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南??
摘 要:一個健康的體魄是進行其他一切學習和工作的前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多的事情可以被工具代替,在學生群體當中,私家車接送上下學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非常普遍,學生把步行當成一件痛苦的事,學生的課余生活也漸漸的被一些電子產(chǎn)品和網(wǎng)絡游戲填滿,不再進行戶外活動,這樣長時間的不鍛煉導致了學生的體質(zhì)越來越弱,所以在學校體育課的教學上,要改變這一種現(xiàn)象,讓學生健康鍛煉,快樂成長。本文圍繞“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體育;分層教學
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得到適當?shù)腻憻?,增強小學生的體魄,是當下體育課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傳統(tǒng)體育課堂進行集中教學,所有的體育項目都要求每一個學生去完成,每一個學生的訓練量都是一樣的,但是由于學生的體質(zhì)各有不同,有的學生鍛煉下來身體十分吃不消,達不到健康鍛煉的目的,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而體質(zhì)比較好的同學在這些訓練中并沒有發(fā)揮出最大的潛能,也得不到充分的鍛煉,所以根據(jù)學生的體質(zhì)進行分層教學,保證每一位同學的合理鍛煉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
一、 合理分層,科學分配
分層教學就是根據(jù)學生現(xiàn)有的能力,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進行教學,分層的科學性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如果分層不合理就會導致教師教學內(nèi)容分配的不合理,讓每個層次的學生不能夠獲得最適合自己的訓練量,也就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合理分層是順利進行分層教學的保障。教師通過一定的體能測試了解到每個學生的體質(zhì)的不同,比如有的學生爆發(fā)力比較強,但是缺乏耐力,而有的學生耐力非常好,但是短程爆發(fā)不夠,有的學生力氣比較大,而有的學生氣力不足,這樣根據(jù)學生的各方面體能狀況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進行針對性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比如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學生各方面綜合素質(zhì)都比較好,有較強的爆發(fā),耐力也比較好,各方面的測試成績都比較好,這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shù)倪M行加強教學,在一定的基礎訓練上幫助學生突破自我,讓學生能夠在保持健康強壯的體魄的同時具有一定的體育專業(yè)水準。第二個層次的學生在某方面具有比較突出的能力,但是弱勢也比較明顯,屬于需要進行針對性提高完善的群體,這一層次的學生各有所長,所以在進行教學和學習時可以做到取長補短,優(yōu)劣互補,每一位學生都能在體育課堂中彌補自己的弱項,同時也能夠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第三個層次的學生在體育能力上面,各方面都比較弱,屬于典型的缺乏鍛煉的群體,但是過于高強度的訓練也會讓他們消化不了,所以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對于這一層次的學生要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根據(jù)他們的能力進行針對性教學,慢慢的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幫助他們改善自身的體質(zhì)。這樣的合理的分層,可以讓學生得到有效的鍛煉,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zhì),但是在分層的期間,一定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不能夠讓學生覺得我是因為太弱所以才被分到這個層次,讓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對體育課學習抱著一種消極的情緒,這會非常影響學生在體育課上的表現(xiàn),所以在分層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這是幫助他們更好的提高,并且在他們進步的同時也會將分層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保證分層的科學性。
二、 教學分層,各有所獲
對于學生之間所產(chǎn)生的差異,教師應該對其根本原因進行了解和探尋,是生理機能的原因,還是心理對體育活動有某種障礙,或者是學習態(tài)度,或者是對體育課的認識不足,了解到學生的這些情況之后,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方式,比如對于比較懼怕體育活動的學生可以采取言語激勵法,幫助學生克服懼怕的心理,樹立信心,而對于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shù)恼归_學習小組,采取游戲的方式讓學生之間自由交流學習,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同時,各層次的學生體質(zhì)不同,所安排的教學內(nèi)容和練習量也不同,對于第三個層次的學生來說,安排的內(nèi)容應當少一些,簡單一些,而練習量則相應的多一些,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訓練從而掌握學習的內(nèi)容,完成一項任務后可以增加難度再進行訓練,而第一個層次的學生主要是通過反復練習,形成動力定型,因此教師給他們安排的教學內(nèi)容比較單一,練習量較大,在保持良好體能的前提下兼顧運動強度,平時還可以多了解一些比賽的規(guī)則和裁判法,把技術練習和戰(zhàn)術運用有機結合,在較高的起點接受新的挑戰(zhàn)。
三、 有效指導,分層評價
分層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教師布置任務之后,往往是由學生進行自主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練習動作的不規(guī)范,在訓練過程中偷懶等等,在發(fā)生這些情況之后教師應該耐心的給予指導,鼓勵學生積極的進行運動鍛煉,遵循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分析學生的錯誤,糾正他們的動作,激發(fā)學生進行鍛煉的動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在體育課評價階段,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進步程度為標志,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的過程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學生也會以此為動力,在體育課中更加積極的展現(xiàn)自我,可采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以及學生互評三種評價方式綜合的模式,讓學生對于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有更完整的了解,并且也能夠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及時的調(diào)整教學方案。
小結總而言之,分層教學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這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在設計教學內(nèi)容時,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圍繞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科學合理的分層,保證分層的合理性,讓教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在教學內(nèi)容上進行相應的分層,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安排,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效指導,幫助學生更好的訓練學習,用評價機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讓他們在體育課堂訓練中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參考文獻:
[1] 高小兵,教學中的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
[2] 唐春花,體育教學中落后生的類型及對策研究,南京體育學報,20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