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健
(南京曉莊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1)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實驗室功能開發(fā)策略探析—以南京某高校計算機學院為例
杜 健
(南京曉莊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1)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下多數高校實驗室雖然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教輔功能,但開發(fā)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學應用,對于其他影響因素嫁接不足,信息技術應用模式單一,創(chuàng)新性模式挖掘粗淺,技術改革及價值定位存有單維度發(fā)展趨勢,發(fā)展模式保守、滯后且被動。文章以南京某高校實驗室基本應用情況為研究基礎,以探討高校實驗室開發(fā)通過多維度創(chuàng)新策略的是否具有可行性為研究重點,從而為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及實驗室的功能拓展提供科學數據及發(fā)展思路。
實驗室;開發(fā)策略;計算機
1997年4月,我國第一次信息化工作會議首次正式提出包括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和產業(yè)、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規(guī)和標準6個要素的國家信息化體系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信息化是指培養(yǎng)、發(fā)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過程分為起步、應用、融合和創(chuàng)新4個階段[1]。
高校信息化建設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應用在社會的各行各業(yè)發(fā)展中,高校發(fā)展建設也同樣因為與信息技術的緊密結合,正加快其發(fā)展速度。進入21世紀,我國提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四化的偉大戰(zhàn)略之后,教育部也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實現教育跨越式發(fā)展”的宏偉的目標戰(zhàn)略。如何借助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環(huán)境,積極探索高校實驗室的功能開發(fā)及價值定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教育部提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模式[2]”?;谛畔⒓夹g的實驗室應時而生,實驗室是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實踐和各類型應用程序開發(fā)、學習及訓練的場合。主要面向計算機專業(yè)及其他專業(yè)學習信息技術的學生,目前所服務的內容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軟件工程和網絡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yè)。其與其他院系尤其是文科院系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有著較明顯的區(qū)別,有著較高的自主性、高效性、技術性,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fā)展,實驗室拓展了教學模式,優(yōu)化了技術應用,與信息教學的聯系度日益加深,但對于功能技術的拓展方面,仍需要脫離單維度的變革模式,應多維度地聯系積極因素,進行技術挖掘和功能嫁接。
目前,南京某高校計算機學院(以下簡稱我院)實驗室在校內建設“思科網絡技術應用”“華為網絡技術應用”“Oracle數據庫應用”“趨勢科技信息安全”“蘋果RTC中心”“蘋果IOS應用開發(fā)”“Andriod智能終端應用”以及“物聯網”等專業(yè)實驗室共計22間,占地面積約為4 100 m2,設備總值1 500萬元。實驗室可在線同時提供1 200個學生終端,支持視頻廣播、自主學習、教師遙控、隨堂測驗、分組討論、程序設計案例測定、模擬實踐等軟硬件配套,這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實際操作,更深入培養(yǎng)和積累了學生實踐經驗和操作水平。
實驗室的硬件組成主要包括:終端設備、服務器、網絡傳輸設備、投影儀等;軟件主要包括:各類教學軟件、操作系統(tǒng)、殺毒軟件、學科應用平臺系統(tǒng)等。近年來關于師生使用反饋及使用者的問卷調查顯示:首先,基礎硬件設施實驗室設施較陳舊,硬件配置較低,不能完全適用于各類教學軟件的應用,存在卡機、藍屏等技術問題[3]。其次,實驗室使用方面以發(fā)揮基本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為主,相關技術模式需要進一步挖掘。對于實驗室的功能開發(fā)研究,應區(qū)別于傳統(tǒng)單一、粗淺的更新及發(fā)展模式?;诖耍疚奶岢鰟?chuàng)新型實驗室的開發(fā)策略,多維度嫁接相關影響因素,為計算機教學服務。
實驗室開發(fā)管理模式與學院各學習社團形成新式開放模式,我院以創(chuàng)新學習興趣小組為組織形式,成立了“移動互聯網”“數學建?!薄霸朴嬎慵夹g”“物聯網技術”“機器人”“創(chuàng)客教育中心”等專業(yè)社團。社團化學習模式能積極調動學生的組團學習的熱情,能充分發(fā)揮實驗室設備優(yōu)勢,采用課堂內和課堂外教學、線上和線下教學、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實踐水平,從而促進學生鞏固和加深專業(yè)課程的學習。
2016—2017年度第一和第二學期實驗室正常課程教學使用課時統(tǒng)計9 213課時。目前4號樓10間實驗周一至周五18:00—21:00對學生免費開放,為學生提供實驗場所。
根據學生上機登記信息顯示每天處于滿員使用狀態(tài),對于實驗室用于學生課余自主學習實驗課程。例如:4201實驗室主要用于“Web程序設計”的開放范圍,學生在這間實驗室完成任課教師布置的學習計劃和作業(yè)。4202實驗室每周一至周五晚18:30—21:00開放,提供“安卓程序設計”的課程的學習開放需求,學生自主演練安卓程序的開發(fā)技能。該實驗室的突出優(yōu)點是模擬真實的開發(fā)環(huán)境,為程序設計中涉及的環(huán)節(jié)提供詳細的背景介紹和技術參數。這些背景分布于模擬出的公司網頁、技術溝通、相關文字材料之中。學生需要按照指定的流程,悉心查找、總結歸納,方能對程序設計和開發(fā)的整個流程作出全面的把握。此外,該系統(tǒng)還提供了評分功能,學生提交程序開發(fā)任務后能立刻得到回饋。從格式、參數等方面得到系統(tǒng)給出的參考修改意見和總體評分。雖然該評分系統(tǒng)不能完全替代教師批改,但是其反饋的及時性是一大特色,給出的修改意見也很有參考價值。
