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平, 侯立峰
( 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系,河北 石家莊 050081)
微課程輔助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以“單片機控制技術”課程為例
劉煥平, 侯立峰
( 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系,河北 石家莊 050081)
微課程在輔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選題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以“單片機控制技術”課程為例從教學內容的選取、微課程選題的設計、呈現(xiàn)形式、資源發(fā)布時間、資源使用要求等方面分析了微課程教學實施的過程.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明確微課程只是課堂教學的輔助和有益補充的理念,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的效果.
微課程;輔助;課堂教學;微視頻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促進了新媒介形式的出現(xiàn),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等不斷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人們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改變了生活的節(jié)奏,同時也對教育行業(yè)產生了深刻影響.微課程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促使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發(fā)生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找準微課程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是利用微課程輔助課堂教學獲得更好效果的關鍵.筆者針對高職“單片機控制技術”課程教學中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實踐,以期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微課程是按照學生學習規(guī)律將傳統(tǒng)課程分解成為一系列具有學習目標、任務、方法、資源、作業(yè)、互動與反思等在內的微型課程[1].它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旨在適應“云計算”環(huán)境下的個性化學習[2].
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一個完整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一般要經過選題設計、課程案例拍攝、后期加工、在線發(fā)布實施、評價反饋等環(huán)節(jié),才能確保其質量[3].在微課程開發(fā)過程中,選題環(huán)節(jié)占有重要地位.
為了使微課程有效地應用于高職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微課程制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關注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整體內容,找出課程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第二,以工作任務或具體項目為載體,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將課程知識點和技能點融入其中;第三,進一步對較復雜的知識點進行細化,使其滿足微課程短小精悍的特點;第四,確認課程知識點和技能點的呈現(xiàn)形式.在微課程的實際開發(fā)中,第二點和第三點可以交替進行.以“單片機控制技術”課程為例,在課程目標的指引下,按照上述步驟,確定任務載體和微課程的選題,其中第一個任務“閃爍燈”的微課程的選題與呈現(xiàn)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閃爍燈”任務的微課程選題
微課程制作完成后,將其發(fā)布到云平臺或網絡平臺,如果沒有合適的平臺,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發(fā)送給學生.資源發(fā)布的時間可以是課前、課中或者課后,主要由微課程資源的使用方式而定,而資源的使用方式又與教學實施過程的設計密切相關.“閃爍燈”是“單片機控制技術”課程的第一個任務,這個任務以教師講授為主,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模仿實現(xiàn)“閃爍燈”任務的教學過程.“閃爍燈”任務微課程的實施過程見表2.
表2 “閃爍燈”任務微課程的實施過程
微課程雖然有其優(yōu)勢,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和顛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指導、點撥以及學生的互動等仍是課程教學的主要方式,微課程只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輔助和有益補充.
在微課程的選題設計階段,不但要兼顧微課程短小精悍的特點,而且要注意微課程的內容不能“零散、無序”,只有與高職學生的學習要求和特點相適應,將教學內容設計有序化、教學形式多樣化,同時對課程資源進行整合與匯聚,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制作微課程資源時,要關注微視頻質量.微視頻是微課程的核心資源,微視頻質量的好壞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微視頻不是簡單的課堂教學錄像,需要制作者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并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才能制作出形式多樣、素材豐富的高質量視頻.
在制作和發(fā)布微課程資源時,要注意與課堂教學的有效銜接,比如發(fā)布資源的時間、資源使用的要求等.微課程資源的使用,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完全脫離教師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仍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對學生的引導、監(jiān)控、溝通交流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利用微課程資源,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線上線下的混合學習.
[1] 沈樹華.開放大學遠程教育中微課程的應用及建設[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8):23-25.
[2] 林志杰.基于云計算平臺的網絡微課程建設與應用研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9):45-50.
[3] 黃建軍,郭紹青.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5):31-32.
Microclassesasasupplementofclassroomteaching
LIU Huan-ping, HOU Li-fe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s and Electrics,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81, China)
As micro classes are regarded as a significant step for classroom teaching, it is important to select a proper top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urse of SCM control technology ranging from selection of contents, designing of topics, presentation duration and citation of resources. Yet, teachers need to assure that the micro class is only supplementary to classroom teaching. Meanwhile, learning effect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micro class; supplement; classroom teaching; micro video
2017-06-27
劉煥平(1962-),女,河北石家莊人,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
1009-4873(2017)06-0066-03
G718.5
A
吳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