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芳
走進唐詩宋詞的世界
——觀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唐詩宋詞》黃梅音樂會有感
王成芳
最是尋常時候,聽幾曲戲,品幾口茶,看幾卷書,種幾株花……這樣的生活是多么的閑適寧靜。只是現(xiàn)實中的我卻在這座漠然城市里浮躁地生活著,抱著那冰冷的電子產品,刷著無味的新聞,和陌生的人聊著不咸不淡的話語,害怕靜下來,卻又想靜下來,只有靜下來,才會讓我引發(fā)思考,但卻是茫然的。想效古人的情懷,去尋找那久違的內心的聲音。
走進劇場,燈光黯淡下來,山水幕景,古箏如春雪初融的泠然聲輕輕奏響,流入心底,琵琶彈盡相思情,伴著那翩翩白扇舞動?!爸辉妇乃莆倚?,定不負相思意”,這種小兒女的情懷倒讓我想起了《墻頭馬上》里的李千金和裴少俊初見之時,一邊是春心初動,一邊又是嬌羞不已,可能那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戀愛的味道吧。胭脂掩面,低眉含羞,凝眸點點紅了妝容,易安居士手握書卷,踩著鑼鼓點,輕步緩移地走出來了?!凹t藕香殘玉簟秋。親解羅裳,獨上蘭舟”。溫婉黃梅調,點點詞曲意,無盡相思情,易安居士等錦書來時,任思念妖嬈,看花落水中,川眉難舒展,惹人無限憐。好想輕輕撫摸展開她那一縷印在心頭的憂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辈唤粶I下,原來這才是相思入骨……(吳亞玲老師對李清照這首詞的完美詮釋是精準到每一個眼神和呼吸之處的。)
鑼鼓響起,笛聲散入洛陽城,曲曲都是別離意。是樂天眼中荒蕪古道上的故人離去,盼春來之時青翠長滿這荒城,便是故人歸來之日;是摩詰與友人渭城朝雨之時的把酒對別,只剩下那陽關之外的一片悲涼;是歐陽修再游故地時感嘆“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用黃梅戲唱出來是那么的落寞和凄美,垂楊紫陌的洛城東,花開花落,掩映的片片紅花一年勝似一年,只是此去經年,再也不知能與誰再游遍芳叢了;是汪倫送別時贈李白的歌,潭水千尺,相和而歌,情誼深厚也抵不過終究的離別。誰說離別是沉重的,看,舞臺上的別離之意是載歌載舞用歡快的心情和著潭水而散的……
白胡子老頭粲然登場,頑童熱鬧軒然,翁念詩來童嬉笑,舞臺上是閑適,是童趣,舞臺下是回憶,是向往,曾經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同他們一樣呢。突然燈光寂然,徒然思鄉(xiāng),老者動情,頑童卻還不知那所謂的“低頭思故鄉(xiāng)”為何;再回鄉(xiāng)已是鬢毛衰時,兒童嬉笑不識歸人,近鄉(xiāng)情怯,舊物已變仍留情思;采擷幾株茱萸,登高望遠,在這異鄉(xiāng)的異客,連酒亦是多余的了,無人贈酒無人對飲;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的異鄉(xiāng)人,見眼前一一風荷舉,聽雀鳥呼晴,偷窺檐語,不知家鄉(xiāng)風荷下的魚郎相憶否?只能在這小楫輕舟中夢入芙蓉浦了!
鑼鼓震響喚風聲。邊塞風光,軍中豪情,臺上是十幾人的千軍萬馬,匹馬掛帥,仍舊豪氣沖天,馬蹄聲踏著邊塞的雪和著邊塞的風,跨過這千山萬水,只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依舊峰回路轉難見君,只剩雪上那空蕩蕩的馬行處;挑燈看劍,迎卻功名,只是白發(fā)生,了卻君王事,可功名后的君王心思誰又猜得透。縱是廉頗,也已老矣。辛棄疾如此,陸游也如此,只能是心在天山,身在滄州而已!一身紅裝,激情的鑼鼓,岳飛倒是豪邁澎湃,有那八千功名塵與土,收拾了舊山河,朝天闕,只是白發(fā)還未生,便只剩下身后事了!舞臺上演的是詩人的豪情,舞臺下看
到的是內心悲情。不禁思緒萬千,卻被臺下觀眾的叫好聲打亂了。
絲絲琵琶彈盡相思意,淙淙古琴奏盡別離情,清揚嗩吶吹盡思鄉(xiāng)心,雄壯鼓聲打出愛國志。配上曲曲黃梅音的唐詩宋詞輕輕訴說著人世情態(tài),讓千年之后的我安靜地坐在劇場里,聽著這或輕快或低沉或雄壯或悲切的黃梅曲與臺上人共鳴。古人來者皆不見,只剩下愴然淚下,天地悠悠。腦?;叵耄合嗨??送別?思鄉(xiāng)?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舞臺上的人演盡了曲曲情,道盡了辛酸心!原來在歷史下的我們顯得那么渺小,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來緬懷心中所感,尋求那片真、那片靜!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耳畔響起昂揚向上的吟唱,感慨萬千,前人留給后人的、演員留給觀眾的都是無盡的精神財富。曲終人散臺空空,只留一人品惆悵。跟著舞臺上的演員周轉了幾個朝代,大幕閉上了,但曲終人未散,舞臺空了,戲卻被觀眾帶走了,回味于旅途,流連于睡夢。
唐詩宋詞,穿透不滅的聲音,輪回的歷史。聽,那是歷史遺留的古人故事;看,那是舞臺今人演繹的真情;品,那是臺下觀眾產生的共鳴。每朝每代,每年每月,每時每刻……
黃梅戲唱出的唐詩宋詞,是文學藝術與戲曲藝術的完美融合,呈現(xiàn)出來的是最唯美的舞臺藝術。所以,請走進劇場,讓浮躁的心安頓一下,現(xiàn)場感受一下這部劇的唯美吧。
王成芳,女,安慶師范大學大三學生。
(責編:季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