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應是教育教學的追求之一,而學習場景的提出和創(chuàng)設就是為了應對當前學生思維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即學習場景的構建指向的是兒童思維的發(fā)展。在學習場景中的學習稱之為場景學習,場景學習有不同的類別和適用范圍。教學時,教師可采用場景轉化、場景鏈接和場景建構等策略創(chuàng)設學習場景,而在學習場景中激發(fā)兒童的思維,應注重情趣點、鏈接點、沖突點和發(fā)散點的創(chuàng)設。
【關鍵詞】學習場景;場景學習;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49-0007-03
【作者簡介】李傳庚,南京市三牌樓小學(南京,210003)校長、書記,高級教師,南京市名校長。
長期以來,教育工作者對提升兒童思維品質缺乏細化研究,在實際教學中缺少系統(tǒng)研討,甚至讓“思維”游離于“學習”之外。杜威認為,學習,就是學會思維。因此,研究兒童學習,就得研究兒童的思維;而促進兒童思維發(fā)展,就得有載體和切入口。兒童思維發(fā)展的切入口藏在兒童的思維特征中,當然,我們也應該從人類思維的規(guī)律中去找尋。
一、場景的提出及其內涵
2003年,阿里巴巴集團創(chuàng)建淘寶網,自此開啟了網購大潮,并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原有的商業(yè)模式。淘寶網所倡導的網購不僅便捷,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滿足了用戶的種種需求,比如所見即所得,還有誘人的體驗。網購以互聯(lián)網為平臺,著力于為用戶營造一種購物的場景,并用場景體驗來吸引用戶。于是,場景便自然成了網購快速發(fā)展的助推器。
所謂場景,原泛指生活中的特定情景,又特指影視劇中在一個單獨的地點拍攝的一組連續(xù)的鏡頭。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場景是最真實的、以人為中心的體驗;場景是一種連接方式;場景是價值交換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場景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與連接方式五種要素的特定建構。
二、學習場景應對的問題及其建設
受互聯(lián)網中場景的啟發(fā),我們將場景引入教育領域,并提出“學習場景”這一概念。學習場景是指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任務為分類標準、整合了各種學習資源、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的相對完整的學習情境和學習體系。其中,目標與任務、學習者的活動方式、各種學習資源、資源與行為的匹配性等是學習場景的基本要素。
(一)學習場景應對的問題
學習場景是為應對當前兒童思維多樣化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而提出的。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積極建構學習場景,并希望以此改進與完善教與學的行為。
1.思維碎片化,問題往往被肢解。
串講式的教學容易讓學生的思維出現(xiàn)碎片化的現(xiàn)象,加之信息時代下的快餐式閱讀,更加加深了學生思維碎片化的傾向。碎片化思維固然有其“短平快”等方面的優(yōu)點,但是長此以往,容易造成學生思維缺乏整體架構和深度等問題。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問題結構化,提高問題之間的關聯(lián)度,力求以大問題帶動小問題,從而直指教學目標;與此同時,提問之后,教師應該學會“等待”,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整理思路,并對表達內容進行歸納和提升。
2.追求感官刺激,形象思維乏力。
知識源自生活,而現(xiàn)實中,有教師“就書本教書本”,存在“空對空”的說教嫌疑,這樣的教學缺乏形象思維;還有教師一味追求感官刺激,而學生的思維卻沒有得到調動,學生在課堂上存在“不動腦”的現(xiàn)象。有效的教學應該“順勢而為”,讓書本知識回歸生活,從而讓知識“保濕”“保鮮”。教學中,“再現(xiàn)場景”“鏈接場景”“設計場景”等都是教師構建有思維參與的課堂的策略。但在此有一個前提,創(chuàng)建場景學習項目,需分科梳理教材,將教材中蘊含的場景挖掘出來,為“生硬”的知識建立場景,并形成教師的“備課參考”。
3.缺乏獨立判斷,學生的自主思考缺失。
當下,學?!敖y(tǒng)一”教育和家庭“包辦”教育的疊加,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在行為上過度依賴他人,思維上缺乏獨立判斷。要解決該問題,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們應該讓學生走進自然,觀察生活中“不同的樹葉”,應該讓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學會觀察“心靈的世界”,更應該讓他們在一個個真實的問題面前動手操作……一旦教學與場景鏈接,將會產生無限的可能。
4.忽視批判性思維,一味推崇課本,不善于評價思考。
學生在“統(tǒng)一”的教育教學中還容易形成單一化的思維。在生活中,事物是多樣的,而非單一的。學生面對真實問題時,需要作出判斷和抉擇,這意味著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比如:教學品德“課間十分鐘安排”的內容和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時,課堂上兒童思維是鮮活的、獨特的,但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優(yōu)劣評判,優(yōu)化其思維,形成批判性思維。
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與我們所處的社會有關,也與我們根深蒂固的教學觀念有關。更重要的是,教學中空洞抽象的說教成分多了,生活的元素或動手操作等具體形象的成分少了,這使得教學中的思維訓練空泛無力。
(二)學習場景的建設
我們主張:思維應在情境中發(fā)展,思維品質應在場景中提升。
我們認為:建構學習場景要有場所,但場所不一定就是場景。場景學習中的場景要有學習者的主體參與,要有學生思維的介入,唯其如此,才能讓客觀的場所變?yōu)閳鼍皩W習中的場景。
我們在理論探索與實踐研究中著重建構基于四個方面的場景:課堂方面、場館方面、E時空方面、家庭和社區(qū)方面。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因此建構基于課堂的學習場景應是重難點。建構課堂學習場景應當以課程標準為綱,以學習者為中心,整合和運用各個學科的教學資源。此外,除了改造物質環(huán)境,還要注重師生人際關系環(huán)境的營造,更要重視課堂師生、生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和實施。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個生動、豐富的學習場景。
