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宗侗史學研究綜述

      2018-01-01 01:56:05
      關鍵詞:古史學界史學

      李 沛

      (淮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

      李宗侗(1895—1974),字玄伯,河北高陽人。早年留學法國,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中法大學及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員。李宗侗在中國現(xiàn)代學術史上一度非?;钴S,但自從他1948年赴臺后,因兩岸學術交流中斷,以致在大陸長期聲名不顯。學界對于李宗侗的研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39年出版《中國古代社會新研初稿》至1948年赴臺前,這一階段學界重點關注了李宗侗在古史研究領域的成就,蔡元培、顧頡剛、楊堃等學者就其古史研究發(fā)表評議。1974年,李宗侗逝世,臺灣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紀念文集《李玄伯先生哀思錄》,收錄許倬云、孫同勛、文長徐、芮逸夫、杜維運等學者的紀念文章。這些紀念文章側重不同,或評價李宗侗的古史研究,或關注其清史研究,或感佩其人格學養(yǎng)。隨著兩岸關系的改善,大陸學者對李宗侗學術的關注日漸回溫,劉家和充分肯定了李宗侗的古史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徐韜的碩士論文《李宗侗學術初探》(2010年)揭開了系統(tǒng)研究李宗侗學術的序幕。福建師范大學黃遠東的碩士論文《李宗侗古史研究——以〈中國古代社會新研〉為例》(2013年)為系統(tǒng)研究李宗侗學術再添新章,系統(tǒng)梳理李宗侗史學研究的發(fā)展脈絡,將李宗侗史學成就更全面地展現(xiàn)于學界。

      目前學界對李宗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學術背景,中國古史研究,清史、史學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和廣育后學五個方面。本文就此展開論述,敬請方家批評指教。

      一、關于李宗侗學術背景的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徐韜的碩士論文《李宗侗學術初探》與福建師范大學黃遠東的碩士論文《李宗侗古史研究——以〈中國古代社會新研〉為例》皆是系統(tǒng)研究研究李宗侗學術的著作。在論述李宗侗的學術背景時,前者以“從世家子弟到新潮學人”“故宮四年”“潛心學術的歲月”三時段為線索,介紹其學術背景;后者從“家學淵源”“留學法國”“時代影響”三方面介紹其學術背景。兩篇文章在論述這一主題時存在相同之處,亦各有特色。

      首先,兩篇文章皆以時間發(fā)展的順序論述之,大底內(nèi)容分為五個時段:一、學習傳統(tǒng)文化階段;二、留法階段;三、積極應世階段;四、轉(zhuǎn)折階段;五、潛心學術階段。

      其次,兩篇文章各有特色。徐韜的文章主要突顯李宗侗積極應世的志趣、關懷時政的情懷以及獻身學術的精神,而黃遠東的文章則突顯李宗侗史學方法的形成,于鋪陳處埋下伏筆,為后文介紹李宗侗的史學方法及成就作以鋪墊。知其人、論其學,徐韜關于李宗侗學術背景的介紹,側重點在“人”,而黃遠東的文章著眼處在于“(李宗侗)學識淵博,古文功底扎實,出身于晚清名臣、帝師宰相李鴻藻之后,對研究清史有很多便利”[1]10,將著眼處放于“學”。綜其兩者,我們對李宗侗其人其學的背景都有所了解,前者重“人”,后者重“學”,若是將二者的思路糅合為一,著重研究其學術背景與學術思想的關聯(lián),或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二、關于李宗侗的中國古史研究

      “古代史是玄伯師早期研究工作的重點”[2]2,1939年,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新研初稿》由上海開明書局出版。該作借鑒法國史家古朗士的史學研究方法,多有創(chuàng)見,可謂當時國內(nèi)古史研究領域的一朵奇葩,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可。蔡元培為其作序,肯定了李宗侗在研究古史時對于民族學知識的運用,認為“歷史的材料,以有文字而后為限斷;過此則有資于史前學及考古學。但史前學之所得,又往往零星斷爛,不能為獨立的說明;乃有資于旁證的民族學?!盵3]3除此之外,還點明《新研》的五點精要:“一、中國有圖騰制;二、中國祀火的事跡;三、中國曾有母系制;四、昭穆的更迭;五、堯舜的薦賢?!盵3]4這五點精要從新穎的角度解釋了部分過往學界存疑的古史問題,蔡序則更突顯其重要性。

