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艷 余 靜
(銅仁學院大健康學院, 貴州 銅仁 554300)
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在當下時代中越來越凸顯其緊迫性和危機感,在高校體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要求的提升的背景下,傳統(tǒng)體育教學已無法適應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難以實現(xiàn)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新時代,改革傳統(tǒng)體育教學形式的呼聲越來越響亮,且勢在必行。俱樂部教學是近幾年來專業(yè)學者們討論的焦點,也是眾多高校大學體育課程紛紛改革的熱點內容。高校體育俱樂部模式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它的教學形式靈活,教師的作用也不同于傳統(tǒng)模式的填鴨式教學,而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課堂計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及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體育項目及授課教師,因此,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空間更加自由寬松,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在俱樂部模式中的主體地位,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體育積極性,還能夠發(fā)掘學生的體育創(chuàng)新意識,最大程度地發(fā)展學生個性,這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體育俱樂部模式在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優(yōu)化改革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要求,重視對學生的啟發(fā)式教育,充分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價值[1]。目前,銅仁學院大學體育也在實施體育俱樂部教學,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尤其羽毛球俱樂部教學,本研究探討分析銅仁學院大學體育羽毛球俱樂部課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目的在于更好的促進羽毛球教學改革的實施與發(fā)展。
大學體育羽毛球俱樂部模式是最近這些年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下出現(xiàn)的一種新型組織形式。是以自發(fā)為性質,以增強人的身體素質和促進人與人之間相互協(xié)作為目的的持續(xù)性體育活動的社團組織。體育俱樂部這個概念對于我們不算,早在20世紀初就有這種說法,體育俱樂部最早的定義是指由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政府財政撥款舉辦的,以開展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基層體育組織[2]。昭顯社會團體是體育俱樂部最早的體現(xiàn)形式,而非學校,只是隨著高校改革的發(fā)展,俱樂部制教學才逐漸引入高等學校的大學體育課程中。
通過文獻資料調研,現(xiàn)有的高校大學體育課程的羽毛球俱樂部教學模式有以下三種:大學體育羽毛球課程外的俱樂部模式、大學體育羽毛球課程內開展的羽毛球俱樂部模式以及大學體育羽毛球課內外結合的羽毛球俱樂部三種模式。三種俱樂部的公共特點都是從課程宏觀角度出發(fā),老師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更加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情感,通過對不同學生進行答疑或者輔導,既可以滿足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學習需求,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銅仁學院羽毛球俱樂部主要以課內羽毛球俱樂部的形式展開,羽毛球俱樂部的具體教學模式不再強調教師、教科書以及羽毛球技能的主導地位,而是以提高學生的羽毛球興趣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為主要內容,只保留部分基礎的課堂常規(guī)。這種教學模式在增加了學生和教師自由度的同時,更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實現(xiàn)“終身體育”的目標。銅仁學院羽毛球俱樂部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掌握選擇任課教師、教學內容以及上課時間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育運動的習慣,還有助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素質發(fā)展。羽毛球俱樂部模式倡導“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培養(yǎng)為主要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長以發(fā)展學生個性為依據,從理論上解決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重體育技能的教育而忽略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讓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以運動為樂,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發(fā)展以及終身運動的意識。羽毛球俱樂部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體育場館設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校因擴招導致的學生人數增多,但現(xiàn)有的師資力量和教學場地等教學資源緊缺的問題,從而使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都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已有研究結果表明,俱樂部教學模式能較大程度地發(fā)展學生個性,滿足學生需要[3]。
大學體育是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同時大學體育也承載著培養(yǎng)優(yōu)秀青年身體素質的重要任務。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工作后的生產效率,可以說高校是優(yōu)秀的當代青年的集中營,他們的體質狀況將直接影響著整個民族的體質。羽毛球運動輕巧多變,比賽激烈更適合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需要,因此,高校大學體育課程中開設羽毛球俱樂部教學尤其具有獨特的發(fā)展意義,不僅積極有效促進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還有效激發(fā)了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動機,為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同時也為培養(yǎng)羽毛球運動的興趣,開拓大學羽毛球俱樂部的空間和發(fā)展羽毛球運動奠定了基礎。大學體育課程開設羽毛球俱樂部教學對羽毛球的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俱樂部中學習羽毛球的學生可以帶動俱樂部的其他同學或者非羽毛球俱樂部的同學一起參與到羽毛球運動中,因為這項運動是一項隔網的對抗性運動,且非一人能完成的運動,在2人或4人的運動中體驗運動樂趣,學生在運動中掌握羽毛球技能,體驗羽毛球運動樂趣,在結伴運動中養(yǎng)成了羽毛球鍛煉的習慣,大學時代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將直接影響終身體育鍛煉運動項目的選擇,當大學生掌握羽毛球運動的本領后就會積極從事這項運動,學校體育為終身體育的開展奠定基礎,真正實現(xiàn)了學校體育的最終目標:實現(xiàn)終生體育的發(fā)展。羽毛球俱樂部將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進一步豐富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增進大學生之間團結互助,培養(yǎng)大學生之間的情感和友誼。大學體育羽毛球俱樂部在體育管理模式上是一種新的嘗試和新的改變,因此,銅仁學院大學體育羽毛球俱樂部可持續(xù)有著非常積極的重要意義。
