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視點
EDITOR'S NOTES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稅體系,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提高直接稅比重主要涉及兩方面的改革,一是逐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二是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這兩項改革都需要稅務機關直接面對自然人課稅。為確保改革的順利推進,需要盡快彌補我國現(xiàn)行稅收征管制度在對自然人課稅方面的“短板”。
近年來,我國圍繞自然人稅收征管體系的建立啟動了改革。201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提出“建立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順應直接稅比重逐步提高、自然人納稅人數(shù)量多、管理難的趨勢,從法律框架、制度設計、征管方式、技術支撐、資源配置等方面構建以高收入者為重點的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為自然人稅收征管體系的構建提出了整體思路。同年,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的《稅收征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從納稅人識別號制度、自行申報制度、征管程序措施等方面增加了對自然人納稅人稅收征管的相關規(guī)定。從上述變化可以看出,征管法修訂不只是對立法文本細節(jié)作修補性調整,還在于破解自然人稅收征管難題,為稅種結構調整的系統(tǒng)性、全局性改革打好基礎。
放眼全球,發(fā)達國家在自然人稅收征管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fā)達國家與我國現(xiàn)行稅制結構存在較大差異。在歐洲,直接稅占比大概是55%,間接稅是45%,兩者基本處于一個均衡的狀態(tài)。由于沒有征收增值稅,美國的直接稅占比更高,達到70%。稅制結構決定了歐美稅務機關需要直接面對自然人納稅人,比如美國國內收入局負責征管的收入中85.9%是從自然人收取的,其70%以上的征管資源用于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為了高效、公正地實施稅法,歐美國家逐漸探索出一套以服務和便利納稅人為宗旨、針對自然人的征稅機制,值得我們參考。另一方面,當今大多數(shù)以對自然人征稅為主體的國家,也都經歷過因稅制模式轉型而導致的征管制度變革,經歷過自然人征稅機制從無到有、從初建到日漸完善、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化過程。美國國內收入局,最初就是在聯(lián)邦稅制由以消費稅為主體向以所得稅為主體轉型之際為了征收所得稅而籌建的。當前中國稅收管理改革面對的各種問題,也曾困擾著很多歐美國家。它們破解問題的經驗與教訓對于中國自然人征管體系的建立,同樣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對具有分散化特征的自然人征稅的難度要遠大于對具有集中化特征的企業(yè)征稅,需以強大的數(shù)據搜集和自動數(shù)據處理能力作為支撐。作為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中國在信息科學技術的取得和利用上有著“后發(fā)優(yōu)勢”,有實現(xiàn)“彎道超車”的可能性。需要注意的是,面向自然人課稅,要實現(xiàn)治稅理念的根本性革新,建立基于合作的治理型征納關系。同時,信息技術手段在征管中的普遍運用必須與管理理念的革新結合起來,才可能產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