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曙光/文 紫云/攝影 制拓(浙江 海寧)
晴雨樓藏:明代云紋端石硯
◆朱曙光/文 紫云/攝影 制拓(浙江 海寧)
硯隨石形琢成,呈倒三角形硯,長160毫米,寬120毫米,高25毫米。三角形的石料對一般的硯工而言,是比較難處理好的。如三角形的頂角朝上作硯首,往往會顯得太尖銳,視覺上感覺不舒服。而作倒三角形,硯堂會變小,在實用方面感覺不合理,弄得不好還會有頭重腳輕之感,所以硯工一般不太喜歡用三角形硯石制硯。即使做,也常常要去掉一兩個角而后快,畢竟,硯是以方正為貴的。
歷代傳下來的三角形硯并不多見。比較典型的如廣東省博物館藏的《斗笠硯》。也有作蛤(蚌)形的,都是隨石造型的成功之作。
此硯硯首有一橢圓形綠色石眼,眼內(nèi)有黃色眼瞳。以此眼位置,這樣的石眼俗稱“高眼”,其主要功能是裝飾性。唐詢《硯錄》這樣說高眼:“……其生于墨池之外者謂之高眼,生其內(nèi)者即曰低眼。高眼尤為人所愛尚,以其不為墨所漬掩,??啥糜谇耙?。”
翰墨生涯,有時難免枯寂,是需要成人玩具來調(diào)節(jié)心理氣氛的,所以歷代端硯上的高眼很受追捧。有了高眼,硯價是要貴很多的。當然并不是每個石眼都能成為高眼,這完全取決于硯工對硯石的精心設計、謀篇布局。若經(jīng)過妙手獨運匠心,石眼既能完全契合整硯的意境,又恰好能出現(xiàn)在硯上合適位置,那就是天人合一的點睛之作了。
此硯以云紋為裝飾,精雕的云紋非常簡潔,完全依石形琢成,氣勢連貫,氣韻生動。如一抹輕云,在天際飛飏;如素流激湍,在林間回旋。而點綴在云紋間的石眼,如云霓流嵐中的朦朧孤星,出沒天際;又如高山流水中的秋月,靜影沉璧,別有一番意境。
細看之下,此硯全部的雕工只有那一條云紋,縈繞著那顆石眼,僅此而已。沒有山,沒有水,卻可以依你的心境,或感受到云水繚繞,或感受到天高云淡,或感受到天朗氣清。如明人的小品文,雖只一鱗半爪,三言二語,卻經(jīng)得起長久的品味。這樣的硯,看起來順眼,用起來順手,洗起來順暢。
有時真想不明白,為什么現(xiàn)在的山水硯一定要雕得那樣“山重水復真無路”?滿硯山峰溝壑、流泉飛瀑,只是既無濡毫池,也少研墨地,有時硯堂里還會高高地鼓起幾個石眼,稱作硯實在是有些勉強的。
云紋硯
云紋硯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