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河北省安平縣教師進修學校
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資源的開發(fā)
趙靜
河北省安平縣教師進修學校
課程生活化的概念歸結(jié)到一點,就是要學生在生活中求知,在求知中生活。作為品德教師就需要在平時教學中把生活內(nèi)容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思想品德課的課堂。給思想品德課教學自然地注入生活的新鮮血液和新鮮內(nèi)涵。讓思想品德教學貼近生活,回歸生活。讓思想品德課課堂生活化。下面我就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在我們的教材中,盡管設計上已力求體現(xiàn)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而學生卻普遍反映思想品德課程關于政治常識的內(nèi)容抽象、難以理解,關于德育、心理教育的內(nèi)容則過于淺顯、內(nèi)容寬泛,無聊乏味。作為書本知識與學生之間橋梁的教師,若能在課前認真設計課堂內(nèi)容,力求課堂內(nèi)容貼近學生熟悉的、關心的、向往的生活,則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繼而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競爭與合作》是思想品德教學中的一塊比較難理解重要內(nèi)容,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設計課堂:1、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中合作與競爭的典型實例,讓學生能夠感知;2、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介紹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講合作講競爭的實例;3、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能使他們既需要合作又需要競爭的活動,讓學生應用。這樣做能大大活躍課堂,學生在興致勃勃中完成學習目標,教師則輕輕松松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效率大大提高。政治常識是學生最感覺抽象枯燥的內(nèi)容,其理論性較強。其實,我們在細心研究教材后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思想、學生的行為、學生的生活是很好的拿來與理論知識相融合。但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研究教材,留心國家的發(fā)展,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學生的生活,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并與教材內(nèi)容巧妙組合,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將抽象知識轉(zhuǎn)化成具體的可以感知的直接材料,幫助帶著自己的經(jīng)驗、思想、知識、思考與書本對話。
“教材給予我們的只是一個話題,生活才是學生的真實世界”。從生活中選取情境,設置探尋問題,引導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歸,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細節(jié),是讓課堂生活化的一個根本著陸點。為此,平時的教學應充分注意到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有機地提煉、再創(chuàng)造,進而深加工,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思考和感悟。
比如講《家溫馨的港灣》時,針對當前許多學生生活在父母的百般呵護之中,卻不思進取、不知感恩的現(xiàn)狀,創(chuàng)設了一個訪談活動,我先以記者的身份采訪學生,“你能說出生活中爸爸媽媽愛你的幾個小故事嗎?”在訪談進行的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引導:當有的同學談到父母為自己慶祝生日是如何用心時,我立即反問學生“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又是如何為他們慶祝的?”學生的神色中立現(xiàn)一絲慚愧,整個課堂隨即也陷入了沉默。我借機引導他們發(fā)散思維:“平時父母怎樣對待我們,而我們又是怎樣回報他們的?”“父母辛苦操勞從無怨言,他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學生順著老師的思路,漸入佳境。有了這一基礎,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怎樣主動與父母溝通?怎樣尊重父母?怎樣與父母和諧相處?”學生結(jié)合生活經(jīng)歷,順理成章的就有了自己深刻真實的見解,從而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通過情境體驗,學生切身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和付出,進而也會以一顆拳拳之心回報父母的眷眷之情。
思想品德課應該有少量的書面作業(yè),這里的“量”是指學生在課堂內(nèi)能夠完成的內(nèi)容,這就要求內(nèi)容要精簡,并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從而避免課堂生活化、生動化了,作業(yè)卻依然是老套的重理論的題目。其實觀察目前的中考題型,也是力求材料問題生活化的,那么教師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符合教學的需求,也符合考試的需求,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為思想品德課程的作業(yè),更應注重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領悟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布置課堂作業(yè)的時候,應布置一些諸如合作調(diào)查、社會實踐的作業(yè),有一個很好的書本資源,就是“綜合探究”的內(nèi)容,若是教師能將探究落實到學生的實踐中去,必定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達成我們課堂教學的目標。
課堂生活化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引導學生主動走出課堂,在實踐中學會做人。陶行知先生有言:“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贝嗽捦ㄋ酌髁说仃U明了實踐對于獲取知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意識和習慣,拓展生活課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構(gòu)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正在發(fā)生的、活生生的生活中檢驗、豐富所學知識讓學生明白:課堂教學要回歸生活、貼近生活。如學完《情緒是可以調(diào)控的》一課后,發(fā)下快樂手冊,提示并激勵學生:當你煩惱的時候,記得打開“快樂卡片”看看快樂贈言,回想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當你快樂的時候,也別忘打開快樂卡片,把你的快樂寫下來。這樣一來,在生活中不但將知識得以運用,而且,也為以后運用知識積累了素材。
總之,課堂教學生活化,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精神。生活賦予思想品德課教學豐富而又深刻的內(nèi)涵,生活也能成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最大動力。生活化教學給思想品德教學涂上了“七色彩虹”,讓學生在真實、生動、思考、平凡、體驗中獲得了知識,增長了能力。類似真實生活情境內(nèi)外的適用,并通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的體驗和感悟,啟迪學生的思維,使思想品德課堂少了許多說教,多了不少真實中的體驗和感悟,啟迪學生的思維,使思想品德課熠熠升輝,使之成為思想品德教學永恒的追求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