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無絲不成琴

      2018-01-11 20:43:53康毓春
      藝術評鑒 2017年23期
      關鍵詞:絲弦古琴樂器

      康毓春

      摘要:琴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需要和值得發(fā)揚光大的。古琴作為中國人文精神的代表,體現著人與琴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道的奧妙存于其中。值得欣喜的是,盡管困難重重,但仍有一部分致力于展現琴道精髓和弘揚傳統古琴文化的人士在為了復興絲弦努力工作著,本文對此進行了初步的探究。

      關鍵詞:古琴文化 人與琴

      中圖分類號:J63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3-0067-02

      在中國繁多的傳統器樂之中,有一樣樂器被譽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養(yǎng)修之物。”而從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間,我國一直沿用的八音分類法“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中,“絲”亦是指的這樣樂器。古往今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達官貴人、文人雅士無不識其、知其、惜其,這件極為特殊的樂器即是“古器中最為寶者,莫如琴”的古琴。古琴是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中貫通著上古、中古、近古、近現代的一種特殊的器樂,有著其深厚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功能。古琴這樣樂器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很早就被尊為中國傳統文化“琴棋書畫”中的四藝之首,成為中國傳統文人修身養(yǎng)性、娛已識友的器具。孔子曾要求當時的學士、紳士所必修的六門技藝中就包括“樂”,正是以彈古琴、唱琴歌而從中悟“道”。

      被尊為“太古之神物,天地之靈器”的古琴,是中國傳統樂器中最有代表性、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由于其聲韻獨特、曲調舒緩、氣質謙和、音色悠遠、儀容含蓄,其中所蘊藏和傳遞的古樸意境、飄逸氣息,不僅被歷代文人雅客追求以修身、載道、養(yǎng)生、精心,也使得越來越多身處繁華都市、每日奔走于忙碌工作、過著日復一日的平庸生活,身心靈處于疲乏緊張狀態(tài)或不負重荷的現代人選擇了古琴作為知音。在這個充滿壓力和喧囂的都市時代,身處紛繁的社會環(huán)境,古琴和古琴音樂給人們帶來了一份清新和寧靜,對于緊張而焦慮的現代人而言,古琴對于撫慰和濯清人們的精神世界實在是相當重要、彌足珍貴的。現如今,國內的古琴愛好者已經不下幾十萬之眾,學習古琴的年輕一代人數逐增,就古琴之本質及社會發(fā)展之趨勢來看,可以預見,古琴在將來的時光中,仍將有足夠的吸引力贏得大量的知音,古琴和傳統文化的復興已經成為一件意料之中的雅事。

      古琴及其文化之所以作為“華夏正聲”傳承至今,知音不可計數,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正是琴樂精髓中的高古悠遠、情懷中的清凈淡泊,這也正是由“無絲不成琴”的琴道傳統所創(chuàng)造的。自古以來,先人“削桐為琴,束絲為弦”,用上好的天然蠶絲為原料制作絲弦,因此絲弦與桐木堪稱為天作之合。在古琴音樂中所體現的虛實分明、遠近互通、濃淡相宜的國畫意境,正是通過只能在絲弦上特定使用的手法所表現的,如“飛吟、喚等、爪起、往來、撞揉……”等。徐青山的《奚谷山琴況》,是專業(yè)習琴者必讀的專著,他總結的廿四況:“和、靜、清、遠、古、淡、恬、逸、雅、麗、亮、采、潔、潤、圓、堅、宏、細、溜、健、輕、重、遲、速?!辈粌H是對古琴演奏技巧的分析總結,也可以視為中國傳統音樂的全部審美要求。而這種中國傳統音樂美學觀的確立,正是立足于遠古絲弦古琴琴韻的風雅之上的。

      數千年來,由無數文化精英所傳承的古琴及其藝術,作為修身養(yǎng)性之物器,其創(chuàng)造的文化精神、禮樂之道、哲學精華,若期待由新時代的文化精英們繼續(xù)傳承下去而利于有緣之眾,則不可僅將古琴作為一般樂器和一般音樂而“欣賞”、而“表演”、而“時尚”,不可只是滿足于有弦可用的現實表象。如今,古琴的普及度越來越廣,但是大眾所熟知的古琴僅僅是表層形態(tài)的一種物質,在大多數場合下出現的古琴樂器,都使用的是表演性質的鋼弦,無法體現古琴的真正文化意義。時下大多數學琴人從未接觸過絲弦,上手便是鋼弦,鋼弦穩(wěn)定、實用、易上手、聲音明亮,并且這些年以來,對于鋼弦也有過許多的改進,卻由于用材本身的性質,難以完全用其再現遠古的琴風和琴韻。這對于自古以“絲桐”著稱、講究內涵和韻味的古琴來說,絕對是一件令人扼腕嘆息的事了。

      根據明清以來的資料記載,文獻提及的最早制弦方法為北宋時期,其次是南宋、明、清等時期。由于天然蠶絲是一種多孔蛋白動物纖維,極易老化和降解,不同于其他考古出土的樂器實物可以進行復原研究,只能通過文字資料描述的進行制作,因此很難再現當時的原貌。另外,對于桑蠶絲質量的要求、絲弦繅絲數的要求都相當高,加之絲弦制作方法的繁復:要通過打合纏繞、浸漬、熬煮、晾干、繃弦、纏紗等多重工序,才能制成既有張力又有強度的絲弦。正是由于以上種種原因,絲弦在七十年代以后被普遍的鋼絲弦所替代。雖然期間有古琴家管平湖、查阜西、吳蘭蓀、吳景略等人為絲弦制作運用而苦苦支撐,但絲弦工藝終因成本高、制作繁瑣、周期太長、無市場支撐而走向衰敗,絲弦琴逐漸成為被時代逐漸遺忘而瀕臨失傳的藝術遺產。雖然近年來古琴復興成為一種風尚樂器,卻囿于失去了絲弦而成為不復古韻的現代樂器。

