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駿昇,賀 英,鐘秉樞
(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北京 100191)
新規(guī)則視域下我國射擊運動員“關鍵發(fā)”失穩(wěn)現(xiàn)象的思考
王駿昇,賀 英,鐘秉樞
(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北京 100191)
針對中國射擊隊在里約奧運會周期的備戰(zhàn)表現(xiàn),從“關鍵發(fā)”現(xiàn)象入手,運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備戰(zhàn)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希望能夠為解決“關鍵發(fā)”現(xiàn)象提供思路,為東京奧運會周期的備戰(zhàn)提供參考和借鑒。研究發(fā)現(xiàn):1)射擊新規(guī)則加大了決賽的心理負荷,里約周期我國射擊老將“關鍵發(fā)”發(fā)揮失常,與金牌失之交臂。2)射擊隊教練員采用微縮小周期和板塊周期劃分,訓練內容、方法和負荷的安排都較為合理,在里約周期內取得了良好的參賽成績。3)里約奧運會成績發(fā)揮失常,可能由于選拔賽時間距離正式奧運會比賽時間過長,運動員競技狀態(tài)變數(shù)較大。建議:1)“關鍵發(fā)”現(xiàn)象應得到射擊教練員的高度重視,采用專門的決賽模擬練習,提高“關鍵發(fā)”的發(fā)揮水平。2)在未來的國家射擊隊奧運會選拔方案中應減少奧運會冠軍老將加分比例,適當推后奧運會選拔賽時間,有效利用心理負荷高峰期進行模擬訓練,選拔出競技狀態(tài)最佳的運動員。
新規(guī)則;中國射擊隊;“關鍵發(fā)”現(xiàn)象;周期訓練
在2016年8月舉行的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中國射擊隊取得了1金、2銀、4銅的成績。作為中國代表團一貫的“奪金大戶”,雖仍有金牌入賬,但這卻是自1988年韓國首爾(即當時的“漢城”)奧運會以來,中國射擊隊取得的歷史最差成績。本屆奧運會,中國射擊隊屢次在決賽的“關鍵發(fā)”比拼中錯失良機,令人扼腕。我國已有很多學者從年度周期安排與訓練內容劃分[1]、賽前訓練方法與負荷[2]等角度深度發(fā)掘競技體育項目參加國際大賽的競賽規(guī)律。為了更全面地總結中國射擊隊在里約奧運周期備戰(zhàn)中的得失成敗,本文從“關鍵發(fā)”現(xiàn)象入手,結合訓練周期安排、訓練內容制定、訓練方法選擇以及賽制選拔過程等內容,全方位、多角度地對中國射擊隊里約奧運會周期的備戰(zhàn)效果進行系統(tǒng)分析,希望能夠為東京奧運會周期的備戰(zhàn)提供參考和借鑒。
1.1 研究對象 以新規(guī)則視域下我國射擊運動員“關鍵發(fā)”失穩(wěn)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EBSCO運動科學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平臺,以“射擊”“關鍵發(fā)”“周期訓練”等為關鍵詞,搜索2000年至今的文獻,搜索與本文研究相關文獻11篇,為本文的選題確立、研究內容構架提供理論支撐。
1.2.2 專家訪談法 2016年9月間,通過對里約奧運會參賽教練員的訪談(表1),明確了中國射擊隊周期訓練劃分、訓練內容選擇、訓練方法和負荷的規(guī)律,了解“關鍵發(fā)”現(xiàn)象的成因和解決思路。
表1 訪談專家名單
1.2.3 觀察法 自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作為國家射擊隊復合團隊成員長期下隊服務,每天記錄運動員的訓練內容、訓練負荷,總結其訓練周期規(guī)律和隊員的運動表現(xiàn)。
射擊項目決賽中的“關鍵發(fā)”現(xiàn)象,并不是里約奧運會才產(chǎn)生的新鮮名詞。2013年國際射擊聯(lián)合會改變規(guī)則,其中,決賽成績清零是新規(guī)則的最大改變。取消以往預賽成績帶入決賽的做法,打入決賽的選手成績全部清零重新開始,與預賽成績不再有關。這對于選手的穩(wěn)定性要求非常高,即便是預賽打出破紀錄的成績,但如果決賽發(fā)揮不理想依舊難以獲得冠軍。另外,決賽末位淘汰決出冠軍,也加大了比賽的觀賞性,增加了運動員的心理負荷。以往決賽中都是每名運動員打10發(fā)來決出冠軍,而新規(guī)則下每名運動員將先打6發(fā)(2組、每組3發(fā)),然后根據(jù)成績淘汰最后2名選手。隨后進入每2發(fā)淘汰1名選手的節(jié)奏,直到?jīng)Q出最后的冠亞軍。特別是在最后2發(fā)淘汰下,稍有閃失就將遭到淘汰或者是失去冠軍。馬杰(2016)在研究中提到,比賽新規(guī)則增加了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同時也要求運動員具有更強的抗壓能力;資格賽成績對比賽結果重要性有所減小,而決賽表現(xiàn)作用更為凸顯,其中關鍵發(fā)處理能力極為關鍵[3]。