      楊堃在40年代末期發(fā)表《評〈中國古代社會新研初稿〉》一文,肯定了李宗侗的古史研究,認為“若從方法論而言,實堪稱為一部劃時代的著作”[4]117,但對其社會史學和比較史學的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指出李宗侗在比較時“一方面應比較其同點,一方面亦應注意其差別”[4]121。這篇書評客觀評價《新研》,有揚亦有抑,對我們正確認識此書的史學價值大有裨益。

      芮逸夫認為李宗侗的古史研究有三點突出貢獻:一是證明春秋末期以小人階級為主的新的“士”階級的崛起;二是證明我國古代確有殉葬和人祭的存在;三是證明我國古代姬、姜二姓的頻繁聯(lián)姻,正如遼代蕭氏與耶律氏的外婚制[5]。許倬云則認為李玄伯在古代圖騰制度的功能、宗教與政治的交互影響、社會變動與階級升降的因果、古代婚姻與親屬制度的關系等研究方面皆有創(chuàng)見,給后學以啟迪[6]。劉家和充分肯定“李玄伯的譯著與專著把中國中西古史化比較研究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新高度。他所提出的具體問題,一般皆具有繼續(xù)研究的價值?!盵7]但也認識到李宗侗古史研究的局限:“有悟于古希臘羅馬與古代中國的時代之同,而側重究中西古代制度之同,也有忽略了中西之間區(qū)域之異的傾向,只作‘中國與希臘羅馬古代相同制度表’,便可見此傾向?!盵7]此外,黃遠東的碩士論文《李宗侗古史研究——以〈中國古代社會新研〉為例》著重論述李宗侗的古史成就。文章圍繞“主即火”“圖騰即姓”兩個論點展開,指出“李玄伯運用了詳實的史料考證,從古文字學等角度論證了中國的‘木主’和古希臘羅馬的‘祀火’是相同的制度,即‘主即火’”。

      三、關于李宗侗的清史、史學史研究

      學界在研究李宗侗時,關注點多在其古史研究上,但對其清史、史學史的研究亦不能不提。

      許倬云在《李宗侗文史論集》的序言里點明:“玄伯師是名門之后,他的祖父是同光間的名臣李鴻藻,帝師宰相,一時人望。家學淵源,于晚清歷史,見聞淵博,是以玄伯師研究清史,常有一般學者未能想到的觀點?!盵2]2李宗侗出身清代世家大族,論及清史,如數(shù)家珍;他家藏資料十分豐富,這些條件都是尋常學者望塵莫及的。

      在清史研究方面,因北洋政府官修的《清史稿》多有紕漏,李宗侗在1953-1957年間,指導臺大歷史系學生校對《清史稿》,主要方法是用《清實錄》比勘《清史稿》,此舉促進了臺灣地區(qū)清史學研究的發(fā)展,成果斐然[8]。再者,李宗侗于1967年刊于《史語所集刊》37本上冊的《清代中央政權形態(tài)的演變》一文,史料翔實有力、結構完整、論述充分,被人譽為繼孟森之后研究清朝八旗制度最有成就的論著之一[9]。

      此外,徐韜指出李宗侗清史研究的貢獻主要集中在對“原始文獻的整理出版和相關歷史專題的研究”上[10]19,對其研究清史的方法進行梳理,點明李宗侗“主張據(jù)《清實錄》、起居注、內(nèi)閣軍機處檔案、朱批奏折,按年月排比,再以私家著作校其同異,并作考異,以為長編,既便保存清代史料,亦可備日后修清史之用”[10]19的學術觀點。

