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綜合研究·
阿什里德培訓模式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吳麗芬,劉戀,羅健
[目的]探討阿什里德培訓模式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5級護理本科56名學生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選擇2016級護理本科56名學生為試驗組,在傳統(tǒng)教學中融入阿什里德培訓模式的理念,學期末比較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并采用自編問卷調查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試驗組學生考試總成績(77.48分±11.25分)高于對照組(73.15分±15.63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8);試驗組學生認為阿什里德培訓模式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等。[結論]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阿什里德培訓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臨床分析問題的能力。
阿什里德培訓模式;兒科護理學;離散;整合;聚集;學習興趣
阿什里德培訓模式是阿什里德管理學院和管理教育基金會組織共同發(fā)起資助的一個項目,該項目研究人員對英國的一些優(yōu)秀公司進行了考察研究,并做了大量的文獻檢索后于1986年提出來的,項目將培訓活動劃分為離散階段、整合階段、聚集階段3個階段[1],阿什里德培訓模式高度重視個人學習和組織學習,并將其看作能創(chuàng)造財富的一種方式。本研究將阿什里德培訓模式的3個階段應用于《兒科護理學》的理論教學中,為教學方法改革提供理論與實踐的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2015級護理本科56名學生為對照組,2016級護理本科56名學生為試驗組。兩組學生的基礎文化水平相同,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學生使用的教材、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學時數(shù)、期末考試試卷均相同,均由同一批次的臨床老師授課。
1.2 方法
1.2.1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法(LBL教學法)進行授課,授課過程采用多媒體等方式。試驗組在傳統(tǒng)授課的基礎上對于各系統(tǒng)常見病的講授融入阿什里德培訓模式理念。具體方法如下。
1.2.1.1 制定教學目標 本研究的教學目標為:①熟練掌握兒科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以及患兒的心理狀態(tài),目前疾病治療與護理的最新進展。②針對兒科常見疾病的典型病例,采用七何分析法(5W2H)進行分析,書寫護理方案。③按護理方案的內容,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參與護理過程,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
1.2.1.2 教學重點 通過老師給予的病例資料進行分組、查閱資料、書寫護理方案,再分組進行角色扮演。
1.2.1.3 教學時間 2個課時。
1.2.1.4 教學過程 ①離散階段。多媒體病例展示:選擇《兒科護理學》中具有代表性的疾病,由臨床授課老師在臨床中收集典型病例,并融合圖片及影像資料,制作幻燈片,收集的典型病例包括患兒基本資料、發(fā)病經過、入院體檢、實驗室檢查、治療經過、轉歸、患兒及家屬的心理狀況等。運用工具查閱資料:對疾病相關知識、最新治療護理進展、疾病相關并發(fā)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因素以及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幾個方面自行查閱資料,并羅列護理要點。②整合階段。學生分組:將學生按學號分為3組,由組員推薦1位組長,小組成員討論進行護理觀點的整合,并進行角色扮演。組長安排角色扮演的人員,未參演人員也要進行分工,每次參演人員盡量做到不重復,每個學生都有參演的機會。角色扮演:角色成員有1名患兒、1名家屬、2名或3名護士、1名醫(yī)生、1名旁白;開場:旁白簡單介紹患兒出現(xiàn)了何種護理問題及原因、表現(xiàn)。過程:醫(yī)護人員如何對患兒進行治療及護理,其中包括心理護理及健康指導。結尾:護理方案的評價。時間控制在每組8 min以內。③聚集階段。集中討論:對每組針對問題提出的護理方案進行補充,對疑問提出質疑的原因,收集學生對上課形式的反饋意見。時間為5 min。護理方案的書寫:以問題為導向,將患兒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選擇一項或兩項小組成員認為最主要的問題進行護理方案的書寫,書寫格式按5W2H的形式[2],護理方案為課后作業(yè),完成時間為1周,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老師歸納、總結:對疾病的護理問題、并發(fā)癥的處理進行歸納,加深印象。對每組的護理方案進行點評并提出改進建議,并將下一個進行該種形式上課的疾病進行提前告知。持續(xù)改進:對學生、授課老師的意見進行整合,完善方案,持續(xù)改進。
1.2.2 評價方法 ①全部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統(tǒng)一理論考試,題型包括選擇題、名詞解釋、填空、簡答和案例分析。滿分100分,其中基礎知識(選擇、名詞解釋、填空、簡答)70分,臨床應用(案例分析)30分。試卷由同一名授課老師判閱。②采用自制的調查問卷對試驗組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問卷包括8個方面的問題,力求從多方面了解學生對這種教學法的評價。統(tǒng)計對每項問題持肯定態(tài)度的人數(shù)及百分比,評判學生對此種教學方法的認可程度。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56份,回收56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 分
2.2 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表2 試驗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n=56) %
目前《兒科護理學》的本科教學主要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教學老師的講義及課件基本依據(jù)教材的內容制成,在授課時結合臨床事例進行講述。但是學生從未接觸過臨床,很多疾病的臨床特征很模糊,部分護理手段也是一知半解,無法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作為護理本科生,他們都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對于教材上疾病的相關知識能夠理解,是不需要進行過多講解的,他們缺乏的是對病例的真實感受和護理疾病的親身經歷;但由于醫(yī)療環(huán)境及對于病人的保護,不可能做到所有的兒科疾病都能進行臨床見習,且見習時看到的也比較局限,更不可能動手操作。此外,醫(yī)學發(fā)展迅速,教材內容相對滯后,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及培養(yǎng)實踐型的護理人才,就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改革。阿什里德培訓模式是老師選取有代表性的病例,學生首先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獨立思考。離散階段注重自主性的多方位學習,整合階段是以規(guī)范化培訓為基礎的計劃學習,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進行整合護理觀念,也符合臨床護理團隊協(xié)助的精神;聚焦階段是以實現(xiàn)共同目標為目的的升華學習。通過護理方案的書寫,使護理措施更具調理,將知識進行升華;教師進行總結,由具體病例提升為理論[3]。這種教學方法是以病例為基礎,以臨床及相關基礎問題為中心的討論式教學方法。