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青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薄爸黝}為先導,與生活同步,與教材并行”的主題式作文教學,能很好地解決作文“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旨在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探索作文教學新模式,提高作文教學質量。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關鍵詞:小學主題式作文指導
一、整合提煉單元習作主題,習作水到渠成。
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通俗易懂、經典優(yōu)美的文章,提煉成文本教材的形式,激發(fā)學生作文的興趣。通過整合和拓展單元文本,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新教材中意境優(yōu)美的情境圖、選取課外有關主題圖、有關閱讀資料,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使作文主題更貼近兒童生活,啟發(fā)學生多角度的想象,引導學生大膽地表達;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降低單元主題作文的難度,循序漸進,使習作水到渠成。如以神奇的自然景觀為題材的單元課文,適時引導寫景,學生有感而發(fā)寫下了《夢幻般的云霧》:清晨,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時,我從甜甜的夢中醒來,睜開惺忪的眼睛輕輕地推開窗戶,哇!只見眼前白花花的一片,云霧把所有的一切都遮蔽了,整個世界仿佛浸在乳白色的濃霧里。云霧在空中無憂無慮地飄動著,與無邊無際的藍天互相嬉戲,有的像可愛的小羊;有的像兇猛的老虎;有的像可怕的灰太狼。云霧一會兒飄這,一會兒飄那,真調皮。??!夢幻般的云霧給我們帶來趣味無窮的回味……
二、在生活中錘煉習作主題,引導抒發(fā)童情。
教師帶領學生聚焦大自然,關注社會動態(tài),體驗校園生活,引導學生親身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鼓勵學生以日記或游記的形式進行記錄,為習作開拓鮮活的源泉。根據(jù)節(jié)日、旅游、參觀等一系列主題來布置生活作業(yè),如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設計系列主題,冬至節(jié)讓孩子與家人一起做做湯圓,體驗團圓的氣氛;中秋節(jié)讓孩子背背寫月亮的詩詞,與家人共賞明月,這不僅給孩子們積累了寫作素材,同時也讓孩子們熱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如寫活動為主題的習作,先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真正讓學生在玩中體會到樂趣。如跳繩比賽,學生寫下了活動趣事:今天下午第二節(jié)課,班長帶著同學們來到教學樓下的操場上進行跳繩測試。劉老師安排好跳繩測試的順序:先由第一組女生和第三組男生跳,第三組女生和第四組男生數(shù)數(shù),然后對調。隨著班長大喊一聲:“準備,開始?!本o張的一分鐘開始了,同學們飛快地跳著,五顏六色的繩子上下?lián)]舞,遠遠看去就像五色的彩虹。只見跳動的同學一個個身輕如燕,數(shù)數(shù)的同學一個個認真仔細。開學到現(xiàn)在每星期的跳繩測試,讓同學們有了飛躍的進步。有些以前不及格的同學進步很大,甚至得滿分,確實值得表揚,我也很不錯,以一分鐘195下的優(yōu)異成績成為全班的第一名。
三、優(yōu)化學生習作思維過程,提升作文創(chuàng)意。
引導學生隨文學習,推導思維方式;擴大閱讀,積淀文化底蘊,領悟語言,驗證思維過程,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作文思維習慣。孩子喜歡觀察各種各樣的事物,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本子作為生活隨記本,積累寫作素材,發(fā)生什么就記什么,讓它成為學生習作的真正來源。如學生在日記中寫到:中午預備課前,我正在布置作業(yè)。突然,有同學告訴我外面“出事”了,我趕緊跑過去看什么情況。原來是小昊被305班的同學捉弄,笑他被女同學親了一下,同學逗得哈哈大笑,小昊覺得非常沒面子,氣得火冒三丈,沖動地前去把305班的門踹開了,結果把門上的螺絲釘撞壞了,彈到一位同學的牙齒上,磕的他嘴上出血了。老師知道后,嚴肅批評了小云,放學后讓他爸爸過來把門修好。從這件事我們要吸取教訓,做事不能沖動,無意中的小小惡作劇,可能帶來巨大的傷害。
四、鼓勵學生參與作文評價,提高作文能力。
葉圣陶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著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改的能力。”在學生完成主題作文的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作文評價,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他們的作文興趣,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
激勵學生自我圈改。將批改的權力最大限度下放給學生,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成為批改的主人。每次修改時,讓學生邊讀邊用紅筆圈劃出作文中用得好的詞句。每次在寫作前同學們都會根據(jù)自己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在優(yōu)秀范文里看、想、記。寫好后不但會在自己的作文上反復地找呀、劃呀,還喜歡去看看別人的作文,取他人之所長補充到自己的文章中來。誰也不愿意自己落后,漸漸地就會形成了一股“積累競爭風”,孩子們積累的心理需要被喚醒了。
引導學生互改作文。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看到其他同學的作文,多了相互交流的機會。經過多次批改實踐,學生對寫作的基本要求理解得越來越深刻。通過朗讀,發(fā)現(xiàn)句子不通、停頓不當、亂用標點、字跡含糊、錯別字等毛??;反復閱讀,找到文章結構、材料組織、內容中心、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方面的問題;寫好評語,注意眉批與總評的結合。互相交換批改更有利于刺激學生思考,令學生有被“確認”、被“接受”和被“欣賞”的感受,而這種被認同和贊賞的感受會轉化成一種“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內在動力,學生在批改中建構和提煉自己的語言,感悟寫作的方法、技巧,從而學會寫作,善于寫作。
主題式作文教學,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充分發(fā)掘語文教學資源,賦作文教學以生活的靈性。作文教學要讓學生的寫作過程演變?yōu)樾撵`體驗生活的成長歷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自由抒發(fā)、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和內心體驗,能輕輕松松的拿起筆書寫自己稚嫩的心。
參考文獻:
[1]張永勝;;淺談小學想象作文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5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