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
李鎮(zhèn)西,一個教育界響當當的名字,一個被稱為“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老師,當代著名教育家,全國著名的優(yōu)秀語文老師和模范班主任。
一次難得的機會,有幸親臨現場,聆聽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報告,幾個小時的報告會上,李鎮(zhèn)西老師飽含深情、靈動飄逸卻又幽默詼諧。他以其淵博的學識,豐富的經驗,深刻的思考與真誠的態(tài)度,詮釋著他的教育理念,體現著他的教育智慧,滲透著他身為教師“樸素最美、幸福至上”的獨特感受,演繹著他的教育傳奇。參會的教師都經歷了一次心靈的共鳴與洗禮,真切地領悟到教育的真諦:真教育就是樸素的教育,好老師就是享受幸福的老師。
精彩的講座,不僅僅帶給我們激情與想法,更應該能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在整個講座過程中,李老師不時說出一些樸素而引人深思的話,我摘錄了幾條,希望能引起我們大家的思考:
一、教育,是一種依戀。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對孩子的依戀之情是教育修養(yǎng)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耙缿佟笔且环N難分難舍的感情,當依戀之情產生時,作為老師,你便會盡量多地參與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從多個方面感受每一個學生的獨特之處,可愛之面,而不會簡單地以成績的高低、個人的好惡評價學生的優(yōu)劣。阿莫納什維利也曾說過,“誰愛兒童的嘰嘰喳喳聲,誰就愿意從事教育工作,而誰愛兒童的嘰嘰喳喳聲已經愛得入迷,誰就能獲得自己職業(yè)的幸福。”這句經典之言不僅解釋了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也讓我們明白耐心與熱愛是教師最重要的稟賦。
其實,依戀和被依戀都是一種溫暖的幸福。雖然我們的工作很忙很累,但是每當你聽到學生熱情地喊“老師好!”、“老師,您辛苦了!”、“老師再見!”的時候,還有學生敬隊禮或頷首致敬的時候,一種滿足感會油然而生,所有疲勞煩惱都暫時忘卻。也許我們當初選擇了教師工作就是為了這種簡單的幸福。
我想,這就是老師對孩子們的愛和孩子們對老師的依戀吧。真的很希望自己成為依戀學生和被學生依戀的老師,和孩子們彼此關愛,共享快樂。
二、教育,是一種理解。
李鎮(zhèn)西老師說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跡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盡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我們便構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發(fā)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那么,到底什么是理解呢?李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張照片,照片上,一位很小的孩子雙手抱著一尾大魚在親吻。李老師講,大家看,這孩子是多么喜歡這條魚啊,又是擁抱又是親吻,可他知道魚需要什么嗎?(一片沉寂)魚需要水?。∷绱讼矚g這條魚的結果是魚死掉了?。ㄒ魂囆鷦樱┗叵胍幌挛覀兊慕逃?,老師們,你們知道兒童需要什么嗎?你確定嗎?(喧動后沉寂)一個學校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教師卻兢兢業(yè)業(yè)!——(全場嘩然)愚蠢的教師,兢兢業(yè)業(yè),培養(yǎng)出的是什么?(全場深思)所以,我們要理解兒童,要有兒童般的情感,要有兒童般的興趣,要有一顆童心。
是啊,我們真能確定我們的教育是孩子們所要的嗎?我們真能確定我們的教育對孩子有用嗎?我們真的確定,我們理解孩子嗎?我們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過嗎?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過嗎?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過嗎?用孩子的興趣去探尋過嗎?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過嗎?
我想,我們不敢確定!至少,我不敢確定!我一時悚然!
三、教育,是一種尊重。
“是否尊重學生,不在乎我們的動機,而是學生的感受?!崩罾蠋熆偸钦Z不驚人死不休!“決不能以‘我是為你好或‘嚴師出高徒之類的理由剝奪學生的尊嚴?!?/p>
隨后,李老師給我們分享了幾個小故事。第一個是自己剛參加工作時,班里有位差生任安妮遲到被罰站。結果這孩子竟然檢查出白血病,不久去世了!李老師的愧疚溢于言表!第二個是十年后,班里有位差生安超要轉學,李老師竟然很惆悵,不肯。結果還是轉走了。兩天半后,學生竟然又要轉回來!李老師當時一口答應了。孩子家長走后,李老師才意識到,這哪是自己能決定的事啊!他所在的學校是重點中的重點,要想到這里上學有多困難,你知道的!李老師不愧是李老師,幾番和校長談話后竟然成功了!并且,在這位學生(安超)回到班級后,還特意為他舉行了主題班會,讓安超和所有的學生感受到了真正的尊重!
他這樣說道,“我不能放棄我的每一位學生,也不能因為成績不好就不尊重學生。民主不僅是一種政治制度,而且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其核心就是對人的尊重!”
李老師震耳發(fā)聵的話語至今在我耳畔回蕩。我捫心自問“如果像我班的張X、張X博、黨X桐要轉學,我會怎樣?”我反復揣摩我的表現,我決定我會淡然的掩飾自己內心的狂喜與他父母交談,甚至表現出一絲挽留。家長走后,我會興奮地歡呼雀躍!大呼萬歲!真的,我想我會這樣做的!但,他們呢?他們會怎樣想呢?我不敢想!
總之,李老師把教育當作了他的生命中的一部分,整個講座中,旁征博引,妙語連珠,最打動人心的當然還是一個個跌宕起伏、曲折動人的故事,發(fā)人深省、撼人心魄。在他的言語中沒有煽情的鼓動,也沒有空洞乏味的理論說教,他就是一個睿智的長者,善意、毫無保留的和我們分享著他珍藏多年的成功經驗。看著那車站依依惜別的動人畫面,聽著他把教過的孩子的名字、特點、情況等如數家珍般地倒出,聽著他寫班主任日記時的歡欣,他對于一學期幾十萬字記錄的溢于言表的得意,我終于明白了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對學生對教育有著怎樣的一顆赤子之心,他和孩子們一起在成長……
老師們,如果要問你:教育是什么?你會作何回答呢?李老師這樣說:教育是一種依戀,一種理解,一種尊重,一種傳遞,一種博愛,是一種樸素最美,幸福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