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極地氣候的雪域之巔,在中原大地,在蒼茫遼闊的最東方……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散落各地,未必相識,但那張縱橫祖國山河的鐵路網(wǎng)將他們緊密相連。在所轄線路上,他們忘我奉獻、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他們既代表自己,也代表著廣大鐵路青年,奮斗的青春是他們共同的底色
挑戰(zhàn)生命禁區(qū) 護航高原鐵路
自青藏鐵路正式開通運營以來,現(xiàn)任青藏鐵路公司格爾木工務段唐古拉線路養(yǎng)護車間副主任的于本蕃,帶領線路工在被稱為“天路之巔”的唐古拉地區(qū),擔負起青藏鐵路全線海拔最高、自然條件最差、災害最多125公里凍土線路的養(yǎng)護任務,為青藏鐵路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從青藏鐵路格拉段正式通車運營的近11年間,他始終堅守和秉承“挑戰(zhàn)極限、勇創(chuàng)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
2006年青藏鐵路開通試運營之初,于本蕃作為第一批工務派遣人員來到唐古拉線路車間雁石坪線路工區(qū)工作。
青藏鐵路線路設備最突出的兩大難題是高海拔和凍土路基。在線路養(yǎng)護方面,于本蕃堅持圍繞保持凍土路基線路穩(wěn)定和高海拔設備安全暢通兩大主題開展各項生產(chǎn)整修,帶領班組職工主動強化生產(chǎn)作業(yè)過程的自律與互控,自覺貫徹落實好安全生產(chǎn)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同時,成立多個攻關小組,先后攻克了《高海拔地區(qū)線路“小坑”整修》《如何減少凍土路基線路撥道回彈量》《如何進一步提高軟軸搗固機的搗鼓質(zhì)量》等技術難題。在長期的檢查整修工作中,他總結(jié)提煉了“看、測、析、敲、聽、驗”的“六標檢修工作法”,并得到上級組織的認可,在全段廣泛推廣使用。
在生命禁區(qū),于本蕃帶領身邊的養(yǎng)修隊伍在世界屋脊,挑戰(zhàn)著生命的極限,書寫著“艱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青藏鐵路職工的崗位忠誠。(于本蕃 青藏鐵路公司)
堅守初心的“掏糞男孩”
2015年,田莊從學校畢業(yè)來到鄭州動車段。他實習的地方叫整修組,主要處理動車組窗簾、電茶爐、座椅、衛(wèi)生間的零小故障,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在眾多故障中,大家最不愿意見到的就是衛(wèi)生間堵塞,一旦異物堵塞在關鍵部位,只能用手伸進充滿糞水的狹窄管道,或摳、或拽,一點點把異物取出。田莊第一次“掏糞”的時候,是幫師傅打下手,當中轉(zhuǎn)箱蓋板打開的一瞬間,田莊的眼睛辣出了眼淚,胃里翻江倒海。第二次處理衛(wèi)生間故障時,他主動向師傅申請自己動手。正值六月,他身穿一套密不透風的防化服,用膠帶把袖口纏的死死的,戴著三層橡膠手套。等到作業(yè)完畢脫下防化服,連襪子都能擰出水來。
田莊所在的班組每年要處置600余起因異物堵塞造成的衛(wèi)生間故障,其中一大半故障需要用手伸入糞水中進行排除。2016年春運的一天,為了保證工作進度,田莊等人一個夜班連續(xù)處理了4個因異物堵塞造成的衛(wèi)生間故障,回到班組后筋疲力盡。一番思量后,田莊與四位伙伴組成了“掏糞男孩”組合,設計了“掏糞男孩”卡通形象,拍攝了MV,利用新媒體平臺向公眾進行文明出行的倡議,并以全體機械師的名義制作了《致旅客的一份信》小卡片,利用休班時間登上高鐵,走近旅客普及知識。
今年8月,田莊踏上“圓夢中國人”的宣講舞臺,講述自己的特殊經(jīng)歷,呼吁旅客愛護公共設施,維護公共秩序,堅守初心,傳遞正能量。(田莊 鄭州動車段)
共青團東方第一哨
2012年7月,剛畢業(yè)的劉士佳來到了黑龍江撫遠,進入了佳木斯工務段撫遠線路車間工作。雖然同事們都非常照顧這個“新兵”,但是對于初來乍到的他而言,還是會有迷茫。從最基層的普通鐵路線路工人做起,從小到大沒受過累的劉士佳突然間難以接受,背井離鄉(xiāng)的感覺油然而生。他捫心自問,難道讀了十幾年的書就是為了當個平凡的工人?這種想法一度將他陷入困惑之中??墒?,越是抱怨,越是看不到希望。
后來劉士佳明白了,蹉跎下去就只能是一輩子的抱怨和平庸,既然認為自己是金子,那就得發(fā)出光芒。
思想的轉(zhuǎn)變是先行,角色的轉(zhuǎn)變是關鍵。那一年,劉士佳參加了路局團委的體驗式培訓和段團委舉辦的新職導入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讓他收獲了伙伴,掌握了局情、段情,更讓他明白了堅守在片土地的意義,而他自己也變得陽光、勇于擔當。五年里,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劉士佳沉淀了心情,安心在撫遠駐足、扎根,在最東線路工崗位上,在寒冷刺骨的冬季,在渺無人煙的野外,他用自己的勤奮積累了實踐經(jīng)驗,用自己的汗水見證了收獲的喜悅,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出了夢想的長度。
“請讓我——一名普通的共青團員,繼續(xù)在祖國的最東極,這個太陽最早升起的地方,堅定地站好這班崗,成為當之無愧的共青團東方第一哨。”(劉士佳 哈爾濱鐵路局佳木斯工務段)
懸崖上的“蜘蛛小子”
“我名字里有個‘磊,組成‘磊字的三塊石頭,注定我要和鐵軌、石砟和大山打交道。”鄭州鐵路局月山工務段“90后”橋隧工張磊這樣調(diào)侃自己。
能夠獨自上山清理危巖,是成長為一名合格橋隧工的必然過程和基礎能力,也是他內(nèi)心渴望達到的“初始目標”。
經(jīng)過了大半年的崗位鍛煉后,今年3月的一天,張磊提出要單獨進行掃山作業(yè),工友們幫他系好安全帶,一點點從山頂放下,“別慌,穩(wěn)住!”“加油!你能行”山頂和山下的工友們,不斷鼓勵著他。張磊靜下心來,用鋼釬撐住山體,身子一擰,雙腳踩在一塊凸出的石頭上,并穩(wěn)住身體,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絕壁飛舞,動作如同掛在懸崖上的蜘蛛那般飄逸。
經(jīng)過隨后的幾次掃山,張磊逐漸掌握要領和竅門,并且發(fā)現(xiàn)和清除了多處危及行車安全的隱患。
“用力做只是合格,用心做才能優(yōu)秀?!睆娜胛榈饺肼饭ぷ鳎@是他最喜歡的一句話。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10個月時間內(nèi),張磊參與檢查近200處橋隧涵設備,發(fā)現(xiàn)處理病害160多處,回檢合格率百分之百。
他雖然年輕,卻有著同齡人少有的沉穩(wěn);他雖然瘦弱,卻能只手拿起掃石鋼釬,在陡峭崖壁上攀爬挪移;他雖然靦腆,在關鍵時刻卻能沖鋒在前。(張磊 鄭州鐵路局月山工務段)
責任編輯 王海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