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職務犯罪偵查訊問中的說服方法研究

      2017-12-05 08:05鄭天祥侯濤
      法制與經(jīng)濟·上旬刊 2017年8期
      關鍵詞:亞氏

      鄭天祥 侯濤

      [摘要]“說服”是職務犯罪偵查訊問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能否有效地說服職務犯罪嫌疑人,直接關系案件偵查的進度。我國《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和若干內(nèi)部規(guī)定對職務犯罪偵查訊問說服進行了規(guī)范。文章認為在法律規(guī)制的范圍內(nèi),運用佩雷爾曼“聽眾理論”和亞里士多德“說服三術”,可高效地幫助職務犯罪偵查訊問人員達到說服犯罪嫌疑人的目的。

      [關鍵詞]職務犯罪偵查訊問;說服方法;聽眾理論;亞氏“說服三術”

      一、職務犯罪偵查訊問說服的程序規(guī)則

      職務犯罪偵查訊問是面對具有特殊身份之人進行的法定偵查措施,因此,偵訊中的說服活動須在法律規(guī)制的范圍內(nèi),遵守相關的程序規(guī)則來開展。我國關于職務犯罪偵查訊問的程序規(guī)則主要來源于我國《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及一些內(nèi)部規(guī)定,檢察人員在訊問時應嚴格遵守執(zhí)行這些規(guī)則。

      (一)不能強迫自證其罪

      我國2012年的《刑事訴訟法》在“證據(jù)”一章新增規(guī)定“不能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貫徹了這一原則。該原則要求偵查人員不得采取強制手段迫使犯罪嫌疑人證實自己有罪,體現(xiàn)了對人權保障的重視和對人的天性的尊重。遵守這一原則,才能確保證據(jù)取證手段合法,使證據(jù)的證明能力不受質疑。職務犯罪特別是貪污受賄案件易出現(xiàn)一對一的言詞證據(jù),為保證證據(jù)的證明力,就要達到在訊問中實現(xiàn)言詞證據(jù)鎖死的目的,且保證訊問手段合法。在不能強迫嫌疑人自證其罪的原則之下,說服方法則成為了檢察人員在訊問時不得不重視的一項技能。

      (二)對訊問說服的人員、地點、時間有規(guī)定

      1.訊問人員

      《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訊問時,檢察人員不能少于二人,檢察人員必須依照檢察院著裝管理的規(guī)定穿著檢察服,文明用語,語言規(guī)范,舉止端莊。統(tǒng)一整齊的服裝可以體現(xiàn)訊問人員的威嚴性,能給犯罪嫌疑人以威懾力。

      2.訊問地點

      已羈押的犯罪嫌疑人,應當在看守所內(nèi)進行;未羈押的,可以傳喚到所在市、縣內(nèi)的指定地點或其住所和現(xiàn)場進行。通過確定訊問地點,減少訊問的任意性,避免產(chǎn)生在其他地方非法訊問導致刑訊逼供的情況。此外,固定訊問地點也有利于訊問工作的開展,且在實踐中要求訊問室封閉,裝飾簡單明了,無多余掛件等物品,避免訊問過程中分散犯罪嫌疑人的注意力,增加其心理壓力。

      3.訊問時間限制

      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傳喚和拘傳犯罪嫌疑人的時間不能超過十二個小時,特殊情況下時間也不能超過二十四小時。此處的二十四小時不能是連續(xù)的,必須保證有休息時間,疲勞審訊,變相拘禁等行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

      (三)同步錄音錄像

      根據(jù)人民檢察院的規(guī)定,職務犯罪案件訊問過程必須全程同步錄音錄像,并保持完整性,應從犯罪嫌疑人進入訊問室開始錄制,至犯罪嫌疑人完成筆錄簽字離開時結束錄制。同步錄音錄像是最直觀保證訊問過程客觀合法的手段,利于對訊問人員、地點和時間的實際監(jiān)督。

