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洵
摘要:社會飛速發(fā)展導致高等專業(yè)技術人才稀缺,國家提倡發(fā)展教育的同時大量增加教育資源的投入,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如何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已經成為高校財務人員需要考慮的問題。學者提出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方法,研究表明其能夠改善配置資源和使用效率等問題。本文首先介紹財務績效評價的主要內容,之后分析目前財務績效評價工作中主要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完善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財務績效評價;評價指標;評價標準;評價體系
20世紀80年代,高校財務績效評價被西方國家運用于評價高校的辦學水平和財務狀況。在我國,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視,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保證高校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狀況下,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將財務工作從核算型向績效型、管理型轉變,已經成為高校必須要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實施高校財務績效評價可以客觀的反映高校的財務管理狀況,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資源,降低財務風險,為學校抓住機遇,做出正確決策,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重要依據(jù)。
一、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主要內容
(一)什么是高校財務績效評價
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是績效評價的衍生內容,績效評價包含財務績效評價,財務績效評價又包括了高校財務績效評價。
績效評價是企業(yè)管理者運用專業(yè)的指標體系來客觀評價企業(yè)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反映出企業(yè)真正的營運、償債、盈利等能力,為企業(yè)管理者做出正確決策提供客觀依據(jù)。
財務績效評價按照評價對象的不同,可以分為高校財務績效評價與企業(yè)財務績效評價。主要是運用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通過一系列客觀反映評價對象發(fā)展情況、財務及經營狀況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計算、分析、說明的一種評價分析方法。
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對象是高校。也是運用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針對高校的特點,結合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客觀的將高校的資金使用效率、資源合理配置率、教學科研成果等評價結果通過排序、分析、匯總等方式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方法。
(二)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
高校財務績效評價主體、評價客體、評價方法、評價標準、評價指標、評價報告構成了完整的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評價主體的組成非常廣泛,只要是直接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必須根據(jù)評價結果做出決策的自然人或法人都可以成為評價主體。也就是指為誰評價,誰就是評價主體。評價客體是指誰被評價,誰就是客體,即高校。評價方法是結合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標準與指標,對高校財務狀況進行客觀評價的具體手段,只有采用具體的評價方法才能使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運轉起來。評價者常采用模糊綜合評判法、層次分析法等作為評價方法對高校財務狀況進行評價。評價標準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高校資金使用狀況的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外界宏觀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常用的經驗標準、歷史水平標準等都會隨著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變化。評價指標一般包括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評價指標要能夠客觀反映出高校的資金使用狀況、教學科研水平,要綜合考慮高校的特色、指標選擇的相關規(guī)定與影響因素。高校財務績效評價報告是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報告中形成的結論性文字對于管理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報告中會客觀反映出高校的資金使用方面、教學科研方面、資源配置方面等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二、高校財務績效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財務績效評價認識不足,缺乏相關管理辦法
目前,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重改革,輕管理”、“重教研,輕管理”的現(xiàn)象,財務管理工作依然以核算為主,還沒有向管理型轉變,許多高校教職工認為進行財務績效評價主要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安排的任務,是財務人員的主要工作,是上級部門了解和檢查學校財務狀況的依據(jù),對學校的財務管理工作發(fā)揮不了什么作用。這種認識最終導致財務績效評價只是為了完成任務,不能發(fā)揮真正的指導作用。與財務績效評價相配套的管理辦法也未及時制定,財務績效評價的相關政策、制度都處于探索階段,有待進一步建立與完善,這對高校財務績效評價規(guī)范化管理將造成極大影響。