過去的射擊比賽,決賽是資格賽的延續(xù),排名靠前的選手會因為從資格賽帶入的成績較高而更容易在決賽中取得金牌。在2013年施行新規(guī)則后,決賽不再是資格賽的延續(xù),而是一場全新的、獨立的,并且競賽難度更大、強度負荷更高的比賽。換言之,運動員能在決賽中取得什么樣的成績,與資格賽發(fā)揮得好壞已毫無關系,這就大大增加了決賽結果的偶然性,對運動員的臨場心理調節(jié)能力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
以2013年4站世界杯分站賽為例,我國5名運動員在3個項目的決賽中,均是在領先的情況下,沒有處理、解決好“關鍵發(fā)”(包括最后1發(fā)或2發(fā))的發(fā)揮,從而被對手反超,與金牌失之交臂(表2)。成為了中國射擊隊的“滑鐵盧”。訓練過程安排和比賽人員選拔是影響比賽結果的關鍵因素,為厘清其與“關鍵發(fā)”現(xiàn)象的關系,特進行訪談和觀察研究。
表2 決賽 “關鍵發(fā)”現(xiàn)象統(tǒng)計
2014年的4站世界杯比賽同樣如此。如斯洛文尼亞站世界杯賽手槍速射項目決賽,我國選手決賽最后2組中只打出了3中和3中,而對手卻打出了4中和5中,使得本應結束的比賽變成平局;加射組次中,對手打出5中,而我國選手卻只打出2中,痛失金牌。男子步槍3種姿勢項目決賽,我國選手在領先1.4環(huán)的情況下,最后1發(fā)只打出了8.2環(huán),把幾乎到手的金牌拱手相讓。當時參賽的2位運動員已是沙場老將了,技術動作成熟穩(wěn)定,但在關鍵組次、關鍵發(fā)時,心里的猶豫和不自信表現(xiàn)在動作上就是動作過程不清晰、晃動加大、擊發(fā)動作不協(xié)調,造成遠彈和低組次環(huán)數(shù)產(chǎn)生,使得比賽發(fā)揮大失水準。
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射擊隊共派出17名隊員(滿額)參加了10個單項的比賽,其中10人在8個項目上闖入決賽,最終有6人收獲7枚獎牌。雖然獲獎比例整體較高,但卻在決賽進行中暴露出很多問題,從而出現(xiàn)了“進入決賽的隊員基數(shù)增大,但金牌數(shù)反而減少”的現(xiàn)象。
通過以上回顧不難看出,新規(guī)則對運動員競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關鍵發(fā)”現(xiàn)象對比賽成績產(chǎn)生重大影響。盡管中國射擊隊在備戰(zhàn)過程中已經(jīng)對這一現(xiàn)象予以了較高的重視,但是在新規(guī)則施行后的3年時間里,仍未能尋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使得里約奧運會
20世紀60年代中期,馬特維耶夫通過對舉重、游泳、田徑耐力項目高水平運動員年度成績變化的綜合研究,描繪了競技狀態(tài)發(fā)展的曲線圖。通過對曲線的形態(tài)研究,他發(fā)現(xiàn)了一種波峰位相的形成、保持和暫時消失現(xiàn)象。與此對應,他把運動訓練過程劃分出3個時期,即準備期、比賽期、過渡期[4]。而隨著現(xiàn)在各競技項目商業(yè)性比賽的增多和市場化趨勢的發(fā)展,更多的教練和學者認為“板塊結構”訓練讓高水平運動員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接受單一的或者2個比較大的訓練刺激,能更好地提高競技水平的某個方面[5,6]。袁守龍在2005年研究中提到“小周期”訓練安排在射擊賽制改革后,開始在部分教練員訓練中嘗試,第1站比賽采用大周期訓練安排,在2~4站比賽中采用小周期訓練[7]。
根據(jù)訪談,中國射擊隊100%的教練員根據(jù)馬特維耶夫這一傳統(tǒng)的周期理論,設定自己每年的周期年度計劃。在比賽期,由于賽事密集且持續(xù)時間較長,90%教練員采用微縮小周期訓練,無論比賽間歇時間長短,即使是2周的比賽間隔,依舊保持從空槍預習、舉持久、打密度、打散布、打要求、打考核的順序進行;10%教練員采用板塊周期訓練,重點解決運動員的突出問題,直接進入要求、考核,少量安排基本技術訓練。實踐證明,這2種訓練方式,針對不同技術能力和不同競技狀態(tài)的運動員都取得了良好的訓練效果和比賽成績;而且,準備期時間的長短并沒有影響到比賽成績,每年3月和10月的比賽可以有12~16周左右的比賽間隔,但是運動員比賽的競技水平并不都在自己的最佳狀態(tài)。通過訪談,國家隊教練員普遍認為,8~10周的時間足以將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調節(jié)至最佳水平,競技狀態(tài)仍需通過考核和比賽來調節(jié)(表3)。
表3 里約周期中國射擊隊訓練周期劃分與訓練內容