場地設施是滿足羽毛球教學的保障,而銅仁學院的羽毛球場館不能滿足俱樂部學生的需要,可供羽毛球教學順利開展的教學設施不足,學生在學習中器材的缺乏將會導致技術學習收到局限,況且大學體育羽毛球俱樂部學生選課人數眾多,說明學生對羽毛球課程非常感興趣,喜歡這項運動,如果場館不能得到保障的話,學生的運動需求就得不到滿足,運動場館的合理分配對課程開展來說十分關鍵,羽毛球課程開展時場館擁擠,而其他時間段又閑置下來,這些問題也是現(xiàn)在高校羽毛球場館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銅仁學院也存在這種問題,這也是高校場館在已有優(yōu)越條件下存在的利用不合理的體現(xiàn)。
大學體育課程一般為大一大二的學生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每周參加體育課一次。羽毛球俱樂部的課程設置不夠豐富,主要是俱樂部活動頻率較低,缺少課外活動或業(yè)余羽毛球俱樂部活動。許多學習羽毛球的學生在羽毛球俱樂部沒有其他活動的時候,他們就無所事事,基本就成了空閑狀態(tài),在寢室上網、打游戲、玩手機成大學生的通病,銅仁學院現(xiàn)有的羽毛球俱樂部課時安排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健身健體的愿望,羽毛球俱樂部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也成了紙上談兵,更說不上羽毛球運動在大學生中強健他們的身體、培養(yǎng)他們的健身意識的作用。目前,銅仁學院的羽毛球俱樂部的教學內容缺少創(chuàng)新性,每一年級的羽毛球的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重復上一年的羽毛球教學內容,重復的教學的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性,教師并沒有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改編或創(chuàng)新,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換句話說,假如羽毛球俱樂部教學的內容比較簡單,內容層次不夠,就可能會導致一些已經具備了一定羽毛球基礎,想通過羽毛球俱樂部教學來提升自己的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另外,除了教學內容,教師教學方式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課堂教學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羽毛球技術的學習情況。
銅仁學院羽毛球俱樂部教學模式仍然是幾十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一個班級,每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在興趣愛好和體質情況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然而大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等方式,這樣就不能讓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要得到有效滿足,如果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就可能會對教學效果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
一個完善的羽毛球俱樂部管理需要有相應的組織結構、管理者和會員應該遵守的各項章程以及發(fā)展規(guī)劃制度。然而就目前來說,銅仁學院大學體育課程羽毛球俱樂部缺乏管理制度,在管理機制上有待加強。雖然俱樂部也存在著管理文件,但是文件的存在并未發(fā)揮實際意義,俱樂部在運行中并沒有把這些相應的規(guī)章章程在日常學習和管理中使用,羽毛球俱樂部也就形成了只有制度沒有依據的狀態(tài),制度是用來約束人的,對于羽毛球俱樂部來說,俱樂部的制度就是來約束羽毛球教師和學生的,如果沒有約束力度,羽毛球俱樂部中學生和教師就會無據可依,可能會出現(xiàn)課堂教學不嚴,學生懶惰不學的情況。銅仁學院大學體育羽毛球俱樂部的課程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盡管具有相應的管理標準和制度機構,但是沒有真正的將俱樂部管理制度充分靈活運用起來,僅僅是對課堂教學的規(guī)定作出要求,而對俱樂部管理者來說,他們應該有靈活把握的范圍,有有效管理的力度,例如羽毛球俱樂部課外模式中可以針對哪些人群進行開發(fā),什么時候開展課內與課外俱樂部的交流比賽,俱樂部的經費問題等等都是應該注意的主要問題。羽毛球俱樂的管理缺乏,就會導致俱樂部管理者可能是出于自身思想意識的原因,不愿意投入時間和經歷進行羽毛球俱樂部的管理工作。
目前,銅仁學院專業(yè)的羽毛球球教師數量很少,羽毛球俱樂部大多數教師都是其它專項的教師兼任羽毛球俱樂部的課程,非專業(yè)的羽毛球教師沒有經歷系統(tǒng)的專業(yè)學習和訓練,他們的教學經驗相對較少,這些老師主要是通過自學或是參加短期培訓班之后來從事羽毛球教學的,況且每位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把俱樂部教學搞的有聲有色,需要教師具有充分的時間和經歷去研究和揣摩,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導致俱樂部羽毛球課程開設受到影響,并且在學生羽毛球俱樂部的選課率上大大折扣,大學生喜歡羽毛球課,選擇上羽毛球課程是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師資力量才能保證教學秩序的順利進行,也能帶動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
銅仁學院羽毛球俱樂部是順應大學體育改革的需要,在大學體育改革浪潮下興起的,是一種積極的有效的俱樂部教學模式。雖然銅仁學院羽毛球俱樂部在現(xiàn)在仍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革的問題,例如毛球場館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開展羽毛球俱樂部有限;羽毛球俱樂部課程設置不夠豐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單一;銅仁學院羽毛球俱樂部缺乏管理機制;銅仁學院羽毛球教師師資力量不足等諸多問題,但是通過積極有效的改革措施,將會銅仁學院羽毛球俱樂部更好的改革和進步,從而促進羽毛球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最終促進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完成。
[1]朱禮才,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13(2):140-142.
[2]袁鋒,王森欖.高校羽毛球俱樂部教學改革思路的構建[J].運動,2014:95-96.
[3]尚瑞花,武東海.關于普通高校開展羽毛球俱樂部的探析[J].中國西部科技,2010(28):54-59.
[4]張輝.新形勢下高校羽毛球教學的新思路[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6):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