任課教師積極組建QQ學習群組,便于遠程指導學生完成各類軟件的使用。例如,我院某教師在實驗室上課,通過QQ群文件與學生共享課程所學以及課外拓展學習所涉及的應用軟件,應用問題可以通過群功能及時解決,通過群發(fā)布和收集課堂和課后的學習任務,并及時進行師生間的溝通和反饋。學生課后練習應用軟件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通過QQ的遠程協(xié)助功能,直接遠程連接學生計算機進行相關功能的演示操作,這類交流方式和指導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另外,網上直播是目前學生熱情度比較高的互動模式。直播時間主要是周六晚6:00—8:00;直播內容有服務器安裝講解、安卓系統(tǒng)開發(fā)策略等,活動目的在于以直播這種較為輕松的方式,促進社團成員的內部交流以及社團和外部的溝通,讓更多的學生了解計算機、重視程序開發(fā)。活動也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社團成員們感受到了學習樂趣,對信息技術的內涵有了新的認識,對不同的程序應用方式也有了相應的了解。
我院實驗室開發(fā)定位不局限于傳統(tǒng)教學使用,也不僅僅單一拓展為自主學習的功能開發(fā),其發(fā)展定位趨于多元化。例如,畢業(yè)班學生畢業(yè)論文寫作需要使用計算機設備、訪問電子資源,實驗室從學生使用便捷的角度出發(fā),提供開放服務,提高實驗室利用率。同時,將往屆畢業(yè)論文數據(導師信息、論文選題、寫作方向、優(yōu)秀論文等)結合學校教務處相關資源和平臺,搭建外院網上選取導師的智能平臺,保障學生均能公平、公開、公正地選取導師,鞏固外院良好的教學風氣。目前已處于籌建數據庫階段。另外,通過安卓開發(fā)實訓系統(tǒng)為拓展實驗室傳統(tǒng)操作(播放音視頻、一二級考試)充分挖掘硬件設施的應用價值,發(fā)揮平臺資源的整合,為師生實驗室使用提供多元化發(fā)展提供參考思路。
實驗室的發(fā)展變革和價值定位,不是一成不變,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應有較為敏銳的職業(yè)素養(yǎng)、較為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和富有遠見的教育改革方法。只有學校、教育管理部門、教師及學生協(xié)同努力,切實履行各自的教、學、管的使命,才能為實驗室的應用創(chuàng)新、技術革新及計算機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做出貢獻,輸出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1]劉洋洋.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及促進策略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2]托賓·哈特.從信息到轉化:為了意識進展的教育[M].彭正梅,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102-118.
[3]白綏凱.地方高校數字語音系統(tǒng)結構和設備管理規(guī)范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93-96.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aboratory fun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taking a computer college in Nanjing for an example
Du Jian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211171,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survey data, most of the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have strengthened the teaching function, but the development is limited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lication. For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ode is simple and the innovation mode is used to excavate superficiality, there is a single-dimensional development trend in technical reform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is conservative, lagging and passive. This paper discusses whether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multi-dimensional innovation strategy is feasible, based on the basic application of the laboratory of a university in Nanjing,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and development idea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function expansion of the laboratory.
laboratory; development strategy; computer
南京曉莊學院2015年思政教育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5SZKT13。南京曉莊學院2016年教改研究重點課題;項目編號:2016ZD38。南京曉莊學院2017年思政重點課題;項目編號:2017SZKT05。
杜?。?986— ),男,山東棗莊人,實驗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管理和計算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