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幫助未來的自己
其實,對未來打折,是人的本能,是個人就會本能地降低未來的價值。因為未來畢竟沒有到來,而沒有到來的東西多少會有些變化。
但是,要自控,難道不就是讓未來變得更加重要嗎?如果什么都是現在更重要,那和沒有計劃的及時行樂有什么差別呢?
實際上,對未來打折越少的人,越有遠見,越能在長期取得巨大的進展和成績。
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一個好方法是倒過來想,那么無法實現的未來就成了損失,而人是最不喜歡損失的。以糖的例子而言,你可以這么想:如果我吃掉了這塊糖,那我之后就要少吃兩塊糖。這樣一來,很多孩子就會選擇多等一會兒了。同樣,如果我現在不做作業(yè),懷著焦慮玩了游戲,我就損失了之后開開心心玩游戲的樂趣。
還有一點,就是你千萬不要覺得“未來的自己”是另一個人。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想法,就是把好的事情現在享受了,而難辦的事情推給未來,因為“未來的自己”不求享樂,一門心思只知道學習工作,他們可以抵御住誘惑,可以完成最艱難的任務。
但事實上,未來的你就是現在的你,只是時間不同而已,等到時間一過,你就會發(fā)現,自己還是不想工作學習,還是貪圖享樂,但是壓力一下子大了好多,因為你拖延了太長時間,已經無路可逃了。
科學家發(fā)現,當我們思考未來的自己的時候,就像在思考另一個人,一個陌生人。如果未來的自己是一個陌生人,那我們?yōu)槭裁匆褖氖铝艚o自己,好事留給陌生人呢?
所以,提高自控力的一個根本性原則是,讓自己意識到,未來的自己就是自己,不是什么陌生人。你是希望未來的自己學有所成?還是希望他懶散無用?如果是前者,那你就要負起責任,因為現在的一切苦,都是為了自己。
其實,這也是自控力的目標所在:讓未來的自己更好。要讓未來的自己更好,那就要意識到未來的自己就是現在的自己,要想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唯一的方法,是讓現在的自己做出改變。要相信,未來的自己,會對現在自己的付出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