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穎+孫琪+李晶晶
摘 要:高校食堂在高校師生生活服務中處于重要地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fā)展,高校餐飲市場格局悄然變化,各類訂餐平臺因其方便、快捷、產品豐富等特點備受用戶青睞,原本處于壟斷地位的高校食堂經營受到沖擊。本文針對高校餐飲市場用戶需求進行分析,提出高校餐飲與互聯網結合的創(chuàng)新性商業(yè)模式,以期更好的服務高校用戶,為高校餐飲服務帶來生機。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餐飲;商業(yè)模式
近年來,各地高校在推進食堂社會化方面進行探索,將高校食堂管理模式由自主經營逐步轉變?yōu)樯鐣袠?、個體經營的模式,高校食堂服務的專業(yè)化、標準化水平逐步提高。但隨著互聯網訂餐平臺的興起,傳統的高校食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光憑“做好飯菜”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們的需求,高校餐飲轉型在即。
一、高校餐飲市場用戶需求分析
高校食堂餐飲的目標用戶是高校師生,其中在校大學生是主體人群。通過調研,我們了解到在校大學生用戶的需求如下:
1.追求效用最大化
高校生在選擇日常餐飲方式時,因其消費頻率高、占生活支出比例大,所以更追求由價格、質量和自己的購買力共同構成的效用的最大化,而其中價格是最主要影響因素,對于相同的食品,用戶花費的價格越低,其滿意程度越高,效用就越大。
2.注重健康飲食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高校生們對校園餐飲形成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他們越來越注重飲食的營養(yǎng)、健康及安全。學生們在注重菜品口味、菜品樣式的同時,也更加注重營養(yǎng)的均衡攝入,食材的產地來源、餐飲的衛(wèi)生條件等。
3.就餐時間波動
高校生的就餐時間特點表現為整體就餐時間峰谷性明顯、個體就餐時間不規(guī)律。高校是典型的群體聚集型組織,一方面由于學生們平時上下課時間的固定性,學生的整體就餐時間也形成明顯的高峰和低谷,高校食堂午餐“排長隊”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們人的生活作息習慣不同,個體就餐時間不規(guī)律,學生們希望隨時可以方便的享受美食。
4.追求時代潮流
90后的高校在校生具有不同于社會其他群體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是潮流的推動者和追隨者。在“懶人經濟”的推動下,在寢室或教室里只要動動手指,地道美食便可送上門來的餐飲方式會為大學生提供便利,很容易獲得用戶,并在大學生群體很容易相互影響帶動。
二、基于“互聯網+”的高校餐飲模式
在用戶需求分析的基礎上,結合高校餐飲服務提供商的支持,本文提出基于“互聯網+”的高校網上訂餐解決方案。高校網上訂餐模式是電子商務發(fā)展的一種形式,新型的終端載體、無處不在網絡、安全個性化的服務,讓該模式鎖定為在校大學生為目標用戶,能夠更好的適應消費者嘗試新鮮事物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對新鮮事物特有的分析、識別和判斷能力。
1.模式概述
基于“互聯網+”的校園網上訂餐模式以校園訂餐平臺為基礎,將“校園在線訂餐”與“校園配送”相結合,能夠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校園食堂服務內容,提升用戶體驗。
(1)核心產品
該模式將以高校食堂餐飲服務提供商為供應商,將高校食堂產品定位為校園訂餐平臺的核心產品。食堂供應商是由高校后勤部門統一認證、管理及審核的,從源頭上保證食品衛(wèi)生安全、種類豐富、價格合理,使校園訂餐平臺具有極大的產品優(yōu)勢。
(2)功能設計
高校訂餐平臺主要包括“高校在線訂餐”、“高校餐飲配送”兩大主要功能。
“高校在線訂餐功能”類似“線上虛擬點餐機”,用戶可直接在線上訂購所需商品及服務(可實現餐飲定制化),并完成支付,省去了就餐高峰長時間等環(huán)節(jié),用戶來到食堂檔口直接報號取餐即可。
“高校餐飲配送”功能充分利用高校學生人數多、流動性強、宿舍分布相對分散的特點,采用“自營餐飲配送”與“人人帶”相結合的形式,后者將由經過認證的高校生自行在平臺搶單并將餐點限時配送至客戶手中。“高校餐飲配送”功能可以更好的聯系商家與消費者,為消費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便捷式服務。一方面滿足在校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為校園傳統食堂就餐難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2.模式特點
(1)先進的移動應用技術。因處于高校校園這個特殊的環(huán)境中,傳統的消費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存在限制,而該模式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使得傳統消費模式的時空限制趨于消失。同時,借助于大數據收集技術,將消費者消費習慣和愛好進行歸納分析,借助數據更好的服務于消費者,讓消費信息在生產與消費中充分流動促進整個模式的發(fā)展。