4.1 訓練任務與內容
4.1.1 一般準備期的訓練任務與內容 一般準備期,技術練習以專項基礎技術訓練為主,通過空槍預習、舉持久、打本體感覺幫助運動員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
身體訓練以核心力量、上下肢力量耐力和有氧耐力為主,幫助運動員儲備基礎體能;此階段心理訓練,多為集體講座和少量心理咨詢。
4.1.2 專門準備期的訓練任務與內容 專門準備期,技術練習不斷加強動作內在肌肉感知覺能力,加大課時訓練量與適當?shù)男姸扔柧?,提高穩(wěn)定性。通過打散布、打環(huán)數(shù)要求、打密度等強度練習,讓隊員處理擊發(fā)時的過程變化,加強對擊發(fā)動作意識的形成,提高動作的一致性、建立對動作的自信程度。
身體訓練以核心力量、肌肥大力量訓練(手槍)、穩(wěn)定性力量(步槍)、有氧耐力和少量混氧耐力為主,逐漸提高運動員專項所需身體能力。此階段心理訓練,仍以集體講座形式和少量心理咨詢?yōu)橹鳌?/p>
4.1.3 比賽期的訓練任務與內容 比賽期的技術訓練多以完整練習、考核、決賽練習為主,完成國內外比賽的選拔和參賽任務。精度與完整練習相結合,多以對抗、決賽的訓練方式提高對比賽的適應能力。通過運用激光測試儀攝像機,結合彈著數(shù)據(jù)對技術動作、操作程序進行監(jiān)督規(guī)范,形成良好習慣,并加以鞏固。加強動作內在肌肉感知覺能力,提高專項技術的掌握能力。使運動員達到在有壓力情況下還能抓住自己主線的能力,完成標準化程序。
身體訓練以核心力量、上下肢穩(wěn)定性力量和功能性矯正訓練、混氧練習為主,提高運動員身體穩(wěn)定性和高心率下機體的適應能力。此階段心理訓練多為個體的心理咨詢,大賽前運動員容易出現(xiàn)焦躁的情緒,心理教師或教練員須及時進行個體疏導。
4.1.4 休整階段的任務與內容 休整期,隊員返省訓練,多為被動休息,少量隊員進行身體練習。
以上周期劃分和內容安排,符合射擊項目的特點和比賽的需要;而且,通過備戰(zhàn)周期的檢驗,也取得了良好的比賽成績。
4.2 周期方法與負荷 準備期訓練方法多為空槍預習、持久練習、打本體感覺、打密度和散布,目的是訓練基本動作的合理結構。通常訓練量較大,但訓練強度小,整體負荷不斷上升。
比賽期訓練方法多為一對一教學,精度與完整練習相結合。隊員經(jīng)常進行模擬訓練,以對抗、決賽的訓練方式提高比賽適應能力,促進最佳競技狀態(tài)的形成。精度訓練,目的是鍛煉意志品質,提高運動員競技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模擬訓練,可以檢驗打法模式,從比賽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完善自身打法。這一時期訓練強度逐漸加大,訓練量逐漸減小。
比賽期針對決賽設計了專門的練習方法,注重加強運動員之間的對抗練習,熟悉決賽比賽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要求是穩(wěn)定思想心理、穩(wěn)定技術要求、穩(wěn)定決賽成績。另外,適當增加觀眾的喧囂、裁判的口令、靶機的故障等干擾因素,不定期安排轉場訓練,提高運動員應對各種困難因素的適應能力。
過渡期隊員鮮有主動訓練的現(xiàn)象,多為被動的休息。因為冬訓期訓練量較大,隊員在過渡期返省后通常不主動進行身體訓練和體能儲備,因此在冬訓期勞損性傷病復發(fā)比例較大。
練習方法和負荷,立足射擊隊現(xiàn)有條件,已經(jīng)達到了比較完整的體系設計。通過對近幾年新規(guī)則下國際賽事決賽階段前8名排名情況的統(tǒng)計分析,隊伍制定了在排名階段和決賽淘汰階段不同的量化衡量指標,高標準、高負荷地進行演練。這使得運動員的資格賽成績在整個奧運周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決賽成績始終不夠穩(wěn)定,起伏較大,主要是因為實戰(zhàn)中高強度的心理負荷狀態(tài)較難模擬,訓練方法和手段仍需改進和探索。
按照上述周期訓練安排,里約周期中國射擊隊成績一直保持在世界第1集團的水平。究其原因,射擊隊采用大國家隊集訓制,每次世界比賽前,通過隊伍考核賽選拔出當時競技狀態(tài)較為突出的隊員,確保每次參賽都能“東邊不亮西邊亮”,有2~3枚金牌入賬。但是,在里約奧運會上,我國參賽隊員的個體成績變化卻并不如中國射擊隊整體參賽成績那樣耀眼。
奧運周期備戰(zhàn)中,每年度的4站世界杯分站賽和1站世界杯總決賽可以比較客觀和公正地評價整個隊員的周期成績變化。從中國射擊隊奧運會前3年的世界杯分站賽和總決賽的金牌總數(shù)來看,2013年16塊金牌,平均3.2塊;2014年12塊金牌,平均2.4塊;2015年15塊金牌,平均3塊。整體來講,每場10塊金牌,中國隊平均入賬2.9塊,居世界各國之首。從各年度來看,2013、2014年度成績相對穩(wěn)定,2015年度低開高走,2016年度高開低走。但是,無論哪個年度,在第4站世界杯分站賽階段(每年7月份),中國射擊隊運動員的競技水平都達到了一個高峰狀態(tài)。按照此規(guī)律,中國射擊隊理應在里約奧運會期間(表中為2016年分站賽第4場),達到全隊最佳競技水平狀態(tài)和取得最好的比賽成績(圖1)。
