尤為突出的是他對黨的堅定信念、無限忠誠。
革命處于低潮時毅然參加共產黨。李干成出生于20世紀初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國家積貧積弱,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他家有百余畝田產,但并沒有留戀富裕的家庭生活,而是利用家庭較好的經濟條件,離家上中學、上大學,去尋找救國濟民的革命道路。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接觸進步人士,接受新思想的洗禮,了解國內外大事,開闊自己的眼界;參加學生運動,追求革命真理。他1926年考入上海建設大學后不久,蔣介石發(fā)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批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慘遭殺害,上海一片白色恐怖,黑云壓城城欲摧,一些革命意志不堅定貪生怕死者紛紛退黨、叛變革命,而李干成恰恰相反,他并沒有被當時革命低潮形勢所嚇倒,而是置生命于不顧,毅然決然地參加共產黨,并任共青團閘北區(qū)委宣傳部長,冒著被捕的危險,負責聯(lián)系各個大學宣傳工作,組織和發(fā)動群眾,舉行集會、散發(fā)傳單、張貼標語。滄江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從這里我們看出李干成革命的堅定性,他一旦確立了共產主義的人生信仰,就義無反顧地為此奮斗獻身。
被捕坐牢不叛黨。1932年春,李干成擔任共青團上海滬西區(qū)委書記。一次參加會議時因叛徒告密被捕,面對敵人的多次審問,他機智地巧以應答,沒有暴露和出賣同志,最后被判處7年徒刑。盡管深陷囹圄,飽受折磨和迫害,但李干成革命信念毫不動搖,斗志不減,他和方毅等同志一起,將獄中的共產黨員重新組織起來,開展集體絕食斗爭,要求停止迫害,改善生活條件。李干成因此受到敵人吊打。獄中斗爭得到社會進步人士積極聲援,終于迫使敵人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與黨失去聯(lián)系后找黨。李干成出獄后,鑒于身體狀況很差,只好先回家養(yǎng)病。因淮陰、漣水黨組織遭嚴重破壞,他在與黨失去聯(lián)系的情況下,仍然在家鄉(xiāng)組織漣水抗日同盟會和抗日義勇隊,領導群眾開展抗日活動。為和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恢復組織關系,1938年春,他先是自籌路費,委派陳書同到武漢找黨。中共中央長江局駐武漢辦事處負責人董必武根據蘇北的情況,要求他們就近與山東黨組織聯(lián)系。于是10月,李干成又和孫海光去山東找黨。1939年初他們來到沂水縣大王莊,受到山東分局領導的熱情接待。鑒于李干成這一級干部,恢復黨籍須報經黨中央批準。他在沂水等了一個多月,而中央批復的電報又遲遲不來,他只好又返回漣水繼續(xù)開展抗日活動。李干成的黨籍一直到1942年3月,劉少奇從鹽阜區(qū)赴延安,途經淮海,對李干成請求恢復黨籍的報告作出了批示,后經華中局審查才得以恢復。
從1933年在上海漕河涇監(jiān)獄和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一直到1942年在劉少奇親自過問下恢復黨籍,在近10年的時間里,李干成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雖然在當時的特殊環(huán)境下,他的黨籍需黨組織重新審查確認,但他自覺履行黨員的義務和使命,帶領家鄉(xiāng)父老鄉(xiāng)親進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千方百計和上級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匯報情況,爭取領導,按上級指示開展工作,為淮陰和漣水地區(qū)抗日救亡運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文革”身處逆境仍然擁護黨。在“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初期,面對王洪文等造反派的胡作非為和中央文革聯(lián)絡員張春橋的倒行逆施,李干成同上海市委陳丕顯、馬天水等主要領導同志一道和極左勢力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由于不肯與張春橋為首的文革派合作,李干成遭到殘酷的迫害、反復批斗、抄家和毆打,身體受到嚴重摧殘。面對“天下大亂”的危急形勢,李干成毫不退讓妥協(xié),處處維護黨的利益,表現(xiàn)了一個共產黨員高級干部高度的原則性。1967年12月,李干成被正式宣布隔離審查,在為期5年的隔離審查中,雖然年老多病,身體狀況很差,但他仍然堅信黨,并想方設法強身健體,抱定一個信念:“為了搞清楚問題,我要頑強地活下去?!薄拔医^對不能死,死了就搞不清了,要堅持到斗爭勝利?!薄拔覀円欢ㄒ嘈劈h,我們這個黨是有希望的。”
退居二線仍然關心黨。“文革”后期李干成重新恢復工作,他在擔任上海市政協(xié)副主席兼調查研究工作委員會和市政建設委員會主任時,圍繞市內交通、城市建設規(guī)劃、工業(yè)“三廢”、保護環(huán)境、住房和愛國衛(wèi)生等許多問題,開展調研,積極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議。
隨著大批上山下鄉(xiāng)知青回城和落實政策人員返滬發(fā)還住房,上海市住房一度非常緊張。李干成憑著職業(yè)敏感,他認為應該及早解決這一問題。他多次主持召開市政協(xié)市政建設委員會會議,就上海住房建設的規(guī)劃和布局、統(tǒng)籌安排建設用地,做好生活設施配套、住房分配等一系列問題,提出多條具體建議,供市委、市政府領導參考。
1983年4月,李干成離職休養(yǎng)。1993年4月14,因病醫(yī)治無效逝世,享年9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