(二)評價指標與標準較難確定,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評價指標與標準是對財務狀況作出客觀評價的核心內容。在我國高?,F(xiàn)階段的評價過程中,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多偏向于財務指標,很少會考慮非財務指標,評價指標過于單一。其實,對于高校資源配置的合理性評價不僅要考慮經濟因素,還要考慮社會文化、社會效益等各方面因素,所以,還應選擇適當?shù)姆秦攧罩笜?。同時,部分指標的確定只是根據(jù)評價人員的經驗和職業(yè)判斷,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每所高校都具備自己的特征,統(tǒng)一的評價指標不能反映出高校的特色,由此構成的評價指標體系過于追求量化,客觀性不夠,存在以偏概全的現(xiàn)象,各指標對評價的影響程度無法反映出來,不能科學合理的反映高校的財務績效狀況。如何正確選擇能反映出高校特殊性的評價指標,建立具有完整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合理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問題。
(三)缺乏財務績效評價監(jiān)督與考核機制
許多高校教育資源的使用狀況都缺乏應有的監(jiān)督、考核與評價,對財務績效評價缺乏監(jiān)督和考核機制將導致資金使用不規(guī)范、隨意使用項目資金、高價設備閑置浪費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使高等教育資金使用效率與合理配置資源成為空談,財務績效評價工作流于形式。有力的監(jiān)督與考核機制對于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管理監(jiān)督、內部控制和管理效果的趨勢和方向,是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有效實施的重要保證。
三、完善高校財務績效評價的相關建議
(一)增強財務績效評價認識,建立財務績效評價管理辦法
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并不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也是學校每個部門、每位教職人員的事情,要做好財務績效評價工作,需要每個部門、每位教職人員支持與配合。首先,高校領導必須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樹立績效管理理念,大力支持與宣傳財務績效評價工作產生的積極作用,使廣大教職工能夠意識到財務績效評價的重要性,清楚認識到財務績效評價能夠有助于提高高校財務管理效能,保證資金使用效率,能夠有利于學校更好的發(fā)展,從而理解與配合實施財務績效評價工作。其次,應該建立財務績效評價管理辦法,健全規(guī)范財務管理規(guī)章制度,使財務績效評價工作能夠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據(jù),有據(jù)可查。
(二)科學確定評價指標,完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
在確定財務績效評價指標時應考慮科學與全面性、可比與一致性、客觀與可操作性、動態(tài)與完善性、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性等原則,選擇出能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構建以效益評價為主要內容的高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財務指標應該選取能反映財務綜合實力、運行績效和發(fā)展?jié)摿Φ闹笜?,非財務指標應該選取能反映教學績效狀況、專職教師狀況、科研績效狀況、科研成果狀況、科研能力狀況和資產設備利用狀況等指標。只有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結合起來構成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才能客觀、完整的反映高校的財務狀況、教學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業(yè)績和成果,使其成為高校績效管理的核心與重要手段,成為進行高校財務績效評價工作的程序與保證,才能使評價結果成為上級主管部門了解高校財務狀況、制定教育政策、進行高等教育經費分配的重要依據(jù)。
(三)建立財務績效評價監(jiān)督與考核機制
只有建立財務績效評價監(jiān)督與考核機制,才能使人們意識到財務績效評價工作的重要性。構建財務績效評價監(jiān)督體系,可以通過引入外部審計制度,通過第三方對財務績效評價工作進行監(jiān)督,或者通過紀檢部門對財務績效評價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同時歡迎所有教職工參與到監(jiān)督工作中來,構建全方位的監(jiān)督體系,以此來有效約束高校管理者,正確引導和規(guī)范高校的辦學行為,經營管理方式,促使高校將現(xiàn)狀與未來結合起來,促進其飛速發(fā)展。同時應該建立考核制度,對各職能部門上報的財務績效自評報告結果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人員工資掛鉤,以此激勵教職工,調動大家參與到財務績效評價工作中的積極性,依法規(guī)范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與辦學行為,為高校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樓建設.創(chuàng)新財務管理下高職院校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改革研究[J].中國市場,2013(33).
[2]唐英.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淺談[J].財務會計,2012(7).
[3]楊靜媛.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7).
(作者單位:江西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