圖1 中國射擊隊年度世界杯金牌數(shù)統(tǒng)計
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中國隊雖然在資格賽中延續(xù)了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無奈決賽中連續(xù)敗北,與金牌失之交臂。射擊隊大國家隊的集訓考核賽制,在周期內取得了良好的參賽效果,每次集訓完連續(xù)3場國內考核賽,邀請各地方中心領導觀戰(zhàn),起到了明顯的強度負荷效應,并能發(fā)現(xiàn)比賽中存在的問題,隨后著手解決和調整,1個月后就開始境外參賽,每次成績不俗。
然而,奧運會選拔賽是在3月底進行,距離8月份里約參賽還有5個月的備戰(zhàn)時間,每個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狀態(tài)既在掌握之中,又在奧運高壓下存在很多變數(shù)。另外,奧運會選拔賽中,前奧運冠軍有很多加分因素,有些加分會直接影響到新人的晉級。雖然豐富的比賽經(jīng)歷會使曾經(jīng)奪得過奧運會金牌的冠軍在關鍵時刻更容易頂住壓力。但是,從此次里約奧運會的比賽結果看,眾多曾在世界杯分站賽中問鼎過冠軍的運動員在資格賽時就紛紛落馬,反倒是一些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將,卻能勇奪金牌。如美國射擊小將在我國2名奧運冠軍杜麗和易思玲的雙重阻擊下,還是奪得射擊女子10 m氣步槍首金;而張夢雪這名從未獲得任何世界大賽冠軍的小將,由于外界對她沒有任何期許,反倒在比賽中拋開包袱,獲得女子10 m氣手槍的金牌,并成為中國代表團的首金。可見,未來中國射擊隊在制定奧運會選拔方案時可以考慮適當減少奧運會冠軍的加分比例、選擇臨近比賽的合適時間進行選拔賽,從而利用奧運會賽前運動員間的高強度競爭,提高其訓練心理負荷、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tài)。
6.1 結論 1)射擊新規(guī)則改變加大了決賽的心理負荷,里約周期我國射擊老將多次在領先的情況下,由于動作過程不清晰、晃動加大、擊發(fā)動作不協(xié)調,“關鍵發(fā)”發(fā)揮失常,與金牌失之交臂。
2)射擊隊教練員采用微縮小周期和板塊周期劃分,訓練內容、方法和負荷的安排都較為合理,在里約周期內取得了良好的參賽成績。
3)里約奧運會成績發(fā)揮失常,可能由于選拔賽時間距離正式奧運會比賽時間太遠,運動員競技狀態(tài)變數(shù)較大,另外,老將加分較多,新人入選困難。
6.2 建議 1)“關鍵發(fā)”現(xiàn)象應得到射擊教練員的高度重視,采用專門的決賽模擬練習,利用比賽獎金、制造噪音、單發(fā)淘汰懲罰等手段,提高“關鍵發(fā)”的發(fā)揮水平。
2)在未來的國家射擊隊奧運會選拔方案中應減少奧運會冠軍老將加分比例,適當推后奧運會選拔賽時間,臨近比賽2~3個月進行選拔,有效利用心理負荷高峰期進行模擬訓練,選拔出競技狀態(tài)最佳的運動員。
[1] 錢焦芳,劉大慶.中國女子馬拉松運動員年度訓練周期安排特點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4):26-31.
[2] 王林,武雪蓮.柏林世錦賽白雪賽前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9):110-112.
[3] 馬杰.里約奧運會射擊比賽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6,12(12):80-84.
[4] 林衛(wèi)國,周錦琳,王紅英.運動訓練分期理論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展望[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2):262-265.
[5] 蔣宏偉.第11屆全運會江蘇省男子網(wǎng)球隊奪冠的制勝因素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3(4):12-15.
[6] 朱杰,姜惟,張克仁.關于小周期板塊訓練模式的理論建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93-94.
[7] 袁守龍.對全運會周期射擊賽事制度改革后訓練學因素變化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4:1267-1269.
Re fl ection on the Shooting Instability Phenomenon of the "Key Shooting" of National Athletes under the New Rules Horizon
