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芻談新課程背景下高考物理應試策略

      2018-01-10 12:00林叢
      中學理科園地 2018年6期
      關鍵詞:審題概念物理

      林叢

      摘 要:新課程改革提出了“一體四層四翼”的考試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和核心價值進行全面考核,作為考核體系的基礎層面,學生的必備知識的儲備及學習技能掌握仍然占據(jù)重要地位。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有效引導學生在概念、規(guī)律、方法上完成知識元認知體系的構建,重塑學生的基本應試能力以適應新形勢下考試要求,是當下每一個物理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物理;概念;習慣;方法;審題

      近幾年教育部對中學教學提出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一體四層四翼”的考試評價體系,新的教育形勢背景下對學生的解題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中學物理的學科特點和教學目標,中學學段要求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物理學基礎知識、技能和方法,而且要有卓越的審題能力和良好的解題習慣,兩個要素要互為倚靠,互為促進,才能在情境新穎、靈活多樣的高考中取得佳績。

      1 基于物理學基礎知識

      1.1 基本概念要理解透徹

      物理學知識分為力、熱、光、電、近代物理五個基本模塊,要扎實掌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要經(jīng)過大量的解題以及對問題的分析和總結,才能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徹,掌握到位[ 1 ]。

      【例題1】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嗎?

      針對這個問題,初學者可能都會感到疑惑,根據(jù)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的力,我們就很快能夠理解,上面的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是: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通過對摩擦力的學習和理解,我們要特別注意“相對”兩個字。由上分析,物理知識并不能僅僅停留在“知道”,而應該是切切實實地掌握其中的內(nèi)涵和精髓。

      1.2 基本規(guī)律要牢記于心

      物理學的基本公式、定理、定律的物理意義要明確,表述形式要熟記于心,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還需要總結出一些簡單實用的推論,對分析和解決問題是非常有幫助的。例如:加速度與速度同向時加速;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平拋運動速度偏角與位移偏角的正切值兩倍關系;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不勝枚舉。這些基本規(guī)律的牢固掌握都能令我們的解題成功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1.3 基本方法要熟練應用

      學習物理不僅要求能解出題目,而且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解得快、解得準確,這就要求學生對解題方法的應用要非常嫻熟,通過平時的練習學會總結一類題目的解題方法和策略,方法應用得當,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

      【例題2】圖象法運用

      例:如圖1所示,豎直平面內(nèi)的兩個光滑軌道I和II,軌道長度相等。用同樣大的水平恒力將靜止的物體,分別從I和II軌道的最低點A推至最高點B,所需時間分別為t1、t2,轉折處前后速度大小不變,求t1,t2的大小關系。

      解題策略分析:此題用解析法可以求出時間關系,但計算過于繁瑣,換用圖象法分析可以節(jié)約時間。解法如圖2所示:沿I軌道運動時,先加速度較小,后加速度較大;沿II軌道運動時,先加速度較大,后加速度較小。將小球運動看作直線運動,畫出其速率隨時間變化的v-t圖象,圖線與橫軸所圍的面積表示路程。由于兩次的路程相等和到達A點時的速度大小相等(先利用動能定理求解),由圖可知沿II軌道運動的小球先到達,故 t1>t2。

      【例題3】程序法運用

      在分析一些電路動態(tài)變化問題時,例如求電路中電表的示數(shù)如何變化問題,先干路再支路再到各個部分的變化,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解題不容易出錯,而且解題時條理清析,在分析電路問題時又快又準確。

      例:如圖3所示的電路中,如果把滑動變阻器片向右調(diào)節(jié),電路中的[A]、[V]示數(shù)分別如何變化?(電源內(nèi)阻不能忽略)

      解題策略分析:此題考慮電源內(nèi)阻的存在,從電阻的變化入手,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動時,該電阻的阻值增大,全電路的電阻值跟著增大,總電流減小,所以[A]的示數(shù)變小,根據(jù)U內(nèi)=Ir可知:I變小r不變,所以U內(nèi)變小;又由E=U內(nèi)+U外,E不變U內(nèi)變小,所以U外增大,即[V]的示數(shù)變大。

      【例題4】輔助圓法運用

      例:如圖4所示,柔軟輕繩ON的一端O固定,其中間某點M拴一重物,用手拉住繩的另一端N,初始時,OM豎直且MN被拉直,OM與MN之間的夾角為α(α>)?,F(xiàn)將重物向右上方緩慢拉起,并保持夾角α不變。在OM由豎直被拉到水平的過程中,MN上的張力和OM上的張力如何變化?