      (四)偵查訊問律師辯護

      在職務犯罪案件偵查階段,從第一次訊問或采取強制措施時起,犯罪嫌疑人即有權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受委托律師有會見權,可了解案件的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幫助。該制度肯定了辯護人在偵查過程的中的地位,同時也能維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對偵查人員的偵查工作起到監(jiān)督作用。但為保證偵查工作的順利進行,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不能向犯罪嫌疑人核實有關證據(jù),或訊問過程中在場。

      (五)非法證據(jù)排除

      刑事案件中,偵查人員通過違法程序和手段收集之證據(jù)須依法排除,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jù)。該規(guī)則對偵訊中言詞證據(jù)的規(guī)定,主要體現(xiàn)在排除犯罪嫌疑人在刑訊逼供情況下做出的供述。所謂刑訊逼供主要包括肉刑(例如暴力行為)和變相的肉刑(例如凍餓曬烤)。其次,該規(guī)則還對訊問程序提出要求,對于在訊問筆錄上存在的瑕疵,如訊問人員沒有簽字,訊問時間、記錄人等存在筆誤或者矛盾等,通過訊問人員的合理解釋或者補正,也可在庭審中采納為定案的依據(jù)。要素

      二、正確認識職務犯罪偵查訊問說服的“聽眾”

      (一)聽眾之于說服

      將聽眾納入說服活動的考慮范疇,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我國前秦時期,諸子百家在爭鳴和相互說服的過程中就發(fā)現(xiàn)了聽眾對于說服的重要作用。鄧析認為說服方法須依聽眾之異而變?!多囄鲎印まD辭篇》曰:“夫言之術:與智者言依于博。與博言依于辯。與辯者言依于安。與貴者言依于豪。與貧者言依于利。與勇者言依于敢。與愚者言依于說。此言之術也?!表n非則指出說服的難點在于把握聽眾之心理訴求?!俄n非子·說難篇》曰:“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在西方,古希臘柏拉圖認為說服者須“能夠準確判斷他的聽眾屬于哪類心靈,選擇適當?shù)臅r機,采用最有效的論辯方式來施加影響”。其弟子亞里士多德在批判和總結古希臘說服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完成了第一部系統(tǒng)的說服學著作——《修辭學》?!缎揶o學》第二卷即是關于聽眾心理層次的分析,探析了人類各種情感及其起因。聽眾之于說服的重要意義在佩雷爾曼的新修辭學中分析最為深刻?!皬男滦揶o學的實踐目的觀之,聽眾作為論證中個人所試圖說服的對象,因此當說話者面臨說服他人的考量時,最基本的考量乃是正確地建立其聽眾的概念也就是正確地了解其所欲說服的對象?!币虼耍殑辗缸飩刹橛崋栒f服的開展應以其聽眾的分析為基礎。

      (二)職務犯罪偵查訊問說服的聽眾

      佩雷爾曼將聽眾分為三類:“第一類為全人類,即所有的正常人、有理智和人性的成年人,此為普遍聽眾;第二類為說話者在對話中的單一聽眾,此為特殊聽眾;第三類為說話者本人,即將自己當為聽眾與自己對話,也就是個體思維?!备鶕?jù)我國現(xiàn)行法律關于職務犯罪偵查訊問的規(guī)定,其說服之聽眾——犯罪嫌疑人,當屬于特殊聽眾的范疇。首先,職務犯罪偵查訊問形式上,一般為兩名檢察人員對犯罪嫌疑人進行面對面的對話,且訊問具有保密性不會擴展至普遍的聽眾的范圍,符合特殊聽眾之形式。其次,職務犯罪嫌疑人本身為即為犯罪嫌疑人中的特殊對象,其背景、經(jīng)歷和社會地位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也不可將其視普遍聽眾。當然,職務犯罪偵查訊問的聽眾不僅只有犯罪嫌疑人,還應包括說服者自身即參與訊問的檢察人員。檢察人員要想說服職務犯罪嫌疑人,必須先能夠說服自己,將自己當作是說服的聽眾。若檢察人員所說無法使自己信服,那么更不會打動犯罪嫌疑人。因此,說服職務犯罪嫌疑人也是檢察人員自我說服的過程,需要檢察人員進行內(nèi)心的思辨(self-deliberating),將自己的說服方法不斷完善,做到既能感動自己,又能感動職務犯罪嫌疑人。特殊聽眾是職務犯罪偵查訊問說服的中心,個體思維的分析也是為了達到說服職務犯罪嫌疑人的目的。所以,有必要進一步剖析職務犯罪嫌疑人的特點,促進檢察人員對特殊聽眾的全面把握和內(nèi)心的思辨更具針對性開展。endprint