WANG Jun-sheng, HE Ying, ZHONG Bing-shu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China)
In view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hinese shooting team in the Rio Olympic Games,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observa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 starting from the “key shooting” phenomenon,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preparation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hoping to provide sol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key shooting” and reference to the preparation for the Tokyo Olympic Games.This study found that: 1) the new rules of shooting increased the psychological burden in the final,the Chinese shooting player did not play well and miss the gold medal in the Rio Olympic Games; 2)shooting team coaches use miniature cycle and plate cycle division, training content, methods and load arrangements are more reasonable, which lead to good results in the Rio Olympic Games; 3) The bad performance of the players in the Rio Olympic Games may be caused by the trial time from the of fi cial Olympic Games too far away, the status of athletes are variable. Suggestions: 1) The “key shooting”phenomenon should be highly valued by the shooting coaches and adopt special final simulation exercises to raise the level of “key shooting”. 2) In the future selection plan of the national shootingteam for the Olympic Games, the percentage of veteran Olympic champions should be reduced, the Olympic trials should be postponed appropriately, the simulated training should be effectively used during the peak period of psychological load, and the athletes with the best athletic performance should be selected.
new rules; national shooting team; “key shooting” phenomenon; cycle training
G871
A
1004-7662(2017)08-0063-05
2017-07-02
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教育部重點課題(項目編號:DLA150261);北京市屬高校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支持計劃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首都體育學院內涵建設-青少年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方法手段及其效果研究項目。
王駿昇,講師,博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