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趙目珍
川北吹來民國的風。
追憶一片已經故去一個時代的人文地理,時間不緊不慢前行,而有的人則已經長眠于峰頂。
時光到底能消隕些什么呢?院落、墓地、老井、神道碑一仍古制。
它們僅僅只是些物質的存在嗎?
風馳電掣,不妨借夢境來敞開一蓬蓬翠竹的恩慈。
是歲月有了負重的機緣。
當別致的懸山和青瓦勾連出一段無駐光陰,何須用不朽的修辭來呼喚一場新約的來臨?
穿越了長長的大道,就像是拂去了墜落的雪。
不過,那大雪還真的就曾覆蓋在翰林的院落上。
沒有蓄意的壓迫,但喉嚨破解了黑暗,朗朗書聲就此飛出。
行走在寂靜之中,被寬闊的夏風吹拂。
當疑惑也一并被吹走,懵懂的童趣瞬間就丟失在山野。
但躺在山坡上回味的,卻是那一口瀅澈的泉。
但這又豈止是水?
像一面古老的銅鏡,照人照己照人世,也照回旋的汗青和丹心。
于是,神道碑重新矗立。
剛果持正映帶左右。
而門楣秩序井然,三百年的清涼就仿佛世襲的蔭功。
還能再發(fā)現(xiàn)些什么呢?
重檐,鏤空,鴟吻,翹首。
你看得見么?
這就是歷史的對應。
歷史可以有短暫的廢墟,但不可能永遠都萬物凋零。
百花潭亦是一休憩之地,更是沁心之池。蓮花逼真地安睡。
在每一個傍晚,我們都兩次踏進同一片水域。
面對著“獨愛”之花。有的人賞玩,有的人回敬,有的人則在思考如何做一個君子。而皓月淡然,它只負責保持它的流光四溢。
就連墳墓也是憤世嫉俗、嫉惡如仇的。
生在混亂的年代,厄運可以降臨,但正義則不能忘卻。
在北山學堂選擇了新生的事物,就已經可以確定有嶄新的期待視野。
洗硯池洗去了墨水,錚錚鐵骨置換出莊嚴的精神。
呀!你是否覺察到,夜晚中有一道搖曳的明亮。那不可能的一切不可能一直都永如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