      (三)職務犯罪偵查訊問說服中特殊聽眾的特點

      1.具有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社會地位和文化水平較高

      職務犯罪嫌疑人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相對普通犯罪嫌疑人而言,職務犯罪嫌疑人往往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豐富的人生閱歷以及優(yōu)越社會地位,因而在對這類人群的偵查訊問,需采取特殊的說服技巧。這類人群有的身居高位,長期掌握某一領域的權力和稀缺資源,特殊的人生閱歷導致犯罪嫌疑人在偵查訊問過程中表現(xiàn)出更多的抗拒,一般說服效果不明顯。更有甚者,長期從事司法工作,偵查訊問經(jīng)驗豐富,反偵察能力強,對于一般的說服具備先天的“免疫”。這些特殊方面都要求檢察人員的說服具有更為全面的考量,犯罪嫌疑人的教育背景、人生閱歷以及社會地位都是考量的范圍。只有充分掌握職務犯罪嫌疑人身份、地位的特殊性,進而采取相應的說服技巧,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心理復雜,恐懼、抵抗、矛盾和僥幸心理交織

      職務犯罪嫌疑人由國家工作人員變?yōu)殡A下囚,承受著特殊的心理壓力。充分利用特殊聽眾的心理弱點,可為訊問說服打開新局面。首先,職務犯罪嫌疑人接受訊問時會帶有恐懼的心理,因職務犯罪偵查具有“由事到人”的特點,檢察人員訊問職務犯罪嫌疑人,則說明檢察機關一般已接到相關事實的舉報或掌握其他材料。此時,職務犯罪嫌疑人并不知道檢察機關證據(jù)掌握的情況,必然會產(chǎn)生心理的恐懼。但為了維護自身來之不易的社會地位等利益,職務犯罪嫌疑人會本能地抵抗。隨著訊問的進一步深入,檢察人員通過已有線索的展示,犯罪嫌疑人便會陷入是否繼續(xù)說謊的矛盾之中。一方面,職務犯罪嫌疑人對犯罪事實最為明晰,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各種謊言否認事實存在。然由于職務犯罪隱蔽性強,較少遺留現(xiàn)場證據(jù),導致零口供辦案難度極大,所以犯罪嫌疑人常會抱有僥幸心理,期望能夠逃脫法律的制裁。

      三、亞里士多德“說服三術”在職務犯罪偵查訊問說服中的應用

      “亞里士多德邏輯思想是研究各類科學知識的思想工具”,亞氏為邏輯的、辯證的、修辭的論辯理論奠定了基礎。后人不僅從亞氏演繹論證的理論中受益匪淺,更從他的修辭學理論來擴充關于“證明”的概念,通過這些方法,論辯對方可能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情形下被說服。在解釋這三種方法的性質時,他寫道:“由言辭而來的說服論證有三種形式,第一種在于演說者的品格,第二種在于使聽者處于某種心境,第三種在于借助證明或表面證明的論證本身?!甭殑辗缸飩刹橛崋柺且豁椞厥獾难哉Z交流活動,是檢察人員在特定交流環(huán)境中,對職務犯罪嫌疑人運用語言以實現(xiàn)特定交流目的,向其了解案件事實的活動。由于職務犯罪偵查訊問的性質和特殊性,其處于一個不確定的領域,檢察人員是這個領域的演說者,犯罪嫌疑人是被說服者,亞氏“說服三術”在此領域可以發(fā)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信譽證明(eahtos)在職務犯罪偵查訊問中的應用

