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難出貴子 就是體現(xiàn)公平了嗎最近一篇網文被不少人轉發(fā),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寒門之所以難出貴子,很重要的原因是寒門的父母不努力奮斗、上進。“如果你不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你的孩子也很難實現(xiàn)他的夢想,把自己的夢想嫁接在孩子身上,越來越不現(xiàn)實?!备改覆恢琅^斗、上進,“等到孩子沒出息的時候,就開始抱怨階層固化,卻忘了別家孩子的父母搏命的時候,你在打麻將、玩游戲”。意思也就是說父母沒有給孩子提供足夠好的家庭環(huán)境,所以“寒門難出貴子”。
@王教授 家庭環(huán)境的營造,給予孩子的家庭經濟和文化資本,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的確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有越來越重要的趨勢。但是,寒門身處的社會底層與城市精英階層所能提供的家庭經濟和文化資本,根本不可同日而語,而且這遠不是僅靠家長個人的奮斗、上進就能改變的。它受制于多種復雜的社會因素,如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文化發(fā)展水平、國家的制度性安排等。
山區(qū)農村家庭與北京中產家庭所能給孩子提供的經濟文化條件,能比嗎?又哪是喊幾句要努力奮斗,就能夠輕易改變的?與社會精英階層相比,底層的奮斗過程更為艱難,限制上升的天花板更低,“奮斗18年才能和你喝咖啡”之語并不夸張。所以,近幾年來,國家層面推行面向貧困地區(qū)考生的專項招生計劃,這一“教育扶貧”政策,正是因為看到了基礎教育階段的不均衡所導致的貧困地區(qū)學生難上好大學的問題。
@婉婉 鼓勵人人奮斗,以奮斗的姿態(tài)撬動現(xiàn)實,改變人生命運,是一碗濃濃的雞湯。但是,個人成功不只依賴于個人的奮斗,還有賴于各種社會條件,有賴于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環(huán)境。有時候,運氣都可能是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生活在農村或者城市,東部或者西部,人生道路上的起點都是不平等的因素,也不必強求均等。國家為每個人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讓每個人公平地享有個人發(fā)展所必需的教育資源,公平地享有競爭機會權,更為重要。
@楊三喜 生活中確實存在一些不努力、不上進的父母,他們整日打麻將、玩游戲,但更多的父母為了生存、為了讓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在各行各業(yè)辛苦打拼。他們可能是在建筑工地上辛勤勞作的農民工,也可能是穿行在大街小巷的快遞員……他們的孩子卻很難在大城市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很少有機會成“寒門出貴子”的故事主角,你如何忍心指責這些父母不努力、不上進?
大學應該“嚴出”還是“寬出”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新出臺的《華中科技大學普通本科生轉??乒芾磙k法(試行)》中提到,對于學業(yè)成績未達標而受到學籍警示處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堅持正常學習者,將轉入專科層次或退學?!氨究妻D??啤毙抡l(fā)了網友的熱烈討論,也讓大學“寬出”和“嚴出”的問題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
@林澤洪 我今年6月從北京理工大學畢業(yè)。畢業(yè)前的一個月,是大學期間最“痛苦”的一個月。起初我以為,學校和老師不會對畢業(yè)生太較真。可在我提交了論文初稿后,導師又向我提出了大量修改意見,要求非常嚴格。離校前的一個月,幾乎每天都在通宵修改論文?,F(xiàn)在回過頭來看畢業(yè)前那一個月的煎熬,我心中更多的是感激。無論是知識技能還是心態(tài)觀念,那一個月里都成熟了很多。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只有挺了過來,手里的學位證和畢業(yè)證才顯得更有意義。