分組參與教學是指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情景,借護患情感交流和聯(lián)想,巧妙地將學生對疾病的認識與護理方法、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教與學相結合,縮小師生間、護患間的距離,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形成,進而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4]。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的總成績及臨床應用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學生(P<0.05)。提示阿什里德培訓模式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掌握,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調查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對阿什里德培訓模式的總體評價較高。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在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使其自學能力得以鍛煉和提高。學生通過在病例模擬情景演示中的分工合作、相互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協(xié)作精神,為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奠定了基礎[5]。
阿什里德培訓模式的理念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為學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搭建平臺[6],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體協(xié)作能力,為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同時阿什里德培訓模式對授課老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促使授課老師不斷學習,向“雙師型”教師的方向努力[7]。本研究由于師資力量及培訓不足、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工具有限、課時安排不足等多種因素,阿什里德培訓模式的實施和評價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進一步的實踐和研究中不斷完善。
[1] 劉寶發(fā),楊慶芳.企業(yè)培訓模式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4):141-143.
[2] 劉戀,吳麗芬.5W2H分析法在臨床護理查房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1A):116-118.
[3] Strohfeldt K,Grant DT.A model for self-direct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renal therapeutics[J].Am J Pharm Educ,2010,74(9):1-7.
[4] 趙武,丁周志.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在兒科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評價[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1,36(6):647-649.
[5] 高修衛(wèi),于淼,李天嬌,等.醫(yī)學PBL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堂創(chuàng)造氛圍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5):94-95.
[6] 敬宏,陳琪瑋,羅佳,等.PBL教學法在兒科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醫(yī)學教育探索,2010,9(7):934-936.
[7] 李勝玲,楊曉明,唐麗,等.以小組合作性學習為中心的PBL教學在兒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10(5):1429-1430.
2016-12-27;
2017-11-08)
(本文編輯 崔曉芳)
ApplicationofAshleydetrainingmodelin“pediatricnursing”teaching
WuLifen,LiuLian,LuoJian
(Union Hospital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430022 China)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shley de training model in teaching of “pediatric nursing”.MethodsA total of 56 case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n grade 2015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for them.Another 56 cases of nursing undergraduates in grade 2016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group,Ashley de training model for them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for them.The exam results of students were compared at the end of semester between both groups,and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on teaching effect was surveyed by using self-made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total score of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77.48±11.25)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73.15±15.63),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38).The stud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ought that the Ashley de training model could motivate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learning efficiency.Conclusionsthe Ashley de training model used in teaching of “pediatric nursing” could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problem analysis.
Ashley de training model; pediatric nursing; dissociation; integration; gather; learning interest
G64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5.024
1009-6493(2017)35-4537-03
華中科技大學教學研究課題,編號:14078。
吳麗芬,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43002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劉戀、羅健(通訊作者)單位:430022,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
信息吳麗芬,劉戀,羅健.阿什里德培訓模式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35):4537-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