      信譽論證是指演說者個人的品格或者較高的素質所產(chǎn)生的說服力,檢察人員具有怎樣的“個人素質”才能使職務犯罪嫌疑人產(chǎn)生信任感呢?第一是檢察人員的道德品格,嫌疑人認為其是一個有道德的好人。誠如亞氏所言:“因為在所有事情上我們都更多和更愿意信賴好人,在那些有疑義和不精確的地方也毫無保留地相信?!保浯问菣z察人員的專長或經(jīng)歷,即其的資歷或者修養(yǎng)須能使嫌疑人感到其有權就某一問題發(fā)言或者提問。一般而言,聽眾會比較相信一個律師對于辯護意見發(fā)表的看法,但律師發(fā)表關于治病救人或者音樂藝術的意見則不具有這樣的說服力。第二種信譽不一定和檢察人員的道德有關聯(lián),例如,教師的道德肯定高于小偷,但小偷對于偷盜手段的意見肯定比教師談論這一問題更使人相信。

      首先,職務犯罪嫌疑人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是一種特殊聽眾,與普通犯罪嫌疑人不同,他們往往屬于社會的精英群體,在職務犯罪偵查訊問時,檢察人員的穿戴、行為和動作的規(guī)范性可以給職務犯罪嫌疑人很大的觸動,這也是給他們的第一印象。其次,檢察人員的語言也是犯罪嫌疑人對其是不是“好人”的重要判斷依據(jù)。檢察人員的行為不僅應代表司法機關,更應表現(xiàn)出其是來為職務犯罪嫌疑人排憂解難的,至少是要讓犯罪嫌疑人感到檢察人員是這樣的角色,此利于贏得犯罪嫌疑人的信賴。檢察人員應該嚴格依據(jù)前述規(guī)則,告知嫌疑人的權利義務并錄音錄像,在合法的范圍內(nèi)進行訊問,杜絕使用非法訊問行為,從行為上獲得嫌疑人對檢察人員的信任。再次,在這個場合下,非語言行為也可能改變犯罪嫌疑人對法官的看法。非法訊問行為并不一定完全以語言的形式呈現(xiàn),可能通過行為和表情傳遞給犯罪嫌疑人,檢察人員應注意恰當運用表情和訊問語氣,寬嚴俱用,使嫌疑人放下排斥的心理,認為檢察人員是可以為其解決問題或者提供幫助的人,以便進一步進行交流。最后,雖然職務犯罪嫌疑人原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但不一定有法律人的素養(yǎng),檢察人員應該盡量用嫌疑人能理解的語言與其交談,避免使用嫌疑人聽不懂的法言法語,且在嫌疑人疑惑時應耐心講解。此外,應從專業(yè)的角度對犯罪嫌疑人傳達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國家政策,并且舉出恰當案例增強嫌疑人的相信度,促使嫌疑人盡快交代案件真相,早日偵破案件。

      (二)情感證明(pathos)在職務犯罪偵查訊問中的應用

      情感,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客觀需要與愿望而產(chǎn)生的肯定或否定態(tài)度的體驗,如愉快、憂愁等”,隋感證明是指演說者在演說時充分調動聽眾的感情產(chǎn)生的說服力,使聽眾的感情隨著言辭的語氣變化而變化,“因為我們在憂愁或愉快、友愛或憎恨的情況下作出的判斷是不相同的?!毖菡f者在說服時應盡量打動聽眾的感情,讓聽眾在內(nèi)心自己對自己說服,也就是“如何利用聽眾的理性思維能力,將聽眾的思路引向演說者預先設計的目標?!崩们楦凶C明對嫌疑人進行感化,比如解釋法律、政策和正反面教育等手段,對犯罪嫌疑人的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觸動,喚醒其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卸下偽裝和心里顧慮,進而相信檢察人員的勸說教育,配合檢察人員的訊問,主動如實交待自己問題。

      在職務犯罪偵查訊問實踐中,情感證明方法的運用貫穿始終。從與嫌疑人見面開始,就需要運用情感證明以獲得其初步的信任?;诼殑辗缸锵右扇嗽瓉淼纳矸莺烷啔v,他們的反偵查意識較強、心理防線較難突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檢察人員應營造溫馨和諧的氛圍,給予其認為應有的“待遇”,讓嫌疑人感到檢察人員對他們的“尊重”,使其心理放松,減少壓抑和緊張,以便接下來的訊問和溝通。在訊問時,情感證明方法也可以從多方面入手,最常見也是較有效的是家庭的親情、戀人的愛情和朋友的友情,職務犯罪嫌疑人的家庭大多條件較好,從干部變成階下囚使他們心理也有很大感觸,從多數(shù)案例來看,訊問人員可從情感證明打開訊問的突破口。endprint