      在史學史研究方面,許倬云指出:“古代史是玄伯師早期研究工作的重點,除古代史以外,他在中國史學史的領域也有著全盤的考察,將各種歷史的體例及其演變,理清了其特質(zhì)與來龍去脈。他的《中國史學史》,綱舉目張,對于中國各種史籍的特質(zhì)與演變的譜系,均有交代,至今我們還未有更為完整的著作足以取代他的大作?!盵2]2點明李著《中國史學史》“通”而“全”的特色。

      徐韜同樣總結了李著《中國史學史》的特點:“一、特重中國古史與史官源起的探討;二、對我國史學史上某些爭議較大的問題,時有獨到之見;三、貫注了開闊的現(xiàn)代史學視野?!痹诳偨Y其特點時,舉出典型例證并常用比較方法加以論述。認為“與金毓黻《中國史學史》比較起來,此書篇幅雖小,觸及的范圍卻反較前者為廣……在不多的篇幅里,還為學術史、地方史、家譜、年譜、傳記等留出專節(jié)進行討論?!盵10]26

      四、關于李宗侗的史學理論研究

      早在上世紀20年代,顧頡剛就曾對李宗侗解決古史問題的看法作出評論。李宗侗在《古史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法》里認為:“直遺的作品直接出自古人,古人所能看見的,除了缺破以外,我們?nèi)阅芸匆?。所以他的價值遠非傳抄錯誤,偽作亂真的載記所可比擬?!薄八砸虢鉀Q古史,唯一的方法就是考古學。”[3]189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但過于絕對。之后不久顧頡剛發(fā)文《答李玄伯先生》,認為“李先生所說的‘用載記來證古史,只能得其大概;……要想解決古史,唯一的方法就是考古學;我們?nèi)粝虢鉀Q這些問題,還要努力向發(fā)掘方面走’,確實極正當?shù)姆椒ā!钡拔乙詾闊o史時代的歷史,我們要知道它,固然載記沒有一點用處;但在有史時代,它原足以聯(lián)絡種種散亂的遺作品,并彌補它們單調(diào)的缺憾,我們只要鄭重用它,他的價值決不遠在遺作品之下?!盵3]190顧頡剛對李玄伯的古史研究觀點進行了修正,認為有史時代載記仍有很大用處,不能單說考古學才是唯一途徑。在這一點上李玄伯確有偏頗,而顧頡剛的修正則很好地補充了他的觀點。

      黃遠東介紹了李宗侗比較史學和社會史學的應用以及其對史學理論的探索。他認為:“李玄伯在中國古史研究上,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史學注重考證,而且把社會史學和比較史學的方法引進古史研究,為我國史學研究開辟了新的途徑。”[1]21在論及李宗侗的史學理論時他進一步論述說,李宗侗跳出我國古史研究的窠臼,力圖“探索先秦的社會形態(tài),證實了我國存在圖騰制度,存在圖騰社會,圖騰社會是宗法社會的前身。至于宗法社會之前是否存在圖騰社會,限于年代久遠,史料稀少,學界還是存疑的,但是李玄伯的探索豐富了我國在這一塊的研究,為后人的研究做了鋪墊?!盵1]27黃遠東從中國史學理論的研究背景出發(fā),以中國社會形態(tài)的爭論為例,點明李宗侗在史學理論上是非馬克思主義學派,用西方的史學理論解釋中國的古史研究。

      徐韜在點評《新研》時指出李宗侗史學理論的不足:“作為一部創(chuàng)新之作,該書也存在著自身的不足,尤其是理論上表現(xiàn)出比較明顯的‘西方中心論’情結,書中言必稱希臘、羅馬,某些比較及對古文獻的解釋還存在著牽強比附的痕跡?!盵10]18黃遠東則認為:“李玄伯雖然沒有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史,但也沒有跳出西方的史學理論,陷入了‘惟希臘羅馬論’,單線進化論的思想。”[1]45

