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峰
摘 要: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衡量新課改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準。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新課標下的互動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
關鍵詞: 高中英語“翻轉”課堂 互動教學 自主學習 活動單
一、目前高中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教學生學?!痹谟⒄Z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遵守這樣的規(guī)則,但目前英語課堂依舊存在一些問題:
(一)傳統(tǒng)教學理念局限了教師對英語教學的認識。
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制約下,首先某些教師忽視英語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點,更是讓學生實現語言、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目標。由于一味追求知識點的講解,現時期的某些教師依然被“填鴨式”、“滿堂灌”的意識影響,教學主要目標是趕進度,不愿也不敢給學生時間自主活動。其次,部分英語教師能力不強。某些英語教師缺乏自我創(chuàng)新的能力,因此沿用死板的教學方式。
(二)傳統(tǒng)教學理念制約了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
由于從一開始學習英語就被老師“牽著手走路”,從小未得到培養(yǎng),某些學生進入高中后已經形成上課時一味充當聽眾的意識。某些學生害怕自我活動,甚至連最起碼的獨立思考都不愿。他們上課的主要任務是拿上筆,帶上耳朵,“認真聽講”。
(三)班級規(guī)模太大,人數太多,傳統(tǒng)的座位模式不利于互動。
小班教學師生才能更好地互動,才能讓每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和機會展示自己。國外大多采用小班教學,老師可以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進度,可以根據這些情況適時地調整教學方案和課堂活動。而且,因為座位靈活,學生甚至可以在上課時自由走動、自我組合進行各項學習活動。因此,國外教學時學生都很大膽,回答問題也很踴躍,學生思維會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但是,由于我國人口較多,學生數自然龐大,尤其是在鄉(xiāng)村地區(qū)。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省四星級高中,全校42個班,平均每班人數超過60,這就大大增加了教師兼顧全體學生并進行真正師生互動的難度。
二、如何將傳統(tǒng)翻轉成現代
(一)教師要解放思想、相信學生有自我活動的潛能。
教師只有揣摩學生的心理,融入他們的思維,肯定他們的正確觀點,接受他們善意的提醒,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自主能力。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第一單元project部分有兩篇play,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問學生是否愿意表演,本以為會聽到“No”,結果學生齊聲回答“yes”。于是,決定給他們一次機會。我心里還擔心教學進度,擔心學生也許不會有愿意主動表演的,也許表演的小組會像讀書一樣完成任務,但是結果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將兩篇play活靈活現地表演了出來,還大膽地加入了自己的語言和動作。在表演完之后,再讓學生自己總結了comedian's qualities及performance skills。學生特別積極,而且總結得全面到位。另外,因為要表演,學生認真地記過臺詞,并且充分理解了臺詞的意思,所以這兩篇play中出現的生詞、短語和句型都掌握得非常牢固,小檢測時,全班95%的學生都以高分通過。這樣的課堂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活躍了氣氛,密切了師生關系。
(二)要提高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開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
每一個英語教師都要不斷地提升自我,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英語教學模式,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秾W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一書指出:學校與教師的責任不在于上好課,而在于實現每個學生的學習權,讓學生挑戰(zhàn)高水準的學習機會,也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構筑“合作學習”的關系,并同教師合作推進改革(佐藤學,2010)。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英語教師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優(yōu)化教學過程
首先,設計有效的課前預習單。要提高課堂質量,就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工作。高中學習科目繁多,學生課后時間相對較少。為了讓學生更高效地預習,教師必須充分設計好預習單。預習單的設計要圍繞課本進行,不能脫離課本盲目設計;要以確立的學習目標為指向,符合《新課標》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預習;要設計符合不同層次的、多種類型的任務,讓英語水平層次不同的學生都有自我預習的可能性和空間。當然,在設計預習單時,教師還要考慮學生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并且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和信息源。
其次,設計有效的課堂活動單。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指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創(chuàng)設更多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復述,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學到的語言材料。語言不是教會的,而是在使用中學會的。因此,教師要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運用語言。而且,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例如,老師可以舉自己或學生熟悉的人為例。就如同單口相聲的喜劇演員一樣,他們往往會通過模仿觀眾熟悉并且喜歡的人讓觀眾開懷大笑。同時,教師也要積極關注學生的情緒與反映,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創(chuàng)設更適合學生的情境??傊?,課堂活動單的設計要做到有效有序又有趣,同時,跟預習單一樣,要保證有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活動起來,積極參與師生、生生互動。
再次,設計有效的分組。有效的小組活動是學生活動的保證。目前某些學校班級的分組是固定的,不管哪一門學科,始終是固定的幾個學生為一組,難以兼顧學生在各學科上的不同水平。英語學科要有適合自己學科的分組,合適的分組包括學生性格的互相搭配及學生英語水平的搭配。這樣才能讓外向的學生帶動、鼓勵內向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活動,英語水平相對高的學生幫助英語相對薄弱的學生一起解決問題。當然,與此同時,老師也要協(xié)調指引好,避免英語成績薄弱的學生沒有發(fā)言權或放棄發(fā)言機會。
又次,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課堂提問便于教師對學生課前預習進行檢測。獲得學生的教學反饋后還能夠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很好地應用提問的策略:選擇恰當的時機,抓住最佳的提問機會。教學前期的提問,可以培養(yǎng)教學氣氛,還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學提問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也可以有效地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在課程結束時提問可以對學生一節(jié)課所學進行檢測,幫助學生對一節(jié)課所學進行回顧梳理。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預留思考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后組織答案(最好是用筆寫下)。若不給思考時間,則學生思維得不到調動, 思維不被調動則提問將失去意義。教師還要精心設計提問:可以采取梯度設計。難易要適中,要有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問題,不能一味難或簡單。提問方法要靈活多變。老師提問學生,學生提問老師,學生互相提問等形式均可在課堂中出現。學生答案的呈現可以是多樣性的??梢砸黄鸹卮?,可以單獨回答,可以將答案與同學互相表達,甚至可以用筆寫下投影或者上黑板呈現。
最后,設計有效的評價機制。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能夠幫助學生尋找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從而明確自己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樹立學習的自信。首先,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及時真摯的肯定和贊揚,必要時可以暗示其他學生給予熱烈的掌聲。其次,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自我評價,自己對自己的作業(yè)表現進行評價,自己發(fā)現優(yōu)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該如何改進。另外,大力開展學生互評。讓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可以彌補自評無法全面發(fā)現錯誤的不足,而且讓每個學生自我反省,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2.及時教學反思
在每次課結束以后,教師都要及時有效地反思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效果,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和進步。只有通過反思,教師才會不斷地剖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優(yōu)缺點,細致地、冷靜地加以推理總結,具體地對于某一個問題的對策、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質疑,甚至某一個辯論回合展開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經驗得以積累,成為下一步教學的能力,日積月累,這種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將日益增強。所以只有通過教學反思,教師的有效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后續(xù)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2] 沈學軍.淺談高中英語課堂交流互動教學模式[J].新課程導學,2016(12).
[3][日]佐藤學,著.鐘啟泉,陳靜靜,譯.教師的挑戰(zhàn)[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