      在運用情感證明時,應該注意提前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家庭背景、社會交往情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運用親情、愛情、友情找到突破嫌疑人情感的切入點進行說服,即檢察人員要找到嫌疑人情感的臨界點,也就是抓住了嫌疑人的“軟肋”,方可把犯罪嫌疑人的思路引入檢察人員預先設計的目標。這里所謂的情感臨界點或“軟肋”,就是嫌疑人抵觸檢察人員并拒絕交代案件事實的心理精神支柱,一旦掌握了嫌疑人的攻破點,離訊問的成功也就不遠了。例如,美好的家庭由于嫌疑人的犯罪行為破裂,剛出生的孩子因此失去父愛或者母愛,亦或未婚嫌疑人家里的老母親無人照料,等等,這些都是嫌疑人最牽掛的人。其次,職務犯罪嫌疑人初任公務員或者干部時大都是在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的人,都是想為人民做實事、為國家做貢獻的,只是在任上沒抵擋住“糖衣炮彈”的攻擊而“陣亡”。因此,檢察人員在運用情感證明時,可以提及嫌疑人認為比較重要的往事,如在任上做了哪些重要的實事,為國家和老百姓解決了什么困難,這些可以讓嫌疑人知道黨和國家還是記得其做過的好事,有利于將嫌疑人的情感引入自己的說服思路上。此外,檢察人員在運用情感證明時,也應考慮訊問的時間。一些特殊的時間,如犯罪嫌疑人及其親人的生日、父母的忌日、往年任上所做的大事的日子,或者其他對嫌疑人有特殊意義的時間,抓住這些日子進行訊問往往更能觸動嫌疑人的情感,早日突破其心理防線。同時,訊問的時間避免選在半夜,一方面睡覺時間嫌疑人比較疲勞,二是嫌疑人原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半夜訊問心情比較煩躁,不愿意配合檢察人員的訊問,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三)邏輯證明(logos)在職務犯罪偵查訊問中的應用

      邏輯證明是指演說者演說中的邏輯論證所產(chǎn)生的說服力,“至于借助論證本身說服他人的演說,是指通過關于每一事例的說服論證來證明真理或者表明的真理”,因此,邏輯論證法,就是在每一個事例中“用已知為真的命題(論據(jù)),通過邏輯推理去確定(推出)某一命題(論題)的真實性或虛假性的方法”。在亞氏說服三術的邏輯證明中,由演說本身所提供的的或然式證明又分為“修辭式推論(演繹法)推出來的證明和用例證法(歸納法)推出來的證明”,雖然修辭推論(en-thymema)是亞氏《修辭學》或然式證明的核心,但在偵查訊問說服的實踐中,例證法和修辭推論同樣重要,并被長期的實踐所證明。

      修辭推論(enthymema),也稱為修辭三段論法(rethlcal syllogism)或省略三段論法,是指“前提經(jīng)常省略一個或兩個命題,而且其前提很少是必然的”,修辭推論的前提不像演繹三段論那么完整,并且修辭三段論的前提很少是必然的,也不像演繹三段論一樣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結論,但其在說服時表現(xiàn)出的效果卻比演繹三段論顯著。在職務犯罪偵訊時,首先根據(jù)已經(jīng)確定的訊問說服的主旨——希望嫌疑人接受什么樣的觀點,改變什么樣的態(tài)度,運用修辭式推論的方法結合相關的法律和政策,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引導,推出可以讓嫌疑人信服的結論。在偵訊實踐中,這樣的方法切實可行,效果顯著。