      五、關于李宗侗廣育后學、獻身學術的關注

      至于李宗侗廣育后學,獻身學術的品行,學界也多有提及。許倬云回憶:“有一年,因為排課的時間沖突,玄伯師特地為李卉和我排一班的專題課,因為我不能不行,玄伯師并且派三輪車來宿舍接去玄伯師府上上課?!盵6]36又如孫同勛所記:“時時不忘作育后學,即在因病臥床的時候,也時刻以返校上課為念。1962年先生第一次中風住院,我去看他,見他正坐在床邊,拉自行車內(nèi)胎。他說‘我正在運動,恢復手臂機能,以后你常來扶我走動走動,恢復腿部活力,好早日返校上課?!盵11]再如文長徐回憶:“先生平時深居簡出,嗜好有三:一是看書;二是寫書;三是記日記及剪貼報章雜志成冊。其實,恩師年已七十余,身體并不十分硬朗,但老人家的每日一卷在握的讀書習慣卻是數(shù)十年如一日,未曾間斷過。”[12]杜維運同樣有記載:“先生的《史學概要》、《春秋左傳今注今譯》、《春秋公羊谷梁今注今譯》等書,都是草擬于病榻之間?!?/p>

      李宗侗作為老師,不僅對學生的學業(yè)十分重視,對學生的生活更是關愛有加;同時李宗侗以身作則,獻身學術,廣育后學,這些品質(zhì)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學生。諸如許倬云、逯耀東、杜維運等皆在史界獨當一面,這與李宗侗的悉心教導是分不開的。

      六、目前李宗侗史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學界關于李宗侗史學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同樣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三點:

      1.對其史學方法的討論尚有空間

      李宗侗的古史研究方法受益于法國史家古朗士,許倬云對此有所介紹:“1924年返國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及中法大學,當時法國的古史專家古朗士,將民俗學知識引用于希臘古代史,獲得豐碩成果。玄伯師借用這一研究方法,探討中國古代文化的一些現(xiàn)象,為中國古史研究新辟了蹊徑,例如他從寒食易火的風俗,與古人崇拜‘火’的觀念中,取得民俗信仰的新解?!盵2]1但古朗士具體如何寫作古史致李宗侗如何學習運用,學界討論尚淺。若要深入剖析李宗侗的史學,具體考察其史學方法從“西”到“中”的過程,則顯得尤為重要。對其西學意蘊的關注更不能僅僅圍繞“比較史學”“社會史學”這些大概念泛泛而談。

      2.對其史學成就的研究不夠全面

      李宗侗尚有很多史學專題未被學界重視。比如其《周代的政治制度》,透過西學的視域,引用翔實的史料,從邦國的起源、宗統(tǒng)與君統(tǒng)、周代的長子繼承與兄弟分權、由君與貴族的分權到君的集權四方面展開論述;其《論夫子與子》詳細考證《左傳》《國語》《論語》《孟子》中的“夫子”與“子”,成一家之言;其《封建的解體》從政治、經(jīng)濟、人口、軍事等角度論述封建解體的原因,體現(xiàn)其多維考史的史學視野;除此之外,諸如《士的演變》《續(xù)論夫子與子》《炎帝與黃帝的新解釋》《春秋時代社會的變動》等文皆有創(chuàng)見,學界卻鮮有人提及。李宗侗透過西學視域研究的中國古史與傳統(tǒng)古史研究的區(qū)別并未引起學界的重視,這種比較研究是突出其史學價值的重中之重,同樣是系統(tǒng)研究李宗侗史學所不能忽視的。

      3.對其赴臺后的史學工作關注不夠

      李勇教授認為:“1949年以來,臺灣史學融納大陸、日本和歐美多重因素,幾經(jīng)變革,其中絕大部分為中國新史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書寫中國新史學發(fā)展史不可或缺的?!盵13]而李宗侗史學具有鮮明的新史學特色,關注其赴臺后的史學工作同樣是研究其史學不可或缺的。赴臺后,李宗侗任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員。他不僅開始關注臺灣本土歷史的研究,比如1963年李宗侗在《大陸雜志》刊文《社祭演變考略——臺灣土地廟的調(diào)查研究》,而且其學術背景發(fā)生了變化。加強對李宗侗赴臺后的史學工作的關注,可以更完整地呈現(xiàn)其史學;通過比較兩岸學術背景的差異,更能反映一定時間段內(nèi)大陸史學與臺灣史學的不同。