      解題策略分析:此題關鍵之處在于發(fā)現(xiàn)研究對象處于三力動態(tài)平衡及其中兩個變力的夾角始終不變,利用圓的特點(同弦或同圓弧所對應的圓周角相等),在圓中構建出矢量三角形便可直觀地反映出力的變化情況,解法如圖5所示:在OM轉至水平的過程中,MN上的張力F1逐漸增大,OM上的張力F2先增大后減小。

      2 基于審題能力和解題習慣

      2.1 培養(yǎng)卓越的審題能力,掌握審題技巧

      審題是能否解好一道題的關鍵。在審題時首先把題目看完整、看懂,區(qū)分背景材料,明確顯性條件,挖掘隱含條件,吃透模糊條件。隱含條件和模糊條件是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和理解的,往往隱藏在概念、規(guī)律、過程、狀態(tài)等中。例如題目中的一些關鍵字眼比如“光滑”“由靜止出發(fā)”“緩慢”“輕質物體”“不計內(nèi)阻”“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等等,在第一遍讀題時應當先做上標記以提醒自己要時刻注意,這樣才不會在一些細節(jié)上出錯,丟掉不該失去的分數(shù)。往往一些看似簡單的細節(jié)才是決定解題成敗的關鍵之所在。

      2.2 培養(yǎng)良好的解題習慣,加強解題規(guī)范

      審題是關鍵,而解題習慣是提高解題正確率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解題習慣是在平時解題過程逐步養(yǎng)成最終成為一種行為習慣,它是影響學生解題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學實踐表明:很多高中學生拿不到應得的分數(shù)很大程度上都歸因于不好的解題習慣。比如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很多學生在受力分析時混亂,不是添力就是漏力,主要原因是平時養(yǎng)成不良的受力分析順序習慣,平時在單個物體的受力問題時我們總是按先重力,再彈力,后摩擦力的順序進行,可是遇到重疊體或連結體問題時,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漏力,此時可以引導學生按如下的分析順序進行:(1)已知力;(2)場力(重力、電場力、磁場力等);(3)接觸力(彈力和摩擦力)。如圖6所示,例如在分析物體b的接觸力時,很多學生都是先分析兩個彈力再分析兩個摩擦力,這樣容易漏力。應該先分析研究對象周邊有幾個接觸點或接觸面,從上往下逐點逐面分析,畫完與物體a接觸的彈力Nab和摩擦力fab,再畫出與地面接觸的彈力N地和摩擦力f地。這樣就不容易出錯。

      再如解電場力問題,很多考生只求了電場力的大小而忘了分析其方向,要知道力是一個矢量,有大小和方向,所以求出電場力的大小后還應當表示其方向,這才是完整的解題。再比如求物塊對軌道的壓力,應先對物塊受力分析求其受到的支持力大小而后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求出物塊對軌道的壓力。但很多考生只分析到支持力這一步就結束了,孰不知軌道對物塊的支持力和物塊對軌道的壓力只是大小相等,受力物體并不相同。因此規(guī)范解答應在題末再加上一句“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可知物塊對軌道的壓力大小等于軌道對物塊的支持力大小”,這樣的解題才能稱得上完美。

      綜上所述,在高考中想取得高分,除了平時勤加練習之外,還應當在學習中養(yǎng)成勤于思考、善于總結、規(guī)范解題的良好習慣,將條條框框的基礎知識變?yōu)檫m合自己的結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好知識點梳理和總結,引導學生多題一解、一題多解,把物理學知識學懂、學活、學透、學以致用。教與學形成一個不斷消化,不斷吸收,融會貫通的有序過程[ 3 ],最后理論才能真正變成自己的工具,才可能適應當前各式各樣千變?nèi)f化的考題,在最終的高考中取得輝煌的勝利。

      參考文獻:

      [1]殷建明.關于中學物理課堂教學導入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5):157.

      [2]王玉梅.中學物理常見模型及解題思路略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9):10-12.

      [3]隆松柏.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教育教學論壇,2010(10):117.

      猜你喜歡
      審題概念物理
      精審題,明立意,讀懂童話
      留言板
      準確審題正確列式精確驗證
      七分審題三分做
      再三審題,由表及里
      古代的時間概念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輪復習檢測題
      深入概念,活學活用
      泰宁县| 巍山| 邯郸县| 枣强县| 兰州市| 博乐市| 甘洛县| 永靖县| 增城市| 诸城市| 阿克| 且末县| 富平县| 宜黄县| 宝兴县| 永吉县| 南部县| 柏乡县| 瑞安市| 江城| 大冶市| 通辽市| 梁山县| 昌宁县| 遵化市| 青田县| 镇平县| 西乡县| 杭州市| 汉寿县| 钟山县| 昭苏县| 改则县| 高雄市| 廊坊市| 芜湖市| 鄄城县| 噶尔县| 凤翔县| 灌阳县| 那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