      如由某反貪污賄賂局偵查辦理的一起行賄案,檢察人員幾次訊問嫌疑人,都拒不交代,關于案情只字不提,并且認為,只要其不交代,拘留時間一過,檢察人員只能將其釋放。面對這種情況,檢察人員為了說服他改變態(tài)度,早日供述犯罪事實,在其后的訊問中恰當?shù)剡\用了邏輯論證進行說服。下面是說服中的部分內(nèi)容:“你認為的‘只要我不開口,你們就拿我沒辦法,我到了拘留的時間就可以出去了的想法大錯特錯,你以為這樣我們就沒辦法辦案嗎?根據(jù)我國《刑事訴訟法》第53條:‘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jù)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狈缸锵右扇寺牶?,雖然沒說話,但表情有一絲細微的變化,訊問人員發(fā)現(xiàn)后繼續(xù)步步緊逼,訊問人員接著說:“我說的話都是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你覺得你不說話我們有沒有辦法?”“有辦法”“你原來的想法是不是對的?”“不對”,經(jīng)過以上運用邏輯論證的對話,嫌疑人的態(tài)度有了變化,但其還是不太愿意交代犯罪事實。偵查人員又說:“根據(jù)《刑法》第390條第二款規(guī)定:‘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F(xiàn)在你已經(jīng)錯過了這個機會了,但是《刑法修正案(八)》增加規(guī)定,非自首的坦白行為要從寬處罰: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自首情節(jié),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fā)生的,可以減輕處罰。這個機會就在眼前,再錯過就沒有了。”“交代還是不交代你好好考慮一下。”嫌疑人聽后,眼睛盯著訊問人員。經(jīng)過訊問人員的進一步說服論證之后,嫌疑人果然如實交代了行賄行為。

      在此案的訊問中,偵查人員節(jié)省時間較快結案的原因與邏輯論證有重要關系。訊問人員發(fā)現(xiàn)了嫌疑人不交代的原因是“不說話你們就沒辦法”后,根據(jù)邏輯論證的基本要求,果斷選取、運用了一些相關的法律條文和政策作為論據(jù),在此基礎上,運用了省略三段論的形式,對說服的主旨進行了充分的推導、論證,因此才說服了嫌疑人早日交代案件事實。

      除此之外,邏輯論證的其他方法也廣泛于職務犯罪偵查訊問中,比如運用運用歸納論證解釋抗拒的壞處、類比論證說明坦白的好處,這些邏輯論證的效果已為長期的偵訊說服實踐所證明。

      四、結語

      在職務犯罪偵查訊問實務中,檢察人員的說服活動在遵守法定程序前提下,將佩雷爾曼的“聽眾理論”和亞氏“說服三術”靈活運用于偵訊實踐,可取得明顯效果。筆者拋磚引玉,但具體的實踐方法和手段還需廣大實務工作者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創(chuàng)新。

      [責任編輯:岳文可]endprint

      猜你喜歡
      亞氏
      從《政治學》第一卷看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奴隸說
      意志軟弱的可能性分析及實踐出路
      亞里士多德論動物的自我運動和宇宙的永恒性
      ——對《物理學》8.6(259b1- 20)的一種解讀
      意愿與選擇:亞里士多德道德責任理論的兩個條件
      亞里士多德落體理論究竟錯在哪里
      ——“自由落體”教學中的物理學史辨
      “接受者”和“大與小”
      —— 柏拉圖“未成文學說”探微
      亞里士多德的藝術模仿思想探析
      亞里士多德對流星、彗星及銀河的解釋
      論亞里士多德的勇敢觀
      亞里士多德理想城邦構建思想探析與啟示
      武邑县| 南部县| 芦山县| 孟连| 丰原市| 临高县| 南乐县| 怀化市| 台安县| 海安县| 涿鹿县| 襄城县| 汕尾市| 海门市| 阿坝| 威信县| 沁阳市| 大连市| 阿合奇县| 鹿泉市| 兴文县| 廉江市| 琼海市| 依兰县| 紫金县| 皮山县| 穆棱市| 柳江县| 奉节县| 华蓥市| 尼勒克县| 广德县| 江北区| 吴川市| 虞城县| 新郑市| 阳朔县| 武威市| 衡南县| 山东省| 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