      由于絲弦傳承出現了斷代、工匠的缺失,鋼弦被加以普遍運用,但是其濃重的金屬音色和韻律,始終是大師琴家們所詬病的。而拋棄對于絲弦的使用,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不適合于人頭攢動的音樂殿堂、熱鬧非凡的大眾舞臺以及麥克風林立的演播大廳。為了使其適應和迎合大眾的需求,古琴的音色要求和鑒賞程度被降低到了最低的層次,更可悲的是,古琴在許多場合的出現僅僅為了調和好古之風,變?yōu)榱艘豁椄接癸L雅的道具?;叵胛羧展湃耍河蟹寺牥朔斤L聲,制定音律,砍伐嶧山梧桐,按陰陽大道,制作成古雅之器,稱為琴;有剛烈嵇康坐聆竹風、撫琴《廣陵散》,從容就戮,時年四十歲;有白居易風清月朗之時獨坐林中,彈琴作詩,無他人在旁,只求自己盡興;有蘇東坡訪定惠院東尚氏之第的海棠,在樹下飲酒賦詩聽琴,酒酣微醉,作《悲風曉月》;有歐陽修沈遵相遇,援琴鳴弦,并作《醉翁引》以敘其事,留下佳話……小小一張古琴,折射出多少格局的高低、人格的閃光和境界的深淺。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具有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驚人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凝聚力。琴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需要和值得發(fā)揚廣大的,而傳統文化的繼往開來首先需要的是繼承。傳統是相對于現在和未來而言的,傳統文化無疑是指過去積累的文化和生命力,就繼承而言,變革不應以廢棄傳統為目的,而是努力保有一塊穿越遠古的凈土;就時代而言,隨著現代科技物質文明推行愈烈,精神家園越見荒蕪頹廢,此時更需要復興路上的捍衛(wèi)與堅持。古琴作為中國人文精神的代表,體現著:人與琴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道的奧妙存于其中。值得欣喜的是,盡管困難重重,但仍有一部分致力于展現琴道精髓和弘揚傳統古琴文化的人士在為了復興絲弦努力工作著,讓我們期待古琴和古琴藝術能夠重返本真,使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瑰寶再放光芒。

      參考文獻:

      [1]張詩揚.古琴音樂作品的符號美學解讀——琴道審美中的本真與逍遙[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7,35(03).

      [2]林斯瑜.“琴道”考源[J].文化遺產,2011,(01).

      [3]彭巖.高校古琴文化傳承模式新思考[J].音樂傳播,2016,(01).

      [4]張梅.論古琴之“雅”[J].凱里學院學報,2014,32(02).

      [5]王海,胡林蔓.琴道略論——以《溪山琴況》為例[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3(04).

      [6]李竹梅.古琴——心與樂的和諧篇章[J].知識經濟,2009,(15).

      [7]張永健.古琴“琴道”與發(fā)展古琴藝術的對策性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8,22(04).

      [8]羅筠筠.孔子與琴道[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

      [9]張新民.琴道文化與樂教理想[J].藝術百家,2008,(01).

      [10]包艷荷.對古琴音樂審美的人本思考[J].民族音樂,2016,(03).

      [11]施詠.弦外之音——當代古琴文化傳承實錄[J].音樂傳播,2013,(04).

      [12]鄭偉.論古琴音樂藝術的主體間性[J].大舞臺,2013,(01).

      [13]施詠.當代琴人的文化修為與文人認同——古琴文化遺產保護現狀調查之六[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1,30(04).

      [14]張燕麗.從神本文化到人本文化——古琴審美功能轉型芻議[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01).endprint

      猜你喜歡
      絲弦古琴樂器
      一絲傳一弦
      學樂器
      南國冬日暖總聞絲弦聲
      嶺南音樂(2020年6期)2021-01-20 03:00:26
      尋琴記:古琴的前世今生
      九江絲弦鑼鼓
      心聲歌刊(2020年2期)2020-06-16 03:37:28
      張俊波 情寄古琴,樂以忘憂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50
      樂器
      小太陽畫報(2019年5期)2019-06-25 10:56:04
      河北深州西辛莊村:“老絲弦”煥新生
      農民文摘(2018年11期)2018-11-16 05:21:50
      尋訪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價值在何處
      藝術品鑒(2017年9期)2017-09-08 02:22:50
      凭祥市| 翁源县| 宣恩县| 西畴县| 芜湖市| 松溪县| 永善县| 临夏市| 南靖县| 南丹县| 龙里县| 甘孜县| 桐梓县| 龙里县| 桐乡市| 永善县| 龙泉市| 托克托县| 高淳县| 新和县| 龙游县| 右玉县| 衡东县| 郎溪县| 庆城县| 定陶县| 科技| 唐海县| 澄迈县| 延寿县| 江安县| 阿克苏市| 兴仁县| 大埔区| 乌鲁木齐县| 嘉鱼县| 大悟县| 南漳县| 林周县| 湖北省| 确山县|