      縱觀學界研究李宗侗的三個階段,可以發(fā)現(xiàn)第一階段學界重點關注李宗侗在古史研究領域的成就;第二階段,以《李玄伯先生哀思錄》出版為代表,多紀念性文章,多角度還原了李宗侗生前的學術生活;第三階段,隨著兩岸關系的改善,大陸學者對李宗侗學術的關注日漸回溫,一些系統(tǒng)研究李宗侗學術的成果相繼問世。

      學界對李宗侗學術整體上持肯定態(tài)度,對其經(jīng)世致用、獻身學術的精神更是推崇有加。至于其“西方中心論”的情結,我們當作同情之理解。其生活的時代背景和學習背景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史學思想和史學方法的走向。在其史學成就方面,學界多是直白介紹或簡單評議,而沒有針對具體的史學領域加以橫向的聯(lián)系及縱向的梳理,在介紹李宗侗與同時代學者的交流和超越前人之處則略顯蒼白。至于其史學方法、史學價值及局限性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 考 文 獻]

      [1]黃遠東.李宗侗古史研究——以《中國古代社會新研》為例[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歷史系.2013.

      [2]李宗侗.李宗侗文史論集[C].北京:中華書局,2011.

      [3]李宗侗.中國古代社會新研歷史的剖面[M].北京:中華書局,2010.

      [4]楊堃.評《中國古代社會新研初稿》[J].中法漢學研究所圖書館館刊,1941.

      [5]芮逸夫.憶念玄伯先生[M]//李玄伯先生哀思錄.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1974:20-21.

      [6]許倬云.師恩難忘哭玄伯師[M]//李玄伯先生哀思錄.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1974.

      [7]劉家和.世界古代史上的宗教與社會(專題討論)——從中西比較的視角論說中國古代宗教信仰與歷史的關系[J].河北學刊,2008(2).

      [8]杜維運.敬悼李玄伯師[M]//李玄伯先生哀思錄.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1974:19.

      [9]馬起華.寂寞身后事——悼李玄伯師[M]//李玄伯先生哀思錄.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1974年:28.

      [10]徐韜.李宗侗學術初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11]孫同勛.憶玄伯師[M]//李玄伯先生哀思錄.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1974:32.

      [12]文長徐.哭恩師李教授玄伯[M]//李玄伯先生哀思錄.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1974:10.

      [13]李勇.中國新史學之隱翼[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327.

      猜你喜歡
      古史學界史學
      近年出土戰(zhàn)國文獻給古史傳説研究帶來的若干新知與反思
      “視角轉(zhuǎn)換與史實重建——第二屆古史新銳南開論壇”會議綜述
      史學漫畫館
      “首屆古史新銳南開論壇”會議綜述
      史學漫畫館
      業(yè)界·學界“微天下”
      中國記者(2014年9期)2014-03-01 01:44:23
      業(yè)界·學界“微天下”
      中國記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
      業(yè)界·學界:“微天下”
      中國記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3
      業(yè)界·學界“微天下”
      中國記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6:18
      當代史學的轉(zhuǎn)向
      台中市| 宁津县| 丽江市| 泸西县| 邻水| 泰宁县| 河间市| 新宾| 云浮市| 辉南县| 潞西市| 阿坝县| 安福县| 宁晋县| 南阳市| 仲巴县| 延寿县| 理塘县| 法库县| 新津县| 文成县| 潼南县| 广灵县| 夏邑县| 达州市| 板桥市| 鄂托克旗| 湘潭县| 开远市| 昌平区| 林甸县| 射阳县| 临颍县| 建水县| 建德市| 信丰县| 巴东县| 小金县| 广平县| 股票|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