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敦化林業(yè)有限公司中藥材公司 吉林 敦化 133700)
林下參的種植技術(shù)
●李 鑫(敦化林業(yè)有限公司中藥材公司 吉林 敦化 133700)
野山參自然生長于深山密林中,其種子自然落地或被鳥類、野鼠等吞食(或攜帶)后而排出體外,落入林下土壤里,在適宜的林下土壤條件下,生根發(fā)芽,在整個生長過程中,既不被移動,又不經(jīng)任何人工管理,在同一地方自然生長多年甚至百年以上的人參統(tǒng)稱為野山參。
林下參則是模擬自然條件生長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參,這類人參是將人工采集的園參或林下野生人參的種子播撒在適合野山參生長的樹冠下的土壤里,并使其在該地生長多年所獲得的人參產(chǎn)品。
林下參喜陰,喜氣候冷涼、空氣濕潤,具有怕強光、耐嚴(yán)寒的特性。
2.1.1 林分 以柞樹、椴樹、色木、樺樹為主的天然闊葉林,或天然針葉混交林、闊葉混交林,或針闊混交林,間生胡枝子、榛柴等小灌木的林地為好。樹齡20年以上,樹高10~15m,林向比較整齊,郁閉度在0.7左右,最好是復(fù)層林。
2.1.2 氣候 每年降雪穩(wěn)定,冬季有積雪覆蓋。生長期空氣濕潤,無極澇極旱天氣發(fā)生,山間最好有溪流,無斷流,水氣條件穩(wěn)定,年平均氣溫4℃以上,7~8 月平均氣溫 20~21℃,年降雨量 600~1000mm。
2.1.3 土壤 土壤的pH值為5.5~6.5,選擇肥沃、疏松、通氣的土層,土層厚度為5~6cm,下面底土最好為黃沙土,含沙量以25%~40%為好,保肥、透水條件良好。
2.1.4 坡度、坡向 應(yīng)選坡度30°以下、20~25°的地塊為宜,排水良好,以坡向為東坡、東北坡和東南坡最佳;北向要有高山屏障。
對林下小灌木進行清理,除掉混雜的林下灌木運到場外或順山堆放。作業(yè)道寬15~20m,在不破壞原土層的情況下,將多年生的惡性雜草根和小灌木根刨除,將殘枝樹葉一起耬入兩邊作業(yè)道。
按照山的走勢和山中溝系的分布,每隔30~50m打一條順?biāo)疁?,將水順入自然溝?nèi)。
選種是發(fā)展林下參重要的一項工作,要想培育出符合山參特性的林下參,就要模仿自然生境。山參最大的特點為脖和蘆,應(yīng)選二馬牙和長脖蘆品種,這兩個品種達(dá)到15年以上時,品相更接近野山參,商品價值較高。
選擇顆粒飽滿、大小均勻、沒有蟲蛀的優(yōu)質(zhì)種子。
2.4.1 播種時間 播種分春播和秋播。
春季一般在4月份,土壤剛剛化凍時為好。
秋播宜在8~9月之間。
2.4.2 播種方法 播種分條播和穴播。
2.4.2.1 條播 在耬清的地面上橫山開溝,行距30~40cm,溝深4~5cm,按10~15cm的株距播1~2粒種子,每畝播種量為1~1.5kg。播后覆土。如果是秋播,在播完種子的上面還要蓋上草或樹葉。
2.4.2.2 穴播 用耙子將地面的樹葉和雜草耬到作業(yè)道上,按20cm 20cm的行、穴距進行橫山刨穴,穴深5cm,穴底要平,每穴播2~3粒種子,每畝播種量為1kg,播后覆土5~6cm;或用點播器在耬好的地面上以20cm 20cm的株、行距進行點播。播后覆蓋落葉。
種植林下參的林地應(yīng)進行常年封山看護,嚴(yán)禁在林下參種植林地內(nèi)進行放牧、采集山貨等活動。
種植林下參前3年,要在每年春季土壤未化凍時,將堆積的樹葉用耙子耬出去,以利出苗整齊,防止捂苗、爛苗。
種植林下參的林地前兩年不必除草,但從第3年開始每年7月末8月初要進行1次除草,將高于參葉以上的雜草全部清除。
在雨季要注意排水,挖好排水溝,疏通水道,防止種植區(qū)內(nèi)有大水流。
林下參一般不易感染病蟲害,對林下參造成危害的鼠類主要有鼴鼠、山鼠等。
防治方法:一般春、秋兩季投放鼠藥誘殺或用夾子和下地箭捕殺。
一般于播種后15年或更長時間收獲。采挖時間為7~8月份,采挖時要避免傷根、斷須。挖后用柔軟的毛刷將人參上的泥土刷凈,不要將皮刷破,也不要將珍珠疙瘩刷掉,然后用水沖凈,晾干。
雖經(jīng)人工播種、拔草、看護等人工撫育,但不移栽、不搭棚、不施肥、不打藥,生長15年以上,林下參具有野山參的特征及功效,并逐步替代野山參。林下參現(xiàn)已被列為野山參范疇之內(nèi)。由于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隨著市場對野山參產(chǎn)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市場供需缺口越來越大,野生人參已越來越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林下參將替代野生人參,成為野山參市場的流通品種。發(fā)展林下參種植、加工產(chǎn)業(yè)前景廣闊。
李鑫,1982年生,吉林省敦化市人,碩士,中級經(jīng)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