@胡娟娟 很多在校生缺乏危機意識,總覺得畢業(yè)是理所應當?shù)氖?,或者對自己的要求是“能畢業(yè)就行”,于是就松懈下來。事實上,學校每年都會有部分同學因學業(yè)不達標而延遲畢業(yè)或無法畢業(yè)。我支持“本科轉??啤闭?,實際上這個政策是一種學業(yè)救濟制度,給瀕臨退學的學生一條出路。對于“本科轉??啤闭?,首先能夠對在校生起到較強的警示作用,有利于塑造良好學風、校風,其次有利于提升社會對畢業(yè)生的認可度和信任度,最后這是對學業(yè)困難學生的一種“人文關懷”。
@長江學者劉海峰 包括華中科技大學“本科轉??啤闭咴趦鹊囊幌盗小皣腊汛髮W出口關”的政策值得充分肯定。這些政策的出臺,主要還是為了保證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并非所有學生都能適應其所在院校、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也有一些學生因沉迷游戲等原因,荒廢了學業(yè)。“本科轉??啤奔仁且环N淘汰機制,也是對學業(yè)困難學生的關懷,不至于兩手空空地走出校門。
相比于國外高校“寬進嚴出”的培養(yǎng)原則,國內高校推行“嚴出”政策要面臨更多障礙。我們社會注重人情關系和面子文化,一方面,無法順利畢業(yè)對學生而言是很難堪的一件事;另一方面,學生和老師某種程度上會形成“師生命運共同體”,學生答辯不佳或畢業(yè)困難,老師也會覺得“丟面子”,所以會想方設法地幫助學生通過考核、順利畢業(yè)。這些都導致了我們大學的淘汰率極低。希望在校大學生能夠把握好珍貴的大學時光,明確目標,努力學習,自覺抵制不良誘惑,為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這既是對老師和家長負責,更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手游 娛樂大眾還是“陷害”人生
一款游戲成為全民性、現(xiàn)象級,足見其魅力;又被稱為“毒藥”、“農藥”,可見其后果。最近,《王者榮耀》在一波波圈粉,同時又一波波被質疑。作為游戲,《王者榮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會,它卻不斷在釋放負能量。從數(shù)據看,累計注冊用戶超2億,日活躍用戶超8000余萬,每7個中國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戶占比超過20%。在此可觀的用戶基礎上,悲劇不斷上演:13歲學生因玩游戲被父親教訓后跳樓,11歲女孩為買裝備盜刷父母銀行卡10余萬元,17歲少年狂打40小時后誘發(fā)腦梗險些喪命……到底是游戲娛樂了大眾,還是“陷害”了人生,我們該如何解“游戲之毒”呢?
@王者歸來 游戲依托市場營利也無可厚非,但不設限并產生了極端后果,就不能聽之任之了。這種負面影響如果體現(xiàn)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該盡早遏制。以《王者榮耀》為例,對孩子的不良影響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游戲內容架空和虛構歷史;二是過度沉溺讓孩子在精神與身體上被過度消耗。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用戶的游戲需求,又要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面對各種聲音,游戲出品方近日推出了健康游戲防沉迷系統(tǒng)的“三板斧”,如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陸時長、升級成長守護平臺、強化實名認證體系等。有人說,這是中國游戲行業(yè)有史以來最嚴格的防沉迷措施。在某種程度上,人們看到了防范的誠意,但“三板斧”能否“解毒”還有待時間檢驗。
@張之白 游戲研發(fā)者不能只重刺激性而忽視潛在危害,不能只重體驗而不計后果。如果一款游戲埋藏了“魔鬼的種子”,那么一旦推向市場,就會害人害己。作為企業(yè),利益的吸引不能取代責任的擔當,正如一知名企業(yè)所堅持的,“不要作惡。我們堅信,作為一個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從長遠來看,我們會得到更好的回饋——即使我們要放棄一些短期收益。”為社會盡責、為發(fā)展盡力、為人類增添價值,“王者”才會真正“榮耀”。
我們需要認清的是,責任意識更應戰(zhàn)勝商業(yè)利益。須知道,游戲需要設計,孩子的未來也需要“設計”,而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妙手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