三、場景學習的類型和實施策略
學習場景的建構是為了讓學生在場景中主動地學習,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更好地建構意義。所以說,學習場景的建構是為了兒童的發(fā)展,更確切地說,是為了兒童思維的發(fā)展。endprint
為了描述學生在學習場景中的學習行為,我們提出“場景學習”的概念,并賦予其三層含義:在場景中學習(場景成為載體);通過場景學習(場景作為工具);場景本身就是學習(建構場景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一)場景學習的類型
我們必須承認場景學習是有邊界的。因此,我們需要細化場景學習適用的場域,需要劃分場景學習的類型。根據我們有限的探索和理解,場景學習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1.服務支持型場景學習。
在這樣的場景學習中,主要的學習方式是給他人和外界服務,學生在為他人提供支持和幫助的過程中,產生體悟,進行學習,盤活思維。
2.問題探究型場景學習。
場景主要呈現(xiàn)某個問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索,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是圍繞問題進行個體的或是群體的探究。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展開學習,激活思維。
3.思維登峰型場景學習。
在這類場景學習中,學生朝著思維高峰步步登攀,拾級而上。在思維登峰的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明顯的收獲與進步,很有成就感。
4.沉浸體驗型場景學習。
在這樣的場景學習中,主要的學習方式是經歷過程,把握細節(jié),用心投入,全身心地體驗。學生在逐漸深入的體驗中,展開學習,激發(fā)靈性,點燃思維。
5.思辨求真型場景學習。
該類型場景學習的特點是形成對立的觀點,引發(fā)爭辯,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是辨識、辨析、辯論。學生在思辨求真的過程中,尋找支撐自己主張的證據與理由,并力求駁倒對方,在爭論中發(fā)展思辨性的思維。
6.多元發(fā)散型場景學習。
學生在這樣的場景學習中,主要的學習方式是抓住一個中心,然后向不同的方向發(fā)散思維。在發(fā)散的過程中,學生各抒己見,一題多解,獨辟蹊徑,彰顯思維的靈活性。
(二)發(fā)展兒童思維的策略
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高峰體驗”這一概念。他認為:“這種體驗可能是瞬間產生的、壓倒一切的敬畏情緒,也可能是轉瞬即逝的極度強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癡、歡樂至極的感覺?!闭n堂上,學生的最佳狀態(tài)是思維被激活,處于發(fā)現(xiàn)狀態(tài),思維呈高峰態(tài)勢。如何達到這種狀態(tài),我們需要加強教學設計,設計能夠引發(fā)思維“高峰體驗”的觸發(fā)點。
1.創(chuàng)設情趣點。
教學應讓學生由參與走向沉浸,而圖片、歌曲、表演、游戲等都是常見的增加教學情趣的方法,課堂有了情趣,學生自然想學、樂學。
2.構建鏈接點。
思維鏈接常常表現(xiàn)為:知識同知識、情境、經驗、思想及資源的鏈接。有教師在執(zhí)教蘇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時,時而帶領學生品讀課文,時而對照原著中的相關片段,時而再回歸課文,這樣幾次有效的鏈接后,文中的語言文字便在學生的“發(fā)現(xiàn)”中變得豐滿起來。
3.制造沖突點。
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認為,在教學中利用“沖突”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質量得以提高。因此,教師應善于設置沖突點,讓學生在思辨中發(fā)現(xiàn)。
4.把握發(fā)散點。
有效的發(fā)散點很多,在文本關鍵、人物心理沖突、精美景致等處。當前的習作教學中,教師不再過于強調“命題作文”,還有不少教師讓學生進行“續(xù)寫”,這些都是把握思維發(fā)散點的表現(xiàn)。既然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呈現(xiàn)出獨一無二的姿態(tài),那么,我們就應該引導每一雙眼睛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精彩之處。
(三)建構學習場景的策略
學習場景指向兒童的思維發(fā)展和學習的真實發(fā)生。經過摸索,我們總結出了如下學習場景的建構策略。
1.場景轉化。
從生活到教材是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而學習和使用教材則應是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從建構主義理論出發(fā),學生學習書本知識是與生活場景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我們理應引導學生將冰冷的文字與鮮活的生活進行對接,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使其積極主動地關注自己的生活,讓學習處于“發(fā)生”的狀態(tài)?!稗D化”策略一般表現(xiàn)為場景描述、模擬和表演等。
2.場景鏈接。
教材中的內容是純粹的知識,它并不帶有具體可感的生活場景,這使得學生學習起來有些茫然。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鏈接一個場景,并將其作為“學習支架”,輔助學生學習。
3.場景建構。
“場景”不僅僅是學習的載體,也應該是兒童學習的手段,甚至是學習的對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應該讓兒童主動參與場景的設計。比如:蘇教版四上《普羅米修斯盜火》中“盜火”部分,教師教學時往往將其視為雞肋,不講不行,講了卻費力不討好。如果在研讀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分組導演與表演,繼而讓學生對照文本將導演的過程表達出來,最終通過朗讀回歸文本。這樣的教學就會叫好又叫座。
此外,學生參與場景的建構,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習領域,還應該拓展至校園景觀和特色場館方案的設計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