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江
說到與“君”相關的詞,一下子就能想到“明君”“昏君”“堯舜之君”“欺君之罪”,還有李白的名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好像“君”就是王,就是最高統(tǒng)治者。事實并非如此。
君,有權力發(fā)號施令的人。
“君”字的上半部分是“尹”。在甲骨文里,“尹”那一“丿”其實是一豎,學界普遍認為這是一支筆的形狀。除去這一“丿”,剩下的部分是“又”字的變體,像伸手抓持的樣子。所以,“尹”表示握著筆的人。
這支筆并不一般,握著它的人往往擔負著擬定文書、掌管法令以及考核官員政務優(yōu)劣的重責。在周代,這種官員叫“內史”,內史中官最大的就是“尹”。比如屈原的“死對頭”、楚懷王的兒子子蘭的官職就是“令尹”,這是楚國的最高行政長官。漢代還有“京兆尹”(相當于首都的市長)一職。所以《說文解字》上說,“尹”就是“握事者也”,即掌有一定權力的人。
“君”字的下半部分是“口”,自然表示發(fā)號施令了?!耙焙汀翱凇焙掀饋硇纬傻摹熬?,就是有權力發(fā)號施令的人?!墩f文解字》上說“君”:“尊也。從尹。發(fā)號,故從口?!编嵭谧ⅰ秲x禮》時說:“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可見,“君”并不專指王,是泛指。
君子,社會公認的最大美譽。
說到“君”,不得不說另一個熟悉的詞:“君子”。
在《論語》中,“君子”這兩個字太常見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君子”一詞一共出現(xiàn)了107次!很多人認為這里的“君子”是和“小人”相對的,“小人”是道德敗壞的人。實際上,“小人”指的是一般人、普通人,“君子”則是不一般的人,稱得上是道德完美者,也可以說是儒家追求的最高境界的擁有者。
一個人在擁有權力的同時,也應該具備相應的素養(yǎng)和威嚴,否則總讓人覺得有點名不副實。素養(yǎng),是對自我的嚴格要求;威嚴,是嚴格要求自我之后自然得到的他人尊重。
比如戰(zhàn)國著名的“四君子”。無論是擁有“雞鳴狗盜”“狡兔三窟”之徒,進退自如、仗義疏財?shù)摹笆辛x者”孟嘗君田文,還是旗下門客“毛遂自薦”“脫穎而出”、解了趙國之圍的大功臣平原君趙勝;無論是“竊符救趙”卻又不被魏王信任、只好“長夜飲”的悲劇人物信陵君魏無忌,還是在電視劇里長得挺帥的春申君黃歇,哪個不是門客三千、一諾千金的風云人物、當世豪杰?
所以,“君子”并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稱號。職權、土地、智謀、勇力、涵養(yǎng)、信仰,全部加起來都不一定完全滿足“君子”這兩個字的要求?!熬印辈⒉皇呛唵蔚牡匚粨碛姓撸巧鐣J的最大美譽。
“君子不器”中蘊含的哲理。
說到這兒,要著重提一下孔子說過的“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像器具一樣,不會固定或局限在某一項具體的技藝或才能當中??鬃邮窍M幽軌虺蔀橐粋€通才,而非專才。
這樣理解肯定沒錯,但只是簡單地理解了字面意思。往深層次挖掘,在人生的旅途中,所謂的成就或經歷不過是打磨自身的武器,最終都是為了個人境界的提升。“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本硬粦撟非笤谀骋环N技藝上達到完美的成就感,而是要用這些技藝讓自己在個人道德修養(yǎng)層面達到更高的境界,努力去感知宇宙的真理,感悟生命的意義,得到靈魂的升華,即獲得所謂的“道”。所以孔子說:“君子不器!朝聞道,夕死足矣!”
瞧,在“君”這個字里,有著中國人樸素而真誠的道德理想。望讀此文的諸君,多用“君”字,多學君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