(2)實時的互動系統。該平臺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快捷而實用的互動平臺,用戶通過平臺直接將自身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給商家,用戶需求是商品和服務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這種互動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戶的滿意度,同時也能讓商家實時掌握用戶的最新動態(tài)。
(3)營銷的精準化和實時化。該模式以用戶真實需求為出發(fā)點,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快速、精準化的分析用戶偏好和消費軌跡;商家可以通過數據支持進行營銷策劃、服務推送等,從而提升用戶轉化,帶來更大銷量。
(4)良好的供應商基礎。該平臺選擇與經過學校認證的優(yōu)質餐飲服務供應商高校食堂來進行合作,從根源上避開了與社會一般競爭對手競爭的情況,將供應商“校園食堂”的優(yōu)勢,如安全、衛(wèi)生、高性價比等,直接轉移到線上平臺中來。
(5)靈活的物流配送優(yōu)勢。本模式采用在校生“人人帶”形式實施校園餐飲配送服務,有效解決高校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同時可為在校生提供校內“配送員”崗位,在提升配送效率為高校生在校實習鍛煉提供機會。
3.盈利模式
高校網上訂餐模式在解決高校食堂困境的同時,其自身也具備良好的盈利性,如商家銷售提成、物流服務管理費等構成主要收入來源;隨著訂餐平臺用戶量的增長,未來將可能在平臺廣告費、增值業(yè)務收費等方面增加收入。endprint
三、基于“互聯網+”的高校訂餐平臺運營策略
1.商家整合策略
以“服務高校,鍛煉學生”為思路,使校園訂餐平臺獲得高校后勤管理等相關部門的認可,將校園訂餐平臺引入高校,借助高校力量有效整合商家。
基于“優(yōu)質服務,互利共贏”理念,與高校餐飲服務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為商家提供營銷渠道,同時為商家提供數據分析反饋,協助商家產品更新及維系客戶關系,促進商家與平臺的良性合作。
2.營銷推廣策略
以“餐飲定制,健康優(yōu)惠”為宗旨,提升用戶體驗,吸引高校用戶。在產品策略上,將根據用戶特點設計“科學配餐推薦”,實現餐飲種類選擇定制,將營養(yǎng)健康的飲食理念引入訂餐平臺;在價格方面,校內訂餐平臺將充分發(fā)揮校內餐飲供應商產品的價格優(yōu)勢,也可結合“求實惠”的校園用戶需求進一步設計低價菜品,充分吸引用戶;在促銷方面,平臺將設計促銷套餐、營養(yǎng)套餐、線上優(yōu)惠套餐、優(yōu)惠券等促銷方式,不定期進行讓利促銷;在渠道方面,平臺將借助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如高校管理部門、學生社團、各類SNS的營銷方式都將成為平臺的重要渠道。
3.物流配送合作策略
平臺運營方秉承“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念,在自營物流配送的基礎上,將大部分配送任務通過平臺發(fā)布,面向高校在校生開放“物流配送員”崗位,經過實名認證的高校生可通過平臺領取配送任務按時配送,并于完成任務后獲得物流配送費及用戶評價。高校生可以是平臺的訂餐者,也可以是平臺的“物流配送員”,將合作理念落到實處。
四、結論
本文在研究高校餐飲現狀及用戶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互聯網+”的高校網上訂餐解決方案,該方案將移動電商應用與高校餐飲的產品及服務相整合,從商業(yè)模式及運營模式角度進行分析,為滿足在校大學生的就餐需求提供新方法,也為高校食堂發(fā)展提供出新思路。
由于各大高校實際情況具有差異,因此該模式在不同高校應用時仍需與實際情況相結合。
參考文獻:
[1]劉甜,安潤玉.基于互聯網的高校食堂餐飲模式創(chuàng)新[J].廣東經濟,2016(12).
[2]李思,錢晶晶,彭順江.基于互聯網的高校餐飲服務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11):80-81.
[3]趙東.“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餐飲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探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7(2):130-131.
[4]吳茂祥.淺析“互聯網+”高校餐飲服務的深度融合--以武漢大學為例[J].消費導刊,2016(11).
作者簡介:孔繁穎(1995.04- ),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模式研究、網絡營銷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