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英
(衡水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河北 衡水 053000)
·臨床醫(yī)學·
唑來膦酸聯合放射療法治療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的效果評價
王翠英
(衡水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河北 衡水 053000)
目的:評價用唑來膦酸聯合放射療法治療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衡水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腫瘤科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收治的29例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為這29例患者均聯用唑來膦酸和放射療法進行治療,并觀察其疼痛癥狀、體能狀態(tài)的改善情況。結果: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這29例患者中NRS疼痛分級為Ⅱ級、Ⅲ級患者的占比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這29例患者中ECOG體能狀態(tài)分級為Ⅲ級、Ⅳ級患者的占比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唑來膦酸聯合放射療法治療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的臨床療效顯著。
唑來膦酸;放射療法;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
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是腫瘤科的常見病。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鈣血癥等,其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的影響[1]。在本次研究中,衡水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腫瘤科聯用唑來膦酸和放射療法對29例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1)病情符合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的診斷標準,且經X線檢查、CT檢查、ECT檢查、MRI檢查和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2)入院時存在骨轉移部位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等癥狀。
選取衡水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腫瘤科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收治的29例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29例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3例,其年齡為30歲~78歲;其中合并乳腺癌的患者有8例,合并前列腺癌的患者有5例,合并肺癌的患者有12例,合并鼻咽癌的患者有4例;其中NRS疼痛分級為Ⅰ級的患者有7例,為Ⅱ級的患者有11例,為Ⅲ級的患者有11例;其中ECOG體能狀態(tài)分級為Ⅰ級的患者有6例,為Ⅱ級的患者有9例,為Ⅲ級的患者有8例,為Ⅳ級的患者有6例。
為這29例患者均聯用唑來膦酸和放射療法進行治療。進行放射治療的方法是:1)在模擬定位機的引導下,采用CT、ECT、MRI檢查對病灶部位進行定位。2)采用6M直線加速器對病灶部位進行照射,照射野包括病灶及病灶外周2 cm(椎體部分上下各延長1個椎體)。采用局部單野照射法對單發(fā)性骨轉移病灶進行照射,采用對向二野照射法對多發(fā)性骨轉移病灶中疼痛癥狀最明顯處進行照射(照射野≤3個)。3)放療劑量為3 Gy/次,每周治療5 d,休息2 d,共治療2周。唑來膦酸(生產企業(yè):江蘇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4 mg/支,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41346)的用法是:在放療第1 d,將4 mg的唑來膦酸注射液混入100 ml的生理鹽水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滴注時間>15 min)。3周后,按照上述用法再為患者滴注1次。
觀察這29例患者疼痛癥狀、體能狀態(tài)的改善情況。采用NRS疼痛數字評分法對患者疼痛癥狀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價?;颊叩腘RS疼痛分級越高,說明其疼痛癥狀越嚴重。采用ECOG體能狀態(tài)評分標準對患者的體能狀態(tài)進行評價?;颊叩腅COG體能狀態(tài)分級越高,說明其體能狀態(tài)越差。
治療前,這29例患者中NRS疼痛分級為Ⅰ級者有7例(占24.1%),為Ⅱ級者有11例(占37.9%),為Ⅲ級者有11例(占37.9%)。治療后,這29例患者中NRS疼痛分級為0級者有7例(占24.1%),Ⅰ級者有13例(占44.8%),為Ⅱ級者有7例(占24.1%),為Ⅲ級者有2例(占6.9%)。其中,NRS疼痛分級由Ⅲ級降為Ⅰ級者有3例,由Ⅱ級降為0級者有3例,由Ⅲ級降為Ⅱ級者有6例,由Ⅱ級降為Ⅰ級者有7例,由Ⅰ級降為0級者有4例。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這29例患者中NRS疼痛分級為Ⅱ級、Ⅲ級患者的占比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這29例患者NRS疼痛分級的比較[n(%)]
治療前,這29例患者中ECOG體能狀態(tài)分級為Ⅰ級者有6例(占20.7%),為Ⅱ級者有9例(占31.0%),為Ⅲ級者有8例(占27.6%),為Ⅳ級者有6例(占20.7%)。治療后,這29例患者中ECOG體能狀態(tài)分級為0級者有3例(占10.3%),Ⅰ級者有12例(占41.4%),為Ⅱ級者有8例(占27.6%),為Ⅲ級者有5例(占17.2%),為Ⅳ級者有1例(占3.4%)。
其中,ECOG體能狀態(tài)分級由Ⅳ級降為Ⅱ級者有2例,由Ⅲ級降為Ⅰ級者有2例,由Ⅳ級降為Ⅲ級者有3例,由Ⅲ級降為Ⅱ級者有4例,由Ⅱ級降為Ⅰ級者有7例,由Ⅰ級降為0級者有3例。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這29例患者中ECOG體能狀態(tài)分級為Ⅲ級、Ⅳ級患者的占比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這29例患者ECOG體能狀態(tài)分級的比較[n(%)]
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是腫瘤科的常見病。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鈣血癥等,其生活質量可受到嚴重的影響。放射治療的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放射線的生物學效應殺死癌細胞,破壞癌細胞的染色體,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從而緩解惡性腫瘤骨轉移引起的臨床癥狀[2]。唑來膦酸屬于第三代雙膦酸類藥物,具有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和骨吸收等作用[3]。盧喜[4]等在臨床研究中采用常規(guī)分割放療方案聯合唑來膦酸對52例肺癌骨轉移患者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結束后2個月,放療聯合唑來膦酸組患者疼痛的緩解率為90.3%,生存質量的改善率為88.4%。放療聯合唑來膦酸組患者疼痛的緩解率和生存質量的改善率均高于單純放療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姡贸R?guī)分割放療方案聯合唑來膦酸治療肺癌骨轉移的臨床療效顯著。上述研究結果與本次研究的結果相似。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這29例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患者中NRS疼痛分級為Ⅱ級、Ⅲ級患者的占比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這29例患者中ECOG體能狀態(tài)分級為Ⅲ級、Ⅳ級患者的占比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用唑來膦酸聯合放射療法治療惡性腫瘤溶骨性骨轉移的臨床療效顯著。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江一鳴,徐瑤,楊新妹,等.不同分割劑量放療聯合唑來膦酸治療骨轉移癌的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6,18(10):1795-1797.
[2]宋志雨,馬天江,張耀勇.唑來膦酸聯合放療治療骨轉移瘤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5,28(3):236-238.
[3]蘇世先,劉前前,江美林.不同方案治療腫瘤骨轉移性疼痛的臨床效果比較[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10):1728-1730.
[4]盧喜,俞婷婷,王義海,等.常規(guī)分割放療聯合唑來膦酸治療肺癌骨轉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評價[J].新疆醫(yī)學,2014,44(2):26-29.
R73-37
B
2095-7629-(2017)15-0050-02
王翠英,女,1979年出生,漢族,河北省衡水市人,碩士學位,副主任醫(yī)師,郵箱:456622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